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至2017年,对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进行了7次实地调查,分析了湿地公园的鱼类区系结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记录的53种鱼类,隶属4目13科,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种类最多,有4科37种(占总种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Siluriformes)3科7种(13.21%),鲈形目(Perciformes)4科6种(11.32%),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种类最少,只有2科3种(占5.66%)。生态类型以山溪流水性(21种,占总数的39.62%)、杂食性(30种,占56.60%)和底栖性(27种,占50.94%)为主。其中有15种鱼为中国特有种,1种鱼是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影响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区系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过度捕捞,建议通过加强鱼类繁殖保护、强化禁渔期管理、开展涉水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相关科学研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严格执法等措施对该湿地公园的鱼类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是全世界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条鳅科鱼类共记录37种,由于该类群分类鉴定较为困难,流域内仍存在未被发现、描述或准确鉴定的物种。2015至2019年,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3种未曾记录的条鳅科鱼类。对所采集到鱼类标本的重要性状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别鉴定为长带条鳅(Nemacheilus longistriatus)、裸背南鳅(Schistura nudidorsum)和宽齿南鳅(S. latidens),均为中国物种新记录;其中,由于以前在中国记录的条鳅属鱼类均已移入南鳅属(Schistura),长带条鳅是目前中国分布的唯一条鳅属物种。本文对这3种新记录的条鳅科鱼类进行描述,对今后澜沧江条鳅科鱼类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澜沧江鱼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鲤微卫星引物对麦穗鱼的适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是淡水中广泛分布的小型鱼类,属鲤科(Cyprinidae)、鲍亚科(Gobioninae)、麦穗鱼属(Pseudorasbora Bleeker)。常见于中国东部地区各大水系,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开展小型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能为合理开发利用小型鱼类资源,发展鱼食性鱼类增养殖,优化湖泊渔业结构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呼伦湖鱼类寄生虫初步调查吕洪昌,杨立宏,房晓彤(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海拉尔市021008)关键词呼伦湖,鱼类,寄生虫,寄生部位,感染率呼伦湖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区内主要产鱼水体,但对鱼类寄生虫种类情况却没有完整资料。我们于...  相似文献   

5.
在对土著鱼类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水生生态保护、渔业结构调整、渔民收入增加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云南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栖息地保护、投入机制、技术支撑和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对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为云南土著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石首鱼类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它们是一群较暖水性鱼类,分布范围广泛。由于中国大陆架面积非常广大,为一浅海盆地,且多为泥沙底质,环境很适合石首鱼类的生长,故种类繁多,有13属37种,居世界首位。但多年来的狂捞滥捕加上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中国近海的许多石首鱼类野生资源枯竭,因此南部沿海许多地区开展了石首鱼类的人工养殖。大黄鱼、黄姑鱼、双棘黄姑鱼、美国红鱼都是我国沿海重要人工养殖石首鱼类。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天目湖鱼类资源捕捞与放流的生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天目湖捕捞赶鱼前(2011年12月)、赶鱼后(2012年1月)、捕捞与放流后(2012年3月)3个渔业阶段,结合渔业捕捞统计,采用水声学方法对天目湖鱼类资源(赶鱼后为不包括集鱼网箱的湖区鱼类资源)的捕捞与放流进行了生态监测,并构建GIS模型,得到鱼类种群结构、大小组成、鱼类密度、鱼类集群、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为天目湖保水渔业的实施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天目湖鱼类种群以鲤科鱼类为主,鲢鳙2011年捕捞统计重量占比为98.07%,单网簖采样尾数占比为68.72%,鱼类资源受放流种类和规格影响较大;赶鱼前后和捕捞与放流后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47.84?4.79)dB、(-48.58?4.98)dB、(-47.24?5.10)dB,且差异性显著(P<0.05),捕捞与放流后TS在-45—-40 dB的鱼类明显升高到24.40%;3个渔业阶段的鱼类密度(FPCM)分别为(0.0124?0.0292)ind/m3、(0.0062?0.0227)ind/m3、(0.0098?0.0185)ind/m3,捕捞赶鱼作业显著(P<0.05)降低了鱼类密度,而捕捞与放流后鱼类密度显著(P<0.05)低于赶鱼前则是由于水深上升所致;在冬季的中下层水体出现典型的鱼类聚群,且随温度降低团聚程度提高;通过构建GIS模型评估鱼类资源量,赶鱼前约61万尾、赶鱼后约38万尾、捕捞与放流后约67万尾,资源量在中下游分布较高。  相似文献   

8.
2017年7月至2021年2月对浔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每月调查一次),以定制刺网、虾笼和钓钩为主要作业网具,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相似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生态网络和零模型等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的影响。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7目19科63属。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鲤(Cyprinus carpi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为850.59-2347.23,表明它们是浔江优势种。大藤峡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鱼类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各年度间鱼类群落相似度均大于59.73%,总体呈现出时间相隔越远群落相似性越低的趋势。此外,鱼类种类数由69种下降为51种;(2)浔江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鱼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 W值由0.052降至-0.004。此外,基于浔江鱼类所构建的生态网络集散节点数不断减少,结构趋向于简单化,生态网络稳定性减弱;(3)基于时间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种间竞争加剧,时间生态位重叠增幅最大的种对是罗非鱼sp-东方墨头鱼以及卷口鱼-鲫等生态习性相近鱼类。(4)基于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构建的零模型结果揭示了浔江鱼类群落构建取决于环境因素,大坝蓄水后浔江鱼类群落向竞争主导的随机分布发展格局转变。综上所述,大藤峡大坝蓄水对浔江鱼类群落产生较大的影响,亟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为后续浔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大藤峡大坝运行的建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大水系,现阶段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已被福建、广东、湖南等省列为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为了解赣南地区大刺鳅在主要分布水域桃江和九曲河中的资源状况,于2020年夏季对该水域鱼类和大刺鳅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于4目11科31属。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点本土鱼类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刺鳅、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物种,桃江中外来物种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占主要优势;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外来物种入侵、栖息生境破坏及过度捕捞,大刺鳅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调查分析表明,修复自然河流生境,恢复洄游通道;增强本土物种保护意识,加强外来物种治理;严格禁捕,科学增殖放流对大刺鳅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草问荆(木贼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合全球植物志文献资料,结合调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植物标本馆(BJFC)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植物标本馆(IFP)馆藏腊叶标本,以及进行野外观测,获取了草问荆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地理绘图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 8.0,绘制草问荆在中国及世界的资源分布图,首次提供了其在中国的详细分布资料,为深入理解和开发草问荆资源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1.
鳜鱼摄食的感觉原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鳜鱼摄食的感觉原理梁旭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鳜鱼(Sinipercachuats)是一种主要在夜间捕食的底栖偷袭型凶猛鱼类。捕食行为实验的结果表明,视觉和侧线机械感觉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起主要作用。分别抑制其中一种感官,鳜鱼的日摄...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往对湿地鱼类的研究一直相对匮乏,不利于进行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本研究基于2021—2022年期间对海口市典型湿地——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群落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湿地公园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鱼类70种,隶属9目28科61属,其中纯淡水鱼类41种,河口鱼类29种;纯淡水鱼类中土著鱼类29种,外来鱼类12种;受威胁鱼类6种,海南特有种2种。湿地公园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层性、定居性鱼类为主;海南似鱎(Toxabramis houdemeri)、齐氏非鲫(Coptodon zillii)、须鲫(Carassioides acuminatus)、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为该湿地公园的优势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1、5.19、0.59和0.26。结果表明,五源河湿地公园的鱼类多样性较高,但部分河段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亟需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浙江省发现的爵床科(Acanthaceae)马蓝属(Strobilanthes Blume)新记录植物——奇瓣马蓝(Strobilanthes cognata Benoist)。至此,浙江省记录到的马蓝属植物增加至8种。奇瓣马蓝分布于中国中西部(湖北、湖南、贵州),在浙江省为新记录,且是该物种在中国最东端以及海拔最低的分布记录。该发现为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宝贵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我国大部分北方城市已步入严冬的季节,广西的“绿城”南宁却草木葱茏、气候宜人,第三届全国苏铁学术研讨会就在这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六十余名专家、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就苏铁的学术问题及野生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家瑞先生主持,南宁市副市长张冬梅女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作为国家十五类重点物种拯救工程(其中只有两类是植物,即苏铁科和兰科)之一的苏铁,因近年来野生资源不断遭到…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区天然生化药物资源考察散记李文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1995年7月下旬,有幸参加了一次东北长白山区生化药物资源考察活动。该活动是由中国药学会生化药物专业委员会在长白山区吉林省临江市召开的"全国首届药物生物技术学术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食性特征的C、N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N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肠含物分析对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不同发育阶段食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中华沙鳅13C、15N平均值分别为(22.480.85)、(10.090.69);不同体长段13C(P0.05,F=2.44)、15N(P0.01,F=6.06)值差异显著,暗示了中华沙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食性转变现象;体长80 mm的个体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藻类,属杂食偏肉食性鱼类;体长80 mm的个体,其食物以虾类、淡水壳菜和水生昆虫为主,属肉食性鱼类。中华沙鳅营养级位于2.02-2.47,与长江上游多种底栖型鱼类生态位相似;食物竞争可能是导致其摄食强度弱和资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博斯腾湖为西北高原地区湖泊,1958年开始商业化渔业生产,1962年开始鱼类引种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区鱼类资源组成处于不断的变动当中。本文围绕湖区鱼类群落组成动态、当前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及种群生长状况开展研究,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0月),通过渔具采样和渔获物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博斯腾湖共发现鱼类17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Hemiculter leucisculus)、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鱼类资源结构小型化问题严重。描述了15种鱼类体长-体重关系与生长情况,其中12种鱼类为正异速生长,3种鱼类为负异速生长,优势鱼类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参数b值范围2. 95~3. 56,决定系数r2值范围0. 874~0. 997。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为博斯腾湖鱼类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脊椎动物基因组进化原因的争论马德如(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基因组进化70年代以来,Bernardi等发现在温血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与冷血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间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有明显不同。温血脊椎...  相似文献   

19.
拉萨河流域外来鱼类的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当前拉萨河流域外来鱼类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0、2012及2014年对该流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进行了调查。共捕获4目6科17属25种鱼类,包括13种外来鱼类和12种土著鱼类。在42个采样点中的19个发现了外来鱼类,包括12处的湿地、6处的河流及1处水库采样点。外来鱼类基本都分布在下游,除了鲫(Carassius auratus)分布到了上游,鲤(Cyprinus carpi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分布到了中游。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著鱼类是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和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最常见的外来鱼类为泥鳅、鲫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该流域的鱼类群落同时受局域和区域环境因素的作用,二者对鱼类群落变异的总解释量为33.9%。海拔、圆石的比例和沙的比例与鱼类群落结构的关系最为紧密。今后应当开展外来鱼类的监控和清除工作,减少人为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以促进该地区外来鱼类的防控工作及土著鱼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鲂属鱼类形态度量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鲂属(Megalobrama)鱼类是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中一群分布广的较大型经济鱼类1,有的种已作为淡水养殖对象,如着名的武昌鱼.多年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广泛的移殖和人工繁殖等诸多因素,鲂属鱼类的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2.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为基础,对鲂属鱼类的广东妨、厚颌鲂、鲂、团头鲂和鳊的标本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希望对鲂属鱼类的种间差异、物种鉴定特征、物种分化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鲂属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