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嗜热酶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海洋微生物作为一类生长在特殊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嗜热微生物由于能在高温温泉及火山口附近的高热环境下生长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 。同时 ,人们也从许多人工高热环境 (如堆肥 )中分离得到这种嗜热菌。近年来 ,人们从这些嗜热菌中已分离得到多种嗜热酶 (5 5℃~80℃ )及超级嗜热酶 (80℃~ 1 1 3℃ ) [2 ] 。嗜热酶不仅具有化学催化剂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催化效率高和底物专一性强 ,而且酶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极好[3 ] 。因而它可以克服中温酶 (2 0℃~ 5 5℃ )及低温酶 (-2℃~ 2 0℃ )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嗜高温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于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其体内的酶称为极端酶。极端环境包括:(1)温度高于80℃,如陆上地热喷泉和深海底热喷口;年均气温低于零度,如南北极地区。(2)压力巨大,如几千米深的海底。(3)pH<2,如煤沉积层和富含硫的地热喷泉;pH>11...  相似文献   

3.
嗜冷菌和耐冷菌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明秀  马延和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2):155-155,109
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低温环境。如占地球表面14%的两极地区,高山、冰川及冷库等地海洋深处等(90%的海水其平均温度为5℃或更低)。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类微生物即冷适应微生物。根据其生长温度特性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生活在低温条...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逐渐成为新型酶制剂的重要来源。多种海洋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能够产生活性酶。对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多糖酶、脂类水解酶、蛋白酶和漆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洋极端酶因在极端环境中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及更好的稳定性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由于海洋极端微生物培养条件苛刻,难以作为工业生产菌使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用常用的宿主表达极端酶基因,是开发海洋微生物酶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研究开发,对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海洋极端酶因在极端环境中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及更好的稳定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随着海洋微生物极端酶的研究开发,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迄今为止分离出的产纤维素酶的海洋微生物种群及其酶学特性,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海洋微生物纤维素酶潜在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辛明秀 《微生物学报》1998,38(5):400-403
低温微生物指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生活在低温条件下,在0℃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不超过15℃,最高温度不超过20℃的微生物,称之为嗜冷菌(邱yeh叶加ies)。另一类是能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在0—5℃可生长繁殖,最高温度可达20℃以上的微生物,称之为耐冷菌(psyChrotrophS)。这两类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和低温生物学特性均存在差异,它们以独特的生理功能适应环境。研究这类微生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经济意义,同时它们是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十分重…  相似文献   

8.
嗜酸菌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雅琴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70-172
自然界大多数环境的pH值为5~9,它适合多数微生物生长。嗜酸菌是一种能在低pH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极端环境微生物[‘-’],通常在pHZ~5生长很好,pHS.5以上生长不好。有些嗜酸菌在中性pH条件下根本不生长,如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thiootidans),酸热硫化叶菌(deghlobusacidocaldarius),酸热芽抱杆菌O沏ciousacidoca儿brius)等,最佳生长pH是2.0~3.0,这些都是专性嗜酸菌。一些真菌也能在pHS.0或更低条件下生长,实际上是耐酸菌。l嗜酸菌生态分布及其对环境适应机制嗜酸菌生长在酸性环境,这主要与硫或硫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艳华  张利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3):113-114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 ,开发海洋 ,向海洋索取资源 ,尤其是海洋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将从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海洋药物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极端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污染物等方面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多糖降解酶是一类能够催化多糖分子内糖苷键断裂,使聚合度不断降低,最终产生寡糖的水解酶。地球上微生物数量庞大,其产多糖降解酶种类丰富,尤其是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因其特异性的催化活性,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主要类型及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应用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海洋微生物多糖降解酶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中难培养微生物的寡营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但迄今为止能够在实验室培养的微生物却不到1%, 而且能够通过培养得到的环境优势种更少, 这成为当代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的最大障碍。过去十多年来, 通过不断改进培养方法和检测手段, 发明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技术, 提高了培养效率。特别是通过海洋微生物的寡营养培养技术, 分离并命名了一些难培养微生物, 给予人们极大的启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 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方向, 是我们研究海洋微观世界的基础, 值得微生物学界同仁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人工合成的胶液即人工粘合剂应用较为普遍,如裂缝的家具用人工粘合剂粘补则可达到光滑无缝;在工、农、医等方面的用途非常广泛。极大多数人工合成的粘合剂有一定毒性,因此,发展生物胶是重要选择之一。有些微生物产生或分泌的胶体物比人工合成的胶制品(粘性)要强2—3倍,把这种源于微生物胶称之为“有机万能胶”或称“超强胶液”,应引起注意。在美国曾报道从海洋微生物如Shewanella colwelliana中获得一种高粘合力的物质叫多糖粘性外聚物(PAVE),具有很强粘合力,应用于环保可有效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如镉等,  相似文献   

13.
1.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Casadevail提出了对人类的微生物毒力组学的概念,他认为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可获得在动物宿主中致病的特性。每一种在土壤中栖身的微生物都有一套综合性特性,例如获得铁或产生分解蛋白的酶。当各种土壤微生物间互相传递基因后,这些微生物则可以获得在动物及人群中传播的特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在37℃生长。作者认为微生物的毒力组学应包括所有能在宿主中致病的毒力基因,但每一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毒力基因(或基因簇),从而可具有独特的致病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圈的80%是由低温环境构成,大约90%的海水平均温度为5℃或者更低,这里孕育着极为丰富的微生物。根据微生物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和其生长温度上限/下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嗜冷微生物和适冷微生物两大类。由这些微生物产生的适冷酶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和特异性,因而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总结了近5年适冷酶新酶的筛选、发现及适冷酶稳定性的改造和低温表达系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太白山不同林带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在太白山选取典型的4个不同海拔的林带(锐齿栎林、辽东栎林、红桦林、牛皮桦林)的0-10 cm表层土壤为对象,分别在15、25、35℃下进行控温培养实验并测量其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1-20 d与20-72 d时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与缓慢下降趋势,相比于其初始速率平均下降了68%与90%;表明高温在短期内促进土壤呼吸;2)太白山地区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在培养过程中,出现15℃和25℃下微生物量先增多后减少,35℃下微生物量一直减少的现象,并且胞外酶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因素,其中BG(β-葡萄糖苷酶)是胞外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4)培养72 d以后,BG已无法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碳,在25℃和35℃下,由BX(β-木糖苷酶)提供的碳已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碳源之一。在15℃和25℃下,N是培养前期限制土壤呼吸的因素,C是后期限制因素;在35℃下,N一直是限制土壤呼吸的因素。在15℃和35℃下,土壤呼吸不存在P限制;在25℃的培养前期,P是限制土壤呼吸的因子,而在培养后期不存在P限制。本研究结果阐明抑制土壤碳排放的关键在于抑制土壤微生物呼吸,揭示了在胞外酶驱动下的土壤碳循环特征,为准确预测全球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宏基因组学作为研究微生物种群生态分布、群体遗传特征和基因相互作用的新兴学科,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海洋等极端环境中分离与鉴定新型工业酶制剂的有效工具。综述海洋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宏基因组学领域中如新一代测序技术等,以期为从海洋环境中开发具有工业潜力和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催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marine microorganisms diversity)是指所有海洋微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本文介绍了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和利用进展,包括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改进,有价值的海洋微生物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关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化学》2005,25(5):382-382
2005年8月22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筹)与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联合主办的海洋微生物专题研讨会作为第三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的卫星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157名从事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工作出席了会议。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筹)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焦炳华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161篇,编辑出版了论集。会议共安排学术报告14个,专家们分别就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深海微生物和海洋动植物共生微生物研究方法与技术、现代陆地生物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制品和海洋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大豆连作障碍研究Ⅲ.海洋放线菌MB-97促进连作大豆增产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海洋放线菌MB-97能在重荐大豆根际成功定殖,对克服重荐大豆连作障碍具有显著作用,抑制大豆根际致害微生物(DRMO)紫青霉菌的生长繁殖达80%,减轻了土壤毒素的危害;防治因大豆连作而加重的土传真菌性病害如镰刀菌等引起的根腐病达50%以上,调节优化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B/F值显著上升,使土壤由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MB-97对大豆有生长刺激作用,田间试验结果平均增产大豆15.2%,表明海洋放线菌MB-97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海洋微生物在活性物质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目前有关南海东海岛微生物的研究鲜少。[方法] 对从东海岛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海洋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测定其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扩增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 I,PKSI)基因,并与已知的PKSI氨基酸序列比对;选择具有PKSI基因的代表菌株,检测菌株及其发酵抑菌物的稳定性。[结果] 分离纯化到2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海洋单胞菌属(Oceani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海杆菌属(Marinobacter)。12株菌株通过基因筛选检测到PKSI编码基因,其中6株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和PKSI编码基因,并分属于芽孢杆菌属和交替单胞菌属;PKSI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推测菌株DHD-15和DHD-a可能产生新的I型聚酮合酶结构。菌株DHD-15和DHD-L生长温度范围为15-40℃,可耐受10% NaCl高盐以及pH 3和pH 11的酸碱条件,但不耐高温;菌株DHD-15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耐受100℃和pH 11的高温碱性条件,在50℃、pH 9条件下制备和室温保藏条件下抑菌活性较高,其稳定性较好。[结论] 南海东海岛沉积物筛选的细菌种具有抑菌活性,具有产聚酮类活性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