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松嫩草地主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的差异, 苗期出苗情况和病虫害及种植牧草后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对该6种豆科牧草进行综合评价, 并选出适宜在松嫩盐碱化草地种植的豆科牧草。结果表明, 在萌发期,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扁蓿豆 (Medicago ruthenica)、兴安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细叶胡枝子 (Lespedeza hedusaroides)和黄花草木樨 (Melilotus officinalis) 5种小粒种子耐盐碱性好于大粒种子广布野豌豆 (Vicia cracca), 尤其是紫花苜蓿 (M. sativa L.), 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在低盐浓度 (≤ 0.4% NaCl)环境中高于对照条件; 苗期小粒种子出苗较快 (3—4 d), 大粒种子广布野豌豆 (V. cracca) 出苗时间较长 (9 d); 细叶胡枝子 (L.edusaroides)、兴安胡枝子 (L. davurica)和黄花草木樨 (M. officinalis)不易遭病虫害, 其余3种易受蚜虫和七星瓢虫危害。种植6种豆科牧草后土壤氮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尤其是兴安胡枝子 (L. davurica); 土壤pH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尤其是紫花苜蓿 (M. sativa L.)。综合比较发现松嫩草地6种豆科牧草以种植小粒种子紫花苜蓿 (M. sativa L.)和兴安胡枝子 (L. davurica)牧草为更好。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白芝"进行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白芝"的特点,对可能是白芝的香栓菌[Trametes suaveloens(L.)Fr.]、苦白蹄[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Fr.)Bond.]、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Bull.ex Fr.)Karst.]、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T.H.Li et al.)这4种真菌从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与白芝进行了比较,认为古代"白芝"应为现代多孔菌科真菌香栓菌。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水稻(Oryza sativa L.)米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稻米品质形成期的源库特征、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以及淀粉粒的形态、结构及其糊化特性等几个内容,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揭示稻米品质形成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CO2浓度倍增对10种禾本科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CO_2正常浓度(350μL/L)和倍增(700μL/L)条件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半野生小麦(T.aestivum ssp.tibeticum)、大麦(Hordeum vulgare L.)、野大麦(H.brevisubulatum(Trin.)Link)、水稻(Oryza sativa L.)、野生稻(O.meyeriana subsp.granulata)、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狗尾草(S.viridis (L.)Beauv)、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和玉米(Zea mays L.)等10种禾本科植物幼苗期叶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除野大麦和玉米外,其它几种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厚度普遍增加;表皮细胞密度下降(野大麦和谷子的远轴面除外)。其中C_3种类的平均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下降,C_4种类则呈相反趋势。在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栽培种类表皮细胞密度和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数明显增加,野生种类则呈相反趋势。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Rice(Oryza sativa L.)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s in the world.Originating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rice cultivars are grouped into two major subspecies,indica(O.sativa ssp.indica)and japonica(O.sativa ssp.japonica).indica cultivars grown in low latitude areas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岛地区蝇类的记载,Karl氏(1935)曾报告有Ophyra chalcogaster(Wd.)、Fannia canicularis(L.)、Myiospila meditabunda(Fab.)及 Graphomyia rufitibia Stein等4种,郭郛氏(1952,1952a)记述了 Sarcophaga melanura Mg.、Sarcophaga similisMeade、Sarcophaga pergrina R.-D.、Lucilia ampullacea Vill.及 Lucilia illustris(Mg.)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中关于菌类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古籍中有关菌类名称的记载周礼天官内服司中有“鞠衣”的记载,按其注上说:“……黄桑服也,色如鞠尘”。五代牛峤杨柳枝诗中有“舞裙新染麴尘罗”的词句。这两处所说的“鞠尘”,都可能是酒麯上所生的麯霉(Asper gillus spp.)。礼记内则中有“芝”)的记载,这可能是一种食菌,因其中还记载着“羞有芝栭”。淮南子中有“雚蕈”、“紫芝”及茯苓等菌类名称。神农本草经中也有几种“芝”的记  相似文献   

8.
每种粮食的储粮环境中都存在有其特征性挥发物,储粮害虫的发生对储粮环境中挥发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了顶空式固相微萃取法、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法、电子鼻检测法等储粮挥发物的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稻谷 Olyza sativa L.、玉米 Zea mays L.和燕麦 Avena sativa L.等主要储藏粮食种类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粮食挥发物对昆虫行为反应的影响、主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um、锈赤扁谷盗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和象虫 Sitophilus spp.)发生与粮食挥发物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储粮环境挥发性化合物与储粮害虫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今后储粮害虫生态防治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比较遗传学研究表明,禾本科不同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Oryza sativa L.)这一模式植物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为建立禾本科遗传大体系积累资料.实验以图位克隆法分离的水稻Pib 基因(10.3 kb)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为探针, 研究了Pib及与其连锁的RFLP标记在供试种中的同源性和物理位置.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Pib在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中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利用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Pib在栽培稻(O.sativa ssp. indica cv. Guangluai 4)、玉米和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定位结果表明,Pib基因和与之连锁的RFLP标记在这3个供试种基因组中具有同线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U2snRNA基因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Oryza sativa L.)基因文库中分离到的U2snRNA基因FDRGU2.3进行序列分析,其编码区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豌豆(Pisum sativum L.)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hy.)等植物U2基因的同源性均大于80%,且5'端70个碱基高度保守。在基因编码区上游-70及-30区分别包含有植物UsnRNA基因特有的上游顺序元件(USE)及类TATA元件。同其它植物一样,水稻U2.3snRNA的二级结构也有保守的4个茎环区。其中环Ⅱ的结构与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和玉米相同,但与双子叶植物的豌豆和拟南芥存在明显差异。环Ⅳ的结构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亦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差异可能意味着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剪接机构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2.
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记载的丝盖伞属Inocybe(Fr.)Fr.共有98个分类单位,包括90种5变种3变型。根据CABI数据库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订正了文献中的部分拉丁学名,将曾经报道的、但应作为属内异名的名称列在其正名之后,错误拼写和错误引用均在相应名称后有所说明;已组合到其他属和不合格发表的名称补充于名录之后。在以往报道的名称中有16个为属内异名,1个已被组合到其他属,5个拉丁学名存在错误拼写,1个为错误引用,4个为不合格发表名称。订正后的名录含丝盖伞属88个名称,包括78种7变种3变型,并记载了各分类群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果实香气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综述了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香蕉(Musa paradisiaca)、甜瓜(Cucumis melon L.)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等果实香气的化学成分、主要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果实的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醇类、酮类、醛类、萜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等,这些物质主要由脂肪酸、氨基酸和次生代谢产生.品种、成熟度、乙烯、环境和栽培措施(光照、砧木、套袋和灌溉等)以及采后贮藏条件均影响果实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从水稻(Oryza sativa 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Parl.)等植物的22对叶绿体SSR引物中筛选出 5对能用于柑橘叶绿体SSR分析的引物,应用这5对引物对9个组合的柑橘体细胞杂种的叶绿体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组合再生的杂种中叶绿体都呈现随机分离,该现象与以前报道的RFLP分析结果一致,而且其可靠性已被CAPS分析所证实.表明柑橘叶绿体SSR同RFLP及CAPS一样可靠,并且更简单高效、易于操作,特别适合对柑橘等植物体细胞杂种进行早期胞质遗传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苜蓿组织培养及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名称苜蓿(Medicago sativa L.)材料类别从茎端到第三节间的叶片、叶柄与茎段。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 MS,每升附加2,4-D1毫克、水解乳蛋白0.5克。温度25±1℃,每日12小时光照,光强800Lux 下培养。  相似文献   

17.
张潇月  杨弢  吴昊  黄鑫  李静  周潇  肖嶙  赵珂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6):1200-1209
【背景】出土竹简需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饱水保存后才进行脱水处理,在此期间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威胁竹简的安全保存。【目的】研究分析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浸泡液中的放线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为科学有效保存竹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与传统可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夏季浸泡液中的放线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探。【结果】DGGE图谱显示,各样品间放线菌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辛普森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出竹简浸泡液中放线菌种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DGGE条带回收测序显示15条序列归于10个属,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有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芽球菌属(Blast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而原小单胞属(Promicromonospora)在各个样品中均有检出;可培养方法获得12株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原小单胞属(Promicromonospora);通过刚果红实验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5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结论】竹简浸泡液中的放线菌不仅种群丰富,而且存在降解竹简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8.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不能正常生长和产生有活力花粉粒的现象。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是快速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过杂种制种已大幅度提高了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等作物的产量。大豆(Glycinemax(L.)Merr.)作为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子不仅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可行。由于适用于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资源短缺,目前大豆还没有实现大规模杂种优势利用。因此,快速实现大豆杂种优势利用迫切需要鉴定稳定的大豆雄性不育系统。本文总结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 GMS)突变体及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和玉米中已报道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从反向遗传学的角度,为大豆核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Heading date is a key trait in rice domestication and adaption, and a number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in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t...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属(Arabidopsis (L.) Heynhold)拥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A. thaliana (L.) Heynhold), 但其属的系统位置及与近缘属关系争议较大。根据对拟南芥属及其相关属种的种皮微形态观察, 结合测定分析各属种叶绿体DNA的trnL内含子和trnL-F基因间隔区序列, 结果表明, 拟南芥属的近缘属种包括荠属(Capsella Medic.)、亚麻荠属(Camelina (L.)Crantz)、须弥芥属(Crucihimalaya Al-Shehbaz et al.)、无苞芥属(Olimarabidopsis Al-Shehbaz et al.)、旗杆芥属(Turritis L.)、南芥属(Arabis L.)和糖芥属(Erysimum Kitagaw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