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质代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植物新陈代谢部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是教学的重点。我们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自制了一个活动模型辅助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该模型制作简单、使用方便。1制作准备彩色颜料、毛笔、两张绘...  相似文献   

2.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结构与功能”一节的难点内容之一,也是第2章“渗透作用原理”,“根对矿质离子选择吸收”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学生带进实验室,使用直观手段教学,不但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王慧欢 《生物学通报》2002,37(10):25-26
1 教材分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在整个高中《生物》新教材 (试验修订本 )中并不是重点 ,但其内容与生产实践很贴近。学好这一课 ,能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因而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实用价值 ,是素质教育的好教材。1.2 教学目标分析1.2 .1 知识目标  1 )知道矿质元素的概念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存在方式和利用特点 ,水培法 ;2 )理解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和有氧呼吸的关系 ,根吸收矿质离子与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根对矿质离…  相似文献   

4.
“道南(Donnan)平衡”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概念。植物生理学的矿质营养一章里引用了这一概念,以解释“植物细胞为什么不需能量做功、在细胞内便可积累比外界溶液大许多倍的物质”这一现象。农业院校的本、专科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前,因大多没有物理化学的基础,故讲述“道南平衡”概念是矿质营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常用的几本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在讲述“道南平衡”这一概念时,都只有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王建春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9-40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 6 4页“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一节中 ,编者改变了旧教材直接陈述事实和结论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 ;根对水分吸收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步步逼近、层层剥离 ,让学生在“痛苦的思维中”得出“快乐的结论”。笔者认为新教材的这种“令人心动的精彩的”写法不仅完成了旧教材“陈述事实和结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 ,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 ,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对“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的一点看法高中《生物》中关于“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其中有一操作步骤是将染成蓝色的根分成两等份,分别浸泡到盛有蒸馏水和.$量CaCI。溶液的小烧杯中,结果表明。浸泡到Cape溶液中的根...  相似文献   

7.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一节教改尝试郭成俊(福建省福清市第一中学350300)我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一、水分代谢二、矿质代谢”一节教学中,采用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做实验,后讲授新知识的探索型实验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课时先指导学生做实验探索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植物吸收矿质盐与根际pH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881年,Mayer根据植物吸收矿质盐时根际PH的变化,提出了生理酸碱性盐理论。植物吸收矿质盐时,根际PH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现行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伙都归结为植物对矿质盐的阴阳离子不均等吸收后残留离子的作用。一些讨论生理酸碱性盐的文章p’‘’恰当地否定了残留离子的作用,认为是由于植物不均等吸收了矿质盐的阴阳离子,为保持细胞PH恒定和电行平衡而分泌或吸收十”的结果。对此问题,笔者也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要阐明植物吸收矿质盐时根际PH变化的原因,首先应从根如何吸收矿质盐开始。矿质盐是以离子形式被吸收进入…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就人教社高二《生物》第1册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介绍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9年1月18~21日在长沙召开了科研、教学交流会,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7篇,内容涉及抗性生理、生理生态、教学研究、代谢生理、环境保护、组织培养、矿质营养、发育生理、试验技术、生长调节剂和技术开发等。会上郭绍川和胡笃敬教授先后作了题为“抗性生理新进展”“和“庭院经济中植物营养问题”的专题报告。罗泽民教授介绍了国务院关于改革我国食物消费政策的初步构想。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美国、中国无土栽培技术来介绍科学家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时,引起学生的兴趣,纷纷询问无土栽培怎么做?笔者不忙于解答,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成立实验小组。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甲种本)的第46-47页,谈到了矿质元素的利用,这节内容的最后一句是:“有些元素(指N、P、K、Mg——作者注)在植物体内可以再利用,有些元素(指Ca、Fe——同上)则只能够利用一次。”矿质元素Ca、Fe在植物体内真的只能利用一次吗? 首先、从化学上来讲,我们知道,任何元素的化合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只是有难易之别。同理,在植物体内,各种矿质元素都会有一部分溶解,溶解的这部分元素或者是呈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液中,或者仅仅是吸附在原生质胶体的表面。矿质元素Ca、Fe也不例外,它们同样也有一部分(当然只是  相似文献   

13.
自1961年第一版“生物学第三册”开始讲授两个遗传学派的理论以来,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在教孟德尔摩尔根遗传规律时,学生反映听起来费力,难于理解,课后含糊,容易遗忘。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讲授这部分教材时,若仅根据课本分析推导,对于初学的高三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想在当堂巩固新知识,更感不易,形成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最感困难的部分。我们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启发了我们重新认识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是认识的源泉这一教导的深刻意义。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走出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工作,教师自己动手,先后在生物园种了  相似文献   

14.
矿质营养对生长素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矿质营养与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生长素是植物五大内源激素之一,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矿质营养对IAA的量及分布,矿质营养对IAA合成,矿质营养对IAA运输,矿质营养对IAA的转化等方面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需要的元素及吸收矿质元素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根吸收矿质元素需进行离子交换以及由于离子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不同,而交换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教具根进行离子交换的三种方式图解及其剪贴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讲解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植物细胞为什么能从外界吸收水分?(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植物对水分吸收原理的知识;另一方面为明确根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有别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节教材主要指出了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元素;阐述了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及特点;概括性地介绍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利用。在叙述以上知识中联系了有关生产实际。本节教学除应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以上知识外,还应联系水分代谢、细胞膜等有关知识,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矿质营养对生长素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矿质营养与植物内源激素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植物营养研究的重要内容。生长素是植物五大内源激素之一,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矿质营养对IAA的量及分布,矿质营养对IAA合成,矿质营养对IAA运输,矿质营养对IAA的转化等方面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矿质营养与生长素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离子主动越膜转移的判断是矿质营养一章里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一些常见的植生教科书中,两教本对此及其有关问题作了深入详细地讲述。本文据其引用的一个实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Science News”1992年12月19日和26日合刊1992年重要科技新闻概要专集报道,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正式宣布镍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是极其重要而必不可少的。这是38年来第一次增加的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种类。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主要都是从上壤中获取的。由于矿质元素首先要溶解在水中呈离子状态才能被植物吸收,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它是随蒸腾流与水分一起进入植物体的,以为蒸腾越强烈,矿质元素吸收得也就越多,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实验证明遮阴植物蒸腾强度减弱,矿质元素的吸收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多。离体根在无蒸腾的情况下,同样能吸收矿质元素。可见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之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关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分布的机理,是植物生理学中长期探讨和争论的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处于推理和假说阶段,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