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城保护区狗獾洞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宏发  陆厚基 《兽类学报》1997,17(2):107-112
本文对苏北盐城保护区6个狗獾洞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洞巢平均有12.7个洞口组成,占地面积平均为192.1m2。洞径的平均大小为25.8(±8.1)×32.3(±11.8)cm。洞道口可分为斜向型、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别占总洞口的77.6%、11.8%和10.5%。每个洞巢动物经常用来进出的洞口2~3个,占总洞口数的19.7%,废弃的洞口占总数的55.3%,另有25%洞口偶而使用。狗獾极其敏感,一旦常用洞口有异物即放弃使用,另掘新洞口  相似文献   

2.
探索狗獾的消化生理,为狗獾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对3只雌性狗獾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狗獾为单式胃,呈“U”形囊状,小肠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全长3557 mm,约为体长的5~6倍,十二指肠形似“(U)”形,空肠、回肠无明显的界限,空肠形成半径约88 mm的扇形肠袢.大肠不发达,全长170 mm,只有结肠和直肠,无盲肠,结肠无肠袋与纵带.消化腺较发达,肝脏很大,占据腹腔最前部位置.胰脏分左右两臂,左臂长于右臂.  相似文献   

3.
狗獾(Meles meles)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郭健民 《兽类学报》1990,10(3):194-196
本文报告了狗獾北方亚种(Melesmeles leptorhynchus)的核型及染色体带型的研究结果。染色体数目2n=44,NF=72,常染色体分为4组(8m+12sm+10st+12t),X是一条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是一条最小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并对染色体的G带、C带、Ag带带型作了详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11月和2007年10-11月,在京杭运河邵伯-高邮段的西侧堤坝上,采用样方法测定了狗獾3个不同类型栖息地的特征变量和利用强度,结果表明:狗獾主要生活在郁闭度较高的森林中,对泡桐、泡桐-杨树次生林的利用强度显著的高于杨树人工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洞口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草本植物盖度、土壤含水率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02),而粪堆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12)。整体来看,影响狗獾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郁闭度、人为干扰水平有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5.
重引入狗獾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奉贤申亚生态园内,对从山东重引入的狗獾(Meles meles)在围栏内进行了秋冬季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重引入狗獾在冬季活动时间低,取食食物以肉类饲料为主,平均2~4d出洞活动一次,受温度影响大.研究表明,重引入狗獾能适应人工饲养并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6.
狗獾粪便DNA提取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堤坝上采集狗獾的新鲜粪便,采用预处理-酚/氯仿抽提法、NaCl改良法、异硫氰酸胍裂解法、淀粉吸附法及QIAamp试剂盒法5种方法对粪便样品中狗獾DNA进行提取,探讨狗獾粪便样品中DNA提取方法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5种提取方法中,淀粉吸附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4种方法。采用粪便裂解液快速裂解细胞后,加入淀粉去除其中的大量PCR抑制物,然后用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最后使用UNIQ-10柱纯化粪便DNA,对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反应及测序结果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粪便DNA能够用于更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2016年3月,对上海郊区释放的狗獾所建立的洞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异地引入的狗獾在大规模城市化的上海郊区仍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并能很好地适应野外的自然环境。生境特征分析显示:释放后的狗獾喜好在有地下空间、地势较高的竹林、靠近水源、远离公路的生境中营巢定居;在乔木密度高、草本长势好、远离公路的生境中觅食。狗獾食源地调查显示:上海郊区狗獾冬季主要食物是蚯蚓和土壤昆虫,其主要来源依次为:果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常绿阔叶林。在上海郊区,重引入狗獾释放成功须满足5个条件:可利用的地下空间,地势较高长势好的竹林,成熟的果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提供食物,充足的水源以及避免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上海郊区狗獾活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上海郊区奉贤,通过红外监视仪埘狗獾Meles meles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獾晚间出洞活动,出洞时间集中在19:00~22:00,该时间段出洞次数占总次数的72.7%.返回洞穴的时间集中在凌晨2:00-4:00,该时间段回洞次数占总数的84.5%.狗獾每晚在洞外活动持续时间平均6 h.季节间的活动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巾秋季活动持续时间最长达8.23 h,冬季活动持续时间最短为3.11 h.上海郊区生活的狗獾无冬眠行为.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穗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小穗的结构及其功能金银根周桂香*王增春王忠(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STRUCTUREANDFUNCTIONOFTHESPIKELETOFRICE(ORYZASATIVA)JinYin-genZhouGui-xiangWangZeng...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