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Zn2+胁迫对绿球藻生长、生理特性及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n^2+对绿球藻胁迫的实验浓度为0.1、1、10、50、100、200、400mg/L,BG11培养基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浓度条件下,Zn^2+对绿球藻的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细胞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Zn^2+(0.1—1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10—50mg/L时,绿球藻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Zn^2+浓度大于100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Chla+Chlb以及Chl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Zn^2+浓度低于10mg/L时,绿球藻的净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均随Zn^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之后则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设计的浓度下,绿球藻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Zn^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则随Zn^2+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BG11培养基相比,在低浓度,即Zn^2+浓度〈10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暴露到高浓度Zn^2+的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在≤10mg/L Zn^2+浓度下,绿球藻Zn^2+的去除率最高为100%;在能维持生长的Zn^2+浓度下,去除率均高达80%以上。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Zn^2+胁迫的藻类,对锌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锌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球藻目的新记录属、种、变种和变型(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的新记录,分隶于31属中的45种、2变种和1变型。其31属中又有11属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这一批标本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自湖北、江苏和浙江采得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饵料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养殖卤虫的饵料营养价值,了解其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8种饵料(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酵母液、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三角褐指藻+酵母液、小球藻+酵母液和微绿球藻+酵母液)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种类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显著(P<0.05),增长率,以三角褐指藻+酵母液最优;总脂含量、以三角褐指藻最优(19.67%),除酵母液外,与其它饵料相差不显著(P>0.05);脂肪酸组成效果,以微绿球藻组最优(EPA:18.01%,DNA:0.55%,(n-3)HUFA:19.08%),与三角褐指藻组相差不大(P>0.05),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同时以三角褐指藻为饵料,研究了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体长2、4、6、8、10 mm)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卤虫体长2~10 mm总脂含量为14.27%~20.93%,随体长的增长降低;EPA、DHA及(n-3)HUFA的含量,均随体长的增长降低,EPA含量为:10.47%~20.77%,DNA含量为:0~0.70%,(n-3)HUFA含量为:10.85%~22.01%.结论认为,卤虫以三角褐指藻或三角褐指藻+酵母液为饵料培养营养价值最佳,其体长小于6 mm营养价值较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CO2激光(波长10.6μm,功率10 w,光束长74 cm)辐照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YW0980),辐照时间为30 s、60 s、90 s,通过测定藻色素、多糖、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研究CO2激光对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0 s、60 s、90 s辐照条件下,对拟微绿球藻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CO2激光60 s处理组有利于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及色素的积累,但30 s剂量下更有利于多糖、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积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05%(胞外多糖),289.45%(总多糖)、37.05%、172.16%。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去除污水中NH4+-N、PO43--P的效果,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开展了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及充气培养条件对NH4+-N、PO43--P去除效果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和充气培养条件对NH4+-N、PO43--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P0.05)。藻球直径3.5 mm时生长速率(K)值最大(0.3320.002),同时NH4+-N、PO43--P去除率效果最佳,分别为(75.083.83)%和(80.803.81)%;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时K值最大(0.3300.033),而NH4+-N、PO43--P去除率则以藻细胞包埋密度300104 cells/ball组为佳,分别达(87.200.43)%和(82.581.72)%,但考虑单位藻细胞去除率,包埋密度以100104 cells/ball为宜;随着藻球用量的增加K值下降,10 g/L组K值最大(0.3010.02)、50 g/L组K值最小(0.1930.01),投放量30和50 g/L时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4.120.78)%和(84.630.45)%,30 g/L组PO43--P去除率最高达(77.131.43)%。综合考虑,藻球投放量选用30 g/L为宜;充气条件培养K值、NH4+-N和PO43--P去除率显著(P0.05)高于不充气,K值分别为(0.3060.006)和(0.1770.010);NH4+-N去除率分别为(85.930.45)%和(49.320.45)%;PO43--P去除率分别为(66.665.00)%和(46.292.12)%。研究优化了微绿球藻固定化条件:固定化微绿球藻应进行充气培养,藻球规格3.5 mm、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藻球投放量30 g/L。  相似文献   

6.
虾池常见微藻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mith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虾池常见微藻种群(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啮蚀隐藻和微绿球藻的生态位宽度值则相对较小.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最大,啮蚀隐藻在各资源与其他微藻的重叠值最小.新月菱形藻与蛋白核小球藻适应光照强度的范围较广.当水温达16.9℃,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当水温达25℃,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和啮蚀隐藻;当水温达30℃时,可定向培育新月菱形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养殖水体盐度处于9~26,可引入蛋白核小球藻与微绿球藻;处于9~17.5,应引入啮蚀隐藻;高盐水体,应引入新月菱形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在光照强度、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最大,因此微藻定向培育,不可同时引入蛋白核小球藻与微绿球藻.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氧时肺、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及动脉血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万有,王迪浔,袁津玮,周宜开(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430030)急性缺氧时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是增多还是减...  相似文献   

8.
虾池常见微藻种群温度、盐度和氮、磷含量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温度、盐度、氮磷含量设计试验,对4种虾池常见微藻种群新月菱形藻、啮蚀隐藻、微绿球藻、蛋白核小球藻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啮蚀隐藻在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达0.980和0.988,新月菱形藻在氮、磷含量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达0.990,蛋白核小球藻在各资源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最小,平均只有0.926;啮蚀隐藻与蛋白核小球藻在温度和盐度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小,分别为0.809和0.702,啮蚀隐藻与新月菱形藻在氮、磷含量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小,只有0.829,蛋白核小球藻与微绿球藻在温度、盐度和氮、磷含量资源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均最大,分别为0.986、0.974和0.989.表明在养殖水环境调控过程中,啮蚀隐藻适宜与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或蛋白核小球藻共同培育,而蛋白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对资源的竞争性明显,不适合同时引入同一池塘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新生物技术的现状、前景及紧迫性李向明(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430060)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涵义及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方法为先导或基础的。当今的生物技术包括了四、五个分支领域:基因工程(蛋白工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Pb2 浓度(0.1、1、10、50、100、200、400 mg/L)处理对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对照BG11培养的绿球藻比较,Pb2 浓度≤50 mg/L条件下培养的绿球藻细胞壁无明显增厚,色素变化不大;而暴露到Pb2 浓度>50 mg/L条件下培养,绿球藻细胞壁明显增厚,蛋白核消失。低浓度Pb2 (0.1~10 mg/L)对绿球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浓度在50 mg/L时,绿球藻仍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但当Pb2 浓度≥100 mg/L时,绿球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绿球藻的Chl a Chl b以及Chl a含量均随培养基中Pb2 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绿球藻净光合作用强度随培养基中Pb2 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Pb2 浓度≥100 mg/L时净光合作用强度检测不到;当Pb2 浓度<50 mg/L时,绿球藻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升高,之后呼吸作用强度逐渐降低。在实验的浓度下,绿球藻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培养基中Pb2 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过氧化氢酶(CAT)则随Pb2 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Pb2 浓度≤100 mg/L时,绿球藻对Pb2 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之后逐渐降低,浓度到400 mg/L时仍然达56.7%。结果显示,绿球藻是一种耐受Pb2 胁迫的藻类,对铅的去除率也高,可以应用于含铅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广东地区小煤炱科(Meliolaceae)的2个新种及4个国内新纪录。2个新种是:寄生藤生小煤炱(Meliola dendrotrophicola H.Hu et J.C. Yang, sp.nov.);南五味子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kadsuricola H.Hu et J.C.Yang,sp.nov.),并附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广东地区小煤炱科(Meliolaceae)的2个新种及4个国内新纪录。2个新种是:寄生藤生小煤炱(Meliola dendrotrophicola H.Hu et J.C. Yang, sp.nov.);南五味子生小光壳炱(Asteridiella kadsuricola H.Hu et J.C.Yang,sp.nov.),并附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Coccomyces de Not.)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C.guizhouensis Y.R.Lin et B.F.Hu)和油杉齿裂菌(C.keteleeriae Y.R.Lin)。前者发生在贵州省织金县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Ketelecria fortunei(Murr.)Carr.]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14.
金花茶拉丁名要更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树刚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2,(1):95-96
<正> 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3期(1991)上,张宏达教授和叶创兴先生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道他们在研究山茶属(Camellia)植物当中,发现金花茶原植物早在四十年代已为戚经文先生定为新种,命名为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发表在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刊(Sunyatsonia)第了卷第1—2期上,19—20页,图版5。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关于优先律的条款,对1965年胡先骗教授命名为 Theopsis chrysantha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描述了产于我国寒武系底部磷矿层中的微型蓝菌类化石4属4种,其中Girvanella sp.和Spirellus columnaris产于新疆阿克苏、乌什玉尔吐斯组和云南会泽、安宁朱家箐组中谊村段,Endoconchia lata产于四川峨眉灯影组麦地坪段,Cambricodium capilloides和一块属种名未定的化石产于陕西宁强灯影组宽川铺段,从而丰富了我国寒武系底部磷块岩层中的蓝菌类化石。本文还讨论了上述微型蓝菌类化石有直接磷酸盐化保存和钻孔磷酸盐铸模保存的两种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中国木兰科10属的次生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包括导管分子,纤维管胞和木射线。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其系统演化。这10属分为两亚科,即:木兰亚科(Magnoliodeae),包括木兰族(Magnolieae)和含笑族(Michelieae Law),木兰族有木莲属(Maglietia Bl.)、华盖木属(Manglietiastrum Law)、木兰属(Magnolia L.)、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 Hu et Cheng)、单性木兰属[Kmeria(Pierre) Dandy]、长蕊木兰属(Alcimandra Dandy)共六属;含笑族有含笑属(Michelia L.)、合果木属(Paramichelia Hu)、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 Chun)共三属。鹅掌楸亚科[Liriodendroideae(Bark) Law],仅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一属。大量的木材解剖学研究表明,木兰科的原始性很明显,但也有一些进化特征。可以通过属间的差别来分析本科的系统演化。木兰科的系统演化可简单总结为:木兰亚科[木兰族(木莲属,华盖木属,拟单性木兰属,单性木兰属→木兰属,长蕊木兰属)→含笑族]→鹅掌楸亚科。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长突飞虱亚科昆虫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亚科在中国迄今共记录了3个属:长头飞虱属Terauchiana Matsumura,1915(3种)、鞘茎飞虱属Preterkelisia Yang,1989(1种)和长突飞虱属Stenocranus Fieber,1866(20种).文中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记录了各属的主要特征、种类、分布及部分种类的寄主植物.记述采自我国贵州的长突飞虱属1新种,畸剌长突飞虱S.anomalus sp.nov.,绘制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研究标本和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报春花属(Primula)中花黑色之种类极少,弥足珍贵,为中国特有,近年由旅游者传人英国,深受国外园艺学界重视,并已开发成商品.对黑花报春进行了深入的分类学研究,证实其正确学名为Primula melanantha (Franch.)C.M.Hu,纠正了当前西方园艺学界应用名称的纷乱和错误.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axonomic studies on the genera Lathraea Linn. and Christisonia Gard. (Orobanchaceae) in China. In the genus Lathraea, only a single species in China, L. japonica Miq., is recongnized in the paper. It occurs in southern Shaanxi, southern Gansu, southeastern Sichuan, northern Guizhou and northern Guangdong, also in Japan. L. miqueliana Franch. et Sav., L. chinfushanica Hu et Tang and L. japonica Miq. var. miqueliana (Franch. et Sav.) Ohwi are treated as new synonyms of L. japonica Miq. in this paper. In the genus Christisonia, the most of collections from China,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C. sinensis G. Beck before, are treated as a new synonym of C. hookeri C. B. Clarke. A few collections of this genus from China, which were mistakenly described as Gleadovia lepoense Hu snd G. kwangtungense Hu,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Christisonia hookeri C. B. Clarke. It is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ern and south China, westwards to the Himalayas.  相似文献   

20.
我国某些苏铁类生殖器官化石的发现兼论苏铁类起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雨帆 《植物学通报》1995,12(2):43-48,62
本文对苏铁类化石的系统分类作了概要的介绍。重点报道了笔者在近廿年来所采集的苏铁类生殖器官化石,特别是中晚石炭世的一枚苏铁大孢子叶化石的发现,将苏铁类起源的时间大大地推前了,并指出其起源地应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地区。所有这些生殖器官的发现将推动苏铁化石生殖生物学的发展,对其起源、分布、演化和苏铁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