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磷酸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参与和调控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命活动。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控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等诸多细胞过程。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介绍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主要类型与功能、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样品的富集及制备、磷酸化蛋白的鉴定及磷酸化位点的预测、蛋白分离后磷酸化蛋白的检测,及蛋白质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断头脑缺血为模型,研究缺血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改变,对缺血1min,5min,15min和30min及对照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研究表明,有些磷蛋白如145kD,84kD,59kD和50kD 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减弱,还有些磷蛋白和如119kD,105kD,78kD,55kD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磷酸化程度变化显著的缺血15min小鼠脑内胞浆及膜上PKA、PKC、  相似文献   

3.
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解析磷酸化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可逆过程参与了高等真核生物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等重要过程,并与许多疾病、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更好、更多地识别和鉴定磷酸化蛋白质,为解析磷酸化蛋白质提供了可能。章综述了用于分离和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早期、晚期败血症休克大鼠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去磷酸化的改变。败血症休克模型由结扎大鼠盲肠并穿孔(CLP)的方法复制,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细胞质膜,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S-PAGE)鉴定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中间产物。结果发现,肝细胞膜钙ATP酶磷酸化能力在败血症休克早期降低32.3%,晚期降低46.6%(P<0.01)。动力学分析发现,早期、晚期败血症休克时,钙离子使钙ATP酶磷酸化的最大反应速度都明显降低,而Km值无明显变化。SDS-PAGE分析证实,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的中间产物是一个分子量为107ku的蛋白质。结论认为:败血症休克时,肝细胞质膜钙ATP酶磷酸化能力明显减低,去磷酸化能力无明显变化,可能是败血症休克时肝纳胞钙稳态失衡,进而引起机体代谢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小鼠断头脑缺血为模型,研究缺血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改变。对缺血1min、5min、15min和30min及对照小鼠脑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研究表明,有些磷蛋白如145kD、84kD、59kD和50kD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减弱,还有些磷蛋白如119kD、105kD、78kD和55kD的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对磷酸化程度变化显著的缺血15min小鼠脑内胞浆及膜上PKA、PKC、Ca~(2+)/CaMPK底物的磷酸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胞浆组分中与钙相关的PKC、Ca~(2+)/CaMPK底物磷酸化在缺血鼠脑中明显减弱。同时研究了脑内唯一依赖于Ca~(2+)/CaM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底物的变化,发现缺血小鼠脑内CaN的某些底物磷酸化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对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缺血后1d、3d、7d、14d大鼠缺血侧病灶周围神经元中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CDK2、CDC2及磷酸化R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后1d、3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7d、14d组磷酸化CDK2和磷酸化Rb的表达量无增加。磷酸化CDC2在正常组及缺血组均无明显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早期部分神经元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提示细胞周期调控参与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的研发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对Tau蛋白磷酸化致AD主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Tau转基因动物模型、激酶和磷酸化酶系统失衡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模型、降低Tau蛋白糖基化致Tau过度磷酸化模型等。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非放射分析蛋白质和多肽磷酸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运用毛细管电泳同时非放射分析蛋白质或多肽中的各种O-磷酸化氨基酸方法。将蛋白或多肽部分水解成自由氨基酸,然后衍生为PTH-氨基酸,再用毛细管电泳仪分离分析PTH-磷酸化氨基酸。在25至250pmol/μl浓度范围内,3种O-磷酸化氨基酸的浓度对其衍生物UV吸光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方法均在fmol水平。运用该方法对3个模型磷酸化肽及天然的磷酸化蛋白β-酪蛋白和卵黄高磷蛋白的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对其在细胞内分布位置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NetPhos2.0Server软件预测F蛋白的磷酸化位点,据此设计重叠引物,利用引物之间相互延伸获得突变型HCVf基因,该基因第13、14、114、121和124位密码子由野生型f基因的TCT突变为GAT,对应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氨酸(D)。将突变型f基因及野生型f基因定向克隆至pEGFP-N1,得到pEGFP-mf和pEGFP-f重组子。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子转染HepG2细胞,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突变型F蛋白以及野生型F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拍照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在HepG2细胞中,突变型F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90%),细胞质内有少量分布(10%),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63.70±3.20和7.06±0.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99.2);野生型F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94.9%),细胞核内有少量分布(5.1%),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83.34±4.07和4.48±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06.5)。结论 onclick="SelectDisplayDiv('ChDivSummaryMoreSummary','ChDivSummaryMore');DisplaySpanDiv('ChDivSummaryHuanYuan')"> HCVF蛋白在细胞内存在磷酸化和非磷酸化2种形式,其功能也不同。细胞质内以磷酸化F蛋白为主,非磷酸化F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磷酸化F蛋白可能参与HCV复制调节,非磷酸化F蛋白可能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抑制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侧脑室注射氟哌啶醇并腹腔注射加强,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区域Tau蛋白磷酸化情况;HPLC检测血清中褪黑素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Tau蛋白在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均发生异常过度磷酸化,褪黑素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磷酸化程度轻。结论 褪黑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AD样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相关,外源性补充褪黑素可以减轻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