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铁锁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从金铁锁(Psammoslene tunicoides)根中分离到二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甙Ⅰ、Ⅱ,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证明它们的化学结构为齐墩果烷-3α,16α-二羟基-12烯-23-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齐墩果烷-3α,16α-二羟基-12烯-23-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甙(Ⅱ)。上述两个化合物的母核配基均为同一的物质,差异是糖的连接位置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蝇类复眼的每个小眼包含8个小网膜细胞,其中6个为周围小网膜细胞(R_(1-6),2个为中央小网膜细胞(R_(7、8))。细胞内记录、微电极定位以及微分光度技术等方法证明,R_(1-6)的光谱敏感曲线(S_λ)有两个敏感峰(480—500nm和344—370nm)。R_7有三类S_λ,其中两类呈单峰,λ_(max)分别在440—470nm或350nm左右,另一类更常见的呈双峰,即在一个网膜细胞,这两个峰同时可记录到。R_8也有对蓝光敏感(λ_(max)在440nm左右),或黄绿光敏感(λ_(max)在520nm左右)的两类S_λ。由于蝇复眼R_(1-6)的  相似文献   

3.
大蛇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传统中药大蛇药(Heteropanax fragrans)根茎中分离到齐墩果酸、胡萝卜甙、melaleucic acid(Ⅰ)及两个新化合物Ⅱ和Ⅲ。通过化学反应及光谱数据证明,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β,23-二羟基-20(29)-羽扇烯-27,28-二羧酸和melaleucic acid-28-[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ester。  相似文献   

4.
珊瑚Acropora pulchra (brook)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次对来自中国北海涠洲岛的珊瑚Acropora pulchra(brook)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并确立结构为十五酸十七酯(I)、正十六碳醇(Ⅱ)、鲨肝醇(Ⅲ)、1-正十六酸甘油酯(Ⅳ)、N—l—羟基甲基-2-羟基-(E,E)-3,7-十七碳二烯基十六酸酰胺(V)、胸腺嘧啶(Ⅵ)、尿嘧啶(Ⅶ)。  相似文献   

5.
蓝桉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blumenol A(2)、蓝桉醇(3)、绿花白千层醇(4)、β-谷甾醇(5)、二十二烷酸(6),其中化合物1~4和化合物6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古蔺雪胆中的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采自四川汉源县的古蔺雪胆(Hemsleya penxianensis var.gulinensiks)中分到9个三萜皂苷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28-O-β-D-比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3),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α-L-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7),3-O-(6′-丁酯)—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两个新化合物,即雪胆皂苷A(2)和雪胆皂苷B(9)。  相似文献   

7.
具抗真菌活性的海洋霉菌的筛选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南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100多株海洋霉菌;以条件性致病真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eans),植物病原真菌镰刀菌(Fursarium sp.)等作为敏感测试菌株,初筛分离到30多株对上述测试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海洋霉菌;对其发酵液进行复筛,发现其中编号分别为B4^#-6、B4^#-3、1-B6-6、1-B6-10-5、1-B6-22、C^2#-5、A2—9和1-B6-10的海洋霉菌菌株其代谢产物粗提物有明显抗真菌活性;其抗真菌谱的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B6-10—5和B4^#-3的代谢产物还能抑制多种其他真菌的生长,这二个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买麻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买麻藤(Gnetum montanum Markgr)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4个新化合物:2-羟基(?)甲氧基-4-甲氧羰基吡咯(1),2-羟基-3-甲氧甲基-4-甲氧羰基吡咯(2),3,4-二羟基-4-(?)氧基二苄醚(3)和3,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苄醚(4)以及两个已知化合物2,3-二苯基吡咯(5)和胺甲基甲醇(6)。化合物(1)、(2)和(6)是以盐酸盐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把β-蜕应激素〔1〕加入基本培养基中,观察对菊花叶外植体分化芽和潜伏腋芽生长的影响,发现0.05—0.3毫克/升的β-蜕皮激素以1:10的比例分别与0.5—3.0毫克/升的6-(艹卡)基瞟呤(6-BA)配合,使能叶块组织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但不分化形成根;与α-萘乙酸(NAA0)配合则易形成根而不分化芽:0.5—4.0毫克/升的β-蜕皮激素与6-BA或NAA配合能促进潜伏腋芽萌发;0.25—4.0毫克/升的β-蜕皮激素能使“无根苗”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由上可见,β-昆虫蜕皮激素的作用主要和生长素类似。  相似文献   

10.
从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叶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黄酮碳甙,命名为攀枝花苏铁甙(1),其结构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降解得以确定.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二氢偏柏黄酮(2)、 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3)、香草酸(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甙(6).  相似文献   

11.
从虫类中药蛴螬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水杨酸(2),对羟基苯甲酸(3),香草酸(4),对羟基苯丙酸(5)和对羟基苯丙酸甲酯(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动物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紫殊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得5个松香烷型二萜,经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脱氢枞酸(1)、7β-羟基-脱氢枞酸(2)、7α-羟基-脱氢枞酸(3)、7-羰基-脱氢枞酸(4)和18-羧基-6,8,11,13-松香烷酸。以上化台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Bioassay-directed fractionation of the cytotoxicity active fraction of the whole plant from Solanum lyratum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a new steroidal saponin, diosgenin 3-O-beta-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 (2), as well as four known compounds, diosgenin (1), diosgenin 3-O-beta-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3), diosgenin 3-O-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4), diosgenin 3-O-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uroniduronic acid methyl ester (5).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and chemical evidences. Compound 1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is plant, and compound 3 was isolated as a new natural product.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cytotoxicities of compounds 2-5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4.
一株印楝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印楝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sp.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苔黑酚(1)、4-甲基苔黑酚(2)、苔色酸(3)、对羟基苯乙酸(4)、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5)、乙基-β-D-葡萄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鼠尾草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1),十二烷酸十四烷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乌苏酸(5),2 a,3β-二羟基乌苏酸(6),白桦酸(7)和迷迭香酸(8)。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白地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固体发酵培养物,经乙醇提取、柱层析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亮氨酸(1)、尿嘧啶(2)、胸腺嘧啶(3)、焦儿茶酸(4)、4-羟基苯甲酸(5)、3,5-二羟基苯甲酸(6)和7,8-dimethylalloxazine(7).7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白地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木棉叶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MCI和Sephadex LH-20层析方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原儿茶酸(4)、七叶内酯(5)、柠檬油素(6)、龙胆酸(7)、东莨菪苷(8)、七叶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和木犀草素-4’-葡萄糖苷(12)。除化合物1和11,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暖地大叶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麦角甾-7,22-双烯-3β,5α,6β-三醇(1),乌苏酸(2),琥珀酸(3),尿嘧啶(4),棕榈酸(5),槲皮素(6),碳二十九烷(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云南兔耳草 (LagotisyunnanesisW .W .Smit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 :柯伊利素 (chrysoeriol 1) ,芹菜素 (apigenin 2 ) ,茴香酸 (anisicacid 3)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4) ,肉桂酸 (cinnamicacid 5 ) 3,4 二甲氧基肉桂酸 (3 ,4 dimethoxycinnamicacid 6 ) ,香草醛(vanillin 7)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十七烷脂(3)、芥子醛(4)、丁香醛(5)、丁香脂素(6)、补骨脂素(7)、补骨脂酚(8)、二十五烷酸(9)、亚油酸(10)和1-Linoleoylglycerol(11)。其中化合物3~11为首次从土蜜树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抗神经炎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4、5、10和11对LPS诱导BV-2细胞NO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 57、8. 41、5. 86、5. 86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