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两名幼儿同时感染犬小孢子菌。例1男,3岁,以左侧头顶部圆形红斑、丘疹、脓疱、脱发伴瘙痒3个月而就诊;头皮屑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例2男,5个月,为例1同胞兄弟;与例1同时出现两处面部红斑,边缘隆起、绕以炎性丘疹及脓疱,边界清楚,中心向愈,呈环形损害;常自行搔抓;刮取皮损处皮屑真菌镜检亦呈阳性,真菌培养亦为犬小孢子菌。最后诊断:犬小孢子菌病。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由多重耐药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面部孢子丝菌病。患者61岁男性,面部皮疹2 a余,先后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治疗16个月无效。患者皮损经真菌镜检和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分离的申克孢子丝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其菌丝相和酵母相对上述三种药物均不敏感。给予患者口服10%碘化钾溶液治疗3个月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3.
茄病镰刀菌致皮肤透明丝孢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告1例茄病镰刀霉引起的皮肤透明丝孢霉病。方法从患者皮损取材作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基部细胞短、钝圆,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可见厚壁孢子。根据以上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茄病镰刀菌。结论对于透明丝孢霉病应早期诊断,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明确并有效控制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的面癣.患者为5岁男童,外伤后致右侧面颊部红斑、丘疹、脓疱20余日于我科就诊.真菌镜检显示菌丝阳性;真菌培养生长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外用酮康唑乳膏两周后复诊,痊愈.随诊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表现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声嘶为首发表现,3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下结节。结节逐渐增多,部分破溃伴脓血。咽部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黏膜急慢性炎伴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未查出阳性菌。皮损处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真菌培养见孢子丝菌生长。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发病时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皮损表面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率低。病变组织真菌培养有利于得到阳性结果,早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6岁。临床表现以右侧面颊淡红斑为主,未见明显鳞屑或脓疱,在皮肤镜下发现病变毳毛变短,根部有少许鳞屑,拔取病变毳毛进行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病变毳毛毛根部被发出亮蓝色荧光的有隔无色透明菌丝包绕,菌丝沿着毛干方向生长,部分菌丝游离向周围伸展,镜下未见皮屑中有真菌菌丝或者孢子。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为太田节皮菌(犬小孢子菌为无性期)。诊断:儿童难辨认毳毛癣。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100 mg,每日一次,局部外用特比萘芬乳膏。4周后随访,患儿面部背景颜色恢复正常,真菌镜检(-),予停药观察。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女,79岁,农民。左上肢皮肤红斑结节线状分布,疼痛瘙痒不适两月余。皮损病理及PAS染色提示真菌感染,对皮损和脓液进行真菌镜检,结果为阴性。真菌培养、小培养及对培养阳性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提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2g/次,2次/d,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阴囊黄癣痂样皮损。患者,男,20岁,阴囊黄色痂皮3周。皮损取材真菌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婴儿头癣。患儿女性,出生21d,头顶部环状红斑、丘疹、水疱、鳞屑7d。真菌镜检可见菌丝、SDA培养可见表面呈白色羊毛状、基底呈黄棕色,背面呈黄褐色,米饭培养可见呈纺锤形,顶点稍微弯曲,壁厚和棘状突起,有6~12个分隔。经真菌形态学确诊为犬小孢子菌导致的头癣。给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及特比萘芬乳膏外用,治疗1周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10.
报道3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皮肤癣病.例1表现为阴囊红色斑片,上覆白色斑点状痂屑,刮去痂屑后见湿润的基底面,患者父亲有同样病变,父子穿用同一件内裤,其父与家猫有密切接触.例2患儿左面部擦伤后局部出现钱币大小红斑,中央为白色痂皮,边缘有渗出伴痒.例3患儿右面部出现钱币大小、边界清楚的红斑,表面有散在的丘疹及少许鳞屑伴痒,偶有家猫接触.3例患者均平素体健.取皮损表面组织直接镜检均发现大量菌丝;真菌培养及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为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皮肤感染.3例患者经抗真菌治疗1~2周后痊愈,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2岁,头皮红斑、丘疹、鳞屑1个月,加重伴脓疱3周,结痂1周。取痂壳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将痂壳接种沙堡弱培养基25℃培养25d见紫色菌落生长,周围有红色色素。提取菌落DNA做PCR扩增后测序为紫色毛癣菌,诊断为老年头癣。经牛奶送服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洗头后外用萘替芬酮康唑治疗3周后患者头皮痂壳消退,但于右侧头面部出现带状分布簇集张力性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服用溴夫定片125mg/d治疗9d后水疱消退。  相似文献   

12.
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幼儿鼻孔周围体癣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道1例密切接触宠物兔后发生在幼儿双侧鼻孔周围及上唇部的体癣。患儿4岁,因“鼻唇部红斑、鳞屑、伴瘙痒10余日”就诊。取皮屑镜检见真菌菌丝及毳毛内孢子,培养见棒形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及螺旋菌丝。尿素酶试验阳性、毛发穿孔试验阳性,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6d后红斑瘙痒明显减轻,34d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相似文献   

13.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1].由于个体差异及疾病情况的复杂性,患者对每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最近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治愈了4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68岁,北京市延庆县农民.因右侧面部皮损8个月于2008年12月8日就诊.8个月前患者右侧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皮损,之后皮损破溃、增多,伴疼痛.否认外伤史.皮肤科情况:右面颊部可见8个1 ~1.5 cm大小皮损,基底红肿,其上有厚的结痂,无脓液渗出,可触及多数皮下结节(见图1a).皮损痂屑KOH湿片真菌镜检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申克孢子丝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不全,有脓痂,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全层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许嗜酸粒细胞;PAS染色未见真菌成分.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面部皮肤念珠菌性肉芽肿.患者女,14岁,口角糜烂10 a,面部散在斑块、结痂6 a.表现为面部大小不等圆形暗红色斑块,表面见黄褐色厚痂.额部皮损真菌镜检见大量菌丝,真菌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组织病理见真皮浅中层弥漫性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多核巨细胞.PAS染色示角质层及痂皮内见大量菌丝,真皮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诊断为念珠菌性肉芽肿.给予灰黄霉素治疗2个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6个月、伊曲康唑治疗7个月后,皮损减少,面部痂皮大部分脱落,目前仍在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三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比较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种虫生真菌的不同菌株对于特定昆虫宿主的毒力可存在显著差异,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能力不同可能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了探讨真菌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动力学与其毒力的关系,本研究用生测法测定了3株球孢白僵菌(GZGY-1-3、SCWJ-2、WLMQ-20)在高剂量(1×108孢子/mL)和低剂量(1×106孢子/mL)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毒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真菌在宿主体内的拷贝数进行了定量,用荧光显微方法观察了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过程。生物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不论在高剂量还是低剂量下,菌株GZGY-1-3杀死烟粉虱所需的时间最短(在高剂量和低剂量下LT50分别为2.29d和6.10d),其次是菌株SCWJ-2(LT50分别为3.03d和7.38d),菌株WLMQ-20所需时间最长(LT50分别为4.13d和9.39d)。对于同一菌株,其高剂量下的毒力显著高于低剂量下的毒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接触高剂量孢子后烟粉虱获得的孢子数远远高于接触低剂量时的孢子数。接种后,每一菌株和每一剂量下的真菌生长都表现出一个相似的模式。在接种24h后,真菌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接种后24–48h之间是一个简短的恢复阶段,接种48–72h后是真菌的细胞数略有净增长的稳定时期,在宿主死亡前后的阶段,真菌数量急剧增加,与接种后最初24h相比高了近1 000倍。然而,尽管它们的生长模式相似,但是却存在着量上的差异,由致病性强、剂量高的菌株侵染的昆虫体内的最终真菌菌体数高。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到的白僵菌对烟粉虱的侵染过程证实了定量PCR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菌株间毒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真菌生长动力学的量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面癣的致病菌、临床特点、易感年龄等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门诊2012年1~6月的真菌直接涂片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的面癣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并发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用药史。取皮屑直接镜检的同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在51~70岁之间有一个年龄高峰。分离皮肤癣菌103株,包括红色毛癣菌70株(68.0%)、犬小孢子菌21株(20.4%)、须癣毛癣菌10株(9.7%)、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9%)。合并其他浅部真菌病、使用激素类药物、动物接触史是面癣发病的重要因素。部分炎症明显的面癣使用医用拭子取材,可以提高真菌涂片和培养的质量。结论不典型的面癣容易误诊,需要高质量的真菌镜检和培养,降低面癣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枝孢样枝孢霉所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21岁,主因"面颈部结节、囊肿"5 a就诊。根据囊液真菌镜检培养阳性、病理发现分枝分隔菌丝等特征诊断为"暗色丝孢霉病"。经4个月伊曲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后,患者面部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轻度瘢痕。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面部难辨认癣 患者为21岁女性,农民,由于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而使局部皮损不典型,当地医师怀疑为红斑狼疮建议到我院做全面检查。病损标本真菌镜检发现菌丝,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免疫学检查排除红斑狼疮。病理检查在角质层及毛囊周围发现真菌菌丝。内服特比萘芬3周治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4岁,双足3、4趾趾间皮肤溃疡5个月余,逐渐加重。皮肤出现小水疱及皮肤浸渍糜烂,伴轻度瘙痒。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诊断阿萨希毛孢子菌局部感染。给予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术后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由万博节皮菌(趾间毛癣菌有性期)所致面部难辨认癣,取皮损鳞屑直接提取真菌DNA做菌种鉴定,并与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对培养的菌落直接用抗真菌乳膏做药敏实验指导治疗。方法病变部鳞屑经KOH涂片真菌镜检阳性后,取鳞屑直接提取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4做PCR扩增后测序;同时从培养生长的菌提取DNA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将抗真菌乳膏加入含菌平板孔中观察抑菌圈大小。结果鳞屑直接提取的DNA与培养获得菌落提取的DNA经PCR-测序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诊断万博节皮菌感染所致面部难辨认癣。镜检阳性后即给予特比萘芬口服(250mg/d)及1%萘替芬-0.25%酮康唑乳膏外用,每周复诊并取鳞屑镜检和培养,基于药物抑菌实验结果指导治疗5周,至临床治愈和真菌培养转阴。结论鳞屑直接提取DNA做PCR-测序能及早明确菌种,待培养菌落长出后做PCR-测序验证,直接用成品抗真菌乳膏做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选药,动态培养鳞屑以确定疗程。此个体化诊治方案为从临床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医学真菌学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