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A新近分离的菌株。a.1974年在关岛,当研究一次由小川型Eltor霍乱弧菌引起的小型暴发时,从污水、排洪渠水、河水和海湾分离到17株非典型OI霍乱弧菌。做为霍乱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对腹泻病人做广泛的分离培养,但没有从人分离到非典型菌株。b.1977年4月,美国亚抗巴马州一位61岁的卡车司机被怀疑患急性胆囊炎历时12天,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从切除的胆囊胆汁中培养出稻叶型Eltor霍乱弧菌。病人近期无腹泻,除了30年前去墨西哥做一次短暂旅行外,从未离开过美国。病人有稻叶型杀弧菌抗体效价1:320。他的三个家庭成员培养阴性,杀弧菌抗体效价也不高。家兔皮肤试验不能测出这四个人有血清抗毒素抗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鼠Lnc的方法测定各血清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株的毒力,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从我崮分离出的1 06株地方菌株的毒力结果如下:57株A群、B群和c群菌株(其中从痫人脑脊髓液或血液分离的z3株,其余菌株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的)比49株新血清群菌株(包括7个新血清群)的毒力强,I一2.905,0.005>P> 0.001;32株A群菌株(其中从jiii人分离的1 7株)与13株B群菌株(其中从病人分离的5株)的毒力无差别, t=1.0279,0,4>p>0.2;32株^群菌株与l 2株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1.0032,0.4>p>0.2;32株^群菌株比49林新血清群菌株的毒力强,f=2.68 6,0 I)I>P>0.005;A群17株病人株与15株带菌者菌株的毒力无差别,t=0.48,0.7>p>0.6。1966—1977年间不同年份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无差别;从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分离出的A群,B群和c群菌株的毒力也相同。从病人脑脊髓液分离出的菌株亦有毒力较弱的菌株,而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的至今未发现病人的1486群菌株有毒力较强的菌株。毒力和发病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福建省龙岩市2011~2014年病毒性脑炎散发病例中Echo 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病毒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以鉴定Echo 30血清型及遗传特征分析。2011~2014年共从608例监测病例中分离到168株肠道病毒,其中60株为Echo 30;60例Echo 30相关病例分析显示,Echo 30流行高峰为6~8月;波及年龄范围广,以小于10岁高发(65%);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和呕吐为主,脑脊液清,细胞和蛋白含量检测多增加。VP1区分析显示,2011~2014年龙岩流行株均属于h基因型,但有两个传播链共同循环;与2011年导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暴发毒株高度同源,但2014年龙岩株均在VP1蛋白I 120V出现新氨基酸变异。福建省2011年暴发流行株仍流行于龙岩市,且两个传播链病毒仍共同循环,但2014年病毒株出现了新的变异,持续监测将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毒变异积累和评估疾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药用盾叶薯蓣地下茎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选取盾叶薯蓣地下茎核心组织,32℃恒温孵育,分离菌株;依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菌株;通过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与同种植物内生Bcillus subtilis SWB8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孵育48 h后,培养基表面呈现扁平、白色或深绿色绒毛状菌落,显微镜下见孢子囊和圆形分生孢子;ITS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ITS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烟曲霉菌同源性为100%,鉴定为烟曲霉菌(A.fumigatus YHY01)。拮抗实验显示,其与B.subtilis SWB8菌没有明显相互抑制现象。首次从盾叶薯蓣植物中分离出A.fumigatus,推测其与B.subtilis SWB8菌株间存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暴发病鱼的33株嗜水气单胞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和溶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O抗原不同,大部分菌株可分为TPS-30和PBJS-76两个血清型,这两个血清型菌株分布于浙江各地及南方其它省市,可能是构成暴发病流行嗜水气单胞的主要血清型;这些菌株对健康白鲫有很强致病力,LD_(50)小于10~6,有很强的产溶血素能力,但某些菌株的毒力与其溶血效价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轮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少年儿童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出现轮状病毒感染临床症状的暴发多见于冬季,但通常无明显流行。散发病例可见于夏季,表明此病毒在该群体中是地方性的。 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常出现严重症状,需住院治疗,儿童和成年人也可发病。成年人受感染后多出现轻微的甚至不出现临床症状。无症状的成年人无意中可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自暴发病鱼的33株嗜水气单胞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和溶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O抗原不同,大部分菌株可分为TPS-30和PBJS-76两个血清型,这两个血清型菌株分布于浙江各地及南方其它省市,可能是构成暴发病流行嗜水气单胞的主要血清型;这些菌株对健康白鲫有很强致病力,LD50小于106,有很强的产溶血素能力,但某些菌株的毒力与其溶血效价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叶片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分类与拮抗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采集的芍药和北京采集的三叶草的叶片为材料,经表面消毒程序后,分离出内生放线菌15株。通过表观特征比较和BOX-PCR基因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将分离出的放线菌归并于12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个来自芍药,6个来自三叶草。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可知,分离菌株除C4、C5属于假诺卡氏菌外,其余的13株都是链霉菌;菌株C12与最近模式种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为96.6%。对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有11株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测试中呈阳性;其中6株对植物致病菌立枯丝核菌有明显抗性,占阳性菌株的55%。  相似文献   

9.
1975年6月,在伤寒病暴发流行的防治工作中,分离了八株典型伤寒杆菌。此后每年又从一些散在病例中同样分离到典型菌株。但到1979年6月,从住院病人中分离出三株变异菌。现将变异菌株的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通城县黄袍乡中学于1986年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生一起痢疾暴发流行,发病271人,共分离出26株痢疾杆菌。其中从病人腹泻物中分离出22株,水样分离3株、苍蝇1株。这26株菌株均与1∶10稀释的福氏志贺氏菌Za型因子血清呈强凝集  相似文献   

11.
陈兆云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3):152-156
1989年报道,TWAR菌是衣原体属中一个新的种,称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它可引起人类患急性呼吸道疾病。最初该菌命名是由两次分离的菌株代号合并而成。1965年在台湾研究沙眼疫苗时,第一次从儿童眼内分离出衣原体,菌号为TW-183;第二次是1983年在西雅图一名急性呼吸道病人咽部拭子分离的衣原体,编号为AR-39。TWAR  相似文献   

12.
1976年7月在美国费城暴发过一次由前所未知的病原引起的流行病,由于主要患者是美国退伍军人组织年会的代表,被名为军团病。从该病致死者肺组织中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以其鸡胚卵黄囊培养物为抗原检测可疑血清,证实该种杆状细菌是军团病的病原,并被命名为军团病杆菌(Legionnaires’disease bacterium)。除北美外,目前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处也有该病流行或散发,并分离到该菌。此外,该菌还能引起症状与军团病症状完全不同的一种疾病,称Pontiac热。因此,对这类细菌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1979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收集到新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120株,经检定符合本菌特征的74 7株(占66.7%),并筛选出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化特性典型的有335株,分成36个不同血清群,并分别找出各群代表株制出抗血清。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套菌株制备的群血清,灵敏性和特异性效价都优于国外引进的参考菌株制备的抗血清。通过实际使用,对国内新分离菌株检定能提高定群率2—3%。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从该地区玉米种植地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玉米病叶,通过叶斑病症状观察分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并从分离的菌株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青海省民和县玉米种植地玉米叶斑病症状主要分为3类,第1类病斑不规则,较大,呈现褐黄色;第2类病斑呈长条形,中央部分呈现黄褐色,边缘是紫褐色或深褐色,有2~3层同心轮纹,且能侵染叶脉部分;第3类病斑呈长方形或菱形,病斑较大.共分离到14株菌株,经rDNA-ITS序列分析发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burnsii、细级链格孢(A.tenuissima)、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F.longifundum.引起青海省民和县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分别隶属于2属6种,病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里昂葡萄球菌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菌株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中分离的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规则发热,均从血液中分离出里昂葡萄球菌.菌株鉴定的特征是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试管法凝固酶试验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不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的手术切口是里昂葡萄球菌感染的适宜部位,由该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发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类似的致病力,在菌株的鉴定与鉴别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开始出现猩红热疫情,病例以普通型为主,外科型较少报道。ICE-emm12和ΦHKU.vir是中国香港地区猩红热暴发株中首次发现的2个可移动遗传元件,尚不清楚其是否存在于中国内地的猩红热致病株中。本文报道1例猩红热病例,其咽部和皮肤伤口皆分离出同一克隆株的化脓链球菌,该菌株携带ICE-emm12和ΦHKU.vir,从而证实这2个新元件存在于中国内地的化脓链球菌中。因此,国内有必要对猩红热分离株进行ICE-emm12和ΦHKU.vir检测,以监测致病株在基因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种简捷的分离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分离方法,快速得到菌株。方法:选择并改良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调整其pH值约为5.0,0.3~0.5cm根段平铺于平板中培养分离菌株,培养条件为25℃黑暗培养12~15d。结果:得到了菌落特征有明显差异的9种类型138个菌根真菌菌株,其中7类菌株在人工条件下回接云锦杜鹃形成了菌根结构。结论:实验证明改良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是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分离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几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中分离出一系列不同的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GNW(自生固氮菌)和HP2(解磷菌)混合接种培养,检测是否因基因杂交、突变等原因而产生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结果分离出一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菌株GNF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其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一个菌株,GNF1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存在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与植物根际促生菌GNW、HP2以及某些原核病原微生物共培养培养时能明显抑制它们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resistant,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趋势,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分离的CRKP 178株,分别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试验确定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以及EDTA抑制试验确定是否产金属酶,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临床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中CRKP的比例从2008年0.1%升至2013年2.2%,呈明显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外,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改良Hodge试验阳性170株(阳性率为95.5%);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1株(阳性率为0.6%)。PCR共检出150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KPC-2),阳性率为84.3%(150/17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IMP-4,占0.6%(1/178)。结论台州医院分离的CRKP比例逐年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分离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草鱼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引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糜烂的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oide)菌株JX-09。【方法】从患病草鱼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验;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回归感染后的草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菌株JX-09,表明该菌株为致病菌;菌株JX-09对草鱼的半致死量为6.4×104cfu/g。通过生化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将菌株JX-09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等头孢类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草鱼肌肉糜烂病的致病菌,这是首次报道了该菌对草鱼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