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唐宋以来,在有关著作中对化石就有记载,可惜的是没有留下实物以供后世鉴赏和研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黑褐色、长方形的“竹笋”化石。这是1967年冬,在江西武宁县老县城的石家祠堂乱石堆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远安县西部重镇苟家垭有一条著名的明清老街 ,铺砌老街路面的石灰岩表面 ,呈现出许多竹笋般的古生物化石 ,故又称化石街。铺筑路面的石灰岩是距今4亿多年前的中奥陶统“宝塔灰岩”地层 ,其中含有难以数清的震旦角石化石 ,有分散的个体和集中的群体 ,有的为火箭或竹笋状完整单体 ,有的是其纵切面或横切面 ,内部隔壁构造清晰可见。震旦角石属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具有钙质外壳 ,外形如火箭锥体 ,柔软的肉体居于壳体前端 ,用鳃呼吸。因头部有环状分布的触手 ,触手具有手、足的功能 ,用以捕食、爬行和游泳 ,故名头足类。它们全都生活于古海洋 ,…  相似文献   

3.
近来笔者喜欢收藏古生物化石,每逢节假日便外出采集化石。由于有了这个爱好的原故,便对邮票上的古生物化石产生了收藏兴趣。化石邮票作为专题性的收集,对收藏化石标本必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化石邮票的图案具有知识性、史料性和观赏娱乐性。我国邮电部于1958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志号为特双的“中国古生物”的邮票,全套三枚。邮票上的图案分别是“蒿里山三叶虫化石”,“禄丰恐龙化石”,“肿骨鹿化石”(见上图)。笔者最近收集了外国化石邮票,图案分别为“恐龙化石”、“鱼化石”、“鸵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蜘蛛…  相似文献   

4.
王大锐 《化石》2006,(3):32-34
随着人们对远古生物遗骸———化石这种不可再生的“遗产”的了解和收藏风的日盛,收集、乱挖古生物化石就像一股怪风席卷全球。“化石爱好者”的真正目的每年的夏天,是北半球“采集”化石的黄金季节,尤其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北美大陆。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各国的化石盗掘分  相似文献   

5.
读《化石》1992年第2期《“活化石”异议》一文后,笔者认为对长期沿用的科学名词的去向一般宜顺其自然发展,生硬对待,未必妥善。从字面讲,“化石”应为“石”。但《辞海》“化石”条目明确指出:“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若拘泥于“未经改变的”都未“化”,都非“石”,势必将其从“化石”中排除出去。再以《化石》杂志中频繁出现的“恐龙”为例,就更值得推敲。我们可以说,“龙”是传说中动物,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存在过,怎么能用“龙”来命名呢?过于谨小  相似文献   

6.
蚂蚁能“生产”化石吗? 回答是:能。事情发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地方。在那里,一种被称之为“收获蚁”的小动物,帮助人们找到并且连续“生产”出许多微小的动物化石。被这种蚂蚁找到的化石虽然很小,可是花样却真是不少: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哺乳类,其中以哺乳类化石的种类为最多:有有袋类、兔类、啮齿类、肉食类、奇蹄类、偶蹄类等等。在这些化石里面,有小小的  相似文献   

7.
火的化石     
火能成为化石吗? 能,当然能!这不怪了,熊熊的火焰怎能变成“化石”呢? 火焰本身虽不能变成化石,然而标志着远古时代“火”确实存在的东西,譬如烧过的兽骨、石块、木炭、灰烬,甚至人工取火的工具、引火物等这类埋在地层里的东西,都可称为“遗迹化石”。现在我们就根据与人类用火活动有关的遗迹化石来追溯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索一番人对火的驾驭过程,及其在人类早期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超微化石”? 古生物化石大小十分悬殊。一般说,像介形虫、轮藻这种小个体需用显微镜来观察的属于微体化石;“超微化石”是比微体化石还要细小,其直径仅为头髪丝的十分之一,通常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超微化石”有钙质的和硅质的两类。硅质超微化石通常指的是硅鞭毛藻,种类不多。而平常所说的“超微化石”主要指的是钙质超微化石(即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它们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在地层中广泛分布。钙质超微化石首先指的是颗石类。据研究,颗石是颗石藻身上的骨骼(图一)。颗石藻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几乎全是海生浮游的。其大小只有3—35微米,相当于粘土与粉砂的界线。颗石的大小一般在  相似文献   

9.
安徽南部下二迭统栖霞组珊瑚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二迭统栖霞组在安徽南部发育较好,产有丰富的珊瑚化石。早在1932年,乐森璕及黄汲清在“扬子江下游栖霞灰岩之珊瑚化石”以及黄汲清在“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专著中,曾经描述和县、合山、巢县、铜陵及泾县等五个地区的珊瑚化石,共有11个种,1个变种,分别包含在7个属中,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新燕 《化石》2012,(2):79-81
3月,由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基金会会独家资助,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承办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杯“地球的故事”网络摄影作品征集大赛拉开帷幕。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大赛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在全国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杯“地球的故事”摄影作品网络征集,希望通过广大的古生物学者专家、社会各界有关摄影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小化石迷”队伍在迅速扩大杨学弟本刊今年第2期最后一篇文章中的“小化石迷”们在采集化石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真是如获至宝。回到学校,他们急于给化石建一个安身的“家园”。刘学莹同学从家里找来6个装衣服的大纸盒,同学们用胶纸条等对纸盒进行加固,里面糊上绿...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一说起“化石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以为是美国学者J.W.威尔斯教授发现并创立的。却不知道有一位比威尔斯研究“化石钟”早了数十年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台湾大学教授马延英博士。奇妙的“化石钟” 1963年3月,科学史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大的、然而使人震惊的事件,即美国古生物学家J.W.威尔斯运用“化石钟”的资料,解决了地球物理学者、天文学者长期以来无法验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化石》2011,(1):17-17
2010年12月23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在国务院第二招待所召开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暨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座谈会”,宣告“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4.
华夏奇石、化石艺术闪光彩——澳门“华夏奇石、化石艺术展”侧记胡雨帆春节刚过,澳门仍沉浸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之中,三月的澳门风和日丽,春色正浓,又正值澳门开展“绿化周”活动,海内外游人如织。首届“华夏奇石、化石艺术展”在澳门路环石排公园揭幕。开幕式隆重...  相似文献   

15.
杨瑞东 《化石》2002,(3):10-11,F003
贵州号称“古生物王国” ,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最近几年又发现了一些具重要意义的生物群化石 ,如6亿年前的瓮安生物群、比“澄江动物群”还早的“清镇动物群”和“遵义牛蹄塘生物群” ,5 2亿年前的“凯里生物群”和2 15亿年前的“关岭动物群”等等。这是贵州古生物化石宝库 ,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库 ,是解开寒武纪大爆发等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大约在1990年 ,一些贵州的奇石收藏者为了获得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标本 ,他们来到了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一带 ,进行大规模的海百合化石采集。随着采集规模的扩大 ,一个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6.
上文曾提到的有关巨人和龙的神话和推测对认识化石性质问题并无助益。一直到18世纪末叶,化石才逐渐定义为“生物遗骸或生物活动留下的直接痕迹”。而在此之前,很少有学者区分“有机”和“无机”化石。早在古希腊,化石问题的核心一直在于:看上去似古代生物遗骸的化石是否源于生物,有没有可能是地球内部某种神秘的塑性过程的结果。中世纪,文艺复兴,甚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化石是塑性过程之结果。有些  相似文献   

17.
1991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后山坡树立翼龙化石保护标志石碑。石碑高1.5米,宽1米。石碑正面用中、英文分别刻写“临海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背面刻写保护范围。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的含翼龙化石层,地面到化石下伏地层,均属保护范围。保护区四周还树立了界标。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的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  相似文献   

18.
介虫类化石在中国古生代地层中发现虽多,但研究者尚少,早在1934年葛利普教授在“云南东部志留纪动物群”一文中描述六种。1935年法人巴特亦描述过一种~(**),文载“中国西南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中。1944年马以思在“黔北桐梓县三叠纪动物群”文内,曾提及介虫化石,但未鉴定种名。1942及1948年赵金科、徐煜坚二同志在广西永淳中泥盆纪地层中,见到介虫化石。俞建章教授在广西灵川,风林山扁豆状石灰岩中亦采有介虫化石。经作者鉴定或属上泥盆纪。  相似文献   

19.
博才 《化石》1992,(3):8-9
空气“化石”,有人又称为“化石”空气。它是在特殊环境(如密封)中保存至今的几千到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地球表层大气层空气。通过空气“化石”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远古时代的地表大气情况,进而推知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与生物化石不同的是,空气化石并不是保存在通常的地层中,而是只有极特殊的密封条件才有可能保存。人们曾试图根据矿物或岩石包裹体中的气体来分析研究远古时代的地球大气成分及气候条件,如在金  相似文献   

20.
《化石》2010,(2):40-40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是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在国内的首食馆藏科普基地。基金会向该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化石标本,共870件,包括200吨硅化木。此外,安徽省企业、政府机构对基金会运营计划之一的“我赠你读”公益行动有大量捐赠,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基础较好。为了弘扬捐赠单位的公益精神与行为,体现基金会的公信力,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定于安徽合肥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并举行了古生物化石捐赠与“我赠你读”公益行动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