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斑鸠在湖南长沙每年5月建巢。6月和8月产卵。每窝2卵。孵卵期平均16.5天,孵化率为67%,18日龄离巢。雏鸟巢期各器官生长情况符合Logistic方程,同窝个体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颈斑鸠3月初开始求偶交配,求偶行为复杂,有“婚飞”行为;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8 d。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6种:栖位与巢周隐蔽因子、巢下隐蔽因子、光照因子、人为活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窝卵数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17~18 d,孵化率86.67%;雌雄均参与育雏,育雏期18~20 d,雏离巢率73.08%,繁殖生产力1.82,种群育雏高峰期为7月和8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3.
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珠颈斑鸠在扬州市每年繁殖1-2次,每年在4月配对,雄鸟常发出3声,4声及两声求偶鸣叫,还要进行“婚飞”,雄鸟问雌鸟点头或鞠躬、对飞等行为。雌雄鸟营巢于树干的中层,巢的结构简单。满窠产卵两株。孵卵期17-18天。育雏期19-20天。  相似文献   

4.
历山保护区山斑鸠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青霞  薛红忠 《四川动物》2000,19(4):239-240
1997~ 1 999年的 4~ 9月 ,在山西省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东段 ,地处翼城、沁水、阳城、垣曲 4县交界 ,东经 1 1 1°51′~ 1 1 2°3 6′ ,北纬 3 5°1 6′~ 3 5°2 7′ ,总面积 2 4 80 0ha ,主峰历山海拔 2 3 2 1m。本区系石质山地 ,为南缓北陡的单面山。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水源充沛。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温 8~ 1 0℃ ,无霜期 1 80~ 2 0 …  相似文献   

5.
珠颈斑鸠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晏安厚  马金生 《动物学杂志》1992,27(1):38-39,52
珠颈斑鸠(Stre propelia chinensis chinensis)是苏北优势留鸟。作者从1974—1987年中,在苏北对珠颈斑鸠的生态进行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一)野外标志 珠颈斑鸠雌雄鸟的体形、体色相似,成体的颈部有半圈黑色分又的羽毛,顶端白色,状如珍珠,跟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entalis)(俗称斑鸠、苏北部分猎户称它斑子)、火斑鸠(Oenopopelia tranquebarica humilis)的颈部无白色珍珠状羽斑之  相似文献   

6.
2002年5~11月对7巢火斑鸠的伴巢行为进行了预观察;2003年4~9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和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sampling)对其3巢的孵卵期和育雏期伴巢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其伴巢行为时间长,雌雄差异大。孵卵期内伴巢行为变化小;而育雏期则较复杂,行为特征和时间变化大,根据行为不同可分3个时期:暖雏期、守护期、巢周育雏期。  相似文献   

7.
红腹锦鸡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1993至1994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林区进行的红腹锦鸡繁殖生态研究。野外考究中共发现11个巢。观测得知;红腹锦鸡发情初期是3月底4月初;高峰期在4月10左右,持续3-5d;雄鸟求偶炫耀为侧面型;发情期中求偶频次最高在14:00-19:30,巢主要筑于落叶,常绿阔叶林混交林中,占总数的53.6%;雌鸟产卵期是15d,且大多是隔天产一卵;满窝卵数约5-7枚;孵化期为23-1d;雏鸟开始凿壳是近钝端  相似文献   

8.
2011年7~8月在宜宾市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对红嘴相思鸟Lei(ò)thrix lute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红嘴相思鸟巢主要营造于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柃木属Eurya树枝和藤蔓上,藤蔓有悬钩子属Rubus、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木通属Akebia等.巢址环境温度(22.01±0.35)℃,湿度(88.30±0.81)%;巢材主要有树叶、树皮、细藤、细树根、细树枝、方竹叶、草叶、细草茎、苔藓、人造纤维、棉类、塑料、过滤嘴纤维等;巢外径(85.31±1.09)mm×(94.00±1.37)mm、内径(55.77±0.69)mm×(62.48±0.70)mm、巢深(54.78±1.14)mm、巢高(80.43±2.39)mm;窝卵数3.125枚/窝,孵化期12 d,孵化工作主要由雌鸟担任;巢内育雏期10~12 d,雌雄共同育雏,雄鸟占主要.繁殖成功率75.00%.  相似文献   

9.
滇缅斑鸠菊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缅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李蓉涛丁智慧丁靖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昆明650204)CHEMICALCONSTITUENTSFROMVERNONIAPARISHILiRongtao,DingZhihui,DingJi...  相似文献   

10.
夜鹭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四川南充地区白鸰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上游的河漫滩内对白鹡鸰(Motacilla alb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鹡鸰2月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10 d;主要雌鸟孵卵,孵卵期13~14 d,上午800~900时孵卵出现一次高峰;窝卵数(5.00±0.52)(n=16)枚,孵化率42.5%;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5~16 d,下午1800~1900时育雏出现一次高峰,日育雏次数(112.9±48.6)(n=17),育雏时间间隔(5.60±5.34)min(n=1 58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中上游的河漫滩内对白鶺鴒(Motacilla alba)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鶺鴒2月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10 d;主要雌鸟孵卵,孵卵期13~14 d,上午8:00~9:00时孵卵出现一次高峰;窝卵数(5.00±0.52)(n=16)枚,孵化率42.5%;雌雄参与育雏,育雏期15~16 d,下午18:00~19:00时育雏出现一次高峰,日育雏次数(112.9±48.6)(n=17),育雏时间间隔(5.60±5.34)min(n=1 584);雏鸟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2004年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的校园和公园内对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concin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头长尾山雀在2月上旬开始求偶、配对。2月中旬开始营巢,巢多筑于圆柏、凤尾竹等上,营巢期10~11 d,影响巢址选择主要因素6种。3月初产卵,窝卵数(5.17±0.41)枚;轮流昼夜孵卵,孵卵期为14~15 d;育雏高峰期每日9:00~10:00、16:00~17:00时,育雏期为14 d。从孵卵开始到育雏结束,其中3个巢均有一个帮手,与生殖鸟轮流孵卵和育雏。  相似文献   

14.
四川南充地区棕背伯劳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及近郊对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棕背伯劳2月中下旬开始繁殖,雌雄参与筑巢,多筑巢于庄稼地或菜地边缘区域的高大乔木上。对20巢共13个巢址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个,累积贡献率达82.38%,其中巢位与光照因子贡献率最高,达33.47%。棕背伯劳的产卵期、孵化期及育雏期分别为5~7 d、12~14d1、4~16 d,育雏期亲鸟的喂食模式有3种。雌鸟在育雏期的暖雏高峰主要出现在8:00~9:00和16:00~17:00时。  相似文献   

15.
威宁趾沟蛙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定期、定点观测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00年1月21日~2005年2月25日,对威宁趾沟蛙(Pseudorana weiningens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宁趾沟蛙的繁殖习性与同属的其他两种趾沟蛙有明显的差异,其繁殖期集中在2月下旬~3月上旬;怀卵量为345.7枚(n=10);产卵量为312.5枚(n=10);威宁蛙卵群呈团状,各卵粒由胶膜粘连成团,卵团平均长6.40 cm;宽3.90 cm;厚为1.44 cm。卵粒的动物极暗褐色,植物极浅黄褐色;卵粒直径为2.0~2.5 mm,连胶膜直径为4.0 mm。卵粒在室内静水中孵化所需时间约20 d,孵出时期为心跳期,在自然环境中该蛙达性成熟所需时间为2年。该蛙无冬眠现象,且在冬季繁殖,这是其最突出的繁殖生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12~2013年每年的4~7月,在陕西神木县红碱淖(39°04'21″~39°04'43″N,109°53'12″~109°53'40″E)对白喉林莺(Sylvia curruc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喉林莺4月末迁来繁殖,5月初开始营巢于油蒿(Artemisia ordosia)、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中,巢口向上呈深杯状,巢由柳絮、枯枝和干草编织而成。对33个巢的参数进行了测量,巢外径(9.62±0.227)cm,巢内径(5.21±0.084)cm,巢深(5.05±0.160)cm,巢高(9.03±0.185)cm,巢距地面高度(24.91±1.084)cm,巢约位于植株高度的1/3处(由下而上)。营巢成功率为77.1%(n=35),窝卵数4~5枚(n=27),卵重(7.49±0.021)g,卵长径(17.27±0.057)mm,卵短径(12.86±0.080)mm(n=130)。孵化期为11~13 d,孵化率为93.1%,雏鸟出飞为90.9%。雏鸟的形态参数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和单株植物冠径是制约白喉林莺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恶劣天气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8.
家燕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 0 4年3~1 0月对南充地区家燕(Hirundorustic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了雏鸟生长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家燕2月中旬迁来,9月中旬迁飞。一般年产卵2窝。4月初已见产卵,卵长径(1 9 1 8±0 90 )mm ,短径(1 4 1 8±0 41 )mm ,卵重(2 5 7±0 3 8)g。孵卵期(1 6±1 )d ,育雏期2 2~2 3d。雏鸟体长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长、翅长及1 3日龄前的体重增长曲线均呈“S”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