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正>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是皮肤癣菌病的常见致病菌,属亲动物性真菌,易感染人类头皮,头发,光滑皮肤及甲,引起头癣、手足癣、体股癣、甲癣。犬小孢子菌归于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其在SDA培养基上呈淡黄色和白色绒毛状,2周后产大量菌丝呈羊毛状,中央趋向于粉末化。犬小孢子菌菌丝有隔,可产生纺锤形大分生孢子及少许棒状小分生孢子,其中大分生孢子是其最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例犬小孢子菌病的临床分析及近10a的文献复习,探讨犬小孢子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真菌学检查确诊的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皮损特征、病程、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近10a报道的犬小孢子菌病总结回顾。结果门诊确诊及文献回顾共计302例患者,年龄为17d~83岁,男女比例约为1∶2,80%患者有接触宠物史。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头癣,成人多为体癣。依据真菌学镜检和培养可确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犬小孢子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一旦确诊,应及时规范治疗,同时给予宣教,杜绝传染源,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体癣2例,二者系夫妻,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及猫的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后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30例犬小孢子菌致体癣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城市犬小孢子菌病的常见感染来源及防治方案.方法 收集2012年6~7月就诊于我院有宠物接触史(猫、狗)的体癣患者30例,对其致病菌种做真菌培养鉴定,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给予患者外用联苯苄唑软膏或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在发病前接触过猫或狗,病程不长,真菌培养结果显示均为犬小孢子菌,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30例犬小孢子菌致体癣患者皮损特征相似,外用抗真菌软膏可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姜堰地区儿童头癣流行病学、传播方式、病原菌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我科2006年8月~ 2013年5月诊治的33例儿童头癣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3例儿童头癣中白癣24例、黑癣5例、脓癣4例;男19例、女14例;犬小孢子菌22例、紫色毛癣菌2例、须癣毛癣菌3例、断发毛癣菌3例、红色毛癣菌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2例.患者中有动物接触史的占42.42% (14/33).经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6~8周,每日用硫磺皂洗头,局部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均取得满意疗效.8周时治愈率分别为87.50%和88.24%,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4.12%.结论 近年来本病增多的原因与喂养猫、犬等宠物有关,主要病原菌是亲动物的犬小孢子菌,经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女性外阴脓癣。患者女,25岁,耻骨外阴红肿疼痛半年,加重2周。皮肤科检查:耻骨外阴境界清楚的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浸润,疼痛明显;可见密集的毛囊性丘疹、脓疱,局部有波动感及脓液溢出,毛发松动,极易拔出。双侧腹股沟可及肿大触痛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感染性肉芽肿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诊断:脓癣。治疗:特比萘芬片25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4周。服药2周后炎症基本消退,部分毛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8.
报告两名幼儿同时感染犬小孢子菌。例1男,3岁,以左侧头顶部圆形红斑、丘疹、脓疱、脱发伴瘙痒3个月而就诊;头皮屑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例2男,5个月,为例1同胞兄弟;与例1同时出现两处面部红斑,边缘隆起、绕以炎性丘疹及脓疱,边界清楚,中心向愈,呈环形损害;常自行搔抓;刮取皮损处皮屑真菌镜检亦呈阳性,真菌培养亦为犬小孢子菌。最后诊断:犬小孢子菌病。  相似文献   

9.
正犬小孢子菌是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常存在于猫、犬的皮毛上,人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后可引起自身毛发或皮肤感染。因近年饲养宠物人群日益扩大,感染亦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皮损范围广,单个皮损面积小,炎症反应剧烈,与最常见的亲人性真菌引起的皮损有所不同,所以容易误诊~[2]。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收集到6例在院内外误诊的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6例  相似文献   

10.
犬小孢子菌病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小孢子菌病为亲动物真菌,感染人类致头皮、头发、皮肤及甲的传染性疾病,还可致头皮深在性感染引起脓癣等。以往均按其发病部位分别归人其他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癣等病种内报告。国内少有人将犬小孢子菌所致的病作为一独立的疾病来全面描述。为进一步认识犬小孢子菌及其所致疾病的特征,提高诊断、治疗、预防水平。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观察了经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的67例癣菌病患者的真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半永久纹眉术后双眉部犬小孢子菌感染。患者女,23岁。双眉反复红肿伴瘙痒5个月余,曾多次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药物治疗后好转不明显,反复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真菌镜检可见菌丝,培养为犬小孢子菌,予抗真菌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极端环境分离出的真菌拮抗临床病原真菌的活性.方法 选用极端环境分离出的24株真菌菌株上清液及菌丝体的提取液,来进行临床病原真菌(孢子丝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拮抗试验,采用M38-A2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和E-test纸片扩散法.结果 抑菌圈直径≥1.0 cm,具有较强拮抗孢子丝菌活性的极端环境真菌有8株;抑菌圈直径≥2.0 cm,具有极强拮抗犬小孢子菌的活性的极端环境真菌有1株.两种临床菌株的拮抗试验,90%的拮抗结果相一致.结论 70%极端环境真菌菌株上清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具有拮抗临床病原真菌孢子丝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九江及周边地区近3年来头癣的类型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 1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83例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83例头癣患者年龄5个月~71岁,其中2 ~13岁患者164例(89.6%).白癣138例(75.4%)、脓癣28例(15.3%)、黑点癣17例(9.3%).镜检阳性144例(78.7%),培养阳性154例(84.2%).致病真菌主要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1株(26.6%)、须癣毛癣菌36株(23.4%)、红色毛癣菌33株(21.4%)、犬小孢子菌24株(15.6%)、紫色毛癣菌12株(7.8%).结论 九江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以儿童为主,白癣发病率最高,石膏样小孢子菌占头癣病原菌首位,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分列第二、三、四位.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阴囊黄癣痂样皮损。患者,男,20岁,阴囊黄色痂皮3周。皮损取材真菌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本院头癣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院皮肤科确诊的头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头癣患者中男10人,女14人,平均年龄是10岁。头癣类型中白癣占58.3%。犬小孢子菌占致病菌的29%。结论 24例头癣患者以4~9岁的儿童居多,白癣是主要临床类型,犬小孢子菌是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泛发性体癣误诊银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泛发性体癣。患者,女,44岁,以面、颈、胸、腹部及四肢散在、形态为指甲至钱币大小的不规则红斑。曾被误诊为银屑病,治疗1个月后,皮损增多。再次就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外涂兰美抒软膏后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2年期间上海地区犬小孢子菌致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据真菌学检查确诊162例为犬小孢子菌感染,分析患者资料、病程、动物接触史、家庭成员感染情况、用药史及治疗情况。结果1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15岁)39例,平均年龄6.3岁,男16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0.70:1,头癣21例(85.7%为白癣)、面癣11例、体癣7例。成人患者(〉15岁)123例,平均年龄36.6岁,男20例,女103例,男女比例为0.19:1,体癣91例、面癣28例、头癣4例。家庭成员同时患病16例(8对)。139例(85.8%)有确切的动物接触史,宠物为可能的传染源(猫、犬等)。结论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在年龄性别分布和临床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儿童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以头癣为主;而成人患者以体癣为主,21—40岁感染的患者最多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暴露处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经规范治疗,所有患者的犬小孢子菌均清除治愈。对家里的宠物也要同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的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的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的体癣患者,对其宠物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例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为须癣毛癣菌,3例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对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 15例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9.
杭州部分地区头癣73例类型及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近2年来杭州部分地区头癣类型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4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头癣患者中白癣41例(56.16%)、黑癣23例(31.5%)、脓癣9例(12.33%),未发现黄癣。51例行真菌培养。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22例(43.14%)、紫色毛癣菌17例(33.33%)、须癣毛癣菌8例(15.69%)、断发毛癣菌4例(7.84%)。结论 杭州地区头癣患者中白癣发病率占首位,犬小孢子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面癣的致病菌种、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面癣患者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以11~30岁最多见。患病动物接触史、合并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史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外用史是面癣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分离出皮肤癣菌108株,包括红色毛癣菌63株(58.3%)、犬小孢子菌25株(23.1%)、须癣毛癣菌18株(16.7%)和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结论面癣的发病没有年龄差异,患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面癣的常见致病真菌绝大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其发病可能与患者自体接种或接触患病动物相关。面癣容易被误诊,及时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是降低面癣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