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组织培养是一种实验室技术,它通过无性系繁殖,可以由一小部分植物组织或细胞迅速生长成全株植物,或一部分植物体。用来进行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半固体,其中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合成激素等,必要时也可加入抗菌素。组织培养在培育幼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将一株植物切成碎片,经过培养基培养即可长出许多幼苗,其增长速度是以几何数级来计算的。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简化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器皿以及其他方面的简化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一套合理的简化植物组织培养、降低培养成本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pH值的重要性是肯定的,甚至pH预处理预培养也会对分裂分化产生明显影响,而pH又是培养基中一个多变的因素,因此,植物组织培养中pH作用规律的进一步掌握将是有意义的。有报告指出培养基pH值和激素的不同配合可以产生显著不同的形态效果,这启示我们应该注意pH值和激素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4.
植物离体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迅速发展,不断发现植物离体培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与供体植物不同。这些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和有丝分裂异常,与长期培养的动物细胞、动植物肿瘤细胞中染色体的各种变异类似。这意味着植物细胞和组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中,以楸树未成熟种胚为外植体,对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培养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与植株再生体系。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楸树未成熟种胚分别接种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 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以15 d为一个周期,将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添加聚乙二醇6000(PEG6000)(0,5%,10%,15%,20%)的1/2 MS的悬浮培养液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分散性好、增殖快、稳定性较强的细胞悬浮系。将悬浮培养获得的胚性材料转移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 MS固体培养基中,体胚萌发同步性高,并可再生植株,对实现楸树周年生长、进行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城玻璃公司从4月开始销售面向高校生物教材的植物培养盒.商品名为“人参培养盒”.一套包括人参愈伤细胞和试管的既成品的增殖用培养基(9种)、茎叶分化培养基(10种)、长根培养基(10种)、试验管和手册等.价格为1.8万日元.如使用这种药盒,仅学习简单的无菌操作就能将培养细胞移植到培养基上,使其分化茎叶和根.学生通过这种实验可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现在除一部分农业高校,几乎没有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实习.在教育部门这种需要是很强的.这次的药盒省略从最困难的植物中采取的细胞的初代培养的过程、能简便地培养植物也是有魅力的.岩城玻璃公司除销售用玻璃的塑料和培养器和试药等用于培养研究的设施外,还瞄准开发教材用的.另外计划将来作为标准试药开发这种细胞体.  相似文献   

7.
组织培养技术由Harrison在1907年开始创立,到目前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理学、生化学、组织化学、遗传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对于脊椎动物和植物两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于在昆虫方面的工作因为开展较晚,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组织培养技术是将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细胞(包括人、动物、植物和昆虫等)置于各种玻璃器皿内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的技术。在培养水平上一般可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三种,通常所说的组织培养则可笼统地包括这三个方面。1915年Goldschmidt首先将Harrison所创立的粗组织养方法用于昆虫组织,他用昆虫的血淋巴作为培养基培养蛾子的睾丸囊泡细胞,但是没有获得完满结果。本文主要介绍昆虫组织  相似文献   

8.
Fe和Cu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与植物生长发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密切相关。优化培养基中Fe和Cu离子的浓度可提高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对建立小麦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以小麦基因型CB037、新春9号和Bobwhite为材料进行成熟胚和幼胚培养,研究了CuSO4和Fe2-EDTA对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添加0.1~4.1 祄ol L-1 CuSO4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无显著效果,超过6.1 祄ol L-1对愈伤组织有毒害作用;培养基中添加40 祄ol L-1 Fe盐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小麦基因型其幼胚培养对Fe盐的反应不同,40 祄ol L-1~50 祄ol L-1 Fe盐处理对CB037幼胚再生效果最好,20 祄ol L-1 Fe盐浓度对新春9号和Bobwhite幼胚再生效果好,高浓度铁盐抑制作用显著;在相同培养条件下,CB037幼胚再生率最高,新春9号次之,Bobwhite最低。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我国植物学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934年以来 ,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 ,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 ,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1934年以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乙醇被普遍用作植物激素的溶剂。制备含有高浓度植物激素的培养基时,培养基中乙醇的终浓度可能超过0.1%。曾有植物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蔗糖进行厌氧代谢会使培养基中乙醇的浓度进一步提高的假说。现在,荷兰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G.Y.DeKlerk和S.Marinova的实验提出,按常规程序制备培养基,最终的乙醇含量对培养物将产生毒性。DeKlerk和Marinova检测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苹果微插条微繁殖过程中苗增殖和不定根形成阶段的影响。他们发现,虽然0.2%的乙醇略微促进苗从腋生分支增殖,但0.1~…  相似文献   

12.
植物悬浮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的原理、培养类型、不同植物悬浮细胞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方法.同时阐述了悬浮细胞系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与动物相比,离体植物细胞在一定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即可表现出全能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是实现植物再生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microRNA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在调控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与再生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着重介绍已知的参与植物全能性的miRNA以及它们对植物再生过程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以植物组织培养为手段的新兴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它在试管苗的大量繁殖、作物品种改良、去除病毒植株培养上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限于种种条件,尚不易推广。近年来,我们在简化植物组织培养操作技术,降低培养基成本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五年生扦插银杏各部位及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在银杏植物各部位的含量差异很大.银杏内酯B在银杏叶中含量最高,白果内酯在银杏侧根中含量最高.在6,7-v培养基下银杏组织培养细胞中同时测出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提示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同时产生银杏内酯B和白果内酯.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李永成、蒋志国编著。本书从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意义、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植物悬浮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方法与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路线、悬浮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17.
赤霉素GA3调节黄芩组织培养中芽和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芩进行外源激素调控研究。在培养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培养基之间的转移培养研究表明,组织培养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可显著刺激黄芩外植体芽的形成,同时抑制根的生长。在加有GA3的IAA培养基上,GA3显著影响黄芩组织培养物中的黄酮含量。在黑暗条件下,开始在2.5μmol/LIAA培养基中培养6d,随后转移到5μmol/LGA3培养基上培养,黄芩外植体中黄岑苷、黄岑素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4.90,2.70和0.54μgmg-1(干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花椰菜的花梗、叶、髓组织、花球等外植体分别按试验目的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中。然后在25℃、每天给以10小时3,000lx光照(或黑暗)的培养室中培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幼苗的茎作外植体业已分化出愈伤组织培养物,并通过在30℃下用每升含有2毫克2,4-D与0.5毫克激动素的MS培养基进行连续再培养能使它得到长期保存。新分化出的愈伤组织培养物能自然地分化了根。但是,在连续再培养过程则丧失了这种特性,且培养物变得具有异质性(即包含着具有繁殖能力颜色很淡的部位和无繁殖能力颜色较深而紧密的部位)。连续繁殖多次的培养物继续分化了同根部乳管相类似的含有颗粒物质的少数而零散的乳管。这种愈伤组织(O愈伤组织)移植到振荡液体培养基并不能产生具有生长能力的悬浮细胞。但是,经在液体培养基两次移植培养而得到恢复的大细胞团,再移到固体培养基培养即产生非常疏松、色淡、生长迅速的同质性愈伤组织(R愈伤组织),这种愈伤组织在再培养过程中仍然保持它特有的特征。将R愈伤组织再移植培养到振荡液体培养基便产生生长很迅速的细胞悬浮培养液,它可以用同样培养基在3℃下连续地繁殖,像一般愈伤组织培养的作法那样。O与R培养物都需要2,4-D,但两者对浓度的反应有差异。它们在连续繁殖过程中都保持二倍特性;而连续繁殖的细胞悬浮液则含有一定比例的多倍细胞。当细胞悬浮培养液不经再培养而保存几个月之后形成的大细胞团便可成胚状结构。促使这些胚状结构进一步发育成小苗的许多尝试尚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蔷薇植物组织培养的亲身实验,记录了无菌操作下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成功的将茎尖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成了完整的植株,验证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