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我国推行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机制,目前全国已有十余个省份实行了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行对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健康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科学、合理的界定和评价补偿政策带来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对政策的实施和改善意义重大,这也是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得以继续推行的重要条件。在总结和梳理政策效果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政策评价模型以及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在第一个试点阶段(2012-2014年)期间的绩效。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整体较好,但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并且需要从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体系的健全、政策设计与执行等方面进行完善。建议推动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动态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指南;重视强化政策的配套机制能力建设,完善区域联动长效机制和信息共享;促进补偿政策目标从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转化,改善和保障河流生态基流;拓宽流域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多元主体进入环保市场。在谋求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一步统筹规划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地运用经济杠杆进行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共赢。 相似文献
3.
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环境评价领域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将该法引入到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研究中,以沙棘生态功能评价指标标准值作为样本输入,综合评价级别作为网络输出,建立了一个含有4个输入神经元节点、6个隐含神经元节点和1个输出神经元节点的BP人工神经网络等级模型。将目标年(2008年)各评价指标实际数据作为输入,得到输出值是0.44,大于Ⅱ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区种植十年沙棘后,其生态效益很好,对砒砂岩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与较成熟的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证明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沙棘生态功能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结论客观。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典型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景观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以湿地功能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湿地生态评价目标系统(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湿地资源等3个综合指标,其中还包括15个生态评价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将吉林省典型湿地划分为3种不同湿地生态现状类型,即当CEI>0.7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依次是莫莫格湿地,长白山湿地,三湖湿地和向海湿地;当0.7>CD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依次是敬信湿地和查干湖湿地,当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依次是大布苏湿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湿地的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典型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景观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以湿地功能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湿地生态评价目标系统(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湿地资源等3个综合指标,其中还包括15个生态评价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将吉林省典型湿地划分为3种不同湿地生态现状类型,即当CEI>0.7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依次是莫莫格湿地、长白山湿地、三湖湿地和向海湿地;当0.7>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依次是敬信湿地和查干湖湿地;当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依次是大布苏湿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湿地的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M卫星影像数据和野外观测数据,运用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和知识,提取影响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地表参数,如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土壤水、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等,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单一因子的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与分级;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法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中心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偏弱;绿地在各区分布差异较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生态服务功能一级的城市绿地面积为2.1km2,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0.4%,生态服务功能二级、三级和四级的绿地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5.0%和2.9%。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原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生态功能价值是巨大的.对草原生态功能指标体系评价的意义、指标筛选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在现行草原生态功能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研究的新探索-将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 (AHP)3种方法有机结合共同运用到评估工作中去,从而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公平的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由8项元素组成,按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固碳吐氧、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生态旅游、废弃物处理、营养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作用;但频繁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已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性增强,故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重要的数据支撑是相当必要的。基于多元数据,尝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获取黄河三角洲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并利用模糊逻辑理论模型对指标和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分级,提高了评价过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生态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沿海到内陆生态脆弱性逐渐减弱,有堤坝防护的沿海地区相对其他沿海区域生态脆弱性低,土壤质量和地下水位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重,空间相关性分别达到-0.55和-0.74,人为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卧龙自然保护区综合功能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但是保护的成败依赖于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这是保护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功能评价就是促进保护区持续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模糊逻辑和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功能划分为五大方面,即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其中每项功能再进一步划分为3到5个次级指标,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功能的评价为“好”,其余4项功能均评价为“一般”,因此,作为5方面功能综合的整体功能状况也为“一般”。卧龙自然保护区五大功能的相对良好次序为: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社会发展,宣传教育和经济发展,这就意味着,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具有综合整体性,任何方面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到保护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保护区自身的健康发展,改善保护区的整体功能,也必须注重各项功能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影响保护区发展的各种矛盾。克服管理和决策中的各种片面性和低效性,促使保护区的管理不断完善,从而保证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各项功能的次级指标,对从各方面寻求改善保护区的功能状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490,自引:19,他引:49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定量评价方法,并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拟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湿地评价领域相对薄弱,现有的基于环境经济分析的评价模式也难以反映人为活动的干扰影响.本文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确定和人为干扰方式辨识入手,建立表征干扰影响的评价因子体系,并运用层次决策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两级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考察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的空间分布异质性.以深圳市坪山河流域这一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为例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显示:1)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坪山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的基础要素;2)南部丘陵山区以单一的植被覆被退化为主要干扰方式,干扰强度较低,但保护和管理不容忽视;3)北部平原宽谷地区的干扰强度普遍高于南部丘陵山区,且干扰方式多样化,干扰影响在空间上呈从干流上游至下游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与土地利用格局特征一致,但干扰方式的分布并不连续;4)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广西紫金牛属野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观赏价值、资源开发潜力、生物学特性三大约束因素共14个指标,对分布于广西的29种紫金牛属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开发利用价值的高低,可将29个种(变种)根据轻重缓急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Ⅰ级:开发利用价值高的种类,5个;Ⅱ级: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种类,9个;Ⅲ级:开发利用价值一般的种类,9个;Ⅳ级:开发利用价值较低的种类,6个。研究结果将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广西紫金牛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直接威胁粮食安全.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综合考虑干旱灾害影响因素,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环境的脆弱性和地区的抗旱能力4个风险要素选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指标,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农业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陕北地区农业干旱风险略呈下降趋势;陕南地区呈急剧升高态势,以商洛市为甚;关中地区基本稳定,以咸阳市最高、西安市最低.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大体呈现从南向北逐渐递增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密切联系着人类的生活福祉.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归纳为以下3个特征:生态经济学理论作为价值定量计算的核心方法被普遍采纳;GIS和RS在数据获取、时空分析和集成平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机理模型模拟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根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可扩展、分布式的集成研究框架--“生产线”框架,探讨了GIS和R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集成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并对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 377.1×108yuan·a-1.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湿地、草地、森林、水体、荒漠和农田占其总价值的比例分别为52.91%、21.97%、15.23%、9.17%、0.67%和0.06%.从服务功能类型来看,主要是废物处理、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娱乐文化、气体调节、原材料和食物生产.,分别占其总价值的23.9%、21.9%、19.1%、10.1%、8.7%、6.6%、6.4%、2.0%和1.3%.说明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1-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质量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表征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质量的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GIS综合指数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对2001—2010年洞庭湖区域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分析。以NPP年均值和变异系数构建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和稳定性指数(ESI),结合PSR模型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EBCI),并基于熵值权重法,构建生态系统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分数达到59.81(总分100),而且在三项指数评价中,各指数均值分别为72.79、52.21和71.86,可见洞庭湖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略差。三项指数在2001—2010年期间变化表现不同,EPI和EBCI分别下降8.85%和9.11%,ESI小幅度上升3.09%;整体生态系统质量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下降5.97%,平均变化率为-0.508/年。针对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分析可知,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同时在这十年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最明显,降幅达12.97%,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变化较小,降幅只有2.26%。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山湾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特点,从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残毒以及海洋生物方面构建了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春季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2.36,秋季为2.44,均处于"良与中之间,偏良"水平,春季略优于秋季。影响东山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负面指标因子为鱼卵及仔鱼密度(春秋季健康指数均值为4.95)、营养水平(秋季健康指数为4.47)和底栖生物生物量(春季健康指数为3.59)。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准则参数α和距离参数p的不同组合变化,以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能够较客观系统、标准量化地评价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生态恢复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趋势、过程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已经成为生态恢复研究关注的前沿和热点。生态恢复改变了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和提供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化仍缺少系统性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框架的构建和方法的选择(参数转移法、系统模型法和定量指标法),介绍了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促进作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生态恢复实践,提出未来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可以从深化作用机制研究、推动服务评估创新、增强研究成果应用3方面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研究目的是对黄河三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从环境、植物群落和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等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通过与自然芦苇湿地对比,对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含量、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显著低于自然芦苇湿地,地表水电导率、叶片的APX、DHAR、MDHAR等酶的活性显著高于自然芦苇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低于自然芦苇湿地。这说明在短时间内,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和自然芦苇湿地还存在一定差距。恢复时间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重要影响,长时间尺度上监测数据的积累是全面、深入了解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