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田采集谷子根系样品,经表面消毒后,分离得到固氮酶活性较高(1502.9—2893.5 nmoiC2H4/g鲜菌体/h)的四株细菌M-II-1222、M-II-931、M-I-1021、M-I-941。经细胞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DNA中G+C克分子含量测定等方面研究,前三株菌应归属克雷伯氏菌属士生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serrigena)。将这四株菌分别培制成液体菌剂,回接谷子,结果表明均能促进谷子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4-11.4%,经生物学统计差异达到极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 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置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 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m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紧密 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 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相似文献   

3.
2,3-丁二醇是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的主要副产物,为减少2,3-丁二醇的产生,利用Red重组技术对克雷伯氏菌2,3-丁二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budC和budA进行了敲除。突变株发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两株突变株生长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budC基因的缺失使菌株1,3-丙二醇产量提高了10%,2,3-丁二醇降低为原来的70%,而budA基因缺失则使菌株无2,3-丁二醇和1,3-丙二醇的产生,但乳酸、琥珀酸、乙醇和乙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都有明显增长。通过进一步对budC基因缺失菌株主要产物分析,推测在该菌中存在2,3-丁二醇回补途径,这一结果为低副产物克雷伯氏菌的改造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凝集素吸收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定国内新分离的耶氏菌血清学试验中,有28株菌同现使用的51种(O:抗原因子为 1(1、2a、3)、2(2a、2b,3)、3、{.32、4.33、5、5.27、6·30、 6-31、 7·8、 8、 9、 lO、 l 0(k1)、 11·23、 11·2{、 l 2·25、 l 2·26、 13-7、 14、 15、l 6、1 6·29、17、1 8、t9·8、20、2l、22、25·3 5、28、35、36、37、38、39、40、41.42、qi.43、4 4、44·45、46、47、48、{9·5l、50·5l、52、52·53、52·5{、55、5 7)参考耶氏菌分群血清 均不呈凝集阳性反应,从中选出8株代表株进行抗原性试验。根据抗原性试验的分析证实,这些代表菌株之间抗原性是不同的,其菌号命名为Bc(1 413)、Bc(88)、Bc(89)、Bc(12)、Bc(18)、Bc(66)、Bc(777)、Bc(F37),并表明与51种群参考菌株的抗原也不相同,初步确认的8林菌属不同。抗原的新血清群菌株。  相似文献   

5.
由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引起的细菌耐药性一直是临床相关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从不同病区患者标本中分离了96株大肠埃希菌和80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剐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了上述菌株产生ESBLs情况及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发现,27.1%(26/96)的大肠埃希菌株和22.5%(18/80)肺炎克雷伯菌株产ESBLs。ICU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ESBLs总阳性率(46.0%)与介入科病房和烧伤科病房分离菌株ESBLs总阳性率(28.6%和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呼吸科、骨科、其他病房及门诊部分离菌株ESBLs总阳性率(6.3%~14.3%,P〈0.01)。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菌株对17种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均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耐药率仅为15.8%-23.4%。上述实验结果提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中有较高的ESBLs阳性率,不同病区患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率有很大差异,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乳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氏菌16S-23S rRNA特异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等57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将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可达到100 CFU/mL,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乳及乳制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真菌筛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溶磷菌株,提供适应玉米生产的溶磷微生物。【方法】利用难溶磷无机盐培养基从作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溶磷菌株,通过菌株在土豆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确定溶磷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菌株在平板和土壤中对玉米根系的适应性,选择对玉米适应性好的菌株应用到盆栽实验和大田实验。【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到具有较高溶磷效果的真菌15株,经鉴定其中9株为草酸青霉,2株为变幻青霉,1株为刺孢青霉、1株为绿色木霉、1株为黑曲霉、1株为构巢曲霉。15株真菌能够显著降低PDB溶液的pH值,其中5株能够将溶液的pH从7.0降到2.0以下。实验室平板和土培试验发现菌株Z15+、ZQ3、ZI1、Zh和Z30能够在以玉米根系分泌物为C源的平板和土壤中很好地生长、定殖,表明这5株菌能够有效利用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将这5株菌进行盆栽种植玉米,菌株ZI1和Zh处理后,能显著的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在第49天时,有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土壤初始含量的28.05%和37.04%,收获的玉米干重比对照分别高26.04%和20.21%。将菌株ZI1和Zh制成菌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剂Zh使大田玉米产量提高13.22%,达到10873.05 kg/hm2。而使用ZI1菌剂的大田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获得的适应玉米的溶磷菌株Zh为构巢曲霉。  相似文献   

8.
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相似文献   

9.
一株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中分离到的553株芽孢杆菌中选出一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获得一株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酶活力可达10000u/m1,此菌株经鉴定为地衣状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适宜的发酵条件:培养基由6%玉米粉(山芋粉或葡萄糖),4%豆饼粉(或其水解液),Na,HP0.·12Hz0 0.4%,KH:P0·0.03%,Na zc0,0.1%组成,pH7.O,37℃旋转摇床振荡培养{2一q6小时。酶作用的最适条件:60℃,pH9.0一10.5,在pH6.0—10.5范围内稳定。酶受DFP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量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紧密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相似文献   

11.
肺炎克雷伯氏菌VBNC状态转化突变株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亲本接合法对从文山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Tn5转座子插入诱变,在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上获得接合子,利用饥饿冷冻高渗透压法对接合子进行细菌VBNC状态转化突变株的筛选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带有卡那霉素基因的Tn5成功地插入到了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染色体中,在双抗性培养基上获得约2.3×104 cell/mL的接合子,转座效率为6.58×10-4。对多个接合子和对照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诱导、筛选及比较,发现KPQT-7是最快进入VBNC状态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胁迫诱导9d后超过30%的细胞都进入了VBNC状态,而对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至少要在诱导21d后才大部分进入VBNC状态。在此基础上,对VBNC转化突变株KPQT-7作进一步的遗传学分析将会为细菌VBNC状态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渤海和黄海分离出400多株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常规筛选方法选出2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Pseudorrtortas alcaligene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Pa040523)蛋白酶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Pa040523菌株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糖1.8%,尿素0.6%,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氖钾0.3%。该突变株低温蛋白酶产量为940.8U/mg。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非生物+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及微生物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4.8、277.3和49.9d,说明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由微生物引起.从试验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阿维菌素的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rophilia).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米氏常数(Km)为6.78nmol·ml^-1,最大降解速率为81.5nmol·min^-1·mg^-1。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是重要的药食兼用两用真菌,具有较高的医用及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酶系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菌龄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并对蛹虫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选育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在30℃、1%溶壁酶+0.5%蜗牛酶+0.5%纤维素酶条件下,以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对4日龄蛹虫草菌丝酶解2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到9.2×10^6个/mL。从150株诱变株中筛选出1株最佳正诱变株,编号为44#,经深层培养其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0%,胞外多糖产量提高84.3%,继代培养10代后,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了解2009年至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标本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24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血培养瓶,所有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或BD Phon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细菌菌谱和耐药性分析。2817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329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1.6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49株,占50.05%;革兰阴性杆菌1331株,占40.39%;真菌112株,占3.4%。分离率最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26%),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0.44%)、肺炎克雷伯菌(8.22%)、鲍氏不动杆菌(5.13%)、金黄色葡萄球菌(4.8%)、铜绿假单胞菌(3.28%)、屎肠球菌(3.28%);葡萄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46.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5.74%;革兰阴性杆菌(除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占57.56%、36.9%。引起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复杂,多种菌株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相似文献   

16.
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报导了L-乳酸产生菌筛选、发酵条件以及发酵产物鉴定的结果。从56株根霉中筛选出10株产L-乳酸较高的菌株,其中根霉R47产L-乳酸最高,产酸稳定。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15,尿素0.2,KH 2PO40.02,MgSO4·7H2O0.025,ZnSO4·7H2 0 0.0044,CaCO3,6,7;pH6.7。在摇瓶培养条件下,35℃48小时,产L-乳酸达11.84 g/100 ml,对糖的重量转化率达78,9%。发酵液经离子交换等方法纯化,得到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糖浆状液体。经纸层析、比旋光度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确系L-乳酸。  相似文献   

17.
从临床住院病人痰及咽拭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98株,占培养菌10.6%。对该菌抽样做质粒图谱分析显示,患者主要为携带有三种即32.7×106dal、1×106dal、0.5×106dal质粒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此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对进行病源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参考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的分离和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聚乙烯醇(PVA)的细菌D8株,四天能将培养基中0.5%的PVA(500,1700)完全降解,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raonospseudoalcaligenes)。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成份为(%):PVA1.5,(NH4),SO4 0.1,K2HPO4 0.24,KH2PO4 0.04, MgSO4·7H2O 0.035,NaCl 0.01,FeSO4 0.001,酵母膏0.15;起始pH 7.5;通气量在250ml三角瓶装30ml培养基为最逢,于30℃,160r/rain的旋转摇床振荡培养72h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收集到新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120株,经检定符合本菌特征的74 7株(占66.7%),并筛选出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特性典型的有335株,分成36个不同血清群,并分别找出各群代表株制出抗血清。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套菌株制备的群血清,灵敏性和特异性效价都优于国外引进的参考菌株制备的抗血清。通过实际使用,对国内新分离菌株检定能提高定群率2—3%。  相似文献   

20.
以C.shehataeTZ8为出发茵株,利用1%溶壁酶和1%蜗牛酶酶解1.5h,制备成C.shehataeTZ8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含不同浓度乙醇的木糖液体培养基培养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耐乙醇能力达5.5%(v/v)的蕾株C.shehataeTZ8-4,比初始菌株耐乙醇能力提高了2%。对突变株C.shehataeTZ8-4发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C.shehataeTZ8-4发酵糖能力从80g/L(葡糖糖和木糖比为2:1)提高到120g/L,最大乙醇产量从27.41g/L提高到43.1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