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原 《生命世界》2006,(4):53-54
这个长得有点像松鼠的动物就是硅藻鼠类的后代“谜岩鼠”。它站在它的“前辈”:一块具有1600万年历史的山东硅藻化石上。这类已灭绝的动物的后裔在老挝被“重新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巨大震动,也激起公众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淡水硅藻是水生动物的营养丰富的食料。经过一年的筛选培养,我们获得了四种适于大量培养的种类,即:泉生偏缝硅藻(Nitzschia fonticola Grun.),椿状偏缝硅藻(Nitzschia palea Smith.),双尖菱板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 Grun.)和梅尼小环硅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我们选择泉生偏缝硅藻进行较为系统的培养试验,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所含的15种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同时配制了两个新的适于硅藻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水生硅1”和“水生硅2”。泉生偏缝硅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光强为2,000—5,000米烛光。观察了泉生偏缝硅藻在中型培养和大量培养中氮、磷、硅的吸收消耗规律,发现在培养条件下,硅是主要限制因子。在中型培养中,连续培养15天,适时补充营养元素,硅藻细胞数可高达23×106个/毫升,产量为2.7克干藻/升。在30升大量培养中获得每两天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相当于硅藻干重7克)的连续生产性培养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推算,若两天半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可获得持续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3.
每当夜幕降临 ,有些动物便活跃起来。到底有多少种动物是在夜间活动?很难有精确的统计。仅大约10 000的种和亚种哺乳动物而言 ,就约有4 237种之多 ,这里还不包括白天、夜晚都在活动的“无节律性”的动物。完全生活在夜间的动物如 :猫头鹰、无翼鸟、穿山甲、沙漠地带的沙鼠和981种的蝙蝠等等。如长着兔子耳朵、猪脑袋的土豚 ,有着食蚁兽的习性 ,南非的荷兰血统白种人把它叫做“土猪” ,英国人则叫它“食蚁熊”。它分布在非洲南部 ,现在渐往北发展 ,它们是一种夜行动物 ,又是穴居野兽。为了找食它平均夜里要走10公里路程 ,雄性…  相似文献   

4.
淡水硅藻种类多,分布广,它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料之一,不仅是水体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环境保护上也是监测水质的重要生物指标。在淡水硅藻中,虽然中心纲的种类远少于羽纹纲,但在某些富营养型湖泊、水库等水体中,中心纲的个别种类却往往成为该水体硅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我国古书中提到的“龙”是一种什么动物? 答在我国古书中确曾一再提到过“龙”这种动物,而且把它描写得活灵活现。其实,这种动物是不存在的,是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综合各种动物形象想像出来的一种崇拜的偶象。  相似文献   

6.
桡足类与硅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捷  李超伦  张展  陶振铖 《生态学杂志》2005,24(9):1085-1089
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是近年来海洋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降低了桡足类的产卵和孵化成功率。其可能原因在于硅藻大量繁殖后由于缺乏某种关键营养物质或自身产生某种抑制物阻碍了桡足类繁殖过程。但目前现场、室内实验结果不一:室内实验结果显示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多不饱和酸(PUFAs)。而现场实验结果则表明硅藻可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小分子量的醛类)阻碍桡足类卵的孵化。由于目前对这种硅藻.桡足类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清楚,如果这一现象在自然海区中普遍存在,传统上关于“硅藻-桡足类-鱼类”的海洋经典食物链观点势必存在极大的缺陷。文章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目前研究进展和将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海产哺乳类动物的鲸类,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动物,可是在它们上皮中,却发现了几种低等植物的硅藻。这些硅藻都是营寄生生活,它们的大小一般在30微米以内,须以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卵形藻(Cocconeis caticola)、羽状藻(Plumosigma Hustedti)等的构造还特别显得美丽。奇怪的是这些藻类本来是分布在海洋深渊海底的泥土中,如古班达海(印度尼西亚)的水深达7400来的梅底泥土曾采到过这些藻类,而且能在高压培养器生存。在海中游泳中的巨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捷  李超伦 《生态学报》2004,24(11):2664-2670
硅藻作为海洋浮游植物重要的组分 ,一直被看作是桡足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近 10年来许多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表明 :硅藻 ,特别是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的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目前 ,对于抑制作用的机制存在着两种假设 :硅藻细胞缺乏某种关键营养物质或自身产生某种有毒物质阻碍了桡足类繁殖过程。大量的室内实验发现 :关键营养物缺乏使桡足类产卵率降低 ,对于硅藻细胞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种物质可能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而高浓度硅藻是否会产生毒性物质影响桡足类孵化率则存在很大的分歧。许多室内和野外实验证据显示当硅藻浓度很高时 ,桡足类孵化率显著降低 ,表现为大量未孵化的卵和畸形无节幼体。对硅藻溶出液的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的不饱和醛类可能正是阻碍胚胎发育的物质。但也有一些室内和现场实验的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硅藻和桡足类之间都存在这种抑制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大多来自于室内实验 ,在自然海区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但是如果这一现象在自然海区中普遍存在 ,传统上关于“硅藻——桡足类——鱼类”的海洋经典食物链观点势必存在极大的缺陷。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目前研究进展和将来工作前景  相似文献   

9.
淡水硅藻种类多,分布广,它是水生动物的主要食料之一,不仅是水体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环境保护上也是监测水质的重要生物指标。在淡水硅藻中,虽然中心纲的种类远少于羽纹纲,但在某些富营养型湖泊、水库等水体中,中心纲的个别种类却往往成为该水体硅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北武汉东湖,1983年7月的网捞标本中,颗粒直链  相似文献   

10.
麝鼠已在我们星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然而,它们的“身份”很长时间不明确。起初,分类学家称它为“麝香狸”,另有人称它为“水老鼠”,有时又称之谓“麝香地鼠”。直至前不久,这种动物才被公认属于食虫目,麝鼠科的动物。麝鼠的样子很象大老鼠,体重很少有达到半公斤的,长着既滑稽又可笑的较长的鼻子;拖着一条蛇一样的尾巴。它的五趾之间长着象鸭子式的嗅  相似文献   

11.
淡水硅藻广泛分布在池塘,湖泊和水库中,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是鱼、虾、蟹,蚌特别是其幼体的良好饵料。近些年来,随着淡水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解决虾、蟹、蚌等幼体的饵料。为了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从1986年开始了硅藻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一、藻种的分离为了选择适宜大量培养的种类,我们采集时注意对在自然条件下常见的,大量繁殖的硅藻进行分离培养。藻种采自保定市一个种鱼塘。水样采回后,用四层纱布滤去泥砂和较大的动物。显微镜检查发现主要  相似文献   

12.
蟾蜍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种栖动物,但生长“胡子”的蟾蜍却是一种奇异的两栖类;这种奇异的动物就出产在我国西南的峨眉山。它是峨眉山所产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比较奇异的动物之—。  相似文献   

13.
1)在 1条食物链中求解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 ,只须按能量流动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按营养级递减计算 )或“缩小”(按营养级递增计算 )即可。如在“硅藻→小甲壳动物→小鱼→大鱼”食物链中 ,若大鱼增重 1g,至少需小甲壳动物多少克 ?由题意能量流动效率应取2 0 % ,即按“5倍率”进行“放大”计算 ,其结果应为 1× 5 2= 2 5 g;相反地 ,若消耗了 10 0 0 g硅藻 ,大鱼至少增重多少克 ?此时能量流动效率应取 10 % ,即按“10倍率”进行“缩小”计算 ,其结果应为 10 0 0 / 10 3=1g。2 )在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中 ,求解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时 ,…  相似文献   

14.
黄山有一种极为罕见的动物,当地人叫它“罗夜”的也有叫它“绿衣”的,这都是根据当地方言写成的谐音字,究竟应该叫做什么,连念过很多古书的老人也茫然不知.这种动物样子很象猫,但比猫大,腿高,黑白毛相间,咀尖。叫声尖脆刺耳,它形体虽然不大、性情却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存在周期较长、过筛会损失某些特定硅藻种类等问题,从而造成硅藻群落分析出现偏差。基于硅藻提纯的实验原理和传统沉积物硅藻提纯技术,选取广东三个典型水库的沉积物的五个不同样品,设置了三组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水库沉积物硅藻的提纯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纯和富集水库沉积物中的硅藻,在简化实验操作的同时,明显缩短了提纯时间,并且更有利于其后硅藻壳体种属的鉴定,在水库沉积物硅藻群落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硅藻是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 不仅为生态系统中其他消费者提供碳源, 也因分布广泛、种类多、世代时间短等特点, 通常被认为是水环境及生态系统良好的指示生物。文章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生物完整性的概念, 综述了硅藻尤其是底栖硅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自身特点及作用; 概述了硅藻在生物监测中广泛应用的前提: 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国内外对硅藻及硅藻指数在河流生态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广泛应用的硅藻指数及基于硅藻的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原理及构建方法; 指出了硅藻及硅藻指数在生物监测及评价中可能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在这个领域后期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利用它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发生在绿色植物和某些光合细菌体内,而且也发生在动物的体内。动物的“光合”本领主要包括:共生藻类植物获取、“窃取”叶绿体和叶绿体基因,以及自身合成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第二十中学生物社动物组最近捉住了一个“五脚蛙”和“独眼鱼”。“五脚蛙”和普通的青蛙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长了一只脚。“独眼鱼”身长十厘米,只有一个眼睛。长在它的额上,就是长在普通鱼的两眼之间。现在,该社的同学已将“五脚娃”赠送给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供生物学家和教授们研究。他们也准备将“独眼鱼”送给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这两个奇怪的动物,是生物社的同学们在采集标本中和在帮助农民抗旱  相似文献   

19.
<正>硅藻形态分类学的发展与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紧密相关。最初的硅藻分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借助光学显微镜,根据所能观察到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学研究。随着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人们能够逐渐观察到硅藻种类更加丰富的形态学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开始在硅藻分类学中的应用,使得硅藻学者能够观察到更加细微而全面的形态学特征,这些形态学特征的发现丰富了硅藻的分类依据,导致硅藻分类系  相似文献   

20.
帅春燕  支崇远 《生态科学》2016,35(3):210-216
南极硅藻在南极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南极食物网的基石, 其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南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近30 年来国内、外有关南极硅藻的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综述了海冰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 南极湖泊硅藻的物种构成特征及附生硅藻和共生硅藻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为南极硅藻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分子生态学研究、生物地理学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