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野豌豆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志文  曹军  杨光 《植物研究》2001,21(1):131-135
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作为遗传标记, 结合形态学、细胞学及野外居群调查等工作, 对东北地区野豌豆属植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资料基本上同形态学、细胞学研究取得比较一致的结果。对一些在分类上有争议的类群提出了处理意见, 并推测了该属内一些多倍体的起源方式。  相似文献   

2.
锦鸡儿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锦鸡儿属种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我国的野生锦鸡儿属资源分布广泛,基因资源丰富,但有关锦鸡儿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导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的野生资源,从地理分布、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对锦鸡儿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我国的锦鸡儿属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披碱草属与大麦属系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禾本科中,披碱草属Elymus L.为多倍体属,约含150余种;大麦属Hordeum L.具二倍体和多倍体,约有40余种,该两属均广泛地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该两属,尤其是披碱草属的系统分类较为困难。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认为这两个属的系统关系较远,而细胞学研究的资料却表明,披碱草属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笔者对来源不同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物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并对其属间杂种F1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以披碱草属作母本,该两属有相对较高的杂交亲合力,通过对杂种幼胚进行分割和离体培养,也能获得杂种F1植株。属间杂种植株的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但更接近于披碱草属,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而且所有的杂种F1均完全不育。细胞学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属间的杂种F1通常具有较低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数,但有较大的变异。通过笔者的工作及掌握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分析认为: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物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这两个属中所含的H染色体组已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分化;不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及大麦属的物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含笑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华 《广西植物》2007,27(5):712-719
含笑属植物约有8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是木兰科中第二大属,为常绿乔木或灌木,也是重要的资源植物。该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在分类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系统学、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菖蒲属系统学研究的进展与菖蒲科的重新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菖蒲属系统地位的变化情况,综述了菖蒲属(Acorus L.)从天南星科(Araceae Jussieu)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的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证据,并对菖蒲科(Acoraceae C. A. Agardh)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植物的核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木兰科属间系统学关系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对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进行了核形态研究。所研究的20种木莲属植物都为二倍体,表明木莲属植物主要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化的,不同的种类具有各自的遗传组成,细微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种间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木兰属的染色体数目具多样性,表明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性水平上的进化,说明木兰属分布广泛、形态复杂多样有其细胞学基础。细胞学证据支持木莲属应为独立的属,不宜于归并到木兰属。已观察的含笑属都为二倍体,而木兰属玉兰亚属的大多数种类为多倍体。我们认为维持现有的含笑属的分类地位和范围是恰当的,不支持将含笑属和玉兰亚属合并为一属。拟单性木兰属都是多倍体。木兰科植物形态特征重叠,性状呈网状进化,细胞学证据在探讨一些大属属下种的分类地位时具有一定价值,但论及整个科的分类系统和属间亲缘关系时,作用比较微弱。本文在细胞学基础上,结合形态和地理分布,重点对木莲属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淡水龟科是龟鳖目中物种数目最多、形态变异最多样的一个类群。其早期的系统学研究主要依据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数据的不断增多,结合形态学等方法,淡水龟科系统发生学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至今尚未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淡水龟科起源的单系性问题;潮龟属、闭壳龟属和拟水龟属重划分问题;潮龟属、草龟属和小棱背龟属属间关系问题;齿缘龟属、果龟属和东方龟属属间关系问题;齿缘龟属和木纹龟属属内种间关系问题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为淡水龟科的系统发生关系和物种保护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珍珠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进化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0 种珍珠菜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花粉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和外壁构造等特征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细梗香草型、白花过路黄型、过路黄型和黑腺珍珠菜型。对它们可能的进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资料进一步探讨了珍珠菜属各亚属间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花灌木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花灌木种质资源在形态学、细胞学、酶、DNA等水平的多样性研究,探讨了目前花灌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川鄂紫菀(菊科)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川鄂紫菀(Aster moupinensis (Franch.)Hand.-Mazz.)秭归居群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形态学研究表明,川鄂紫菀存在居群间分化,但不足以划分变种。发现了一些被以前研究者忽视的重要性状,首次报道了川鄂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8m。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有关细胞学和形态学资料.不同意Schlarbaum等以红杉没有水杉的具长着丝点区域的标记染色体来否定水杉(属)是红杉的亲本,同时认为,他们提出某种杉木属植物为红杉提供了染色体组而是它的亲本的意见难以成立,从而支持Stebbins的假设,水杉(属)可能是北美红杉的一个亲本。而且,它或许还是一个父本。  相似文献   

12.
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通过胚挽救获得的青花菜与萝卜属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生长势明显强于父本和母本,大部分形态性状超出了父、母本的范围,部分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或偏向于父本或母本一方。表型和细胞学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类似母本的雄性不育特性。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可见,远缘杂种是双亲间的真杂种。远缘杂交种的获得与初步鉴定为促进萝卜属和芸薹属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桥梁种质,为进一步创制萝卜或芸薹属作物新种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有价值的新种源—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琴  谷明光  丁玉澄 《遗传》1982,4(3):35-35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形态原始,对研究玉 米属进化和玉米的遗传育种都是很有价值的材 料.[1-3] 1979年春,从美国波士顿学院生物系将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引人我国。次年在我所试 验场种植。在整个生育期作了生物学和形态学 的观察,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地黄属和崖白菜属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地黄属Rehmannia和崖白菜属Triaenophora的8种植物55个形态学、细胞学、花粉学等性状指标, 根据种间欧氏距离, 利用NTSYS-pc Version 2.10e 软件中的UPGMA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首次对这两个属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 地黄属与崖白菜属是两个自然类群, 除地黄属内的高地黄与裂叶地黄在UPGMA聚类中不能分开外, 其他物种都能很好地分开。数量分类支持最近新发表的神农架崖白菜新种。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世界范围栝楼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系统发育研究资料,对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和现代地理分布的形成进行了总结。栝楼组在栝楼属中处于原始地位,大苞组、叶苞组属于较进化类群,该属内的部分类群是在二倍体的水平上经过多倍化形成的。栝楼属在第三纪时期广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到第三纪晚期演化进程加快,南亚和中国西南山地逐步成为该属的起源中心与分化中心;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该属在欧洲的种类逐渐消失,东亚成为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栝楼属作为中国本地起源种,是中国植物区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伪稻蝗及其近缘属的细胞学分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采用染色体c带核型和银染核仁组成区定位分析方法对我国分布的伪稻蝗属(Pseudoxya)、稻蝗属(Oxya)和卵翅蝗属(Caryanda)进行了细胞学水平的系统分类研究。 结果表明,作为近缘属,此三属在常规核型和c带标志性带纹分布方面显示出一些共同特点, 表明其相互近缘的共性,然而在c带带纹分布型式及核仁组成区定位方面各有其特点,差异明显,这又是其属间相互独立的个性所在。由此,本文探讨了此三属之间细胞水平的分类学关系及该技术在细胞学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茛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杰  谢磊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9):1916-1924
毛茛科(Ranunculaceae)在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系统位置和科下演化关系一直备受争议。近20多年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以往基于形态学的分类系统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形态学性状界定的绝大多数亚科都没有得到分子系统学支持。此外,通过形态学确定的一些属如升麻属(Cimicifuga)、黄三七属(Souliea)、獐耳细辛属(Hepatica)、白头翁属(Pulsatilla)和水毛茛属(Batrachium)等,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均应予以归并。而分子系统学研究也确立了一些类群的属级地位,如露蕊乌头属(Gymnaconitum)等。以中国分布的毛茛科植物为例,通过以往分子系统学研究,共有10个属被归并,2个属新被确立。然而,毛茛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对于科下许多类群之间的关系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毛茛亚科和翠雀族等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后方能确定。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毛茛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科尚存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族曲穗草属(Campeiostachys)的两株疑似天然杂种进行鉴定,探究其可能的亲本及杂种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两株天然杂种在形态上与短芒曲穗草(Cam-peiostachys breviaristata(Keng)Y.H.Zhou,H.Q.Zhang et C.R.Y...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冠盘藻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近年冠盘藻属研究的新成果,对产于中国的七个种和变型作分类学及形态学、产地、生境、分布的记述。对冠盘藻属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0.
雀稗属细胞学和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雀稗属植物的种群分布、花期、细胞学和繁殖方式,揭示了雀稗属细胞学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