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院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分布情况,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1月间我院皮肤科实验室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真菌学培养阳性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805例病甲真菌培养阳性的甲真菌病病例。酵母菌407株,占50.55%,皮肤癣菌385株,占47.95%,霉菌13株,占1.61%。不同年龄段的甲真菌病患者的菌属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我院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最常见为酵母菌,其次为皮肤癣菌和霉菌。年龄是影响菌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1甲真菌病的病因引起甲真菌病的真菌多为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皮肤癣菌主要分为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以毛癣菌属最常见[1]。2甲真菌病的中医认识2.1 病因病机中医称之为“灰指/趾甲”,认为“肝其华在爪”,甲之华乃肝之气所生,甲之病与肝密切相关,但对其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一。单敏洁等[2]认为此病是虫淫侵蚀肌肤、甲板所致;杨文喜[3]认为本病发病责之脾肾阳虚,腠理不密,  相似文献   

3.
国内甲真菌病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通常认为甲真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3%~5%之间,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但是,随着对甲真菌病认识的加深,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改进以及研究资料的日益丰富,我们发现甲真菌病的流行情况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患者职业、感染部位不同均会对引起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种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PCR快速诊断甲真菌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系统用药是治疗甲真菌病的主要方法,其疗程较长,费用较高,加之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正确诊断对甲真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它的流行因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解太原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情况,我们对近1a来我院皮肤科的甲真菌病门诊患者及合并甲真菌病的住院患者(共235例)从临床及病原学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侵犯甲板/床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皮肤科门诊就诊足病患者中甲真菌病患者的比例为15.7%[1]。目前,甲真菌病的系统治疗主要依靠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但这些药物在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服药周期较长、患者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风险,以及有可能导致耐药等[2-3]。  相似文献   

7.
汕头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近年来汕头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214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病甲标本真菌学检查和分析。结果214例患者分离出163株致病菌。酵母菌居首位,占53.99%,其中自念珠菌占22.09%,近平滑念珠菌占17.18%,热带念珠菌占6.75%,其他酵母菌占7.97%;皮肤癣菌居第2位,占37.42%,其中红色毛癣菌占23.93%,须癣毛癣菌占12.27%,断发毛癣菌占1.23%;霉菌居第3位,占8.59%,以曲霉和青霉为主,分别占3.07%和2.45%。结论汕头地区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为酵母菌、皮肤癣菌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须癣毛癣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9.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石家庄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病原菌组成,对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甲真菌病的患者,选取患者病损最严重的1枚甲作为靶甲,对靶甲进行取材及分型,对培养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汇总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6例甲真菌病患者中远端侧位甲下型50例(47.17%),全甲毁损型48例(45.28%),近端甲下型5例(4.95%),白色浅表型3例(2.97%).致病真菌111株,其中皮肤癣菌72株(64.86%),酵母菌34株(30.63%),非皮肤癣菌霉菌5株(4.50%).混合感染5例(4.72%),均为两种真菌的混合感染.106例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程越长,病甲数目越多.结论 甲真菌病是一个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临床分型复杂,病原菌组成多样,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真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不同部位,发生在耳鼻咽喉部位的真菌病并不罕见。耳鼻咽喉真菌病包括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前者如各种皮肤癣菌病,部分外耳道真菌病,或可将其看作皮肤科诊治范围之疾病;后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念珠菌  相似文献   

12.
甲真菌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真菌病是较常见的甲疾病,致病菌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治疗、系统口服药治疗,近来新型口服抗真菌药的研发以及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都将成为甲真菌病治疗的补充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就近年来甲真菌病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带来较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甲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甲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地区甲真菌病的菌种构成、临床分型和各年龄段发病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平湖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68例甲屑培养阳性病例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甲真菌病以皮肤癣菌为主,占58.76%;酵母菌次之,占30.13%;霉菌第三,占11.11%。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全甲营养不良型(TDO)、近端甲下型(PSO)和浅表白色型(SWO)分别为50.64%、25.21%、16.03%和8.12%。发病年龄以36~50岁为主,20~35岁次之。结论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临床分型以DLSO型为主,年龄分布以20~50岁为主。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618株,其中皮肤癣菌417株,占67.5%,酵母菌149株,占23.8%,霉菌54株,占8.7%.结论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致病菌除皮肤癣菌外,酵母菌,霉菌也占一定的比例,近几年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真菌病称为甲癣。人甲板中角蛋白硬、厚且致密,从而形成一个完美屏障。针对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需要局部治疗药物具备穿透指甲屏障,体现高活性抗皮肤癣菌的特质。目前,甲癣的局部用药体外药效学研究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指导依据。本文查阅近年来文献报道,综述甲癣局部治疗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药物与甲板内角蛋白亲和力实验以及药物在甲板内的渗透等,并阐述上述实验方法的模型选择、方式方法及方法间的比较,以推荐适合化合物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皮肤癣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所致的甲真菌病称为甲癣.皮肤癣菌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随着医学真菌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真菌学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皮肤癣菌在甲中分离,临床上对甲癣致病真菌的正确鉴定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报道的甲癣的致病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637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类、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其分布。方法按甲真菌病诊断标准收集近3a来637例真菌培养阳性甲真菌病患者并临床分类,按真菌学分类标准诊断致病菌种类,分析各菌种在临床病种、年龄段、性别等的分布。结果临床分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72.06%)。菌种构成为皮肤癣菌占69.39%、酵母菌占18.68%、非皮肤癣菌霉菌占11.93%。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353株(79.86%),酵母菌中白念珠菌67株(56.30%),非皮肤癣菌中以青霉和曲霉为主。致病菌种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存在差异,但均以皮肤癣菌为主。结论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浅部真菌感染是致病真菌侵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导致的感染,困扰着世界约25%的人口,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浅部真菌感染可由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马拉色菌属等引起,而尤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临床上以足癣最为常见,其次为体癣、股癣以及甲真菌病[4]。除此之外,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是常见的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约75%的女性在其育龄期至少经历过一次VVC[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