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八宝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uabangae、杜鹃拟茎点霉Phomopsis rhododendri和黄花夹竹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thevetiae。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2.
采自西双版纳的三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三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猴面包树拟茎点霉Ph. adansoniae、橡胶生拟茎点霉Ph. heveicola和蒲桃生拟茎点霉Ph. syzygiicola。猴面包树拟茎点霉分生孢子梗较长且宽,甲型分生孢子纺锤形,不同于木棉科植物上已报道的拟茎点霉种。橡胶生拟茎点霉与橡胶拟茎点霉Ph. heveae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分生孢子梗较宽,甲型和乙型分生孢子较窄。蒲桃生拟茎点霉与蒲桃拟茎点霉Ph. syzygii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合轴分枝,甲型分生孢子具2个油球。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木本植物上的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木本植物枝上的6个拟茎点霉 Phomopsis 新种: 阳桃拟茎点霉 Ph. averrhoae、胡颓子生拟茎点霉 Ph. elaeagnicola、光叶子花拟茎点霉 Ph. glabrae、枫香拟茎点霉 Ph. liquidambaris、含笑拟茎点霉 Ph. micheliae 和叶下珠生拟茎点霉Ph. phyllanthicola。对新种与近似种在形态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木兰叶拟茎点霉 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苏木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 Phomopsis 新种:羊蹄甲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cola 和决明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icola ,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羊蹄甲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ae 和决明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ae 。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苏木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 Phomopsis 新种:羊蹄甲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cola 和决明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icola , 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羊蹄甲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ae 和决明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ae 。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HMA) 。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采自草本花卉上的一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Ph.gomphrenae)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风仙花拟茎点霉Ph.impatientis与埋生拟茎点霉Ph.immersa)。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的甲乙型分生孢子不论长度还是宽度均小于之前报道的两个拟茎点霉,并且缺少第三种分生孢子。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8.
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林吉拟茎点霉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9.
板栗上的拟茎点霉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淑霞  马洪兵 《菌物学报》2010,29(4):467-471
在山东泰安、临沂等板栗产区新发生一种叶部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后期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严重的早期落叶。通过对病原物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的观察及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一新种,将其定名为板栗拟茎点霉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新种的载孢体近球形,有2种分生孢子,甲型孢子多为椭圆形,少为披针形,具2个明显的油球,形态及大小异于板栗属植物上已知的拟茎点霉。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TaqDNA聚合酶、dNTP、Mg2+、引物和模板DNA等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并优化拟茎点霉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物筛选,同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通过对19个拟茎点霉菌株的检验,结果表明已确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对不同模板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为利用ISSR技术对拟茎点霉进行遗传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茎点霉和叶点霉两属的新种及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东北地区的115份茎点霉(Phoma)和叶点霉(Phyllosticta)的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有新种2个和国内新记录种9个。新种是木瓜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chaenomelesicola L.Yu et Bai)和草玉铃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convallaricola L.Yu et Bai)。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图。对新记录种作了简要介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室(HMSAU)。  相似文献   

12.
茎点霉和叶点霉两属的新种及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莉  白金凯 《真菌学报》1995,14(3):192-195
本文对采自东北地区的115份茎点霉和叶点霉的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有新种2个和国内新记录种9个。新种是木瓜生叶点霉和草玉铃生叶点霉。新种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及国。对新记录种作了简要介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  相似文献   

13.
RAPD分析与ITS序列分析在拟茎点霉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cytosporella Penz.et Sacc.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mangiferae与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myricae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引起滇刺枣褐斑病的拟茎点霉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引起滇刺枣褐斑病的拟茎点霉新种——滇刺枣拟茎点霉Phomopsis mauritiana。新种的载孢体近球形,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披针形,形态及大小有别于同属植物上已知的3种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15.
RAPD分析与ITS序列分析在拟茎点霉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拟茎点霉B3与有机肥配施对连作草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玉敏  戴传超  戴志东  高璇 《生态学报》2012,32(21):6695-6704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内生拟茎点霉B3与有机肥配施对连作草莓土壤的改善及对草莓生长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施有机肥与灭菌固体培养基(A)、施有机肥与内生拟茎点霉B3固体菌种(B)、施有机肥与绿色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固体菌种(C)、施加有机肥与绿色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内生拟茎点霉B3固体菌种(D)。结果表明:A、B、C和D处理平均单果鲜重分别为对照(CK)的1.1、1.4、0.9和1.1倍。B处理比对照增产19.7%,A处理增产8.2%,C和D处理产量均比CK低。B处理草莓生长最好,植株株高及叶面积均值比其它4个处理大。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B处理抗病效果最明显,推断内生拟茎点霉B3可以用作生防菌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先上升后下降,在花期达到最大。成熟期A、B、C、D处理的土壤放线菌数量分别比CK增加7.2%、160.3%、124.5%及82.6%。在花期,B处理及D处理蔗糖酶酶活达到最大,其中A、B、C及D处理的蔗糖酶酶活分别比CK高11.1%、69.4%、50.3%及77.2%。B处理整个生育期都保持较高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花期是草莓生长的关键期,需氮量较高。A、B、C及D处理脲酶酶活分别比CK处理高250.0%、700.0%、250.0%及175.0%,B处理花期土壤脲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促进了有机氮向速效氮的转化。花期A、C处理磷酸酶酶活比对照低67.0%、46.7%,B、D处理比对照高122.5%,227.5%。B处理在整个生育期都有较高的土壤磷酸酶酶活, D处理组在花期土壤磷酸酶酶活较高。可见含内生拟茎点霉B3菌的B及D处理组能增加土壤磷酸酶酶活。B处理在苗期和花期土壤纤维素酶活较低,而结果期和成熟期较高。说明内生拟茎点霉B3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改善连作草莓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草莓抗病能力,增加草莓产量,是一种有效缓解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腔孢纲真菌的三个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平根  戚佩坤 《菌物系统》2000,19(4):466-469
在调查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L.)Ker-Ganl.的病害中,发现了腔孢纲真菌的3个新种,即:Phlmopsis dracaenicolaZ.D.Jiang,P.G.Xi et P.K.Chi,Bartalinia dracaenae P.G.Xi,Z.D.Jiang et P.K.Chi及Sphaeropsis dracaenae P.G.Xi et P.K.Chi,模式标  相似文献   

18.
拟盘梗霉属(Bremiella G.W.Wilson)霜霉,全世界已报道2个种。本文报道寄生于我国菊科植物上的1个新种及2个新组合。新种是寄生于茼蒿上的Bremiella multiformis Tao et Y.Qin sp.nov.。新组合是欧茼蒿上的Bremiella chrysanthemi-coronarii(Sawada)Tao comb.nov。及黄花蒿上的Bremiella artemisiae-annuae(Ling et M. C.Tai)Tao comb.nov.。对新种作了汉文及拉丁文描述,并附有形态图,还讨论了新种和新组合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蓝莓拟茎点枝枯病的病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一种枝枯病害。为明确其致病菌,通过单孢分离方法和接种试验获得3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即越橘间座壳Diaporthe vaccinii的无性阶段。这是乌饭树拟茎点霉所致蓝莓枝枯病在国内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