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到“神经系统的卫生”时,学生对于“梦的形成”,总是搞不大清楚。原因是(1)梦既然是反映过去,而过去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偏偏只做某一个梦或某几个梦呢?(2)梦既然是由于大脑皮层里还有某些部分保持兴奋状态,那末为什么会梦见一些杂乱无章的奇怪现象呢? 学生普遍存在这些疑问,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教师在讲解时,只抽象地讲了一些关于梦的形成,而没有把梦形成的原理和具体梦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缘故。作者根据几年的教学体会,耍解决这个问题并  相似文献   

2.
怎样讲解人体脊柱的椎骨数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卫生》P23倒数3-2行:“脊柱由三十多块椎骨构成”、“三十多”,用词模糊。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脊柱由三十多块椎骨构成”。指的应是幼儿脊柱椎骨的大致数目,准确地讲,幼儿的脊柱由33-34块椎骨构成。具体如下: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随着人的生长发育,到了成年,5块  相似文献   

3.
气孔的总面积只占叶面积的百分之一,但水蒸汽自气孔扩散的速度却十分快,在适宜的条件下,许多种植物气孔扩散的水汽可以超过与气孔总面积相同的单个大孔扩散数量50倍之多。如所周知,这是由于小孔扩散的效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讲解这个问题却有困难,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几年以来,在普通中学和师范学校担任植物学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使学生产生植物学的概念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形成错误。例如在学生的作业簿上、考试或测验卷上,以及课堂提问的答案上,往往发觉学生对某一些问题产生共同的错误。这种错误,说明教学上是存在着缺点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如果不够熟悉和精通,对学生可能发生概念模糊的地方事先估计不足,或者根本估计不到。  相似文献   

5.
关于煤的成因,普通都知道是经过下列的过程即植物→泥炭→褐炭→石炭。由植物变成石炭,有人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名生物化学的时期,第二个时期名动力化学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的完全是细菌及其他最低级的微生物的工作。第二个时期是一种地质上的力量,此种力量使植物质发生化学的及物理的变化。此两个时期似和中国书上的所谓“菌解”和“炭化”两个名词大致符合。最近数十年来的研究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所谓煤层实在可以当作是一种“化石的泥炭层”来看。所谓泥炭最初是经过沼泽区域普通所谓“苔  相似文献   

6.
《化石》1974,(1)
在一些山崖上或河流两岸的陡壁上,可以观察到岩石一层又一层地重叠着,并且向四周延伸,这就是“地层”。地层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地壳——地球的表层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叫地壳运动。它往往表现为地表某些地区地势的相对上升和相邻地区地势的相对下降。上升的或者地势相对较高的大陆、高山等地区,长年累月经受风化、侵蚀等作用,原有物质不断被破坏,产生了大量碎石、泥砂及溶解于水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因自身的重力和风或流水的挟带,被搬运到下降的或地势相对较低的山脚、洞穴和江湖河海里,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沉积物起初很松散,有大量孔隙和水分。随着沉积物层次的  相似文献   

7.
现存的生物是进化的产物,进化的关键是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要想研究物种之间如何演变,如何由A种演变成B种,就必须澄清物种形成的方式。达尔文运用自然选择的原理,认为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动力,并着重指出“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累积轻微的、连续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可就地取材作一套尿的形成简易装置。具体方法是: 做一块演示板,大小如下图所示。在木板中央挖一小孔(能放入漏斗上口一部分)。将肾小囊(漏斗上口)和肾小管(漏斗颈)用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另一分液漏斗固定在左上角,其中装红墨水(示血液)。分液漏斗下连入球小动脉(胶管)。肾小球(输液管弯曲而成)一端与入球小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出球小动脉相连。  相似文献   

9.
金鱼品种是怎样形成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问题的提出 1981年春,我曾有机会到祖国各地对金鱼品种作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在有些省市的动物园的金鱼展出廊中,在向群众作介绍的宣传栏里,大都这样写道:“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有二:(1) 是生活条件的改变;(2) 是人工选择。”这种观点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陈桢于1954年提出来的。好像这一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为什么又提出来呢?因为我认为这种观点解释  相似文献   

10.
李巍 《遗传》2008,30(7)
问:女方的父母为近亲结婚,女方为黑尿病患者,男方及其父母均正常,那么下一代患病的几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在中学里没有条件进行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演示,为了配合教学,我就参考了苏联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法中有关部分,经过反复研究,制成了一套实验设备,演示效果良好,现在仅将我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一)实验设备:准备一个木制的玻璃笼子,除顶面用铅丝编制和背面上半部装置木板抽门外,其他各面都用玻璃,(笼子尺寸大小见图)笼顶中央攒一小孔,安装一个60支光的红灯泡,笼内设有梯子并饲养二只小白鼠.(二)实验过程:A、首先要训练白鼠在梯子顶上进食:实验开始时把放有三、四粒米的食槽和饥饿的白鼠放在梯台上,最初白鼠害怕不敢进食,约间隔一刻钟饥饿的白鼠终于大胆进食,食后颤抖地不敢下梯,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多发生在血压较高的情况下,情绪激动、活动时,排大便用力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头痛、神志不清、病情较重。脑血栓形成则多发生在休息状态下,常不伴昏迷,常无明显血压高。二者明确鉴别可借助颅CT。中老人脑出血是怎么回事: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引起病变血管破裂而突然起病。少数出血患者可因血管畸形、白血病、凝血机制不良和血管炎等。年龄较轻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突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脑的“储备”间隙增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轻,因此突然昏倒、…  相似文献   

14.
15.
以"尿的形成"一节为例,论述了生物学教学应围绕重要概念展开,在概念的习得过程中,要关注从模型到实物间的认知矛盾,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过程,关注科学探究历程与科学结论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前概念至科学概念形成的转变,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  相似文献   

16.
绿色开花植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它在生殖上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胚(幼小植物的雏体),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为果实。但自然界中也有些植物在开花后不经过受精作用也能结出果实,但无种子。因此在发育成熟的果实里,有的含种子,有的不含种子;前者称为有籽果实,后者称为无籽果实,生物学上也把后者称为单性结实。在被子植物中,能够结出无籽果实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经过授粉和其他刺激而产生果实的,如香蕉、凤梨、无子柑桔、无籽柠檬,在番茄、南瓜、黄瓜、胡椒等植物中也偶有发生;这种…  相似文献   

17.
答植物的导管和筛管是由生长点分裂出来的细胞吸收营养物质逐渐扩大,经组织分化后形成的。正常的植物细胞除了有细胞壁外,均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共同组成的原生质。可成熟的导管则完全没有原生质,筛管也仅有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这些物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随着植物细胞的不断生长,形成的原液泡也逐渐长大,并相互融合成一个大液泡,占据了整个细胞的绝大部分。液泡的作用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相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它的外侧是一层单位膜,里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一《植物学》第五章“茎的结构”一节中,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是重点,而年轮的形成过程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我将年轮的教学挂图加以改进,把“死”挂图变为“活动”挂图,以“静”变“动”,来展示树干的加粗情况。具体做法是:在原有年轮挂图的上面,覆盖两层白纸。  相似文献   

19.
“光合作用”一节是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也是进一步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基础。其中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复杂转变过程,则是这一课的重点与难点,它不仅牵涉到物理、化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如何使这些理论性很强,同时既抽象又枯燥的内容讲得清楚透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该课知识的抽象性和微观性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相似文献   

20.
胚珠在于房内着生的地方称胎座。因构成子房的心皮数目和心皮的连合情况不同,胎座有不同形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胎座的类型”一直采用解剖雌蕊子房的方法讲解,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子房本身就小,再让学生去观察其内部细微结构,谈何容易!所以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作过多种教学尝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用果实进行讲解。由于果实主要是雌蕊经过受精后,由于房发育而成,因此果实的结构与子房的结构相近似,而且果实一般较大,其内部结构可以一目了然,有实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