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指数(GI)、牙周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IL-17、IL-1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调节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龈下菌群,降低龈沟液中自噬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和X线头影测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随访一年,于治疗1年后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NA角、SNB角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NB角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评分、口腔清洁能力评分、美观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联合运用,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对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患者美学效果及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患牙62颗)和研究组(n=51,患牙63颗)。对照组给予金属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研究组给予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修复。修复1年后,评价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和修复效果。比较两组修复前及修复后1年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修复体的表面光滑率、边缘密合性、固定良好率及颜色匹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ALP、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ALP、AS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结合氧化锆烤瓷冠对根管治疗后后牙楔状缺损的修复成功率高,修复后美学效果佳,对牙周组织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正五聚蛋白3(PTX3)、钙结合蛋白S100A12(S100A12)、音猬因子( Shh)蛋白与牙周指标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牙周健康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牙周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与牙周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以上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龈沟液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与IL-6、TNF -α、AL、PD、G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CAM-1、PTX3、S100A12、Shh蛋白可作为判断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且其与牙周指标和炎症反应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对象于体检时、实验组患者于牙周常规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测量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PD及CAL等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牙周临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呈正相关性(r=0.495,P=0.027),TNF-α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SBI、PD呈正相关性(r=0.512,0.673;P=0.019,0.0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和TNF-α具有较高水平,两者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功能和龈沟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33(IL-33)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P患者11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和联合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例数分别为58例和6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功能[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AL)]和龈沟液TSLP、IL-33水平,根据PD判断联合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PD、GI、PLI、A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TSLP、IL-3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61例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AgP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PD<4 mm的患者有38例(预后良好组),PD≥4 mm患者有23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的预后与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牙分布位置为下颌牙、根型态存在异常情况、患牙分布位置为前牙、患牙最深PD值偏大、PLI偏高、牙槽骨高度基线值偏高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单纯的牙周基础治疗相比,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AgP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炎性反应。同时,患牙上下/前后分布位置、患牙最深PD值、牙槽骨高度基线值、PLI、根型态异常情况均是牙周-正畸联合治疗Ag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 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到2015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 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 组。对照组对象于体检时、实验组患者于牙周常规治疗前后收集龈沟液并记录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 (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测量并比较两组对象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结果:实 验组患者治疗前GI、SBI、PLI、PD 及CAL 等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 者各牙周临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 前龈沟液中IL-8 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IL-8 和TNF-alpha水 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IL-8 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PD 呈正相关性(r=0. 495,P=0.027),TNF-α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SBI、PD 呈正相关性(r=0.512,0.673;P=0.019,0.0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 IL-8 和TNF-α具有较高水平,两者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临床诊断慢性牙周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对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79例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中的骨硬化蛋白水平,并分析牙周临床指标与龈沟液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及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但附着丧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1=0.876,P10.001;r2=0.842,P10.00;r3=0.913,P10.001;r4=0.903,P10.001)。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并与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慢性牙周炎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的变化价值,希望为早期预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2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正畸治疗,检测正畸治疗前后弹性蛋白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的变化,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判定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对于正畸治疗的美观、固位、稳定性均满意。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PD、BOP、AL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也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值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也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Spearman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变化差值与PD、BOP、AL变化差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D、BOP、AL变化差值作为影响龈沟液弹性蛋白酶变化差值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弹性蛋白酶水平显著下降,与患者的病情变化显著相关,也是反映与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结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龈下菌群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已确诊为牙周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洁刮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Cervitec凝胶涂抹于牙齿及牙周袋周围,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指数、探诊及龈沟液水平、菌群抑制效果及主要细菌杀灭水平变化情况,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口腔指数、牙龈水平及菌群杀灭抑制效果明显,表现为: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明显降低(P0.05);探诊深度、附着水平、龈沟液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菌群、G-及G+菌群抑制程度提高(P0.05);高登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变黑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杀灭程度明显提高(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rvitec凝胶局部应用联合洁刮治术对牙周炎牙龈下菌群有良好抑制效果,并维持长久疗效,降低刺激程度及过敏情况,提高临床有效率,保护牙龈健康,对牙体产生较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MIA)技术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MIA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帽口外弓支抗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MIA组给予MIA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检测龈沟液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A组正畸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SNA角、OB与OJ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畸前后SNB角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畸后6个月的龈沟液MMP-2值低于正畸前,MI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MIA技术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能抑制龈沟液MMP-2的表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头颅与牙齿的X线指标,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龈沟液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1)、Sirtuin-6的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147例CP合并T2DM患者(T2DM组),128例单纯CP患者(CP组)和1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牙周检查结果将T2DM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49)、中度组(n=67)、重度组(n=31)。检测受试者龈沟液中Sirtuin-1、Sirtuin-6水平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NLRP3)信使核糖核酸(mRNA)、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表达,并评估牙周临床指标。Pearson分析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诊断CP合并T2DM的价值。结果:T2DM组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水平低于CP组和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高于CP组和对照组(P<0.05)。CP组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水平低于和对照组(P<0.05),GI、SBI、PLI、PD、AL、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GI、PLI、SBI、AL、PD、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龈沟液Sirtuin-1、Sirtuin-6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GI、PLI、SBI、AL、PD、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Sirtuin-1、 Sirtuin-6水平与GI、PLI、SBI、AL、PD、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 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龈沟液Sirtuin-1、 Sirtuin-6诊断CP合并T2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0.806,联合诊断AUC为0.912,高于单独诊断。结论:CP合并T2DM患者龈沟液中Sirtuin-1、Sirtuin-6水平降低,且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加重、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龈沟液Sirtuin-1联合Sirtuin-6在CP合并T2DM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FM-SRP)对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C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FM-SRP,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牙周指标、龈下牙周致病菌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29/41)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24%(37/41)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伴防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比例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FM-SRP治疗CP患者,可有效消除致病菌,缓解炎性反应,恢复牙周生态平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咀嚼肌肌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按照佩戴咬合板接触点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咬合板与下前牙呈点状均匀接触;B组(22例)咬合板与对颌牙功能尖呈点状接触,对比佩戴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TA)和咬肌(Masseter muscle, MM)肌电电位变化。结果:静息状态戴咬合板前两组TA、MM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1个月后两组TA、MM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B组患者TA显著高于A组,MM显著低于A组(P0.05);咬紧状态下戴板一个月后两组患者TA、MM值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A组TA、MM值略高于B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明显下降,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下前牙和舌侧平板呈点状均匀接触的咬合板治疗TMD可更好改善咬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牙周洁治和强化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检测牙周菌群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口腔卫生预防措施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畸初诊患者20例,平均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正畸治疗开始前检查右上颌第一磨牙16和右下颌中切牙41牙周状况,并采集其近中颊轴嵴处龈缘菌斑做细菌分离培养。T组于治疗前进行全口洁治,每月复诊加力时均给予口腔卫生检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C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2组患者分别于矫治器安装后1、3和6个月进行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结果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T组颊侧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第1、3、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C组颊侧菌斑指数第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舌侧探诊深度则升高(P<0.05)。细菌检出率和检出量的变化在T组可见韦荣球菌属降低而弯曲杆菌属和Gn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升高,C组消化链球菌属和BPAR升高(P<0.05);BPAR在第3个月、消化链球菌属在第6个月时T组检出率低于C组(P<0.05),而细菌检出量和牙周临床指数在2组间没有观测到处理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 正畸前即存在牙龈炎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牙周洁治;牙周洁治必须和口腔卫生教育、正确的日常菌斑控制措施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