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淡水三角属涡虫研究的历史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三角涡虫为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在动物的起源与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胚胎发育与细胞分化、去分化的好材料。我国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系统资料,以至于三角涡虫种名在我国曾被错误沿用几十年。本文对我国三角涡虫的种类、分布、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概述,以期为我国三角涡虫资源调查与区系分类研究提供全面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涡虫纲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涡虫纲在分类学上归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本纲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少数生活于潮湿的土壤中,多营自由生活,少数为共生或寄生生活.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扁形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已开始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并相应在形态上演化出一系列发展水平上关键性的变化,因此在动物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们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是一类很好的水体污染的指示动物;同时,由于其再生能力特别强,因而又是研究细胞分化与脱分化分子机理的好材料,百年来一直是国际动物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遗憾的是,我国动物学界从事涡虫研究者甚少,过去属于空白或薄弱学科.本文对我国涡虫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 行全面概述,以期为我国涡虫纲的区系分类研究提供全面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涡虫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也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类群,因而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涡虫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成为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涡虫纲分类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涡虫纲分类学的研究李光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哈尔滨150040)关键词涡虫,涡虫纲,分类学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动物生活在海洋、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多数营自由生活,少数为共生或寄生生活。是一类种类繁多,形态、大小、色泽和栖息环境多样性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管大口涡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报道了分布于安徽、广东和福建一带的大口涡虫属管大口涡虫(Macrostomum tubo)的生物学特性。该涡虫生活于淡水池塘、小河的水生植物的叶子反面。在实验室观察了该涡虫的生活习性。介绍了常年饲养和繁殖管大口涡虫的方法。通过不同方向的连续切片,描述了该涡虫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提示:大口涡虫是涡虫纲教学和动物进化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德增 《动物学杂志》1989,24(6):38-43,31
三肠目淡水涡虫是一类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涡虫纲(Class Turbellaria)三肠目(Order Tricladida)淡水亚目(Suborder Paludicola)涡虫。由于它是扁形动物门和涡虫纲的代表动物,是动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标本,所以一直受到全世界生物学家和院校师生们的关注,一直是世界各国涡虫分类学家研究的热门。肯克(Kenk 1978;参见M.Kawakatsu,1978)  相似文献   

7.
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对其再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Wnt信号途径是动物发育中关键的信号途径之一,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涡虫的wnt基因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从Wnt信号途径、涡虫wnt基因的种类及命名、涡虫wnt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几方面对wnt基因在涡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涡虫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营自由爬行生活的动物类群,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涡虫再生和抗饥饿能力极强,在再生和饥饿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增殖、分化、自噬、凋亡完成身体的重塑。涡虫作为一种体内研究自噬的新型模式生物,可以替代其他模式生物,克服了只能在特定时间或者特定器官开展工作的困扰,在体内实施动态检测。该文在重点介绍了涡虫与自噬相关的基因以及信号通路研究概况的同时,期望为自噬研究打开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何显示其正常组织结构,对研究涡虫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3种染色方法(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结果表明,尽管3种方法都能很清晰地显示涡虫的神经系统,但在显示咽部神经时,只有Masson染色能够很清晰地显示。  相似文献   

10.
三角真涡虫生态因子初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真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为淡水中生活的一种扁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在动物演化史上处于三胚层动物的低级阶段。是教学与科研的常备材料。鉴于目前国内尚未真涡虫生态因子研究的报道,笔者自1984年开始,通过观察、培养与实验,就所得初步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门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方法在RPM1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牛血清用量、培养液pH值、培养温度和转种次数等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反应的影响;应用L16(4^5)正交试验对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诱导的最佳条件为:每100ml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用量为10ml,培养液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6℃,转种次数为12次。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最适RAPD反应体系为:Mg^2+ 1.25mmol/L、dNTPs 0.4mmol/L、随机引物0.1μmol/L、TaqDNA聚合酶5U/50μl、模板DNA495ng/50μl。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较适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和其基因组RAPD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12.
棉花高质量DNA的提取及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gDNA提取方法,并以得到高质量的gDNA为模板摸索棉花SRAP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在提取棉花DNA之前对样品进行预除酚处理,采用CTAB法并加以改进,摸索了一种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g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预处理除酚法提取天然彩色棉的gDNA为白色,OD260 nm/OD280 nm平均值达到1.900,OD260 nm/OD230 nm平均值1.659,琼脂糖电泳检测表明所提取的DNA较完整,RNA含量少;通过对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一套稳定可靠、扩增效果好、可重复性强的适用于棉花的SRAP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30ng、2.5mmolm/L Mg2+浓度、0.8μmol/L的上下游引物、200μmol/L的dNTPs以及Taq酶1U。  相似文献   

13.
以8份冬瓜和节瓜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冬瓜和节瓜RAPD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Mg2+、dNTPs、引物和Taq酶的浓度分别为20 ng、2.0mmol/L、0.24 mmol/L、0.3μmol/L和1.0 U。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36.9℃退火45 s,72℃延伸1.5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12℃保存。  相似文献   

14.
朝鲜碱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展朝鲜碱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野生朝鲜碱茅(Puccinellia chinampoensis)为材料,通过单因子试验对ISSR-PCR反应进行优化。确立最佳的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40 ng,dNTPs 0.2 mmol/L,引物0.8μmol/L,TaqDNA聚合酶1 U,MgCl22.5 mmol/L和10×PCR Buffer(Mg2+free)2μL。此外,还筛选到10条扩增稳定、条带丰富的候选引物,并确定了各自的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15.
皮下盘菌属及其近似类群RAP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悬钩子皮下盘菌等总基因组DNA为皮下盘菌属(Hypodermade Not.)及其近似类群RAPD体系优化的模板,对模板DNA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反应体系以及退火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扩增程序条件进行优化,寻找出适合此类菌物RAPD-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扩增程序。  相似文献   

16.
刘卓  沙伟  于冰 《生物技术》2012,22(3):61-65
目的:建立紫萼藓科(Grimmiaceae)植物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dNTP浓度、镁离子浓度、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紫萼藓科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其中dNTPs浓度为0.8mmol/L、Mg2+浓度为3.0mmol/L、模板为15ng、引物浓度为1.4μmol/L、Taq酶量2U,总体积为25μl。反应程序为: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2℃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采用引物UBC812等均能够得到有效扩增。结论: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紫萼藓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飞蝗总DNA的抽提及其RAPD分析条件的摸索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通过试验寻求得到一种快速、简便抽提飞蝗(Locusta sp.)总DNA方法,使每头雄性和雌性成虫分别可以得以50和100μg的总DNA。所得到的总DNA OD260/OD280为1.5-2.2,分子量45kb。为了获得高分子量的DNA产品,使RPAD结果具重复性,酚氯仿抽提后的DNA沉淀用灭菌Tip头挑出,而不用离心收集。对各种分析条件如摸板、Taq酶、dNTP及引物的浓度、不同的PCR仪、反应管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对RAPD结果影响。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我国3个飞蝗亚种5个地理种群进行RAPD分析。结果在3个亚种UPGMA聚类图中,东亚飞蝗和西藏飞蝗珠2个种群以100%Bootstrap分别聚类在一起,亚洲飞蝗与东亚飞蝗的2个种群以66%的Bootstrap聚类在一起,在3个亚种所有个体的UPGMA聚类图中,亚种内的所有个体都聚类在一起,各自形成独立分支,说明3个飞蝗亚种有明显的区别。西藏飞蝗的2个种群之间,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之间在聚类图中混合聚类,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8.
张培培  梁晨 《菌物研究》2010,8(2):107-114
以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ISSR-PCR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Mg2+、dNTPs、引物、模板DNA、TaqDNA聚合酶、缓冲液、循环次数)和引物进行筛选和优化,并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优化,建立了番茄叶霉病菌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Mg2+1.5 mmol/L,dNTPs 0.4 mmol/L,引物1.5μmol/L,模板DNA45 ng,TaqDNA聚合酶1.0 U,1倍的PCR缓冲液,循环40次,退火温度50℃。  相似文献   

19.
荔枝DNA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RAPD技术开展对荔枝种质资源的分析,以S43(GTCGCCGTCA)为引物,通过试验设计,分别研究了退火温度、模板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荔枝RAPD-PCR反应的影响。建立并优化了适宜荔枝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20μL的反应体系,30ng的模板DNA度,0.25μmol/LRAPD引物、1.0UTaqDNA聚合酶,0.2μmol/LdNTP为荔枝适宜的RAPD-PCR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改进SDS法抽提濒危植物七子花嫩叶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镁离子, dNTP,模板DNA含量,引物和DNA聚合酶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可知七子花RAPD分析较适宜的扩增条件是:15 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 pH 9.0, 50 mmol/L KCl, 0.1% Triton X_100),2.5 mmol/L MgCl2,2U Taq酶(上海华美公司),10 ng模板DNA,20 pmol引物(上海Sangon公司);dATP、dCTP 、dGTP 、dTTP 各0.1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