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亚杰  杨艳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526-1527,1535
目的:考察功能性大豆低聚糖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节血脂的保健功效。方法:选取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试验组每人每日服用大豆低聚糖12克,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期为30天,试验前后分别检测试验对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常规、尿常规和其它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平均值(mmol/L)由试验前的7.41±0.86下降为5.58±0.60,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TG)平均值(mmol/L)由试验前的2.76±0.73下降为1.74±0.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豆低聚糖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6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患者及100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血浆,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结果:6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患者与100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血浆甘油三酯水平(X±S)分别为1.15+0.87mmol/L及1.27±1.39mmol/L均为正常水平(0.11-1.69mmol/L).子宫颈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胆固醇水平(X±S)分别为3.80±2.03 mmol/L及3.29±1.93 mmol/L均为正常水平(2.59-6.47mmol/L).子宫颈鳞癌怠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于卫东  于英华 《蛇志》2000,12(4):26-26
我院自 1 998年 1月应用蝮蛇抗栓酶对 8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以评价蝮蛇抗栓酶在血栓病治疗外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主要针对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 ,现将试验结果及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80例 ,患者均在我院就诊 ,并经过 3次以上生化测试 ,血清胆固醇 >7.2 mmol/L,血清甘油三酯 >1 .8mmol/L;男 52例 ,女 2 8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46岁。在 80例患者中 ,有高血压和 (或 )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占60 %。1 .2 治疗方法 用蝮蛇抗栓酶 0 .5u加入 0 .9%的生理盐水 2 50 m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兰州地区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了解本地区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血脂异常情况,建立本地区血脂参考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兰州市2328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差异。结果:本地区2328名被检者,女性TC平均(4.54±0.94)mmol/L,TG中位数1.24mmol/L、HDL-C平均(1.34±0.26)mmol/L、LDL-C平均(2.61±0.76)mmol/L;男性TC平均(4.52±0.84)mmol/L、TG中位数1.56mmol/L mmol/L、HDL-C平均(1.20±0.23)mmol/L LDL-C平均(2.76±0.72)mmol/L,血脂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P<0.05)。血脂参考范围为女性TC:2.70~6.38 mmol/L、TG:0.52~3.66 mmol/L、HDL-C:0.83~1.85 mmol/L、LDL-C:1.12~4.10 mmol/L男性:TG:2.87~6.17 mmol/L、0.65~4.00 mmol/L、0.75~1.65 mmol/L、1.35~4.17 mmol/L。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患病率为18.2%、42.8%、19.6%和28%,女性高TC、高TG、低HDL和高LDL的患病率分别为22.1%、25.5%、2.7%和23.5%。结论:兰州地区血脂水平随年龄、性别、地区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不能采用统一标准衡量,而应根据本地区建立的参考值诊断高脂血症。积极控制血脂水平、降低高脂血症患病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鱼油对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肝脏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脂组(HF)、糖尿病组(DM)、高脂鱼油组(HF+FO)和糖尿病鱼油组(DM+FO),观察大鼠周体重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细胞形态学及过氧化损伤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大鼠体重明显增加(387.74±36.20 g vs 339.64±10.41 g,P0.05),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别由1.96±0.06 mmol/L、1.91±0.09 mmol/L和0.72±0.07 mmol/L升高至2.29±0.16 mmol/L、2.08±0.06 mmol/L和1.22±0.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0.92±0.15 mmol/L vs 1.80±0.07 mmol/L,P0.05),膳食添加鱼油后均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287.78±16.11 g vs 339.64±10.41 g,P0.05);但血清中LDL-C水平升高至1.08±0.08 mmol/L,HDL-C水平降低至1.09±0.07 mmol/L(P0.05),鱼油可显著提高HDL-C的水平(P0.05)。高脂组和糖尿病组均有明显的肝脏脂肪浸润和过氧化损伤,添加鱼油后明显减轻。结论:膳食添加鱼油对高脂膳食及2型糖尿病引起的血脂异常均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大鼠肝脏脂肪浸润和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滤对于海蜇酶解产物降血脂功能的提高作用。方法:海蜇通过中性蛋白酶酶解后,将超滤过的酶解产物和未超滤的酶解产物分别按照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喂食高血脂症大鼠模型42d,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论:未超滤组的高、中剂量组和超滤组高中低剂量组喂食42d后均观察到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降低,其中未超滤中剂量组(灌胃剂量5 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45±0.28mmol/L,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0.3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61±0.33mmol/L,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3.38±0.22 mmol/L),未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3mg/kg.BW)血清总胆固醇(TC)值为2.82±0.38mmol/L,相对于高脂模型对照组(3.38±0.22 mmol/L)无显著差异;未超滤中剂量组(灌胃剂量5 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0.90±0.21mmol/L,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0.3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0.93±0.14 mmol/L,均明显低于高脂模型对照组(1.21±0.20 mmol/L),未超滤低剂量组(灌胃剂量3mg/kg.BW)甘油三酯(TG)值为1.18±0.12mmol/L,相对于高脂模型对照组(1.21±0.20 mmol/L)无显著差异。结论:海蜇多肽的酶解产物具有降血脂功能,超滤能够有效提高海蜇酶解产物的降血脂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牛磺酸对HepG2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为牛磺酸预防/改善机体高脂状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在DMEM培养基中添加0.05 mmol/L油酸建立高甘油三酯细胞模型,分别以终浓度为1、5、10、20 mmol/L的牛磺酸处理细胞24、48、72 h,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并检测5 mmol/L牛磺酸作用24 h后细胞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及脂肪合成相关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C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的蛋白表达水平。1 mmol/L牛磺酸作用72 h,5和10 mmol/L牛磺酸作用24、48、72 h,20 mmol/L牛磺酸作用24和48 h均可使高脂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5 mmol/L牛磺酸作用24 h,高脂HepG2细胞的SREBP-1c、FAS、ACC、AceCS1、ACSL1表达明显减少(P0.05),磷酸化ACC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通过调控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而抑制高脂HepG2细胞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牙周炎治疗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稳定性。在Medline-PubMed、Cochrane CENTRAL和EMBASE中检索文献,基于牙周控制的干预实验(包括一个非干预组),来提取数据并进行荟萃分析。荟萃分析显示了hsCRP (-0.50 mg/L, 95%CI:-0.78;-0.22)、IL-6 (-0.48 ng/L, 95%CI:-0.90;-0.06)、TNF-α(-0.75 pg/mL, 95%CI:-1.34,-0.17)、纤维蛋白原(-0.47 g/L, 95%CI:-0.76;-0.17)、总胆固醇(-0.11 mmol/L, 95%CI:-0.21;-0.01)和有利于牙周干预的HDL-C (0.04 mmol/L, 95%CI:0.03; 0.06)之间的显著加权平均差异(WMD)。重要的是,伴有并发症的牙周炎患者大多从牙周治疗中获益;对于hsCRP(-0.71 mg/L, 95%CI:-1.05;-0.36)、IL-6 (-0.87 ng/L, 95%CI:-0.97;-0.78)、甘油三酯(-0.24 mmol/L, 95%CI:-0.26;-0.22)、总胆固醇(-0.15 mmol/L, 95%CI:-0.29;-0.01)、HDL-C (0.05 mmol/L, 95%CI; 0.03; 0.06)和Hb A1c (-0.43%, 95%CI:-0.60;-0.25)的水平观察到了显著的加权平均差异。牙周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对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的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降浊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大鼠4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分别于给药第2、4周后剪尾取血,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降浊颗粒分别以800mg/kg、400mg/kg和200mg/kg给大鼠预防性灌胃2周及4周时,均具有明显降低高脂模型动物血清TC、TG和LDL-cho含量,同时使TC/HDL-cho比值也明显降低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分别为(P<0.001;P<0.01或P<0.05),并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降浊颗粒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的形成,主要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4周后检测两组大鼠的血脂: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库,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脂血症组CHO、TG、LDL-C、HDL-C,CHO分别是1.846mmol/L VS 13.779mmol/L、0.999mmol/L vs 0.746mmol/L、0.164mmol/L vs 10.680mmol/L、0.583mmol/L vs 0.195mmol/L。CD62P、GMP140水平分别为10.089% vs 25.169%、10.665ng/mL vs 27.045.g/mL。结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氧化酶专一性催化胆固醇为胆甾-4-烯-3-酮,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以及食品加工行业。本论文将来源于Pimelobacter simplex的胆固醇氧化酶PsCO_4,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BL21(DE3)、Rosetta(DE3)和C41(DE3)中,在不同温度(15℃、25℃、37℃)及IPTG诱导浓度(0.01mmol/L、0.1mmol/L、0.5mmol/L)下异源表达Ps CO_4。结果表明,转入Rosetta(DE3)菌株的PsCO_4蛋白,在IPTG浓度为0.1mmol/L、15℃下经18h诱导表达,PsCO_4可溶性表达量最高(0.63mg/ml)。异源表达的胆固醇氧化酶PsCO_4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5。通过TLC,GC-MS检测出Ps CO_4催化胆固醇生成胆甾-4-烯-3-酮。以胆固醇和β-谷甾醇、豆甾醇和孕烯醇酮为底物,测定PsCO_4对四种底物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胆固醇k_(cat)/K_m为0.08s~(-1)·μM~(-1)分别高于β-谷甾醇(0.04s~(-1)·μM~(-1))、豆甾醇(0.005s~(-1)·μM~(-1))和孕烯醇酮(0.02s~(-1)·μM~(-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沈宝藩临床运用三十余年的化痰脉通片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肝功能的干预效果,了解其改善肝功能,治疗脂肪肝作用疗效。方法:选取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每组15只,观察对比各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肝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病理切片,对比各组脂肪肝疗效。结果:正常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及化痰脉通高剂量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P0.05),且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及氟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TC、TG、LDL-C[(1.28±0.38)mmol/L,(0.40±0.16)mmol/L,(0.39±0.07)mmol/L]显著低于化痰脉通高剂量组[(5.18±1.42)mmol/L,(0.51±0.24)mmol/L,(2.07±0.46)mmol/L](P 0.05),而HDL-C[(3.78±0.34)mmol/L]显著高于化痰脉通高剂量组[(2.89±0.78)mmol/L](P0.05)。正常组、氟伐他汀组、化痰脉通中剂量组、化痰脉通高剂量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正常组[(10.38±1.46)mmol/L,(10.85±1.24)mmol/L]、化痰脉通中剂量组[(15.97±3.64)mmol/L,(16.52±1.18)mmol/L]、化痰脉通高剂量组[(10.54±1.01)mmol/L,(10.62±1.67)mmol/L]AST、ALT均显著低于较氟伐他汀组[(25.47±2.38)mmol/L,(21.34±2.39)mmol/L](P0.05),而组间AST、A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病理切片的对比中,随着化痰脉通片剂量的增加,脂肪肝的程度减轻。结论:化痰脉通片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且与剂量有关,其对肝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对脂肪肝具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高脂血症易感WSHc大鼠经高脂饲料诱导后血脂的动态变化和心血管并发症病理特点,为WSHc大鼠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7~8周龄雌性WSHc大鼠20只和Wistar大鼠10只,进行高脂饲喂,另取同周龄同性别的WSHc大鼠和Wistar大鼠各10只饲喂普通饲料,分别作为正常对照。观察高脂饲喂2、4、8、12、16周时的血脂动态变化,饲喂16周后采用心动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及左心结构,病理组织学观察心脏及主动脉病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高脂饲喂2周后WSHc大鼠与Wistar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升高;高脂饲喂的WSHc大鼠TC、LDL-c水平为:(6.34±2.12)mmol/L、(2.56±0.94)mmol/L,而高脂饲喂的Wistar大鼠TC、LDL-c水平仅为(2.93±0.23)mmol/L,(0.63±0.12)mmol/L;在高脂饲喂期间,WSHc大鼠TC始终维持在高水平状态。饲喂16周后,WSHc大鼠心脏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室壁增厚,并出现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增高;主动脉内膜增厚,弹力纤维排列紊乱,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Wistar大鼠经高脂饲料诱导后,心功能及心血管病变不明显。结论 WSHc大鼠对外源性胆固醇敏感,高脂饲喂后易发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疾病,且TC、LDL-c水平与临床高脂血症更接近,相较于普通大鼠,更适用于高脂血症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麝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雄麝、健康雌麝和患化脓病林麝各10头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1)健康雄麝和健康雌麝的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显著差异(P<0.05)。雄麝的甘油三酯为0.32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0.14mmol/L;雌麝的为0.47mmol/L,0.21mmol/L;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2)健康林麝与患化脓病林麝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林麝的白细胞数量为29.08×109个/L、淋巴细胞百分比为62.01%、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4.05%;患化脓病林麝的为104.67×109个/L、50.87%、45.37%。健康林麝与患化脓病林麝之间白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肌酐、血糖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林麝的白蛋白为44.44g/L、球蛋白为33.6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16.43U/L、乳酸脱氢酶为700.68U/L、总胆固醇为2.14mmol/L、肌酐为108.47μmol/L、血糖为7.29mmol/L;患化脓病林麝的为37.23g/L、47.45g/L、478U/L、840.75U/L、1.16mmol/L、85.52μmmol/L、5.04mmol/L。这些结果为养殖林麝化脓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霉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结果 模型大鼠有高血糖 (18 78± 1 97)mmol L、高甘油三酯血症 (10 95 4± 5 5 4 )mmol L、高胆固醇血症 (2 4 4 2± 0 74 )mmol L、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 (0 937± 0 2 6 )mmol L、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体重。结论 这是一种类似人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浓度的NaCl、KCl、MgCl2、CaCl2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作为授精介质,研究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受精效果.结果显示,适量的阳离子和葡萄糖作为激活授精介质时中华鲟卵受精率都有所提高.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25 mmol/L NaCI溶液、0.1 mmol/L KCl溶液、1 mmol/L MgCl2溶液、1 mmol/LCaCh溶液和50 mmol/L葡萄糖溶液浓度下,受精率分别可达到最高值,依次为87.72%、86.82%、82.24%、89.76%、80.92%.随着实验浓度继续增加,受精率反而呈下降趋势.结果显示,作为人工配制的中华鲟精子授精一激活介质,最适NaCI溶液浓度在25 mmol/L附近,最适葡萄糖溶液浓度在25 mmol/L附近,最适KCI溶液浓度≤0.1 mmol/L,最适MgCl2溶液浓度≤1 mol/L,最适CaCh溶液浓度≤1 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对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已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408例,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为三组:(A组,FPG8.0 mmol/L;B组,8.0≤FPG11.0 mmol/L;C组,FPG≥11 mmol/L),检测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指标,进而对其肝功能损害及血脂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A组及B组相比较,C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表现为:肝酶显著升高(P0.05);胆红素显著升高(P0.05);球蛋白显著升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异常(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I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其血糖浓度升高可造成肝功能损伤及血脂异常,血糖监测及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749例40~60岁工人SChE和血脂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SChE与TC、TG、LDL-C和V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0.23,0.12,0.11和-0.08。高脂血症患者的SChE活性(2271.8±650.7u/L)高于血脂正常者(1968.6±607.0u/L),但冠心病患者的SChE活性(2242.8±499.4u/L)与高脂血症组无差异。在各型高脂血症中,只有高甘油三酯血症(2241.5±623.9u/L)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561.5±704.8u/L)的SChE活性增高,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SChE活性(2034.8±640.0u/L)与血脂正常者无差异(p>0.1)。提示SChE与血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此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指导两种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方法:用游离脂肪酸(油酸/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用100μmol·L-1苯扎贝特干预,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内脂滴数目、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FFA刺激使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TG、脂滴)和氧化应激(ROS、MDA、SOD)水平上升。苯扎贝特对HepG2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显著;而HepG2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在苯扎贝特干预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相同FFA造模浓度,原代大鼠肝细胞病理特征变化更为明显;苯扎贝特对两种肝细胞在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因而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血脂即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和脂肪酸。由于脂质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脂质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