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改性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SIS)为支架,利用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SIS膜表面,制成3 mm 仿生三层人造血管为实验组;制成单层人造血管为对照组,分别植入修复15例犬双侧股动脉缺损,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和电镜检测鉴定。结果:植入12周,14个仿生人造血管保持通畅,通畅率93.3%,有血管样生物结构形成,管腔内壁有完整的内皮覆盖,管壁中层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对照组通畅率60%,有少许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能在体内保持良好通畅性, 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国产真丝涤纶人造血管的动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真丝涤纶人造血管动物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真丝涤纶人造血管行犬的腹主动脉移植。结果:移植后1个月血管腔内表面形成不完善的内膜,外膜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移植后3个月血管腔内表面完全内皮化,外膜部分肉芽组织胶原化;半年至1年内皮细胞排列更加整齐有序,吻合口轻度内膜增生,但无狭窄,外周为致密的纤维组织。结论:真丝涤纶人造血管作为新一代血管代用品是可行的,但其远期通畅率是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哈达萨医学院的波波斯博士研制成一种确定胃肠道出血部位的新装置,并已获美国、以色列、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专利。 此装置为一双腔管,它可以从口腔或鼻腔进入胃肠道内,通过泵的其中一个通道将生理盐水或另一种生理溶液送过管腔,从泵的另一处通道以同一速度将上述溶液引出。然后用比色法测定流出液检出样品中的血红蛋白数目。其最大读数表明存在出血点,再通过X线造影和量  相似文献   

4.
日本横滨城市大学一研究团队将人类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培育成细胞前体(precursor cells),然后将其植入老鼠的头部,以利用其头部较强的血流来帮助细胞生长。植入的干细胞长成约5mm长能够生成蛋白质和分解毒素的人类肝脏。培植成功的人造肝脏虽然体积小,但能正常工作。这将使人造器官生产成为可能,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胎盘脱细胞基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分娩废弃物胎盘组织,进行病毒灭活、脱细胞处理、冷冻干燥得到胎盘脱细胞海绵状基质材料,HE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微观结构。同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9只,体质量120~150 g,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对构建的基质材料进行大鼠皮下植入实验,实验1组植入基质材料,实验2组植入基质材料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于手术后第3、5、7天进行动物血常规检测,分析淋巴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数量;于手术后第1、2、4、8、9周取材料植入处及周围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 构建的胎盘脱细胞基质肉眼观呈乳白色海绵状,HE染色未见细胞残留,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空隙比较明显,材料交联度较好,总孔隙率为(77.54±2.53)%。皮下植入之后,切口处愈合良好,血常规结果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增多;术后7 d植入材料切片HE染色即可见血管形成,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加入能够加快材料与机体的融合,促进细胞的深入生长及血管化。结论 胎盘脱细胞海绵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理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人造血管     
美国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培植出一种人造血管 ,其比真正的血管坚韧 2 0倍 ,而且完全由人体细胞长成 ,表现出真正的人体组织的外观、功能和感觉 ,适用于那些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用来制造人造血管的细胞是从病人腿部的血管中提取的 ,然后细胞被放进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反应器中生长 ,这样 ,皮肤细胞被改造成血管细胞。由病人自身细胞长成的血管有很多优点 :它不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血管周围也不会形成疤痕。因此 ,医生可以培植出更细小更精确的血管 ,和真正的血管相吻合 ,并且能改善血液的流动方式。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7.
苏联科学家扬柯夫斯基教授,不久以前在乌克兰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实验室作第554次使狗复活的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在实验中,他把一种特殊装置——“人造心脏”和狗的颈静与动脉连接起来。“人造心脏”可以把狗的血液吸入血管和输入另一个装置,即“人造肺”中。4分钟以後,这隻狗即进入临床死亡状态,它的心脏和肺的作用停止了,反射也停止了。再过10分钟,他拨开“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8.
人造血管内皮化研究需在人造血管内壁均匀粘附上一层内皮细胞。以往静态培养,细胞难以在其内壁均匀粘附生长,效果不理想。我们设计了一种内皮化人造血管旋转培养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装置体积小,整体可以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因而可维持细胞的生长环境不受影响。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旋转驱动器(蠕动泵)。②人造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生物血管异种移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异种移植物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畅性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方法为右侧股动静脉瘘。术后通过超声和血管造影方法来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并在术后3月将移植物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前后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一周、二周行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两组动静脉瘘均通畅,2周内血管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后,生物血管组(PG)通畅5只,通畅率62.5%,e-PTFE组通畅4只,通畅率66.7%。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对移植物取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病理学检查,通畅的生物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吻合部位有新的内膜覆盖,周围组织无钙化,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的血管移植物(PG)生物血管作为异种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对EP系列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和纵向顺应性进行了体外测试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对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化处理和波纹化热定性对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影响较大。测试压力段的选择对人造血管成品的纵向顺应性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T)病例共计1153例,包括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68例)及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585例),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长度36-40cm,插管在局麻下实行,经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带一涤纶套固定,半永久性导管则根据所选用导管长度的不同按导管标示用纯肝素封管.结果:两种CVT方式中,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1%,感染占27.0%,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9.7%,感染占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并发症低于临时性双腔导管,为解决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作人造血管或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了一条血管通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造肾脏、肝脏、心脏先后获得成功后,科学家们再次向人工生物肢体发起冲击并取得了突破。日前,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构建人工生物肢体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成功培育出一个具有血管和肌肉组织的大鼠前肢。此外,他们还提供证据表明,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培育灵长类动物的肢体。此次研究可被看作是人类向人工生物肢体再造和移植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些纺织型人造血管管壁的临床选择性破损特征,本文报告两种机织型人造血管管壁的均匀特性研究。通过对其整体、纱线、纤维三个层次的纺织结构性能以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揭示此类人造血管不同的管壁纺织结构对其生物力学性能整体均匀性的影响,并由此从纺织结构的角度预测该类人造血管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导致提前降解或破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在新型人造血管的设计中,要避免此类纺织结构的弱节与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专利是指将生物制品申请专利成为公司私产。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投放市场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由生物技术公司制造的,几乎都已申请专利。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在Diamond对Chakrabarty一案中做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判决,判定一种活体生物、人工基因改良的细菌可以被授予专利,由此开启了转基因技术的专利时代。从此,大量私人投资涌向生物技术,在新生物技术方法和产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也获取了专利的巨额许可利润。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学,自此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产品领域申请并获得了专利,例如生物技术工艺、绘制的基因图谱,还有生物技术企业生产的转基因生物体,都可以在美国申请专利。生物科技相关专利在美国及欧盟、日本等国家有日益发展迅速,这三个国家地区从1983年开始,建立起三边专利协调机制,以求相关专利审查标准能迟一致化目标。1985年,美国司法实务首次承认植物发明可申请专利权。199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增订专利法103条(b)款,放宽了转基因技术申请专利的认定标准。1995年,美国主持制定的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将植物发明之部份保护纳入,并强调给予转基因技术以专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纳米生物仿生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集仿生、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及新材料科学于一身,是仿生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材料领域一个重要的、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生物仿生技术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纳米生物仿生技术在仿生矿化、仿生DNA纳米机器、仿生智能纳米通道、仿免疫细胞生物黏附、仿生人造血管和仿生人造器官芯片等方面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材料的结构特点,最后对纳米生物仿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可降解聚合材料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 采用脱细胞羊肺动脉为支架, 以PHBHHx涂层, 构建复合补片(Hybrid patch), 植入New Zealand兔腹主动脉内(12只), 以脱细胞未涂层羊肺动脉片(Uncoated patch)做为对照(12只)。分别于术后第1、4和12周处死动物, 取出移植补片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和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hybrid patch管腔面光滑无血栓, 内膜增生适度, 再细胞化完全;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新生内膜组织中类内皮细胞呈CD31阳性反应, 单层连续排列, 间质细胞呈现SMA阳性反应; 钙含量测定, hybrid patch明显低于uncoated patch(P<0.05)。由此认为: 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满意, 是心血管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腔内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蛋白激酶H11基因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妊娠初始期胚胎植入位点、妊娠期子宫和胎盘以及正常动情周期子宫中的表达及其受性激素的调节。结果发现: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卵巢及子宫等一些生殖相关的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妊娠初始期,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小鼠子宫内膜植入位点处有明显的高表达,其mRNA定位于腔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在动情周期中,蛋白激酶H11基因在动情前期子宫中表达水平较低;卵巢切除模型显示雌激素和孕激素均可显著上调蛋白激酶H11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蛋白激酶H11可能参与了胚胎植入过程中腔上皮细胞凋亡和基质细胞增殖与蜕膜化以及动情周期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调节[动物学报51(3):462-468,2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可降解聚合材料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酯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 采用脱细胞羊肺动脉为支架, 以PHBHHx涂层, 构建复合补片(Hybrid patch), 植入New Zealand兔腹主动脉内(12只), 以脱细胞未涂层羊肺动脉片(Uncoated patch)做为对照(12只)。分别于术后第1、4和12周处死动物, 取出移植补片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和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hybrid patch管腔面光滑无血栓, 内膜增生适度, 再细胞化完全;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新生内膜组织中类内皮细胞呈CD31阳性反应, 单层连续排列, 间质细胞呈现SMA阳性反应; 钙含量测定, hybrid patch明显低于uncoated patch(P<0.05)。由此认为: PHBHHx的血管内生物相容性满意, 是心血管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腔内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2周龄兔后肢长骨骨髓,用全骨骨髓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将获得的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以1× 105/mL密度接种于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含10 μg/L VEGF,10 μg/L bFGF,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诱导2周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和表型、功能鉴定.结果:经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2周后的细胞呈扁平形,多边形,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VWF因子,细胞具有吞噬DiI-Ac-LDL和摄取FITC-UEA-1的功能,诱导的细胞可在BD基质胶内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成功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血管内皮样细胞,有希望作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当人体内血管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瘤、血栓、血管老化或破损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进行血管移植。血管代用品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血管、人造血管及复合血管。生物血管含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和异种血管3种。后两种由于通畅率低,易发生退行性变及强烈的排异作用,目前临床已经很少应用。自体血管在外周血管重建中,用作为小口径血管的优良代用品,但其来源少,口径和长度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