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浆废液中有机物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硫酸盐纸浆废液浓缩后,100%用作生产木材胶粘剂的原料.对废液中木素进行活化处理,用酚醛树脂、PAPI增强废液胶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废液中加入甲醛后,可提高废液中木素的反应活性;用30%甲阶酚醛树脂或20%PAPI作增强剂,可使废液混合胶代替纯酚醛树脂生产Ⅰ类胶合板;原料成本比纯酚醛树脂分别降低了55.5%和49.0%.该法充分利用了废液中的有机物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中还运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废液制胶粘剂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 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在仪器分析法出现以前,都是以化学方法——克氏法与甲醛法进行测定的。化学方法只能测定检品中的总氮量和氨基氮量,而氨基酸分析仪能测出检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这是化学方法所不可能做到的。但氨基酸分析仪价格昂贵,小厂小单位买不起,而不便自行使用。将检品送检验中心测定,若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生产就要受影响。因此,用化学方法测定复台氨基酸含量对小厂小单位来说,还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可靠、稳定、高效、环保、可替代传统病理组织处理与制片方法的改良方法。方法选取10只实验大鼠,每只大鼠选取14种组织,每个组织均匀切成3块,第一块采用4%中性甲醛固定(改良中性甲醛组),第二块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改良多聚甲醛组),第三块采用4%中性甲醛固定(传统中性甲醛组);两个改良组的组织经相应固定液固定后均用流水及75%酒精祛除组织的固定液,然后进入梯度酒精及VAN-Clear进行脱水透明;传统中性甲醛组在固定后不进行祛除固定液处理而直接入梯度酒精及二甲苯进行脱水透明。对比3组实验的HE、Masson、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和HE染色评分;比较取材室及技术室的甲醛、二甲苯及噪声污染的数据。结果两个改良组与传统组的HE、Masson、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及HE染色评分基本一致,3组HE切片的优良率均为100%,优级率均大于85%;甲醛及二甲苯检测结果远远低于我国的最高容许浓度,噪声监测优于中国环境噪声容许的夜间噪声标准。结论采用VAN-Clear以及低甲醛的病理组织处理改良方法可靠、稳定、高效、环保,可替代传统病理组织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发现常春藤(H.helix)能吸收甲醛(HCHO),对常春藤气体HCHO吸收能力分析表明常春藤能有效清除空气中污染的气体甲醛.13CNMR分析发现用高浓度气体H13CHO处理常春藤,在叶片中出现的主要代谢中间产物为13CH3OH、[[5-13C]Met、U-13C]Gluc、[U-13C]Fruc、[3-13C]Ser、[2-13C]Gly、[5-13C]Arg、[3-13C]Ala、[4-13C]malate、[3-13C]malate及少量的[2-13C]Ser和H13COOH.此外,在气体H13CHO处理短时间的叶片抽提物中有游离H13CHO和甲醛加合物H13CHO-Gln,证实H13CHO确实被吸收到叶片细胞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这两个峰消失,说明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H13CHO被有效清除.在气体甲醛胁迫下,常春藤叶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羰基化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说明甲醛胁迫在常春藤叶片里诱发了氧化损伤,从而使叶片气孔传导率下降,甲醛吸收速率和效率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植物对甲醛的吸收和耐受,利用拟南芥CAT的编码区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k2-Prbc S-*T-CAT,在野生型(WT)烟草叶绿体中过量表达CAT产生2个表达量不同的转基因株系(C1、C3)。用10ppm、20ppm和40ppm气体甲醛处理WT和转基因烟草,分析过量表达CAT的转基因烟草对甲醛的吸收效率和耐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对气体甲醛的吸收量明显高于WT,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可溶性总糖、总蛋白质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WT;转基因株系叶片氧化损伤指标H202、丙二醛(MDA)和羰基化蛋白(PC)的含量都显著低于野生型。转基因烟草(C1)的PM H+-ATPase和氢泵活性在40ppm处理后为WT的3倍和2.5倍,C1的气孔导度为WT的2.67倍。这些结果表明,在烟草中过量表达拟南芥CAT能降低甲醛进入烟草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提高烟草对甲醛的脱毒能力,增强烟草对甲醛的吸收和抗性。揭示气体甲醛胁迫时质膜H+-ATPase和氢泵活性影响叶片气孔的导度,这可能是转基因烟草甲醛吸收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周宁一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6):1243-1243
<正>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易溶于水、醇和醚,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则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甲醛上升为第I类致癌物质,因此对甲醛污染进行防治工作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甲醛的分子结构在环境中极为稳定,一般氧化剂无法破坏其结构,也就无法消除其污染。目前去除甲醛污染的  相似文献   

7.
内源甲醛代谢失调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甲醛蓄积会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和认知功能的降低.研究表明,细胞内甲醛分布于溶酶体内,而溶酶体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采用甲醛特异荧光探针,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检测到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和小鼠神经瘤母细胞株N2a溶酶体内甲醛明显升高;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动物模型中,其脑神经细胞的溶酶体内甲醛也升高(P0.01);LeuLeuOMe处理bEnd.3细胞,使其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甲醛蓄积,而胞外甲醛降低.以上结果证明,溶酶体具有储存和转运甲醛的功能,如果溶酶体出现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甲醛代谢失调,造成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8.
甲醛能可逆性地交联蛋白质或DNA分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鉴定生物大分子复合物中的蛋白质或DNA。一般认为,甲醛分子小,可快速进入细胞,且作为交联剂使用时浓度较高,因而能在细胞做出应激反应之前将蛋白质和DNA交联固定在自然状态下。但高浓度甲醛是否能在交联固定生物大分子之前改变细胞蛋白质水平,尚无相关研究。如果属实,则可能导致相关研究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作者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对比了经过高浓度甲醛和未经甲醛处理过的Jurkat细胞的蛋白质谱。结果表明,高浓度甲醛可导致多个蛋白质水平产生差异。因此,将甲醛作为交联试剂使用时,应考虑设置甲醛处理的样本作为对照,或者增加实验重复次数,以避免鉴定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蛋白质或DNA。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9,(3)
目的观察低温蒸汽甲醛气体灭菌技术对热敏医疗手术器械的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6~12月采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技术的热敏医疗手术器械358件(腔镜镜头156件、光纤导线112件、双极电凝刀90件),按照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其中包括灭菌前物品的准备、包装、转载、灭菌程序等进行操作,并分别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对物品灭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的358件热敏医疗手术器械均达到灭菌效果。灭菌物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合格率达100%。结论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灭菌可靠、可重复性高、使用安全的低温灭菌处理方式,热敏医疗手术器械采用该灭菌方式得到了有效的灭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方法:对实验器材进行彻底的RNase灭活处理;在原有电泳过程的基础上,增加预电泳、缓冲液液面的处理和制胶过程中未加入溴化乙锭等优化过程。结果:优化后的电泳不仅能验证总RNA的完整性,而且能鉴定RNA的分子大小。结论:优化的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操作简单、省时、快速,RNA条带清晰、定位准确、无弥散及非特异条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方法:对实验器材进行彻底的RNase灭活处理;在原有电泳过程的基础上,增加预电泳、缓冲液液面的处理和制胶过程中未加入溴化乙锭等优化过程。结果:优化后的电泳不仅能验证总RNA的完整性,而且能鉴定RNA的分子大小。结论:优化的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操作简单、省时、快速,RNA条带清晰、定位准确、无弥散及非特异条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甲醛的发育毒性(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HCHO)属于高挥发性极易溶于水的小分子醛类化合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空气污染物。甲醛可以引起各种相关疾病,2004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提升为AI类化合物——人类致  相似文献   

13.
费学超  童志前 《生理学报》2020,72(4):463-474
甲醛是地球上进化早期阶段最早出现的同时含有C、H、O元素的最简单有机小分子之一,被发现存在于每一个真核细胞中,并参与"一碳代谢"。近期研究表明,内源性甲醛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记忆的形成。电刺激或学习训练后,大鼠脑内甲醛含量瞬时升高,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促进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或空间记忆的形成。相反,降低脑内甲醛含量后,NMDA受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LTP和短时记忆。在正常老年大鼠和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中,脑内甲醛浓度异常升高,NMDA受体活性受到抑制,空间记忆受损。因此,维持体内生理水平的甲醛浓度对于记忆的形成与储存尤为必要。本文对内源性甲醛在学习和记忆中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一株甲醛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与能源,以期从印染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快速降解甲醛的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甲醛关键脱氢酶(FDH)对筛选的菌株W1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因素处理对菌株W1降解甲醛特性的影响。【结果】分类结果显示鉴定菌株W1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得出菌株W1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甲醛浓度为500 mg/L,温度30°C,pH 6.0,摇床转速为200 r/min,接种量为3%。【结论】在最适条件下菌株W1具有较强的降解甲醛能力,在24 h其甲醛降解率达98%。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酶清除室内甲醛气体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脱氢酶是一种可以将甲醛进行转换的氧化还原酶,利用改质甲醛脱氢酶对于甲醛的专一反应性可达到去除甲醛气体的效果.根据密闭空间测试甲醛去除效率,在10min 内可去除空间中85% 的甲醛气体.经过现场测试后发现,将甲醛去除器置放在含有福尔马林的储藏室中可在一周内降低70% 的甲醛浓度,两周后可将甲醛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以下.结果显示甲醛去除器不仅能够去除实验室中密闭空间内的甲醛气体,在一般布满甲醛气体的空间中依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去除空间中的甲醛气体,避免人体受到甲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食用菌“平菇甲醛”事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2年4月媒体报道的青岛平菇中检测发现甲醛所引发的争论进行了剖析。综合分析国内外对食用菌和其他天然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结果,以及甲醛自身的理化特性,作者认为食用菌中含有微量甲醛是食用菌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安全的。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对部分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代谢机理和风险评估情况,其中食用菌甲醛的代谢机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够作为报告分子对活体细胞中特定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实时追踪,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在用GFP对细胞活动进行追踪的实验中,常有无法在取样后及时对样品进行荧光观察的情况,此时需要先将样品进行固定以便对其进行观测。然而,不恰当的细胞固定方法会导致胞内GFP荧光信号强度减弱、位置改变等后果。甲醛是最常用的细胞固定剂,也常被用于固定表达GFP蛋白的细胞样品。但对甲醛固定GFP样品的报道多是针对于真核细胞,且固定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章系统地探索了甲醛浓度、固定时间、固定缓冲液种类对两种细菌(E.coli及鱼腥蓝细菌Anabaena PCC7120)胞内GFP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低浓度(≤1%)的甲醛处理2h后,细胞的荧光强度在1d后仍可保持80%以上,胞内荧光点无弥散现象发生。具有相近pH的几种常见缓冲液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固定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增加(中性至偏碱性),细胞中的荧光强度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甲醛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的生理动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巴西铁(Dralaena fragrans)、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和黑美人(Aglaonema commutatum)4种室内盆栽植物作为典型的试验材料,以15 mg·m-33甲醛分别进行熏蒸处理,测定单位干物质甲醛的吸收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以研究这些植物在甲醛胁迫下的生理动态反应。结果表明:在甲醛胁迫的4 d时间内,巢蕨和巴西铁的单位干物质甲醛吸收量均在第3天达到峰值,而黑美人和虎尾兰则一直在缓慢增加,其中以巢蕨吸收的量最多,巴西铁单位干物质甲醛吸收量最少; 4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均随甲醛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巢蕨的相对电导率最高,虎尾兰最低,但巴西铁的丙二醛的含量最高,巢蕨最低; 4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随甲醛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黑美人降低幅度最高,虎尾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甲醛是一种毒性很高的一碳化合物,甲基营养菌是一类能在有高浓度甲醛的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它们体内有多种降解甲醛的氧化途径和将甲醛转化为细胞组分的同化途径。丝氨酸途径和酮糖单磷酸途径是同时存在于甲基营养型细菌中的两种甲醛同化途径,木酮糖单磷酸途径是甲基营养型酵母菌中独有的甲醛同化途径。为了充分挖掘甲基营养型微生物在环境生物技术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最近有很多研究尝试利用甲基营养微生物的细胞及其甲醛代谢途径关键酶开发甲醛污染检测方法和生物治理技术,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内源性甲醛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甲醛是甲胺由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催化而生成,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已经证实,内源性甲醛参与了神经变性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过程。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富含甲醛生成酶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emicarbazide-sensitive a-mine oxidase,SSAO)。甲醛具有细胞毒性,易损伤血管内皮并介导多种致病因素诱导的血管损伤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