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四川箐河晚三叠世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报道四川省盐边县箐河晚三叠世植物46属144种,描述5个新种,即四川合囊蕨(Marattia sichuanensis)、多裂镰羽叶(Drepanozamites multipartitus)、四川苏铁杉(Podozamites sichuanensis)、盐边松型球果(Pityostrobus yanbianensis)及全缘歧指叶(Scoresbyaentegra),并对植物群的性质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其地质时代应属于晚三叠世中至晚期,气候应属于热带至亚热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 Flous)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tsugae H.S.Cao et C.L.Hou)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南方铁杉上斑痣盘菌科一新种—铁杉小双梭孢盘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黄山采自南方铁杉针叶上的小双梭孢盘菌属一新种,即铁杉小双梭孢盘菌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4.
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正确地鉴定和利用植物,必须要具备有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的植物标本。但由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往往有很多植物难以制作出完整的腊叶标本,铁杉类植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类植物采集后,一经干燥叶便纷纷脱落(见图1),制作出来的标本既不美观,更无科学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经过多年来的反复实践不断探索,终于摸索出一套采集和制作的有效方法。制作出了便于鉴定和分析,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铁杉类植物标本。一、铁杉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多年的实践表明,采集铁杉类植物标本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法对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石坪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群落和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据径级频率分布分析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桃源洞的2个南方铁杉群落中常绿植物占优势,群落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夏季呈暗绿色,秋冬淡黄绿色。(2)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3科21属26种,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22科30属36种;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明显高于热带成分,表现为亚热带山地性质。(3)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进一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中层、乔木下层3个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4)2个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下层乔木中层灌木层乔木上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中层和乔木下层乔木上层和灌木层。(5)牛石坪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南方铁杉、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梨树洲南方铁杉群落的优势种群为银木荷(Schima argentea)、南方铁杉、鹿角杜鹃和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6)根据年龄结构和生存分析,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种群为衰退型,低龄级个体和种群数量都严重不足,难以实现自然更新;梨树洲的南方铁杉种群为增长型,低龄级个体数较丰富,年龄结构分布基本连续,惟其群落郁闭度较高,自我更新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根据以上结果建议对牛石坪的南方铁杉群落进行就地保护和适当人为干扰,对梨树洲群落加强后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木材构造特征的进化趋势对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杉纲内各目、科的系统位置和等级 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1.南洋杉科可从松杉目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洋杉目。2.银杏更近于松杉目而与苏铁科有明显区别。3.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应置于南洋杉科之后,松科之前,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亲缘关系更接近。4.建立金松科是合理的。5.为侧柏从崖柏属中分出成立侧柏属补充了木材方面的证据。6.进一步探讨了松科中一些属的系统位置,并建议松属可区分为三个亚属。7.穗花杉属置于红豆杉科中更为合适。 8. 同意郑万钧在铁杉属内建立长苞铁杉组。合并黄山松和台湾松。  相似文献   

7.
三记山东临朐中新世的鸟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山东临朐解家河硅藻土矿中,此前曾先后出产过三件完整或部分完整的鸟化石,已分别经笔者研究,两次撰文发表(1977,1980)。1979年,临朐县文化馆又从该矿发现第四件完整的鸟化石,再次送与笔者研究,本文即此化石的研究报告。经鉴定、对比,认为该鸟化石应归鹤形目、秧鸡科,为一新属种,名为秀丽杨氏鸟。它是我国秧鸡科甚至鹤形目迄今已知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  相似文献   

8.
徐州附近发现上新世和更新世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两年来,江苏徐州地区铜山、睢宁县贫下中农,在普及大寨县、广开地下磷肥支援农业增产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化石。根据地区古生物化石调查组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同志,到现场初步清理的化石标本不完全统计,除少数软体动物、爬行类、鸟类外,大量的是哺乳类动物化石。计有5目(翼手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10科(亚科)、20多个属种和若干未定属种,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晚第三纪上新世和第四纪更新世两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9.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 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 10M_1 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相似文献   

10.
冯慧喆  严克俭  黄云峰 《广西植物》2016,36(8):1014-1018
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对这些标本进行仔细鉴定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两号标本为香茜属(Carlemannia Benth.)和粘腺果属(Commicarpus Standl.)植物。这两属植物在广西尚无报道,为首次记录。香茜属植物叶对生,子房下位,无托叶,雄蕊仅有2枚,这和茜草科相似但又不同,系统位置较混乱,以前曾放于茜草科( Rubiaceae)和忍冬科( Caprifoliaceae)中,最近该属和蜘蛛花属独立成香茜科( Car-lemanniaceae)。该属植物共有3种,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一直分布到缅甸、越南北部。我国西藏东南、云南南部、广西西北部分布一种即香茜( Carlenannia chinenesis Hook. f.)。粘腺果属是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主产热带地区的1个属,全世界约2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南亚、东南亚和墨西哥至热带美洲也有少量分布。中国产2种,其中广西产1种即中华粘腺果[ Commiaicarpus chinensis ( L.) Heim.]。该种植物分布广泛,从南亚次大陆向东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向北到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以及广州附近,在广西首次记录,产凤山县和凌云县。  相似文献   

11.
三叠系龙介类化石在欧洲早有报道。在我国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牙形刺Hindeodus pavus带微生物岩中首次发现环节动物龙介类化石Spirorbisphlyctaena,与以蓝菌为主的自养型底栖微生物群落共生,是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2.
记比耶鱼(Birgeri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68-176,T001,T002
记述了采自云南罗平晚三叠世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比耶鱼一新种──刘氏比耶鱼(Birgeria liui sp. nov.),这是比耶鱼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刘氏比耶鱼与产自瑞士圣乔治山中三叠世边境沥青层的史氏比耶鱼最为相近,两者仅在尾柄长高之比、尾鳍长短与上下叶外缘交角、背鳍和臀鳍辐状支鳍骨的数目、臀鳍辐状骨骨板的大小、以及侧线管骨化与否等特征上略有差异。比耶鱼与软骨硬鳞鱼超目的鲟形目最为接近,两者共有一系列特征,如除尾上叶外体侧裸露,副蝶骨末端伸达头后,鳃盖骨退化;但比耶鱼同时也具有不少的特有特征,代表了软骨硬鳞鱼超目的另一类群──比耶鱼目(Birgeriiformes ord. nov.)。刘氏比耶鱼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华南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鱼类化石与特提斯西部的鱼群具有密切的动物地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京山地区早三叠世有孔虫动物群,计6属15种,其中包括4新种,在对该动物群分析基础上,作者建立了Aulotortuschialingchiangensis-Dichospirasinensis组合带,通过对其古生态特征及生物相研究,揭示了该动物群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简述了该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地层划分对比及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5.
川西昌台地区上三叠统勉戈组上部为一套直接覆盖在流纹质火山岩之上的板岩,该板岩富集双壳类化石。化石保存完整,以食悬浮物质的外栖足丝型双壳类动物为主.根据优势属和常见属可建立一群落,即Pergamidia—Halobia群落。以根隆剖面为例.该群落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群落中只出现了Halobia和Parapergamidia两个属.具有个体较小、数量较少的特点;第二阶段.群落中出现了12个属,以底栖双壳类Pergamidia为优势分子.Halobia仍是常见属,该时期群落具有个体较大、数量较多的特点;第三阶段。该时期群落组成分子相对第二阶段发生衰退,只剩下3个属,其中Halobia是常见属。岩石地层特征表明,该化石群落所在层位的沉积环境为火山活动末期的较深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化石群落所在层位的岩石具有热水沉积的特点:常量元素的三元投点落人热水区域内及其附近;锰的含量较高;微量元素Si/Ba比值均小于1;铅、锌、钡、铷等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含量。综合分析表明.流纹质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水活动是导致Pergamidia-Halobia群落发展的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16.
飘泊海百合类在我国三叠系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贵州关岭三叠系营浮游生活的漂泊海百合类(roveacrinids)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描述其中2种:Osteocrinus cf.virgatus和Osteocrinus spinosus。Osteocrinus的形态是以萼部为中心、由位于中背骨之上的5块辐板生长出5个一级腕,从5个一级腕的第2个腕骨后再分出10个二级腕,共同构成一个纤巧的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鉴于辐板外侧中上部的韧带凹口与冠部中轴近于平行,腕与冠部的中轴近于垂直联结,表明Osteoc-rinus的形态与Saccocoma tenella(Goldfuss)雷同,其生活方式应与之类似,为口面向上的浮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一作者于1979年发表乌头霜霉 Peronospora aconiti Yu新种时缺乏对卵孢子的描述,现在四川雅安的乌头 Aconitum cramichaeli Dexb.上发现了该菌的卵孢子,特予补充描述:藏卵器亚球形或卵形,平滑,直径25.8—51.6(平均39.42±4.47)μm;卵孢子球形,浅黄褐色,平滑,单生,不充满藏卵器,直径22.4—37.8(平均28.76±2.96)μm;卵孢子壁厚,其厚度为 2.84—5.04(平均3.77±0.61)μm。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泥盆纪星骨鱼科化石除非洲和南极地区尚未发现外,世界其它各地均有发现,但化石产地并不多.其时代从早泥盆世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多数出现在早—中泥盆世.所有化石全部产于海相地层.据现有资料统计,已经发现和描述的只有5个属,即 Asterosteus, Gemuendina, Jagorina, Ohioaspis, Bolivosteus,分布在德国(早泥盆世),美国(中泥盆世),加拿大(中泥盆世),澳大利亚(早一中泥盆世),土耳其(中泥盆世)和玻利维亚(中泥盆世).  相似文献   

19.
陕北槽齿类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采自陕北府谷县三迭系和尚沟组上部的一槽齿类化石。根据骨髂形态特征认为属于古鳄亚目的原鳄科,与Chasmatosaurus和Elaphrosuchus相近,但上颌骨参与外鼻孔的构成及前上颌骨不呈喙嘴状等却显著不同。为此另建立一新属(Xilousuchus)。考虑其一些进步的构造、新属种的生存时代应稍晚于上述Chasmatosaurus和Elaphrosuchus。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芦山县发现的骨舌鱼科—新属、种——芦山中华骨舌鱼 (Sinoglossus lushanensis, gen. et sp. nov.).在对其形态特征作较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认为它与 Osteoglossum、Scleropages 两属较接近;同时还对骨舌鱼类的起源地、中华骨舌鱼的地质时代及其生存环境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