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快中子及其与氯化锂复合处理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工作中,选得高产量快中子诱变株S.rimosus 1626。为了进一步提高快中子诱变株的抗菌素产量,比较了5-氟尿嘧啶与氯化锂对高产量快中子诱变株S.rimosus 1626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振倡 《遗传》1981,3(4):9-10
在快中子及其与氯化埋复合处理龟裂链霉 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工作中[1],选得高 产量快中子诱变株 S. rimosus 1626。为了进一 步提高快中子诱变株的抗菌素产量,比较了5- 氟尿pile- rof与氯化铿[z1对高产量快中子诱变株 S. rimosus 1626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链霉素产生菌——灰色链霉菌质粒的分离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首次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菌素产生菌——灰色链霉菌中分离得到质粒DNA(SGP1),并经电镜观察证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初步证明灰色链霉菌和天蓝色链霉菌质粒DNA分子大小相似,限制性内切酶Eco R1对灰色链霉菌质粒DNA可能只有一个切口。电镜观察表明灰色链霉菌质粒DNA具有共价闭合超盘旋环状和开放形环状两种构型,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灰色链霉菌质粒DNA分子量为1.9x107道尔顿左右。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灰色链霉菌质粒DNA解链温度(Tm值)为80.8u℃ G—C克分子百分数为76.8%。我们所获得的灰色链霉菌质粒DNA(SGP1)是否即是前文报道的[10]经高温消除,并与链霉素生物合成有关的质粒,则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尚勇良  杨进才  卫广森  贾宁 《生物磁学》2009,(15):2844-2846
目的:对阿佛曼链霉菌采用新的诱变手段,以获得稳定高产的优良菌株。方法:采用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研究了0.25Gy、0.5Gy、3Gy、5Gy、10Gy和15Gy剂量的12C+粒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菌落特性的变化及对菌株产素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离子辐照阿佛曼链霉菌后,在其各个辐照剂量区都存在变异菌株,诱变后阿佛曼链霉菌的菌落形态多样,小山状,火山口状、彗星尾状、车轮状、边缘放射状等;菌落大小不一,有的直径达4~5mm,有的小如针尖状。效价提高到7298μg/mL,获得了高产菌株。结论:重离子束辐照阿佛曼链霉菌菌株后,阿佛曼链霉菌的产素能力显著提高,可得到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有关~(32)P诱变抗生素产生菌的报道很少。我们曾于73年底探索过该诱变因子对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诱变作用,实验结果如下。将龟裂链霉菌8-1768菌株的孢子悬液在含有NaH_2~(32)PO_4(比放射性为0.244毫居里/毫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快中子、快中子和磁场复合、γ射线、γ射线和磁场复合诱变,以酶活为筛子进行诱变育种。结果,出发菌酶活较低的一株得到了一株酶活为396.22U/mL的诱变株,此酶活比出发菌株高92倍,并发现此菌对紫外线和快中子比较敏感;而出发菌酶活较高的一株得到了酶活为424.60U/mL发酵液的诱变株,此酶活为出发菌株3.0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快中子、γ射线及磁场复合处理在产脂肪酸菌种诱变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产脂肪酸菌株的诱变中快中子诱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以灰色链霉菌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发酵条件:碳源为CMC-Na,氮源为明胶,温度为28℃,pH为7.0,转速为130 r/min。响应面法试验优化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酶活性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7℃,pH值6.9,转数130.3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灰色链霉菌产纤维素平均酶活性为6.103 U/mL(n=3),与模型的预测值(6.217 U/mL)比较接近,误差为1.83%,证明了该响应面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NTG诱变农抗702产生菌链霉菌70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结果:NTG处理90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3.46%,突变率高达23.64%,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12,产素单位达到1 443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8.08%。结论: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用快中子法选育细菌脂肪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利用紫外线,快中子,快中子和磁场复合,γ射线,γ射线和磁场复合诱变,以酶活为筛子进行诱变育种,结果,出发菌酶活较低的一株得到了一株酶活为396.22U/mL的诱变株,此酶活比出发菌株高92倍,并发现比菌对紫外线和快中子比较敏感,而出发菌酶活较高的一株得到了酶活为424.60U/mL发酵液的诱变株,此酶活为出发菌株3.0倍,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快中子,γ射线及磁场复合处理在产脂肪酶菌种诱变中的作用,并认为,在产脂肪酶菌株的诱变中快中子诱变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梅岭霉素 (Meilingmycin)产生菌南昌链霉菌NS 4 1 80菌株孢子对 6种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致死浓度链霉素的高氏平板上。然后从抗药性突变标志菌株中进一步筛选梅岭霉素高产菌株。在 150 0多个抗药性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了比诱变出发菌株的产素能力提高 50 %以上菌株。通过诱变剂量分别与抗药性突变率和突变株产素产量的变势统计分析表明 ,菌株抗药性突变与产素突变密切相关 ,产素突变的EMS诱变剂量高于抗药性突变诱变剂量 ,在 0 .0 3mol/LEMS剂量作用下 ,菌株致死率为 99.4 3% ,抗药性突变率为 0 .0 4 4 0 % ,建立了梅岭霉素产生菌抗药性突变标志诱变推理性筛选模型。为南昌链霉菌高产菌种选育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有助于其它链霉菌属的抗生素产生菌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组重排技术与传统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大观霉素的高产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壮观链霉菌突变体群体,高产突变菌株间进行两轮的基因组重排,筛选的高产菌株用NTG诱变得新霉素和链霉素的抗性突变菌株,抗性突变菌株间进行两轮基因组重排,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中多效性调节因子AtrA(AtrA-c)可通过激活放线紫红素途径特异性的调节因子ActII-ORF4的转录来控制放线紫红素的产生。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BRC13350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A-4680中也发现了AtrA-c 编码基因(atrA-c)的同源基因,分别影响链霉素和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本文目的在于探索球孢链霉菌C-1027(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C-1027)中是否存在AtrA,克隆球孢链霉菌C-1027中atr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确定其对力达霉素产生的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AtrA-c,来确定AtrA-c对力达霉素产量的影响;通过Southern blot 分析来判断在球孢链霉菌C-1027 基因组中是否有atrA-c同源基因;PCR扩增方法获得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atrA-gl)并测序;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atrA-gl及其与旁侧基因的组织结构、对已发现的AtrA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天蓝色链霉菌AtrA-c蛋白,发现其对力达霉素的产量有影响。以atrA-c为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球孢链霉菌C-1027基因组中存在atrA-c的同源基因。PCR扩增得到球孢链霉菌C-1027 的atrA基因的全序列以及该基因上下游的旁侧序列(GenBank/EMBL/DDBJ 登录号GU723707)。通过对球孢链霉菌C-1027、天蓝色链霉菌A3(2)、灰色链霉菌NBRC13350以及阿维链霉菌MA-4680 AtrA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四种AtrA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65%至 87%,相似性高达70% 至89%。并且,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与相邻基因形成的组织结构与天蓝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完全一致。根据蛋白质同源性绘制进化树,发现球孢链霉菌AtrA蛋白与灰色链霉菌Atr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确定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存在atrA同源基因并影响力达霉素的产量,克隆了首个力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外的调节基因--atrA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测了该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AtrA-gl对力达霉素途径特异性级联调控网络的调控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链霉素产生菌——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No.45经36℃处理后,获得了气生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突变体,这些高温突变体全部丧失了合成链霉素的能力。从遗传学上验证表明:灰色链霉菌中分离得到质粒DNA(SGPI),并用电镜进行了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14.
以快中子、磁场、电场、紫外线、氯化锂和庆大浓缩液等诱变因子,对庆大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育种。初步结果表明快中子、紫外线、氯化锂和庆大浓缩液对该菌的复合诱变处理是较为有效的,可选育出新的菌株,其生产能力是出发菌株效价的223.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葡萄糖异构酶生产菌株的产酶能力,沈阳市食品发酵研究所以链霉菌336~#为出发菌株,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多次诱变选育,获得了新变株——链霉菌607~#。1983年11月22日至23日,沈阳市科委和沈阳市一轻局在沈阳主持召开了“链霉菌607~#的选育”技术鉴定会。参加鉴定会的有轻工业部、辽宁省科委,辽宁省第一轻工业厅、中国科学院林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到的放线菌菌株1356进行分类学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为链霉菌属的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序列与灰色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最高;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番茄叶霉、白色念珠菌、小麦根腐菌等17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放线菌1356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而对细菌无作用;初步确定其为链霉菌属灰色产色链霉菌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了对庆丰链霉菌的遗传研究准备实 验材料,应用效果显著的化学诱变剂N一甲基一 N'一硝基-N一亚硝基狐(NTG),对庆丰链霉菌 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各种不同遗传标记的营养 缺陷型突变体,并分析了这些变种类型的分布 和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从四环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849号菌株的不正常发酵液中分离出了噬菌体。这些噬菌体为蝌蚪形,对金霉素链霉菌具有专一性,并且裂解能力很强,命名为HF噬菌体。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变井结合噬菌体处理的方法,获得了一批抗噬菌体的金霉素链霉菌菌株,其中的一些菌株生产四环紊的能力不低于原来的敏感菌株,已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青脚土杂肉鸡口粮中按照600mg/kg的比例添加绿色产色链霉菌诱变菌株W26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考察茼丝体别‘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600mg/kg的绿色产色链霉菌菌丝体,叮以显著提高肉鸡的活体重,动物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6.84%,显著改善了饲料转化率(P〈0.05)。菌丝体的添加可以提高肉鸡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灰分的含量,降低肌肉肌间脂肪含量,但效果不显著。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绿色产色链霉菌诱变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可以显著提高青脚土杂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磷脂酶D高产菌株,由链霉菌野生菌株LD0501出发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建立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筛选方案。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线对原生质体诱变,TLC检测突变株产磷脂酶D活力。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种子培养基中甘氨酸质量浓度5 g/L,菌龄72 h,用3 mg/m L的溶菌酶在30℃下酶解75min。通过原生质体诱变筛选,得到1株高产菌株,磷脂酶D水解活力达4.29 U/m L,提高幅度为180.4%。该方法有效改善了链霉菌野生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效果,紫外诱变筛选显著提高了磷脂酶D的活力,高产突变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