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日本沼虾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描述了日本沼虾摄食、领域、防御与攻击、清洁及交配行为,并与其它沼虾类、对虾类、虾蛄类等甲壳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日本沼虾在水温10℃以上摄食行为活跃,其领域行为明显,防御与攻击行为主要用第2步足。雌虾交配前可能分泌性外激素,雄虾用小触角接收这种激素,从而表现出交配行为。雌虾交配前要进行生殖蜕皮。其交配行为包括试探、守卫、攀爬、拥抱、交配及后守卫等6个连续阶段,在交配阶段排放精荚,持续时间仅2-3s。  相似文献   

2.
日本沼虾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云龙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7,43(3):243-248
对日本沼虾精子发生全过程的电镜观察表明: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分散,胞质内有线粒休、内质网的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内质同多小泡多。次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大多分布于核膜内侧,内质网聚集成团,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胞核增大,核侧形成内质同多小泡的聚合体;中期的核内染色质浓缩,同时形成空囊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日本沼虾触角腺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触角腺进行了组织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触角腺可分为端囊、迷路和肾管三部分。端囊部分的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的细胞也呈柱状,其顶端具刷状缘,核位于细胞的基部或中部,迷路部分可分为二个亚区;肾管部分的细胞柱状或较为扁平,核位于细胞顶端,肾管部分可分成三个不同的亚区。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主要动脉血管组织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日本沼虾七条动脉血管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结果表明,七条动脉 管可依组织学结构的不同而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血管包括:中央动脉,前侧动脉,肝动脉,腹下动脉,胸下动脉和胸动脉,其管壁由内而外分别为基板,细胞层和结缔层。基板和结缔组织内皆具有弹性纤维或类似弹性纤维物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镜技术,对粗糙沼虾精巢发育进行了研究,根据精子发生过程中每种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和发生的次序,并结合精巢的形态特征,把精巢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及退化期,精原细胞期,精巢小,透明乳白色,生精小管内的生殖细胞以精原细胞为主;精母细胞期;精巢体积增大,半透明乳白色,主要由处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的生殖细胞组成;精细胞期,精巢体积继续增大,颜色加深,生精小管内的生殖细胞以精细胞为主;成熟精子期,精巢体积可达最大,紫红色,生精小管内充满着成熟的精子,退化期;精巢体积减小,半透明乳白色,生精小管内的成熟精子几乎排空。  相似文献   

6.
粗糙沼虾卵巢发育的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邓道贵  高建国 《动物学杂志》2002,37(5):59-61,F003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粗糙沼虾的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周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根据细胞的大小、细胞核和核仁的大小形态及卵黄积累等情况,将卵子发生划分为4个时期,卵原细胞、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成熟前期和成熟期。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又可细划分为3个时期。粗糙沼虾卵巢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卵巢的大小和颜色及每种雌性生殖细胞在卵巢中所占的比例,将卵巢发育划分为7个时期。并通过卵巢发育规律的探讨,对粗糙沼虾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沼虾精子进行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精子琪似外翻的伞状,无鞭毛,不运动的精子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分组成,精子的核属非浓缩型,内布许多絮状物质,外无核膜包被,呈Feulgen阳性反应,位于后主体部内;中间帽状体的细胞质内含有一对中心粒和15-20根放射状排列的纤丝,纤丝在帽状体凸面中央汇聚并延伸成精子的棘突,棘突和放射状纤丝皆具  相似文献   

8.
武湖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湖日本沼虾产卵场位于全湖沿岸带.越冬虾主要繁殖期为春夏季(4月中旬~7月中旬,水温20.5~31℃)。当年虾繁殖期为秋季(7月中旬~9月中旬,水温31~23℃),7月中下旬为新老世代交替期.非繁殖季节雄虾多于雌虾,繁殖季节雌虾多于雄虾.越冬虾绝对繁殖力明显大于当年虾.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与体重呈直线相关.相对繁殖力RW为常数,其95%置信区间为1067.76±16.94eggs·g-1。  相似文献   

9.
金属铜在日本沼虾体内的分布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星家  席贻龙  刘桂云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44-1448
应用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铜在日本沼虾各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铜离子浓度为0.08 mg.L-1的溶液中暴露10 d后的日本沼虾肝胰脏内,具有大量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铜颗粒,主要分布在肝胰脏的肝小管和R细胞中,在血腔中有从R细胞排出的铜颗粒;电镜观察发现铜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的溶酶体中,少量颗粒吸附在滑面内质网上;这些铜颗粒通过积聚,在细胞顶端逐渐增多,从而出现外排现象。中肠细胞内也分布有铜颗粒,细胞质出现空泡化,线粒体内嵴部分解体,并有铜颗粒附着在线粒体上。在触角腺中分布有少量的铜颗粒,触角腺细胞内的铜颗粒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中,内质网出现弯曲。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铜的含量最高,达到546.39 mg.kg-1,肝胰脏有储藏铜元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碱度和DH的适应能力,探讨内陆盐碱水域养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pH对幼虾的24、48、72、96h半数致死值分别为10.13、9.72、9.67和9.51,安全与适应范围分别为5.26~8.67、5.10~8.84。碱度对幼虾的24h半数有效浓度为17.96mmol/L,95%置信限14.60—22.53mmol/L;24、48、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8.95、45.15和44.96mmol/L,95%置信限分别为45.72~50.60、39.46~51.67及34.34~55.38mmol/L,安全碱度11.52mmol/L。结果表明,在pH≤9.0、碱度≤20.0mmol/L的内陆盐碱水域,可以养殖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消化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华绒螯蟹成蟹消化道各段进行了光镜组织学结构的观察;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中肠及后盲囊外,整个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均有较厚的分泌物层和较发达的纤毛层。纤毛形态结构各异;以食道和后肠分布最密,胃和肠球次之。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均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多级皱褶和嵴。仅中肠表面具典型微绒毛结构。各消化道段黏膜上皮表面均未见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发达,黏膜下层明显,消化腺分布其间。整个消化道壁的肌层均为横纹肌,且排列疏松,外膜多为浆膜。  相似文献   

12.
日本沼虾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喜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1999,45(2):178-186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果表明,从精原细胞期到次级精母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与分隔连接,并且两种连接相互邻接,桥粒仅在精原细胞之间发现;从精原细胞期到精细胞期,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也存在相互邻接的间隙连接与分隔连接,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桥粒,形成血淋巴-精巢屏障,这种屏障可保持生精细管内环境的稳定性;精子发生的不同时期,支持细胞之  相似文献   

13.
多房棘球绦虫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甘肃漳县草滩乡家犬小肠所获检的棘球绦虫,做了光镜及扫描电镜(SEM)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初步认定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cularis)。对扫描电镜所记述的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不同部位的表面微毛的形态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此外还观察了成熟节片侧缘生殖孔及孕节片内虫卵表面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输精管的结构及其在精荚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日本沼虾输精管从形态结构上可分为近端输精管、卷曲输精管、远端输精管和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四部分。各部分的管壁皆由分泌上皮、基膜、肌肉层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分泌上皮包括高度明显不同的低柱状上皮和高拄状上皮两部分。输精管各部分管腔内含有处于不同形成阶段的精荚。进入近端输精管内的精子被支撑在一种嗜酸性基质中。近端输精管的分泌物主要帮助形成精子团,同时形成精荚壁的极小部分。卷曲和远端输精管分泌形成精荚壁的绝大部分,其分泌物由细胞顶端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分泌产生。膨大的远端输精管具有贮存精荚的作用,其分泌上皮也通过外排作用和顶泌机制产生分泌物包裹在已基本形成的精荚外侧,管壁肌肉层在雌雄交配时将管腔内的精荚切割成适宜长度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5.
李秉正  李家滨 《动物学报》1991,37(4):345-351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中,随着体长的增大,体表上的细微结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体嵴增高,继而形成许多结节,并由结节上发出点状,指状或枝状突起;体棘逐渐减少和消失;腹吸盘唇上和口、腹吸盘周围的感觉乳突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生殖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是植物生殖生物学及生殖细胞工程的发展基础之一。70年代,Cass(1973)首次从大麦花粉管及花粉粒中分离精子;到80年代后期,分离精子已成为国际上实验生殖生物学中的热点。由于大量分离和纯化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已从一些植物的  相似文献   

17.
蜱类染色体的分带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蜱螨亚纲(Acari)中,首先开展染色体分带研究及组型分析,发现了3种蜱的内多倍体,C分带证明,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的全套染色体国端丝粒,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日本血蜱,微小牛蜱染色体的亚微结构,发现日本血蜱的染色体呈凹凸相同弹簧样螺旋结构,螺旋凹陷处相当于光镜下G带深带,螺旋隆起部相当于G带浅带,凹凸程度似乎不加入人类染色体的明显,还报告了草原革蜱,银盾革蜱,缺角血蜱及雌性森林革蜱,雌性日本  相似文献   

18.
紫彩血蛤鳃的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彩血蛤(Nuttalliaolivacea)的鳃上皮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核内染色体呈丝状;结缔组织细胞的核多为圆形,部分核内有块状Feulgen阳性颗粒,RNA在鳃丝上皮细胞最丰富,有的形成直径0.52μm的颗粒,结缔组织和鳃丝上皮细胞内均有直径0.63μm左右的PAS阳性颗粒,吞噬细胞呈极强的ANAE阳性,鳃丝上皮细胞呈较弱的阳性。ACP和AKP在吞噬细胞和外缘上皮细胞中的活性较强,其它部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