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和突变不同,反义基因操作能在不破坏目标基因的前提了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它既是阐明基因功能的新手段,又拓宽了通过基因工程改变植物品质和治疗疾病的途径。受天然反义RNA调控机理的启示,人们已能设计出更有效的人工反义分子。 相似文献
6.
除了反义核酸和核酶外,最近又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反义药物———反义肽核酸(PNA)。反义治疗的经典策略是阻断异常基因的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以反义药物调整基因表达比例(即调控基因治疗)的反义治疗途径。本文对反义基因治疗的策略、反义药物的设计及稳定性等方面的新思路和该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研究正由结构基因组时代逐渐转向功能基因组时代.到目前为止,已有600多株病毒、100多种细菌和真菌的全基因组被破译,人类和多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也相继完成.现有的大量的基因组信息为研究不同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传统的技术已不能适应处理如此巨大信息的需要,建立新型研究分析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为1998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的基因芯片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得到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是一个已有20年历史的部级重点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始终以国家防病治病的重大需求为目标,以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分别从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功能、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应答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近5年,实验室主持了国家“863”课题5项,“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同时还承担其他如上海市、对外合作等科研项目36项。 相似文献
9.
1986年,Salahuddin SZ等从6例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到一种病毒,主要感染人B淋巴细胞,故称为嗜人B淋巴细胞病毒(Human B Lymphotropic Virus,HBLV).随后又有学者从AIDS患者及健康人的PBMCs中也分离到同样病毒,并证明该病毒也能在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兽医分子病毒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围绕"如何教?"与"怎么学?"两大核心问题,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实行"联合教学",在"专业型"和"学术型"硕士共培养的现状下,推进"兼顾性"及"平衡性"教学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与知识转化率、启发学生创新思考。以授课过程中设计的科学问题为引导,通过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入剖析和拓展延伸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结合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核,建立以知识获取、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实现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培养兽医专业拔尖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及实施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此同时,其他多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也相继被获知[1],加速了学界从分子水平破译人类所有DNA序列和识别其中所有基因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hTRT基因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获得重组体pcDRTRT,通过脂质体法导入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C,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即反义细胞,该细胞易脱落,出现明显生长抑制现象;失去叠落生长能力;流式细胞仪(FCM)证实导入反义hTRT后,G0/1期细胞增加,G2M和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且不能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并发现反义细胞中hTR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反义hTRT基因体外导入结肠在细胞株SW-111C可以明显降低端粒酶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能使其恶性表型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子生态是生态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来研究生态活动规律的分子机理。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等,以期描述出分子生态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是人类征服遗传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手段。基因治疗是指通过遗传操作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有两个基本策略:(1)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2)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移到疾病细胞或个体基因组的某一部位上以替代缺陷基因发挥作用。目前条件下,后者是比较容易着手的一种基因治疗策略,也称为基因替代疗法。在早期进行基因治疗尝试时,最适合的对象应当是一些产物量无需精确调节,同时又经常开放的基因。首选对象有(1)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由于这种酶的缺乏,在人类中可引起自毁容 相似文献
17.
18.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理解的深入,分子靶向疗法渐成热点。这一新疗法能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属于肿瘤的生物治疗范畴,其原理主要是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干预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攻克胶质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7):I0001-I0001
1月13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蓝柯课题组在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上。在乙肝慢性感染过程中,针对病毒特异的效应细胞通常处于耐受或耗竭状态,主动免疫能够暂时性激活效应T细胞,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记忆反应很快恢复到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的免疫耐受状态。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外源性抗原T细胞应答的免疫治疗概念,设计构建了一种重组乙肝病毒(rHBV)。rHBV激活的外源性T细胞应答将最终控制野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肿瘤治疗的新领域--si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RNA(short interference RNA,siRNA)是21~23nt的短双链RNA,将哺乳动物细胞内特异基因的mRNA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引起转录后沉默该基因的作用。本文针对siRNA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