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洁  李福田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60-161,136
国际上对于弧菌科弧菌属的细菌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分为Ol群霍乱弧菌、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另一种是按“伯杰氏细菌学分类手册”(第一版,1984)将弧菌属的细菌分为20个种或亚种。作者根据伯杰氏分类建立了用于弧菌科细菌鉴定的V-18生化系统。使用该系统和常规生化方法对从人粪便中分离到的14株弧菌进行了鉴  相似文献   

2.
前言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以下简称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它比通常的细菌还小,有似细菌噬菌体的作用,它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但不是病毒,而是真正的细菌,即具有一般细菌所有的各种特性。“寄生”和“裂解”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特性,也是它维持自己生命活动最突出的功能表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蛭弧菌是净化环境水源、消除致病菌的极为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本文就有关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蛭弧菌与其它生物的关系、蛭弧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与清除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一类独特的细菌。它能够侵染、裂解多种革兰氏负细菌。目前已报道能被蛭弧菌裂解的细菌多达20余属,且不存在抗蛭弧菌的突变型,这使得蛭弧菌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1962年国外首次分离到蛭弧菌后,对其形态学、生活周期、生理学及生态分布都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曾见两篇关于蛭弧菌工作的报道。蛭弧菌的分离工作较一般细菌繁琐得多,现尚无统一方法,报道中多是采用一系列滤膜连续抽滤的方法。我们在工作中对此方法进行了简化,效果较好。对蛭弧菌的培养及保藏方法,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引起的弧菌病 (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等动物中普遍流行、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在已知的弧菌中,有 10多种是海洋养殖动物的病原菌。长期以来,人们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性研究一直是利用分离菌株对养殖动物进行各种方式的人工感染,通过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发病来判断病原弧菌的致病性,而对弧菌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对病原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终将会为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十年来,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对弧菌病研究的重点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常见的病原弧菌在养殖动物体内外环境中的生    相似文献   

5.
鱼类致病菌的蛭弧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s)是一类有寄生性的细菌。Stolp及Stzold(1962年)曾首次报导,我国司稚东、秦生巨等(1982年)在国内亦首次报导了这类细菌的发现。本文介绍了以鲫鱼出血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为宿主菌,经分离得到的噬菌蛭弧菌Bd3—2菌株的培养特征、细菌形态、细菌生理生化特征、感染宿主机制及在实验室条件下水体中对宿主菌净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说明噬菌蛭弧菌是精养鱼塘水体中某些致病菌的自然净化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并为利用蛭弧菌来减少或控制鱼塘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开展生物防治新技术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C.F群( EF6)弧菌 Maidstonu公共卫生实验室把一群类弧菌菌株叫做F群,也有人把它列为新种。这些细菌与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叫做EF6群的细菌是一致的。它们经常被错误地检定为气单胞菌,但由于这些菌株对弧菌制动剂0/129(150μg纸片)敏感并能在6%NaC1生长中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革兰阴性嗜盐性细菌,隶属弧菌科中的弧菌属,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1].  相似文献   

8.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细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对种植红树林的滩涂种植-养殖系统中细菌的生物量分布和水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树林的净化作用,该系统内的水质达到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而对照塘的处于Ⅳ、Ⅴ类水质标准.系统中处理塘的异养菌、弧菌、磷细菌和产酶类细菌的数量比未种红树林的对照塘低1~2个数量级.用CORREL软件分析了细菌与水质的相关关系,异养菌、弧菌、磷细菌和产酶类细菌的数量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异养菌与弧菌的相关系数为0.9205,与氮磷的相关系数为0.6535(N)、0.8342(P),表明异养菌和弧菌可作为滩涂海水养殖系统水质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蛭弧菌     
1962年,H.Stolp在德国土壤中发现一种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小弧菌,为此他荣获了R.Koch奖金。Stolp等人把这种不寻常的有机体称为食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拉丁文“Bdello”为“水蛭”之意;“Vibrio”为“颤动”之意,是弧菌运动时的表现,“bacteriovorus”是“吃细菌”之意)。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版  相似文献   

10.
谢正旸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1):24-28
杀弧菌素(Vibriocin)是杀细菌素(Bacteriocin)中的一种,自1925—1958年间很多研究者陆续发现多种细菌能产生各自的杀菌物质(杀细菌素)以来,Farkas-Himsley及Seyfried在霍乱弧菌中发现产生类似杀细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制剂对斑节对虾亲虾池异养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用10 mg·kg-1光合细菌以及1、2和3 mg·kg-1芽孢杆菌制剂对斑节对虾亲虾培育池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试验组和对照组水体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都明显上升;试验后期,试验池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池;施用10 mg·kg-1光合细菌能显著抑制亲虾池水体异养细菌的生长(P<0.01);施用3 mg·kg-1芽孢杆菌对亲虾池水体弧菌数量的抑制效果最好(P<0.01).  相似文献   

13.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种通过裂解其他细菌进行生长繁殖的寄生性细菌,是自然环境中病原菌滋生的天然生物控制因子,誉有"活性抗生素"的美称.  相似文献   

14.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 属于弧菌属第5群, 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 将创伤弧菌分为3 个生物型: 生物Ⅰ型(产吲哚)2、生物Ⅱ型(不产吲哚)3以及1999 年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报道的创伤弧菌生物Ⅲ型。    相似文献   

15.
海洋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蛭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 具有噬菌的特性, 对水体中细菌数量控制具调节作用。以副溶血弧菌为宿主菌, 利用双层琼脂法, 从海洋水体中分离出15株具有噬菌作用的细菌, 对形成噬菌斑能力最强的1株菌株进行特异性16S rDNA扩增, 确认为蛭弧菌, 命名为Bd-M1。Bd-M1对大多数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有裂解作用, 裂解率在90%(20/22)以上, 模拟水环境实验发现, 蛭弧菌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 102 h内能使副溶血弧菌从3.0′108 CFU/mL下降到8.7×103 CFU/mL。动物实验表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对虾弧菌病的发生, 表明蛭弧菌有望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稀平板法对我国辽宁渤海海域水母体中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渤海水母体中各部位均有腐生性细菌及弧菌生长,其中腐生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水母体现,而弧菌除存在于水母体表外,有的则能在水母体内深层生长,水母体细菌微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弧菌的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通过改进TCBAS培养基,从水母体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类群的细菌,对其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它们都具备弧菌属的共同特点: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兼性厌氧,TCBS培养基上能生长,对O/129敏感,初步鉴定为弧菌属,研究还发现,这几株菌都能产蛋白酶,其中JF2、JF4、JF5、JF6产蛋白酶的能力明显较强,它们极有可能是导致水母捕捞后快速解体腐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养殖网箱内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区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舟山市大黄鱼养殖网箱内外异养细菌、弧菌、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等的数量分布,并研究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区系组成。方法 异养细菌和弧菌的计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计数采用MPN法;异养细菌参照O1iver提供的海洋细菌鉴定检索图、《海洋调查规范》和《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提供的图式鉴定至属。结果 细菌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并且网箱内细菌的数量要普遍高于网箱外,所分离到的细菌经鉴定可归于莫拉菌属(Moraxella)、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弧菌属(Vibrio)、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等11个菌属。结论 通过监控网箱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波动,可以提前预警大黄鱼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培养法与荧光显微计数法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水体和底沙的细菌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监测主要环境因子, 包括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底质总氮(TN)、总磷(TP), 旨在掌握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情况, 并探讨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东风螺养成期水体总细菌(WTB)、异养菌(WHB)、弧菌(WV)数量分别为: 4.15×104—4.36×106 cells•mL–1、4.13×103—9.67×105 CFU•mL–1、1.83×102— 1.42×104 CFU•mL–1; 底沙中异养细菌(SHB)和弧菌(SV)数量分别为:1.26×106—3.69×107 CFU•g–1和6.25×104—2.07×106 CFU•g–1; 水体总细菌显著高于水体及底沙中异养菌及弧菌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水体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P<0.01)和亚硝酸盐氮(P<0.05)呈显著负相关, 与氨氮呈正相关(P<0.05); 水体异养菌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溶解氧极显著负相关(P<0.01); 水体弧菌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 底沙弧菌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底沙异养菌(SHB)与各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与溶解氧在该养殖系统中占重要地位, 不同时期环境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蛭弧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类专性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寄生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蛭弧菌研究集中在蛭弧菌分类和基因组分析上,并以此指导蛭弧菌噬菌机制的研究,同时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也有进展。蛭弧菌的噬菌性质可能作为一种行使杀菌功能的"活抗生素"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注释,探索创伤弧菌MO6-24/O小RNA(sRNA)。方法:在海洋培养基2216E中培养创伤弧菌MO6-24/O,收集从对数生长期到静止期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提取细菌RNA,通过富集sRNA以及去除核糖体RNA进行建库和测序,然后将读段匹配到创伤弧菌MO6-24/O基因组并进行注释,最后进行验证。结果:发现59个顺式编码sRNA、102个反式编码sRNA,并进行了部分验证。结论:鉴定出创伤弧菌MO6-24/Os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