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糖浓度对L -缬氨酸产生菌 (Brevibacteriumflavum)Apv- 2菌积累L -缬氨酸的影响 ,通过三十吨发酵罐发酵工艺条件的试验 ,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 ,确定了该菌种发酵L -缬氨酸的最佳初糖浓度和补糖浓度 ,在初糖质量浓度为 3.5 %~ 4 .5 %时 ,发酵至 16h开始连续流加葡萄糖 ,维持发酵培养基中残糖质量浓度为 1.2 %~ 1.5 % ,经过 4 8h左右发酵 ,L -缬氨酸发酵产酸率 3.3%~ 3.5 %。  相似文献   

2.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3.
用d-生物素代替玉米浆的摇瓶发酵实验,筛选出高产酸菌株,测定了d-生物素的亚运量可变范围。比较了单一玉米浆、单一d-生物素与两者各半量发酵结果及不同接种量对产酸的影响。采用d-生物素代替半量玉米浆的中糖发酵工艺应用于生产。结果证明此工艺可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酸率,平均产酸率达7.81%,平均转化率达53.2%。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发酵玉米秸秆产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发酵产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绿色木霉培养时间、接种量、培养基液固质量比、装料量对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3d,接种量1.5片,培养基液固质量比为3.5,装料量为8g,在此条件下水解还原糖得率最高为8.01%,从而为玉米秸秆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紫外线 高温复合诱变处理衣康酸生产菌株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As 3 2 81 1 ,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平板定向筛选高产菌株 ,获得产酸率较其亲株提高了 5倍以上的突变株。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突变株的适宜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批补糖发酵可提高其产酸率高达 39 92 %。  相似文献   

6.
高产缬氨酸的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突变株125菌株,在2.6L自控发酵罐上分批培养结果表明,当发酵中后期DO为零时,产酸量较多。也可用kL。值为指标来调节过程的供氧强度,Kla=90.75h-1时,产酸量最高。同时比较了恒速连续补加葡萄糖液,当F=3.75g/b时,产酸较高。由此获得了该菌株L一缅氨酸发酵的低供氧与恒速补糖的控制模式。总糖量为16.85%的发酵,可使产酸量达38.2g/L,转化率为22.67%。本文对有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发酵动力学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深层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灰树花摇瓶发酵较佳条件 :QF培养基 ,2 5℃ ,pH4 5,装量 60mL/50 0mL三角瓶 ,转速 1 0 0r/min。在种子培养基中加 0 4%的CMC ,可增加种子液菌丝的生长点 ,从而提高菌丝量。在 1 0L气升式发酵罐上放大试验 ,菌丝量对初糖的生物转化率在 2 4 %以上 ,对耗糖的转化率达 435%。菌丝体中多糖含量达 1 0 2 % ,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为 1 38%。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石油酵母和细菌中,以及采自不同地区的油浸土、植物的花和果实中,经过了广泛筛选,得到能利用正癸烷产生癸二酸的优良菌株酵母19—2。经鉴定为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lipotytica)。初步研究了该菌在摇瓶发酵中产生癸二酸的条件,在正癸烷、尿素、磷酸二氢钾、玉米浆和醋酸钠组成的培养基上,可以氧化正癸烷而产生癸二酸。发酵96小时左右,投油比10%(v/v),发酵液中癸二酸含量为32—40克/升,对正癸烷收率为43—55%。在发酵培养中,用醋酸钠作碳源,菌生长良好。正癸烷不作唯一生长碳源,只由菌体酶催化转化为癸二酸。产酸的最适氮源是尿素,玉米浆对产癸二酸较为有利。在普通300,~y{---角瓶中,装液量对产癸二酸影响很大。在带有挡板三角瓶中,装量对产癸二酸亦有关系。此外,种子种龄、种子生长的最终PH、接种置对产癸二酸亦有很大影响。并做了500升罐的扩大试验,产酸稳定,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用黑曲霉发酵纤维素酶解液生产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草纤维素酶解液为原料,用黑曲霉发酵制备柠檬酸,研究了培养基组成、恒温发酵和周期变温发酵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NH4NO3 0.3%,KH2PO4 0.1%,Mg2+300×10-6,Fe2+10×10-6,此时,柠檬酸产量为10.52g/L,糖转化率为60.80%.研究还表明,添加低级醇如甲醇和乙醇有利于产酸,但添加甲醇的效果要好于添加乙醇的效果,适宜的甲醇量为2%.在恒温发酵过程中,0~8h为孢子萌发期,产酸较慢;8~24h为对数生长期,产酸增加;24h之后为菌体生长恒定期,但产酸继续增加;104h之后产酸降低.在周期变温发酵过程中,0~8h产酸较慢,8h之后产酸增加.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知,在0~16h,周期变温发酵的产酸量要高于恒温发酵的产酸量,但在16h之后,周期变温发酵的产酸量要低于恒温发酵的产酸量.  相似文献   

10.
分批补料培养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勇  张长铠  曹光宇  房敏 《工业微生物》2000,30(2):26-29,33
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Met-,Bio-,AECr,AHVr)的分批补料技术进行L-异亮氨酸(L-ILE)发酵调控的研究.采用间歇恒速补料方式,当初糖浓度由7%下降至1%~2%,补糖为23g/L·h,整个发酵过程糖浓度一直维持在2%,μ、x值都提高,qp为最大;L-亮氨酸产率达17.4g/L,产酸率提高21%,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11.
对芦竹内生真菌F0238的细胞生长和代谢产曲酸量进行了代谢调控。结果表明,F0238生长及产曲酸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为:PDA培养基,8%淀粉为碳源,0.2%蛋白胨为N源,发酵温度28℃,初始pH值为6.5,发酵时间5d/(120h),装液量80mL/500mL三角瓶。在摇瓶试验的基础上,对该菌发酵过程作了初步放大试验(10L全自动发酵罐),得到F0238发酵过程的动态曲线。动态曲线反映了在一个发酵周期内,发酵液的pH值、DO值及残糖的降低趋势和生物量与抗菌产物量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Vc二步发酵新组合菌系B15-14的筛选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出了一组Vc二步发酵的新组合菌系(命名为B15-14),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新菌系产酸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组合菌系的最适底糖浓度为7%;温度为29~33℃,31℃为最适;适当增加通气量(20~30 mL装液量,250 mL三角瓶)有利于产酸;起始pH值范围为6.0~7.5;以Bt菌做伴生菌时.发酵40 h就已达到终点.明显缩短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3.
衣康酸生产菌种的定向选育和产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高温复合诱变处理衣康酸生产菌株土曲霉构Aspergillus terreus As3.2811,用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乎板定向筛选高产菌株,获得产酸率较其亲株提高了5倍以上的突变株。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突变株的适宜产酸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批补糖发酵可提高其产酸率高达39.92%。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丙酸发酵的一种新工艺:絮凝发酵工艺。采用谢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W125在批次发酵产酸达到29g/L的基础上,选择氢氧化钙作为中和剂兼絮凝剂,建立了絮凝半连续发酵工艺,连续运行250h,产酸量达到了35.4g/L,产酸率提高了22%,糖酸转化率达到了51.56%,体积效率达到了0.37g/(L/h)。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发酵薯干粉水解液生产L-苹果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选育和诱变得到一株产苹果酸的黄曲霉菌TH5007,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以薯干粉的水解液为主要原料,发酵5dL-苹果酸可达到6%左右。在总酸中苹果酸含量平均达72%以上,杂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延胡索酸的含量在0.02%以下。补糖发酵比分批发酵产酸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经选育和诱变得到一株产苹果酸的黄曲霉菌TH5007,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以薯干粉的水解波为主要原料,发酵5dL-苹果酸可达到6%左右。在总酸中苹果酸含量平均达72%以上,杂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延胡索酸的含量在0.02%以下。补糖发酵比分批发酸产酸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7.
黄霉素产生菌BBG1213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bambergiensis1213培养基配方、种子培养时间及摇瓶装液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3.5%、玉米浆0.6%、酵母粉1.0%、蛋白胨0.3%、黄豆饼粉2.5%、(NH4)2SO40.13%、K2HPO40.03%,BBG1213产抗水平最高;种子培养时间36h为宜;摇瓶装液量30ml,发酵周期86h-89h最佳。采用双碟法,建立了发酵液中黄霉素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天津短杆菌T6-13经多年经后的328^#菌株,以淀粉糖为糖质材料,生物素亚适量,当发酵残糖约为60g/L时,流加糖,效果好。在200m^3发酵罐生产中,流加糖浓度分别为300g/L和450g/L发酵周期32小时,平均产酸分别达102.3g/L和115g/L,糖酸转化率55.5%,提取收率95.8%;单罐产理论谷氨酸由16.24吨提高至18.20吨。  相似文献   

19.
酶水解菊芋糖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产菊粉酶的一株黑曲霉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和水解条件研究,在30℃,pH 6.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为3 d的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可以达到45.9 U/mL.以总糖含量为85.2 g/L的菊芋粉为初始底物,最适酶水解条件为温度50℃,加黑曲霉培养液的量为10%(v/v),水解12 h后,水解率达到99.6%.用此酶解液在5 L搅拌发酵罐中进行琥珀酸发酵,初始还原糖浓度53.5 g/L,36 h发酵产琥珀酸43.8 g/L,琥珀酸产率0.83 g/g,糖利用率99.0%,琥珀酸生产强度1.22 g/(L·h).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节生黑醋酸杆菌生物和代谢特性,以提高发酵效率。方法:通过改变种液特性,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式,对生黑醋酸杆菌在高醇浓度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优化可以提高VC一步发酵底物山梨醇浓度达38%,32h左右发酵率达95%,山梨糖产量达360mg/ml,半连续培养连续5批之间产糖稳定,没有明显差别。结论:通过优化,有效地提高了山梨糖的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