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回流法苦瓜皂苷的提取工艺。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苦瓜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法最佳工艺组合为A3B1C2D3,即70%乙醇,固液比为1:15,100℃回流提取1.5h,重复提取3次。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积雪草中积雪草苷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以积雪液草苷含量为研究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粉碎粒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草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10∶1、粉碎粒度140目、提取时间6h,该工艺条件下积雪草苷的提取含量达到8.32mg·g-1。  相似文献   

3.
赤芍中芍药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一条从赤芍中提取芍药苷的工艺,包括醇水溶液回流提取、液液分配、硅胶柱层析等工序,并对各工序的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得到纯度大于97.0%的芍药苷产品,总回收率超过87.0%。本工艺具有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回收率高、易于工业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藏茴香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正交设计对藏茴香中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其结果表明不粉碎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前回流0.5小时,提取5小时挥发油提取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植物研究》2013,33(3)
以鹿蹄草为原料;利用微波双水相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 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鹿蹄草中金丝桃苷(hyper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0℃,液固比36∶1;(NH4)2SO4浓度22%;提取时间22 min;微波功率300 W;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金丝桃苷的提取率可达0.982 mg·g-1;纯度可以达0.443%。  相似文献   

6.
对蒺藜全草中-抗真菌甾体皂苷: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半乳糖甙苷(TTS-12)进行提取分离工艺研究,采用70%乙醇提取后,沉淀部分经乙酸乙酯处理再进行硅胶柱层析,粗品重结晶后得到TTS-12纯品,HPLC-ELSD法测定TTS-12含量,TTS-12的收率为86.5%,产品纯度为97.1%。本工艺简便实用,收率稳定,产品纯度高,适合中试生产TTS-12。  相似文献   

7.
水皂角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以提取物中水皂角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水皂角多酚提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皂角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浸提温度 >乙醇浓度 >固液比 >浸提时间。确定了水皂角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 70 % ,浸提温度 70℃ ,浸提时间 5h ,固液比 1∶10。  相似文献   

8.
从喜树叶中提取喜树碱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优化从喜树叶中提取喜树碱工艺条件,以10kg喜树叶为原料得到的提取物中所含喜树碱的质量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筛选影响喜树碱提取工艺的因素,探索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合理的提取方法为:pH值为1.9的酸水法浸提3次,上离子交换柱,用pH为3.5的81%的乙醇溶液洗脱,从l0kg喜树叶中得到2.740提取物,其中喜树碱的含量为98.52%。  相似文献   

9.
苏州荠苧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苏州荠苧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选择乙醇浓度(A)、溶媒倍数(B)、提取时间(C)等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显著,应加以控制.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A1B1C3,即加8倍量的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6 h,总黄酮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藜蒿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和水提工艺分别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发现,以总黄酮得率作为考察指标,藜蒿总黄酮的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用20倍量45%乙醇提取2次,每次1.75h。藜蒿总黄酮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95℃用25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5h。醇提法0.412%的得率比水提法得率0.372%略高。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苦瓜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苦瓜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利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无水乙醇为夹带剂(4.0 mL/g),萃取压力33.4 MPa、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53.2 m in。此条件下,苦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84.3%。抗氧化实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能较好保留苦瓜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苦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Vc相当,清除率达到93.1%。  相似文献   

12.
经酸水解,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干制加工前后的苦瓜中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干制前后的苦瓜在氨基酸质量分数上有明显差别,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1.99%和10.87%,游离氨基酸分别为2.36%和0.70%。结论:干制前后的苦瓜中氨基酸质量分数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尤其显著,总氨基酸中精氨酸质量分数下降50%,在游离氨基酸中下降78%;同时还原糖质量分数也由干制前的4.86%下降为干制后的1.86%,说明苦瓜干制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造成了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苦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苦瓜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主要概述了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理活性和抗虫作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静态吸附对几种树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D-101对苦瓜皂甙有较大的吸附率和解吸率,适合用来提取纯化苦瓜皂甙.进一步对D-101进行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95%的乙醇,3个柱体积可以洗脱几乎所有的苦瓜皂甙.苦瓜皂甙粗提物的上样浓度为2.8~5.6 ms/mL之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对高氯酸和硫酸体系进行比较,选择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体系作为测定苦瓜皂甙的合适显色条件,并对体系中各个因素逐一考察,确定比色法测定苦瓜皂甙的条件为:0.2mL冰醋酸,0.8mL高氯酸,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70℃条件下反应20min。试验以苦瓜皂甙建立了苦瓜皂甙测定回归曲线,线性和稳定性可靠,平均加标回收率100.78%,变异系数为1.910%。  相似文献   

16.
长白大苦瓜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若夫  王翔  王玮 《生物技术》2007,17(4):89-91
目的:长白大苦瓜是蔬菜新品种,其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蔬菜的快速生产,克服季节性、地域性对蔬菜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激素之间的配比寻找合适的种子萌发、不定芽分化和生根培养基。结果:预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并获得长势整齐、健壮的无菌苗。添加6-BA 0.5mg/L NAA 0.5mg/L的培养基诱导的不定芽分化率较高,而激素组合6-BA 2mg/L NAA 0.5mg/L则对诱导丛生芽具有较好的效果。添加NAA 0.5mg/L能使试管苗的生根率达到50%。经过3d炼苗,移入腐叶土和泥炭土比例为1∶1的基质土壤中就可以正常生长。结论:长白大苦瓜可以建立高效的再生系统,实现试管苗的快速生产。  相似文献   

17.
PPAR与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关系,该受体已成为抗2型糖尿病的主要靶点。苦瓜是一种民间的中草药,药理实验文献报道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本文以PPAR三种亚型PPARα、PPARγ,和PPARβ/δ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对苦瓜多糖进行活性筛选。筛选结果表明MC-3对PPARδ和PPARγ具有较强的激活效果,其激活倍数分别达1.995、1.689。MC.3是一种潜在的降糖、降脂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8.
HPLC-ELSD测定苦瓜皂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HPLCELSD法测定苦瓜中皂甙B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SBC18,4.6×150mm;检测器ELSD(EvaporativeLightScatteringDetector);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N2压力:2.0×105Pa。皂甙B的保留时间在为7.295min,在浓度为0.1058~5.290μg/μL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1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27%(n=3),RSD=2.83%。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作为苦瓜皂甙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交实验确定提取工艺后,用热水提取法得到苦瓜多糖(MCP).对MCP进行DEAE-3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MCP1、MCP2和MCP3. 进一步采用Sephacryl S-400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经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MCP1、MCP2为均一性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测定了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16×106和7.45×105.用PMP衍生化法测定其单糖,结果表明: MCP1系由Man、Rham、GlcUA、GalUA、Glu、Gal、Xyl、Ara等单糖组成的杂多糖,摩尔比为1.03:2.93:1.00:14.95:2.16:30.70:2.85:4.50.MCP2系由Rham、GalUA、Gal、Xyl、Ara等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对应的摩尔比为1.63:21.88:4.66:1.00:1.29.紫外光谱表明该多糖不含蛋白质和核酸.  相似文献   

20.
苦瓜的营养价值、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学者对苦瓜的研究,为苦瓜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