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马鸡生态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褐马鸡(X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生态生物学研究是“中国珍稀濒危雉类生态和生物学研究”课题的部分工作,该课题组是在本所郑作新教授领导下进行的。 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特产属。该属有褐马鸡、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等3种。 褐马鸡别名角鸡、褐鸡,古代称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的一类保护动物(图版Ⅰ:1)。 古时从汉武帝起(公元前156—87年)就有武将戴鹖冠之制以识其勇,一直到了清代,不用鹖冠而改用蓝翎和花翎的制度,但依旧沿用鹖羽。从上面历史记载,表示由于褐马鸡具有斗死乃止的本性,历代帝王就利用它的尾羽来激发武将的斗志。  相似文献   

2.
褐马鸡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为我国特产,又是世界珍稀鸟类。它仅分布于我国山西省西部吕梁山系及河北省西北部部分山区。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马鸡属。身体大部分羽色为褐色,头部及颈部渐变黑色,腰羽及尾上复羽呈银白色,尾羽褐色,向后转紫,稍带光泽。下腹部呈灰色,由颜面下部向后头部有长而白的羽,和耳朵一样地突出头上。因此,又将褐马鸡称为“角鸡”、“角雉”、“耳雉”或“黑雉”。褐马鸡嘴呈淡红,脚呈珊瑚红,围绕眼睛的皮肤呈显著的红色。尾羽中央4根特长(可达500毫米),两侧羽支,分离呈线状,垂如柳枝(最长羽支可达280毫米),酷似马尾的毛,故有“马鸡线”之称。  相似文献   

3.
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其产地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已获得成功。但羽虱的寄生,对人工饲养褐马鸡幼体的成活率有很大影响。1987—1988年,我们先后对人工饲养的褐马鸡进行了体外寄生羽虱  相似文献   

4.
笼养褐马鸡冬季的社群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BBS方法(Batchelder-Bershad-Simpson Scaling Method)对笼养褐马鸡的社群等级进行了排序,发现其等级制度为近单线式。成鸟的等级明显高于亚成体,成年雄鸟的等级明显高于成年雌鸟,成年个体的等级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与面部红斑大小及耳簇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全体14只鸟的体重与体长及耳簇羽长呈显著正相关,与面部红斑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体重可以认为是直接与个体的争斗实力相关的参数,而面部红斑大小,耳簇羽长则可能是个体争斗实力的外在信号,在体重相近的雌性个体中,面部红斑和耳簇羽对社群等级有很大的影响。褐马鸡的争斗炫耀可能是以面部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褐马鸡雏鸟的换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雏鸟的羽毛生长及脱换即“稚后换羽”进行了观察研究。褐马鸡有小翼羽4枚,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13枚,三级飞羽4枚,尾羽22枚。稚后换羽是飞羽和尾羽全部脱换,仅第一枚初级飞羽当年保留。 褐马鸡羽毛的脱换规律是:飞羽是先生长者先脱换;尾羽是由外向内的“向心型”。  相似文献   

6.
你见过开屏的雄孔雀吗?那五彩缤纷的尾羽,展开时仿佛一幅巨扇,艳丽中闪耀出光芒,点点圆斑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其上,美轮美奂得令人无法不为之惊叹。然而,从实用上而言,雄孔雀的尾巴完全称不上有效率,反而更像一种累赘。那么,雄孔雀为什么还会长出这副尾巴?炫耀、怪异、夸  相似文献   

7.
海南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 (Polyplectron katsumatae)是珍稀濒危雉类之一 ,为我国特有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将在野外研究中获取的相关资料结合有关文献 ,作一概述。1 分布海南孔雀雉雄鸟全身羽毛乌褐色 ,密被淡棕白色的细小斑点 ,前额至头顶羽毛羽枝松散而直立 ,呈冠状 ,背和尾具金属绿紫色眼状斑 ,极为醒目。雌鸟个体较小 ,尾短 ,羽色较暗 ,背和尾上眼状斑稀少或消失。雄鸟体重6 6 0~ 710 g,雌鸟 4 6 0~ 5 0 0 g。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坝王岭、尖峰岭、白水岭和黎母岭等保护得较好的原始类型的林区。此外 ,岛西部的大田 ,东南部的加新 ,中北部的…  相似文献   

8.
鸟类都有一身绚丽的羽毛,如难类中的锦鸡、原鸡、鸭类中的鸳鸯、花脸鸭等雄性。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小型鸣禽的雄性也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如我国南部山林中的红嘴相思鸟、黄鹂、长尾鹟、画眉、朱顶雀、金丝雀、绣眼鸟等。它们中的雌性也有一身美丽的羽毛。在众多的鸟类世界中,最美丽、最引人的要算雄孔雀了。它体态高大、长尾、羽毛羽色和花纹相配显得十分高雅华丽。孔雀之美达到了叹为观止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笼养褐马鸡繁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如笋 《动物学研究》1986,7(3):243-249
1984年我们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繁殖行为作了观察。了解到它们的一些行为特征,通过这一工作希望有助于促进褐马鸡和其它珍禽的饲养管理和繁殖。 材料与方法 观察的三对褐马鸡,其中两对于1982年获自河北省西部的小五台山,都是当年的幼体;另一对于1983年初取自北京动物园,是1982年该园繁殖的后代。观察期间,褐马鸡圈养在笼舍内,舍内面积约3×2米,舍外架设网以防外逸并作为活动场所,面积约7×2.5米。观察是在距活动场10—15米的室内隐蔽处进行。录相是在活动场的护网外用  相似文献   

10.
孔雀是人人所喜爱的热带大型鸟类。现在亚洲的孔雀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蓝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见于缅甸、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中南半岛的其他国家和印尼的爪哇等地。中国的孔雀都属于绿孔雀,目前它的分布仅限于云南省西南部。  相似文献   

11.
山西芦芽山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多尺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8~2000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的越冬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4种空间尺度(10m、100m、300m和距离尺度),对影响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立了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在300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草丛等。活动点周围针叶林面积显著高于非活动点(F=-3.116,P=0.002),虽然针阔混交林在两者中的面积比例都较小,但活动点周围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地低于非活动点(F=-2.255,P=0.024).在灌木林和草丛的面积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褐马鸡在300m尺度上喜欢活动于针叶林较多的地域,由于冬季针阔混交林不如针叶林能提供很好的隐蔽条件,褐马鸡避免选择针阔混交林;在100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无灌木林生境,活动点的针叶林面积明显地高于非活动点(F=-2.931,P=0.003)。这表明褐马鸡在100m尺度上虽然倾向于选择针叶林,但对其它类型的生境如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是可以利用的,这可能与其广泛取食活动有关。褐马鸡大尺度上的隐蔽条件满足以后,在小尺度上主要是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食物。在距离尺度上活动点距居民点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显著大于非活动点(F=15.621;6.048,P=0.000;0.018)。通过逐步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发现距灌草丛的距离、距居民点的距离、100m范围内针叶林的面积、树高以及食物的丰盛度是冬季褐马鸡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以另外一个研究地收集的数据对所建立的栖息地选择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对褐马鸡的越冬栖息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天坑是一种独特的负地貌,拥有巨大而封闭的空间,形成了适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殊生境。为了探索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贵州猴耳天坑为代表(坑口直径300 m,坑深280 m),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鉴定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对该天坑内12个样点孔雀藓科植物的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与其它样地的比较(喀斯特石漠化地带、天坑边缘地带),探讨其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采集到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3属9种,占中国该科物种总数的47.37%,贵州该科物种总数的69.23%,其中黄边孔雀藓(Hypopterygiumflavo-limbatum C.Muell)较常见,分布于6个样点,出现频率为50%;(2)空气湿度、光照度、林冠郁闭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贵州猴耳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含水量 > 土壤pH > 坡度 > 空气温度;(3)孔雀藓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喀斯特天坑内 > 天坑边缘地带 > 喀斯特石漠化地带;(4)孔雀藓科植物在垂直分布格局上呈现以天坑底部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由坑口至坑底种类分布逐渐增加,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物天然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3.
褐马鸡的骨骼解剖温江,娄凤玲,刘冰(山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临汾041004)褐马鸡和大熊猫、一样被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褐马鸡的骨骼系统。褐马鸡的骨骼系统,依着生部位分为躯干骨骼、附肢骨骼及带骨、颅骨。...  相似文献   

14.
孔雀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血液细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3只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发病孔雀和9只正常健康孔雀做了血液细胞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ILT孔雀的WBC总数、LYM的百分数高于正常健康孔雀,而RBC总数、HGB、MCH、PLT和MID、GRA的百分数均低于后者,特别是PLT呈极显著差异,为科学认识和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大家对孔雀并不陌生,但你们可又知道,我们常见的孔雀实际上是蓝孔雀,原产地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并不是我国的本土物种。而在云南,却依然生存着中国真正的原生物种——绿孔雀。它是凤凰的原型,是吉祥与富贵的象征。古人用"一身金翠画不得"来形容这种美丽的鸟,但是近几十年来,绿孔雀这一原本在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物种,却极少被公众所关注,甚至连关于它们的基础研究都少之又少。它们曾一  相似文献   

16.
昂头翘尾的“褐马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昂头翘尾的“褐马鸡”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古称“”,又叫“鸡”、“角鸡”、“耳鸡”、“青凤”。分类学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它头尾长830~108厘米,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深褐色,闪烁着金属色的亮光;头、颈和尾端辉黑...  相似文献   

17.
75种陆栖性鸟类羽毛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75种陆栖性鸟类(雀形目50种,非雀形目25种)的鸟羽为研究对象,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翼上覆羽和两胁绒羽的显微结构,计数正羽不同部位的羽小枝小钩个数、纤毛对数、腹齿个数、背刺个数,测量绒羽羽小枝的节间长度、节直径、羽小枝直径、色素长度,并对绒羽节的形状进行描述和归类。结果表明,在正羽有钩或无钩羽小枝上,腹齿数均恒定,而在有钩羽小枝上小钩个数和纤毛对数之和在48%的研究对象中保持恒定,据此提出这两个特征参数可作为正羽显微结构特征运用于鸟种鉴定。在绒羽显微特征中,节间长度、节直径、羽小枝直径3项参数可区分雀形目和非雀形目种类,可在鉴定中作为正羽显微结构的补充。以上工作是应用鸟羽显微结构进行物种鉴定工作的探索,为今后构建鸟羽特征数据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孔雀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文斌  陈国宏  束婧婷  徐琪  李慧芳 《遗传》2006,28(10):1242-1246
利用29对鸡微卫星标记对孔雀基因组DNA进行种间扩增, 发现14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每对引物扩增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1, 有7对引物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 其中MCW0080和MCW0098最为理想。蓝孔雀和绿孔雀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绿孔雀和蓝孔雀两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22和0.6943,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78, Reynolds’遗传距离和基因流分别为0.0603和3.896, 结果显示这两个孔雀群体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都很低, 且有相互混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妃鸡自别雌雄的快、慢羽羽速基因的KAPD分子标记,研究分析贵妃鸡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为家禽的配套养殖和良种繁育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K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广东海洋大学家禽育种中心的名优珍禽贵妃鸡快羽和慢羽2个品系的12个样品鸡之间,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了快羽、慢羽及其雄、雌间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金鸡     
金鸡又名锦鸡或红腹锦鸡,是我国列为二类保护的珍禽之一,在四川的分布有广元、黔江、秀山、酉阳等十多个县。金鸡体态纤巧,极机灵。雄鸟羽色十分艳丽,头顶有金黄色丝状羽冠,后颈围以橙棕色的扇状羽毛,好似一个披肩;上背部羽色浓绿,其余的背羽和腰羽金黄色;腹羽朱红,尾羽特长,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