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花脸和大白猪的脂肪组织中GH—R、IGF—1和IGF—I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于出生当天、3、2 0、30、4 5、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二花脸公、母猪各 4头 (30日龄仅有公猪 ) ,于 2 0、30、90、12 0、180日龄随机屠宰大白猪公猪 4头 ,采集背部皮下脂肪组织。用RT PCR方法 ,以 18Sr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 (GH 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 (IGF Ⅰ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结果表明 :脂肪组织中GH 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GH RmRNA水平出生时较低 ,4 5日龄达到高峰 ,之后维持稳定 ;二花脸公猪GH RmRNA水平在出生时较高 ,至 4 5日龄达到最高值 ,之后显著下降 ,但总体上没有性别差异 ;大白猪公猪GH RmRNA水平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脂肪组织中IGF 1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及性别和品种差异 ,二花脸母猪显著低于公猪 (P <0 0 5 ) ,大白猪公猪极显著低于二花脸公猪 (P <0 0 1) ;脂肪组织中IGF ⅠR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 ,但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品种差异。结果提示 :猪脂肪组织中GH R、IGF 1和IGF ⅠR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 ,IGF 1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可能正是两品种猪脂肪沉积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方法, 以18S rRNA作内标, 研究了罗米丽(Romilly Hilly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优质细毛羊和哈萨克粗毛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mRNA发育性变化并进行了品种间比较。分别于30、60、90、135、180和255日龄称重、采毛样, 并于30、90、135和255日龄采皮样。结果表明: 粗毛羊和细毛羊体重、羊毛生长的发育模式没有明显的差异, 30~135日龄体重迅速增加, 135~255日龄增重十分缓慢; 30~135日龄羊毛日增长逐渐增加, 135~180日龄羊毛生长十分缓慢, 而180~255日龄又上升到较高水平。粗毛羊皮肤中GHR mRNA在30~90日龄显著增加 (P<0.05), 90日龄达到高峰, 此后显著下降(P<0.05); 细毛羊在135日龄时GHR mRNA极显著地升高(P<0.01), 此后又极显著地下降。粗毛羊皮肤中IGF-1、IGF-1R mRNA 30~90日龄上升, 90日龄之后极显著下降(P<0.01); 细毛羊皮肤中IGF-1、IGF-1R mRNA出生时较高, 然后逐渐下降。品种之间比较, 细毛羊GHR mRNA出现高峰晚于粗毛羊, 135日龄高峰时显著地高于粗毛羊; 粗毛羊IGF-1、IGF-1R mRNA在90日龄出现高峰, 并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细毛羊; 粗毛羊90日龄前GHR、IGF-1和IGF-1R mRNA高于细毛羊, 之后低于细毛羊。结果提示: 绵羊皮肤中GHR、IGF-1和IGF-1R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发育模式, 并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猪下丘脑和垂体中生长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的发育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H和IGF-1可作用于垂体或/和下丘脑负反馈性地调节垂体GH的分泌,而这种负反馈作用必须通过下丘脑或垂体的GHR和IGF-1R来实现.为研究猪垂体GH分泌负反馈调节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特点,分别在0、3、20、30、90、120和180日龄随机选取纯种雄性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各4头,屠宰并取下丘脑及垂体,用相对定量RT-PCR分析下丘脑和垂体GHR和IGF-1R mRNA水平.结果表明下丘脑GHR mRNA表达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在0到120日龄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180日龄时显著下降(P<0.05),提示在快速生长期,GH负反馈调控机制逐渐加强.下丘脑GHR mRNA表达还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在0到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均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0.05);而垂体GHR mRNA表达相对稳定,品种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GH的负反馈作用位点可能主要在下丘脑.IGF-1R与GHR的表达发育模式不同.下丘脑IGF-IR mRNA的表达相对稳定,无显著的年龄、品种间差异;而在垂体,大白猪和二花脸猪IGF-1R mRNA水平在出生时均较高,随后显著下降(P<0.05),20日龄后逐渐上升至90日龄的较高水平,随后再次下降.大白猪垂体IGF-1 mRNA表达在30日龄和90日龄时显著高于二花脸猪(P<0.05),而180日龄时二花脸猪垂体IGF-1R mRNA水平却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结果提示,IGF-1长环负反馈作用位点可能不在下丘脑,而主要在垂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IGF-1R)在胃癌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胃癌和50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IGF-1及IGF-1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5%和75.00%,在癌旁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0%和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2,P0.001;Z=-5.688,P0.001)。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Z=-2.067、-2.837,P0.05;Z=-4.117、-3.579,P0.05;Z=-2.885、-2.836,P0.05;Z=-3.286、-3.31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F-1和IGF-1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及相互调节的作用。IGF-1和IGF-1R蛋白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猪脂肪组织中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长白猪和太湖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30、60、90、120和15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 (1)品种内日龄间比较, 长白猪IGF2 mRNA 在30日龄时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 之后逐渐下降, 至120日龄降到最低, 150日龄时又明显上升; 太湖猪IGF2 mRNA在30~60日龄的表达量较高, 90日龄降至最低, 120日龄迅速回升, 之后又有所下降。两品种IGFBP3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3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 60日龄显著下降(P<0.05), 之后趋于平缓但略有波动。(2)品种间同日龄比较, 120日龄时太湖猪IGF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 150日龄时太湖猪IGFBP3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 其余日龄间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 猪脂肪组织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差异; IGF2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脂肪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16头长白×大约克去势公猪,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天注射重组猪生长激素(rpGH, 每头每天4 mg) 或生理盐水, 28 d后采样. 用RIA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和瘦蛋白含量,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 以18S r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肝脏、肌肉生长激素受体 (GHR) 和IGF-ⅠmRNA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 (ⅰ)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26.1% ( P <0.05); (ⅱ)血清IGF-Ⅰ水平提高70.94% (P<0.01), 血清瘦蛋白降低34.80%(P<0.01); (ⅲ) 肝脏GHR mRNA增加24.45% (P < 0.05), IGF-ⅠmRNA增加45.30% (P<0.01), 背最长肌GHR和IGF-Ⅰ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果表明, 重组猪生长激素能明显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 上调肝脏GHR, 促进肝脏产生IGF-Ⅰ, 而对肌肉GHR和IGF-I基因表达无影响, 提示重组GH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与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western blot检测EGFR、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以Quantity One软件测量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结果:EGFR、p-EGFR在Lovo细胞中表达量最高(P〈0.05),EGFR在SW620细胞中的表达最低(P〈0.05),在HCT116、HT29、LS174T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IGFR-1β在Lovo、HT29和SW480细胞中表达较弱,且在Lovo细胞中表达更弱,但在HCT116、LS174T和SW620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强(P〈0.05)。结肠癌组织中EGFR表达率为55.6%(10/18),癌旁正常组织为37.5%(3/18),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增高的趋势;p-EGFR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33.3%(6/18),较正常组织的5.6%(1/18)明显增高(P〈0.05);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率为44.4%(8/18),较正常组织的11.1%(2/18)明显增高(P〈0.05)。EGFR、P-EGFR和P-IGFR-1β相互之间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EGFR、P-EGFR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IGFR-1β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在分期晚的患者中也可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P.EGFR表达高伴p-IGFR-1β表达低提示结肠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好。P-EGFR和P—IGFR-1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p-IGFR.1B表达高可能预示结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IGF-Ⅰ和MGF长期基因治疗对哺乳动物血糖代谢的生理影响,首先构建了包含MGF和IGF-Ⅰ全长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然后使用活体基因导入仪将其导入小鼠的左侧股四头肌,每2周一次共导入3次,首次导入15周后进行糖耐量测定实验。实验证实IGF-Ⅰ的长期持续表达会导致小鼠的糖代谢能力降低,血糖最高值可达到12.07±1.35mmol/L比对照(10.15±0.87mmol/L)和MGF组(10.58±0.61mmol/L)有显著性的升高(P<0.05),MGF单独存在情况下在糖代谢方面则没有上述作用,但是IGF-Ⅰ和MGF共同导入的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更明显减弱,其最高值(16.30±2.69mmol/L)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01)。因此推测与胰岛素进行拮抗作用的主要是IGF-Ⅰ的N段序列,而产生与糖代谢相关功能的则为暴露的IGF-ⅠC段序列;另一种可能是MGF促进了肌肉细胞对外源DNA的吸收和表达因此其可以作为基因导入的佐剂。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结合蛋白-2和LH受体mRNA在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表达及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IGF-Ⅰ、IGF结合蛋白-2(IGFBP-2)和促黄体激素受体(LHR)mRNA在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表达及调节.给26日龄大鼠注射15 IU PMSG,经检测,证实PMSG处理48 h后,一些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已发生凋亡;96 h在排卵前卵泡中已可检测到凋亡细胞;120 h大多数的排卵前卵泡中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48~120 h IGF-Ⅰ主要在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表达;48与96 h,窦前与窦状卵泡的膜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IGFBP-2.在48 h,颗粒细胞中有LHR的强信号,但在96和120 h,颗粒细胞的LHR表达减弱(P<0.001).表皮生长因子(EGF)和IGF-Ⅰ均抑制窦前和窦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同时观察到EGF促进IGF-Ⅰ mRNA表达,IGF-Ⅰ刺激排卵前卵泡表达LHR mRNA.上述结果表明,各级卵泡的闭锁可能均受EGF和IGF-Ⅰ相互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间歇低氧对大鼠骨骼肌IGF-1和myostat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低氧对骨骼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C)、低氧暴露组(HO)、复氧1周组(H1)。于氧浓度13.6%的低氧舱内进行间歇性低氧暴露。采用RT-PCR方法测定腓肠肌myostatin mRNA和IGF-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常氧对照组比,低氧暴露组骨骼肌IGF-1 mRNA表达显著下降,myostatin mRNA表达显著上升;与低氧暴露组比,复氧1周组骨骼肌IGF-1mRNA表达显著上升,myostat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低氧暴露后骨骼肌myostatin mRNA和IGF-1mRNA表达发生反向变化,提示二者可能以相反的作用共同参与低氧对肌肉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获得水貂IGF-Ⅰ基因的cDNA序列,实现IGF-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利用RT-PCR技术从水貂肝脏组织扩增出水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编码区序列。此序列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IGF-Ⅰ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金丝猴、小熊猫、大熊猫、东北虎、马等哺乳动物的序列高度同源(>90%)。对位比较发现水貂的信号肽序列具有氨基酸特异性,这些氨基酸是否影响水貂IGF-Ⅰ分子的构型、进而影响功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IGF-Ⅰ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高效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Western-blotting杂交证实了表达蛋白的抗原活性。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了水貂IGF-Ⅰ基因,分析和预测了其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二花脸和大白猪脂肪leptin和下丘脑中Ob-R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猪脂肪组织中leptin和下丘脑中Ob-Rb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的性别差异和品种特点, 分别于出生当天, 3, 20, 30, 45, 90, 120和180日龄随机屠宰二花脸公、母猪, 大白猪公猪各4头, 采集血样、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和下丘脑.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浓度,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 以18S rRNA作内标, 定量分析脂肪组织中leptin和下丘脑Ob-R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并进行品种和性别间比较. 结果显示: 脂肪组织中leptin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 随日龄增加而增高, 母猪显著高于公猪, 二花脸猪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血清leptin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随日龄增加而增高, 且与脂肪组织中leptin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高度正相关(P<0.05或P<0.01), 有性别和品种差异, 总体上母猪显著高于公猪, 二花脸猪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 而下丘脑中Ob-Rb 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不同的发育及品种特点, 在出生后逐渐下降, 然后逐渐回升, 断乳后又逐渐下降, 二花脸猪在120~180日龄又逐渐回升. 大白猪Ob-Rb的基因表达在总体上高于二花脸猪(P<0.01). 结果提示: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血清leptin水平和脂肪组织中leptin的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克仑特罗对绵羊肝脏血液中IGF-Ⅰ、GH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仑特罗 (clenbuterol ,CL)为一种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自 80年代初发现 β -受体激动剂可促进机体生长并改变机体胴体组成以来 ,许多研究均显示 β -激动剂具促进脂肪动员、减少体脂沉积、增加氮素贮存和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进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 ,因而 β -激动剂又被称为“营养分重分配剂” (Yang&McElligott ,1989;Cardoso&Stock ,1996;Smith ,1998)。然而机体内代谢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内分泌的调控。在对影响机体生长发育的内分泌研究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样生长… 相似文献
14.
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IGF-1 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梅陆卫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1998-2000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关系。有研究证实给予IGF-1后,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代谢,IGF-1基因缺失的动物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低水平的IGF-1还可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肝纤维化有关,而T2DM和NAFLD与胰岛素抵抗共存,T2DM合并NAFLD患者IGF-1水平更低。IG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IGF-1水平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为IGF-l在今后治疗T2DM和NAFLD的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日龄三黄雏鸡随机分为自由采食对照组(C)、1-14日龄隔日饲喂的早期限饲组(ER)和50-63日龄隔日饲喂的后期限饲组(LR)。63日龄采腓肠肌外侧头,ATPase染色法及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类型肌纤维含量及生长轴相关基因(GHR、IGF-I、IGF-IR)表达。结果表明:E组慢肌纤维含量降低,快肌纤维含量增加,L组无变化。E组慢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并伴随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R)mRNA表达的上调(P<0·05),L组无显著变化。提示:早期限饲可对肉鸡生长和肌纤维类型产生长期而且显著的影响,并且涉及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后期限饲对肉鸡影响较小,说明早期和后期限饲通过截然不同的机制影响肉鸡肌肉生长。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研究表明脂类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复发及癌变有必然的联系,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的循环内分泌多肽,参与了调节脂代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且已有众多研究证实IGF-Ⅰ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及结直肠腺瘤向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就IGF-Ⅰ调节血脂代谢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和恶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IGF-1对细胞凋亡的抑制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种,通过与IGF-1受体相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三种途径分泌的低分子多肽。近些年来,研究发现IGF-1不仅具有胰岛素类似的功能以及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还是多种类型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抑制因子。本文就IGF-1抑制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和IGF-1对Bcl-2家族、caspases家族以及关键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的表达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一线接受XELOX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IGF-1R的表达情况,计算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统计分析IGF-1R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IGF-1R的阳性率为69.6%,其中未分化-低分化腺癌患者IGF-1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腺癌(76.5%vs.59.1%,P0.05)。56例患者的ORR为28.6%,DCR为55.3%。与IGF-1R(-)的胃癌患者相比,IGF-1R(+)的胃癌患者ORR、DCR及临床受益率均显著降低(ORR:23.1%vs.41.1%;DCR:48.7%vs.70.5%;临床受益率:51.3%vs.70.6%)(P0.05)。IGF-1R的表达与XELOX方案所致化疗毒副反应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GF-1R的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新指标,IGF-1R(-)的胃癌患者可能更能从XELOX化疗方案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