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金钢钻的活动节律和种间优势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鼎点金钢钻各虫期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节律:孵化在白天,以6:00—8:00为主:幼虫取食多在白天,以8:50—12:00和16:00—18:00为主;幼虫蜕皮多在夜间,以20:00—23:00为主;成虫取食和产卵交互进行,日落后2/小时是高峰;交配多在下半夜,以4:00—5:00为主。 成虫一生的取食、交配和产卵,也有其节律性。取食以羽化后第一至第三天为多:交配多在第二天晚上;第六至第九天是产卵高峰。 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的活动节律与鼎点金钢钻相似。了解其活动情况,对开展防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2.随着栽培制度的改变,从1957—1962年,在云南省保山潞江棉区翠纹金钢钻和埃及金钢钻种间优势有截然不同的变化:1957年以前,该地是一年一季棉花,棉田中以埃及金钢钻为主Z从1958年开始,改种多季棉(春播、夏播、秋播和再生棉等),到1960年翠纹金钢钻则占绝对优势;1961年又改为一季棉,到1962年埃及金钢钻又复上升为优势种。 云南几个棉区,在同一年内,都表现为在湿季翠纹金钢钻比例大,干季埃及金钢钻又相应增加。 在长江流域大部棉区,棉花生长前期以鼎点金钢钻为主,后期则以翠纹金钢钻为主。  相似文献   

2.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云南省棉花近年来的主要蛀食性害虫。1958年以来,采用25%滴滴涕乳剂防治,对减轻为害、确保棉花增产收到一定效果。但群众反应滴滴涕防治效果不好,施用浓度及防治次数逐年增加。如保山县潞江棉区浓度由200—300倍增至150倍,个别高达80倍,防治次数在20次左右。Brown(1963—64)记载,埃及金钢钻对异狄氏剂具有抗性。1964年我们采集了云南省主要棉区的埃及金钢钻,进行对滴滴涕抗药性的比较测定。同时,比较测定了埃及金钢钻幼虫不同龄期的抗药性差别,现  相似文献   

3.
赵正恭 《昆虫学报》1960,(3):282-282
黔东铜仁专区的思南、印江等地年平均温度18℃左右,年雨量1,000毫米以上,为贵州主要棉区。目前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是金钢钻的为害造成蕾铃大量脱落。为了准确掌握其发生为害时期,及时消灭其为害,经在思南棉区调查研究。已初步明确了其种类与发生规律,并据此进行了预测预报而在1959年大面积防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豫北棉区金钢钻为害较重,成为棉田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我们从1960年开始在河南新乡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一、种类及为害寄主  相似文献   

5.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 Boisd.)是云南省宾川棉区为害棉花的主要蛀食性害虫。据记载,此虫始见于1938年,但过去发生量少,为害轻。1958年后为害加重,全年平均被害株率达13.61%,百株幼虫3.2头,1959年为害更重,百株幼虫达15.6头。以后各年  相似文献   

6.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棉花蕾铃的危险害虫。1957年以后在云南棉区普遍发生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是作者1957—1960年在云南元江地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一、成虫习性 1.羽化:以20—24时羽化最盛,夜1时后渐稀少,自天羽化数量最少。成虫从茧末端裂缝处爬出,经10—20分钟开始爬行,伸展翅膀,片刻即可飞行。 2.交配:清晨5—7时30分常在叶背面、嫩芽上交配,亦有少数延迟到9时30分交尾的。交配时雄虫与雌虫并列,将抱握器握住雌虫生殖器后,把身体反  相似文献   

7.
金钢钻是棉花上的重要害虫,在云南分布有三种:棉斑实蛾(Earias insulana Boisd.),翠纹金钢钻(E.fabia Stall.),金钢钻(E.cupreoviridis Walk.)。过去国内都未有较详细的记载,特别是前一种更少,这样就不可能很好地将几种金钢钻的幼虫分开,为此,把我们的初步记述整理,供有关同志参考和不  相似文献   

8.
鼎点金钢钻(Earias cupreoviridis Walker)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往在我国北部棉区为害不甚显著。近来它的发生有所增加,从邯郸的调查来看,1959年百株幼虫数最高达到114头。尤其后期虫口密度超过棉铃虫的数量,虫株率一般为10—40%,对秋桃为害很大,因此按其为害程度已渐为我地高产棉田的重要害虫。它除严重为害棉花外,尚在蜀葵、锦葵、苘麻及野生苍耳上找到过幼虫,但为数极少。  相似文献   

9.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云南省1958年来棉花蕾铃期的主要蛀食性害虫。宾川棉区的记裁,始见于1938年,发生不多,为害很小。1958—1963年每年5—9月定田、定期系统调查结果,各年百株累计平均幼虫数为3.22、15.6、13.56、8.46、5.11、7.72,各年高峯期百株幼虫数为20.3、84.7、110.0、32.5、24.7、37.7。1959—1960年发生最严重,1961年来逐年下降。我们从1958年来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在1959年曾得到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棉虫组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将各年研宄中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整理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0.
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2、1984—1985年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棉花品种上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试验,旨在确定第三代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较弱.较好的土壤肥力亦不能促使棉株完全补偿三代期间的受害损失.每亩皮棉减产斤数Y与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E3的关系为:Y=-0.2801+0.0643E3.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代价,算出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35粒,这一阈值可适用于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全省棉田普遍发生翠纹金钢钻,阳江县平岗农场,1957年数百苗棉田,被害很严重,蕾铃被害率达95—100%,是广东棉区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因此我们进行了生活史和防治试验的研究,兹分述如下: 一、生活史观察 1958年在石牌本所棉田设置虫场饲养,从4月1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使用飞机喷药防治棉花害虫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所用农药一般为单纯DDT。1960年江西九江市曾将DDT和敌百虫混用。但我们在湖北黄梅县使用过程中发现单纯使用25%DDT乳剂对棉叶跳虫效果不稳定;DDT和敌百虫混用因敌百虫价高,增加成本。棉花蕾铃期害虫种类很多,为解决“一药多治”和防治适期,我们在1960年在湖北黄梅县结合飞机治虫作了一些试验研究,并在生产上进行应用。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在飞机喷药后于当天摘回棉叶放在培养皿或马灯罩内饲养斜纹夜蛾幼虫,并接种羽化后1—2天的红铃虫、金钢钻的雌雄成虫。以未经喷药的棉叶作为对照。结果如表1、2。  相似文献   

13.
<正> 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orana Fischer vonRoslerstamm是赣北棉区间发性的棉花害虫,近10年来曾有4年大面积严重发生,损失很大,有渐趋严重之势。在棉花生育期内均能为害,但以第二代(6月份)为害最重。作者对棉褐带卷蛾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江汉平原棉区主要害虫,常年因幼虫钻蛀花铃,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研究棉红铃虫幼虫田间分布结构,有助于分析为害损失。对密度估值、合理田间试验设计、取样、以至做  相似文献   

15.
<正> 本省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发生少,为害经;二代明显上升,为害加重;三代虫量显著激增,严重为害中、上部青铃。如不及时防治,青铃被害率可在90%以上,棉产量损失为20%左右。因此查清红铃虫第三代虫源,搞好测报,及时指导田间药剂防治很有必要。现将1977—1982年在肖山棉区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和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棉田定300—500株棉花,调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2月下旬,陕西省昆虫学会召开了全省棉虫防治技术讨论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棉虫发生特点及生产条件等,认其讨论了1965年的防治技术措施和策略,具体写出了棉虫防治技术措施纲要,提供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参考采用。 陕西省棉田以关中棉区为主,基本上具有中纬度黄河流域棉虫区系的特点。以棉蚜、盲蝽、红铃虫、红蜘蛛、地老虎、棉铃虫、小造桥虫等七种害虫经常为害棉花,尤以前四种最为重要。关中中部、东部灌溉区棉田集中,为全省主要棉区,温度湿度较高,水肥条件好,棉株生育快、生长期长,红铃虫与盲蝽为历史性的虫害,棉蚜、红蜘蛛、地老虎也易于成灾。北部早塬区一般属次要棉区,棉田分散,生长季节较短,水肥条件差,植株生育较慢,干旱年份棉蚜、红蜘蛛为害重,影响最大;多雨年份棉蚜为害期长,叶病(茎枯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E.Smith)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均已出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所调查的10种作物中,仅在玉米上发现取食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从化地区为害最重(虫口数量222头/百株、为害率80%),其次是连平(虫口数量98头/百株、为害率68%)、英德(虫口数量76头/百株、为害率62%)、增城(虫口数量66头/百株、为害率20%)和珠海(虫口数量46头/百株、为害率30%),新丰最低(虫口数量6头/百株、为害率3%)。本研究为监测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并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棉区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岩钦 《昆虫学报》1964,(3):297-310
本文以陕西关中棉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绿盲爆(Lygus lucorum Mever-DQr)、苜稻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三点盲蝽(A.fasiaticollis Reuter)和中黑盲蝽(A.suturalus Jak.)四种盲蝽为对象,进行了数量变动的研究与分析。 文中依据生态特性的研究结果,结合8年的田间观察资料,对棉田内四种盲蝽混合种群与单种种群的消长曲线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文中采用了盲蝽混合种群作为分析的对象,并提出棉田内盲蝽混合种群的消长曲线是受蕾铃期间降水量与降水期的影响,根据降水量与降水期的不同,其曲线变动可分为四个波动型,即前峰型、中峰型、后峰型与双峰型。由于峰型不同,即表示着该年的旱涝分布与棉株受害程度与阶段的不同,前峰型属前涝后旱型,亦即蕾期为害型:后峰型属前旱后涝型,亦即铃期为害型;双峰型属涝年型,亦即蕾铃两期为害型;而中峰型则属旱年型,亦即蕾铃两期受害均轻型。 文中依据棉株不同生长阶段中影响盲蝽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作用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分析棉田盲蝽种群的变动应分为蕾期与铃期两阶段,由于棉株生长阶段不同,在这两阶段中影响盲蝽的主导作用因素亦不同,蕾期的虫口增长是受早春虫口基数与6月降水量两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铃期的虫口增长则系受温湿度组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上述分析,文中提出了适用于本棉区的蕾铃期盲蝽预测式:  相似文献   

19.
棉叶跳虫是江西棉田里的头号大害虫特别是改良棉(美棉)受害最凶。据本省农林厅病虫害防治所估计,一九五○年赣北棉区内,因受棉叶跳虫的为害,平均损失籽棉45%左右。为了消减虫灾,保证棉花增产,作者等於1951年开始了棉叶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     
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其中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严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棉铃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生长史包括卵、幼虫、成虫和蛹4个阶段,约2个月一个世代。目前主要通过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释放赤眼蜂以及喷洒生物或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