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蟒蛇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蟒蛇是我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现已成功实现人工养殖,资源大大丰富。如何综合利用开发蟒蛇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蟒蛇胆、蟒蛇油、蟒蛇肉、蟒蛇血、蟒蛇皮、蟒蛇蜕等的应用现状及可能的开发前景,希望促进人工养殖蟒蛇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幼蛇的冬养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2,14(3):78-78
出生第一年的幼蛇宜在室内越冬 ,为了有效缩短蛇的育成周期 ,可以打破冬眠期转为冬季室内养殖。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冬眠适应性 ,可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度、湿度条件及能够供应充足的活体小动物 ,就可以进行冬季室内养殖 ,以下简称冬养。  幼蛇冬养的温度宜在 2 0~ 2 8℃之间 ,湿度应在 50 %~ 60 %左右 ,幼蛇大多采取人工灌喂混合饲料或流汁饲料的方法 ,来解决其所需的营养和消耗。一般 5~ 7天灌喂 1次 ,喂时可使用中型的 (容量为 2 0 ml)钝头注射器 ,每次灌喂标有刻度的 1~ 2小格 ,操作时需两人进行 ,一人持蛇使之不动 ,另一人轻掰蛇口…  相似文献   

3.
黎宗强  文国艺 《蛇志》2002,14(4):75-76
蟒蛇属于爬行纲 ,有鳞亚纲 ,蛇目 ,蟒蛇科(王蛇科 ,蚺蛇科 ) ,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人工饲养蟒蛇时间较短 ,对蛇类疾病防治缺乏经验 ,广西某动物园发生一起蟒蛇由口腔炎而致肺炎 ,最后死亡的病报。现将发病和治疗等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2 0 0 1年 1 0月 3日 ,广西某动物园从外地引进野生蟒蛇 1 3条 ,最大的 3 5 kg,最小的 7.5 kg。2 0 0 1年 1 1月初发现个别有口腔炎症状 ,以后病蛇增加 ,并发展为肺炎。到 2 0 0 2年 3月中旬 ,1 3条蟒蛇全部死亡。发病时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 1期是冬季 ,第 2期是春季。2 病蛇生前的…  相似文献   

4.
在海葵标本的制作中,常因动物体收缩变形而失败。为获得栩栩如生的标本,通常的办法是把采集的活体放入新鲜海水中培养,先用薄荷脑酒精溶液定时滴入,麻醉3—4小时。再交替滴入薄荷脑酒精溶液和硫酸镁饱和溶液,使之深度麻醉,一般5—8小时。为了缩短标本的制作过程,我们进行了多种药物快速制备标本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利眠宁、苯巴比妥、安定、利多卡因、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对海葵都有一定的镇静或麻醉神经的作用。其中用利眠宁水糊填喂海葵可得两种快速制备标本的办法: 一、先滴入薄荷脑酒精饱和液,然后填喂利眠宁水糊。填喂后1—2小时海葵被深度麻醉,再用直径1—2mm的滴管注入福尔马林原液将它杀死。二、填喂后3—5分钟海葵口道将扩大3—4倍,此时用边缘光滑的直径1mm的滴管(管口用棉花擦掉  相似文献   

5.
周娜  胡德夫  徐庆元  贾节 《蛇志》2006,18(4):307-308
蟒蛇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食品、医药、皮革及乐器制造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蟒蛇主要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澳洲和南美洲的温暖、潮湿地区,我国南部也是蟒蛇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地捕猎以及野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使野生蟒蛇数量急剧下降,这与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因此促使了蟒蛇养殖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广西、云南等地陆续有人尝试蟒蛇的人工繁殖,但均没有成功,未形成规模化养殖。近日,据我们对越南蟒蛇人工繁殖业的考察,发现该国已成功饲养了缅甸蟒。从饲养规模和方式看,该国…  相似文献   

6.
滕斌 《昆虫学报》1959,(2):190-194
1.济南地区淡色库蚊是以雌性成蚊越冬的,但在越冬期间并未见有雄蚊;其主要越冬场所为:地瓜井(窖)、防空洞及人工山洞。从11月份开始隐伏过冬,至翌年2月下旬即开始飞离越冬场所;隐伏时间共约100—120天之久;越冬后持续飞出的时间,约30天左右。 2.蚊虫隐伏过冬的处所除温度有着直接影响以外,湿度(70—80%以上)及光线(较暗)亦属重要条件。 3.过冬蚊虫在初冬的隐伏及早春的飞出之主要因素,乃取决于初冬转冷与早春转暖的外界气温之变化;尤其在早春飞出场所的观察,若外界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最高7℃,最低-3℃以上),同越冬场所之温度接近(7—9℃)时,则蚊虫即能飞离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7.
1959—1960年作者等在江西、湖南等地区配合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之际,开展了DDT等化学药剂对于不同越冬时期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效试验。据野外观察结果,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划分为5个时期。即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后期、越冬后活动期。试验证明:不同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幼虫的毒效随着不同时期和温度条件而变化。就一般论:DDT的效果,在比较低温(日均温10—20℃)时特别显著;666及敌百虫的效果,在比较高温时(20℃以上)为显著。其中尤以敌百虫为更甚。DDT对不同时期幼虫的毒效大小为:越冬后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后活动期≥夏季(4-5龄)幼虫;其中以越冬后期幼虫抵抗力最弱。从原则上论这是施药的最适宜时期,从25% DDT乳剂4,000倍稀释液在越冬后期(2,3月间)施用,毒效可达92%以上,用6,000倍稀释液亦达82%以上。如用γ6%可湿性666,800倍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使用,毒效可达70-80%以上。50%敌百虫乳剂在温度20℃以上时(越冬前、后活动期)毒效显著增高。此时如用5,000-6,000倍稀释液喷洒,毒效可达70-80%左右。由此,作者认为:在长江以北,每年发生2代以下的松毛虫地区,可用DDT和666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进行防治。长江以南,每年发生2代以上的马尾松毛虫地区,不但可用DDT、666来防治越冬前、后期幼虫;而且在幼树林地内越冬期的幼虫亦可防治。在上述地区内,敌百虫乳剂仅适于在越冬前、后活动期或夏季幼虫期温度较高时使用。就一般论,在越冬前期施用药剂时,如能选定在寒流侵袭之前喷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化性与繁殖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新  周大荣 《昆虫知识》1999,36(2):74-77
通过对发生在吉林省的一、二化性玉米螟的繁殖能力研究得出,不同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产卵期、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最大产卵量差异显著,一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产卵量比二化性玉米螟高45%以上。经虫体大小和重量比较得出,一化性越冬代玉米螟的蛹重比二化性玉米螟的蛹重高35%以上,人工饲养的一化性玉米螟F_1代的蛹重也比二化性的蛹重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9.
薛瑞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1990,33(4):444-449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以成蚊越冬.在上海、无锡从11月至3月上旬当气温超过10℃时,于畜棚可诱捕到新饱血蚊.卵巢发育观察表明,71.5%为发育蚊,吸血蚊生殖营养协调.另外还捕到个别经产蚊(1.3%).采自户外草堆等处的越冬蚊人工喂血与卵巢发育观察表明,64%为滞育蚊,35%为静止的发育蚊.滞育蚊出现于11月份,持续2个月,到2月底及3月上旬滞育开始解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在上海、无锡是以深滞育(3%)、浅滞育(41%)与静止(56%)的生理状态越冬.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尖吻蝮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 ,在黄山地区对尖吻蝮的自然越冬进行了数年的调查 ,陆续观察了 2 3个越冬洞穴的结构。初步总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的生态 ,并用数据和图示方式较详细地报道了尖吻蝮自然越冬洞穴的构造 ,介绍了人工饲养过程中保证尖吻蝮安全越冬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钟福生  李友华 《蛇志》2001,13(1):26-29
作者于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对黑眉锦蛇进行人工越冬试验,试验结果发现黑眉锦蛇冬眠温度为5℃-8℃,高于8℃以上时出现活动;阳光直射可调节蛇洞温度;保持供应饮水在越冬重要;越冬期自然损失率为18.09%,体长并有缩短的现象,体长缩短率为4.55%;冬季仍然出现培皮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尖吻腹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难以安全越冬的问题,在黄山地区对尖吻腹的自然越冬进行了数年的调查,陆续观察了23个越冬洞穴的结构。初步总结了尖吻腹自然越冬的生态,并用数据和图示方式详细地报道了尖吻腹自然越冬洞穴的构造,介绍了人工饲养过程中保证尖吻腹安全越冬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彩 《蛇志》2012,24(3):277-279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荷超  李有源  李兴翠 《蛇志》2003,15(1):64-65
蛇类养殖成功 ,获得较大效益的关键有四点 :一是选择和驯化适合养殖的优良蛇种 ;二是科学的饲养方法 ;三是要有效防治蛇病虫害的良药 ;四是有较好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其科学的使用方法。目前 ,前 3个问题已经有较多的经验报道 ,本文探讨蛇用人工配合饲料的制备和使用。下面以王锦蛇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例加以说明。该方法也适合于喂养蟒蛇、滑鼠蛇 (水律蛇 )、虎尾蛇 (棕黑锦蛇 )、黑眉锦蛇、乌梢蛇等。1 王锦蛇的野外食性  王锦蛇适应性强 ,是广温、广食性蛇 ,分布地区广、肉质好、个体大、生长快的无毒蛇 ,最大个体达 6kg以上 ,它的养殖目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1~2007年先后饲养于成都动物园的14条蟒的食性、行为和护理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为,蟒行为活动受季节和气温变化影响大,夏季活动与休息的比例为1∶9;冬季活动与休息的比例仅1∶60。人工饲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90%;安全越冬的基础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60%~90%。可以自主采食兔子、鸡、鸭和大白鼠等活体动物,而人工填食可用牛肉、精猪肉。易患寄生虫、口腔炎、感冒并继发肺炎等疾病,人工饲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刀鲚亲鱼强化培育及自然产卵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长江刀鲚亲鱼培育的水温及主要水化学指标、饵料投喂策略及经强化培育后刀鲚自然产卵的规律。结果表明,刀鲚亲鱼培育池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5-34℃,刀鲚常年摄食,采用“鲮鱼苗+细足米虾”的系列活饵进行饲育期、越冬期、促熟期分阶段的投喂策略,雌性亲鱼强化培育后成熟系数可达16.5%,发育较佳,总体成活率为97.6%。5-6月是刀鲚产卵的高峰期,产卵时间集中在20:00-20:30,受精率为80%-92%,试验期间收集刀鲚受精卵56.9万粒。刀鲚的产卵与水温关系密切,最适产卵水温为20-28℃。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湾鳄采食量活动性季节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湾鳄是外热动物,其采食量及活动规律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极为明显,呈现苏醒期、发情期、产蛋繁殖期(盛食期),越冬准确期,越冬期等季节性周期现象。越冬期人工保温,是提高湾鳄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蟒蛇     
蟒蛇是无毒蛇,又名南蛇、琴蛇,为我国蛇类中体型最大者,全长可达7米,一般重达50~60公斤。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国外分布于印度支那。蟒蛇通身被覆较小的鳞片,但腹鳞已明显分化出来;肛孔两则有一对爪状的后肢遗迹,雄性尤为显著;体内尚有残余的后肢带,是较  相似文献   

20.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