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的化学成分及其护肤活性。采用色谱法从美花石斛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拖鞋状石斛素(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3,5′-二甲氧基-3′,4,9′-三羟基-7′,9-环氧-8,8′-木酚素(4)、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苯并二氢呋喃-3,7-二醇(5)、5-(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2-(4′-羟基-5′-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苯并二氢吡喃-3-醇(6)、丁香脂素(7)、异香草醛(8)、松柏醛(9)、2-甲氧基-5-羟甲基苯酚(10)、二氢松柏醇(11)、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2)。其中化合物3~5、7~12为首次从美花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100μg/mL)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80%);化合物2(10μg/mL)有一定促胶原蛋白分泌活性(>20%)。结果显示从美花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3个表现出良好的护肤活性。  相似文献   

2.
杨丹  程忠泉  丁中涛  周俊  胡江苗 《广西植物》2017,37(9):1182-1186
该研究利用硅胶、凝胶、MCI、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semi-HPLC)等方法,对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提纯、分离共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石斛酚(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藜芦醇(4),安告佛醇(5),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烷酮(6),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7),丁香树脂醇(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其中,除化合物2和化合物10以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在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研究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Tang et Cheng茎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gel、Rp-18结合Semi-prep 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霍山石斛茎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1)、batatasin Ⅲ(2)、5,4′-二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4)、对羟基苯丙酸甲酯(5)、二氢松柏醇(6)、二氢阿魏酸(7)、松柏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烯丙基-2,6-二甲氧-苯基葡萄糖苷(9)、erythrosyringoylglycerol-4-O-β-D-glucopyranoside(10)、3,4,5-trihydroxyallylbenzene-3-O-β-D-glucopyranosyl-4-O-β-D-glucopyranoside(11)、(7S,8R)syringylglycerol-8-O-4′-sinapyl ether 4-O-β-D-glucopyranoside(12)、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13)、对羟基苯甲酸(14)、5-hydroxylated isobenzofuran-1(3H)-one(1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7)、3,4,5-trimeth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18)、天麻苷(19)、丁香脂素(20)、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21)、丁香脂素-4,4′-O-β-D-二葡萄糖苷(22)、柚皮素(23)、2,6-二甲氧基对苯醌(24)、5-羟甲基糠醛(25)、tetrahydro-5-oxo-2-furan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26)、焦谷氨酸甲酯(27)、川芎哚(28)和尿嘧啶核苷(29)。其中化合物5~19、21~29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1、15、16、18、26、28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黄药子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从中共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结合文献数据比对,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1)、7-羟基-2,3,4-三甲氧基菲(2)、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3)、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4)、2-羟基-3,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5)、7-羟基-2,3,4-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7-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7)、2-羟基-4,7-二甲氧基-9,10-二氢菲(8)、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9)、2'-羟基-3,4,5-三甲氧基联苄(10)、2',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11)、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12)、3,5-二羟基-4-甲氧基联苄(13)、pteryxin(14)、praeruptorin A(15)、山柰酚(16)、7,3',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7)、黄独乙素(18)、diosbulbin G(19)、3-羟基-β-突厥酮(20)、(6S,9S)-吐叶醇(21)、(6S,9R)-吐叶醇(22)和blumenol B(23)。其中,化合物4~8、10、12~15、20~23共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千里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千里香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香脂素(1)、8-去甲基川陈皮素(2)、ficusal(3)、lariciresinol-4′-monomethy ether(4)、(±)-5′-methoxy-4′-O-methyllariciresinol(5)、diospyrosin(6)、(-)-9′-O-E-feruloyl-lyoniresinol(7)、7-O-methylphellodenol-B(8)、欧芹烯酮酚甲醚(9)、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酮(10)、4′-羟基-5,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6,7,3′,4′-四甲氧基二氢黄酮(12)、4′-羟基-5,7,3′-三甲氧基二氢黄酮(13)、5,7,3′,4′,5′-五甲氧基二氢黄酮(14)、2′,4-二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15)、2′,3-二羟基-4,4′,6′-三甲氧基查尔酮(16)、楝叶吴萸素B(17)、2′-羟基-3,4,5,4′,6′-五甲氧基查尔酮(18)、2′-羟基-3,4,4′,6′-四甲氧基查尔酮(19)、5,8-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20)、3′-羟基-5,6,7,8,4′,5′-六甲氧基黄酮(21)、5,3′,5′-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5,7,3′-三羟基-8,4′-二甲氧基黄酮(2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24)、5,7,3′,4′,5′-五甲氧基黄酮(25)、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26),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8、10~13、15、16、20~24为首次从九里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千里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海南栽培肾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的化学成分,从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吐叶醇(1)、丁香脂素(2)、3,4-二羟基苯乙醇(3)、甜橙素(4)、5,6,7,4′-四甲氧基黄酮(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6-羟基-5,7,4′-三甲氧基黄酮(7)、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烷酮(8)、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松脂素(10)和熊果酸(11)。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肾茶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6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5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单叶蔓荆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CI-Gel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单叶蔓荆子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类似物,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技术(MS,NMR等)鉴定为紫花牡荆素(1)、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2)、4',5-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3)、牡荆葡基黄酮(4)和山奈酚-3-O-葡萄糖苷(5),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进行了抗羟基自由基氧化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实验,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3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8.
细茎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兰科植物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L.)Sw.)中分得一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moniliformine),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a-dihydropicrotoxinin、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b-谷甾醇、胡萝卜苷和二十九烷烃),经光谱解析(UV、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COLOC),新化合物的结构被确定为3,4-二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3,4-dihydroxy-5,4'-dimethoxybibenzyl)。a-dihydropicrotoxinin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海南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 Rolfe)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技术从海南石斛茎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1)、(+)-dehydrovomifoliol(2)、blumenol A(3)、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菲(5)、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6)、3-羟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7)、3-羟基-2,4,7-三甲氧基菲(8)、3,4,7-三羟基-2-甲氧基菲(9)、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10)、(+)-lyoniresinol(11)、丁香脂素(12)、denchrysan A(13)和nobilone(1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石斛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6、8~9、11和14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E)松柏醛(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和十二元内环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7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 (2)、methyl 3-(p-hydroxyphenyl) propionate (3)、justiciresinol (4)、榕醛(5)、异落叶松脂素(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 (7)、(+)-松脂素(8)、aloifolⅠ(9)、dendrocandin T (10)、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11)、1,3,5-三甲氧基苯酚(12)、香草醇(13)和丁香脂素(14),其中化合物1~12,14均为首次从重唇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和14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和10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  相似文献   

12.
为对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的活性进行考察,本实验通过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洋甘菊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构为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异槲皮苷(4)、5-羟基-4′,7-二甲基-6,8-二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3-羟基苯甲醇(7)、1-(4-羟基苯基)乙烷-1,2-二醇(8)、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3-二醇(9)、2-(4-羟基乙基)乙醇(10)、丁香酸(11),其中化合物1~3、5、7~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DPPH清除自由基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3、5、6有着与对照组相当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3.
苦槛蓝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他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桔皮素(1)、甜橙素(2)、5,4′-二羟基-6,7,8,3′-四甲氧基黄酮(3)、4′,5,7,8-四甲氧基黄酮(4)、去甲基川陈皮素(5)、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6)、3′,4′,5,6,7,8-六甲氧基黄酮(7)、二氢山柰酚(8)、木犀草素(9)、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10)和芹黄素(11)。除化合物9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槛蓝叶片中分离得到。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8和9对香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这为苦槛蓝叶片中有效成分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商路素(1),花椒油素(2),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3),5,7-二羟基色原酮(4),金丝桃苷(5),异槲皮苷(6),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槲皮素-3′-甲氧基-3-O-β-D-半乳吡喃糖苷(9),4′,5,7-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10),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11),木犀草素(12).其中,化合物3-7和9- 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土家族民间药材地枇杷进行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山金莲花素(1)、(+)-儿茶素(2)、异紫花前胡苷(3)、补骨脂素(4)、佛手柑内酯(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木糖苷(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ssioriside(9)、华中冬青素(10)、异落叶松脂素(11)、(7R,8S)-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烷-5,9,9′-三醇(1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bluemenol A(15)、3,3′,4,4′-四羟基联苯(16)、绿原酸乙酯(17)。化合物1~4、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使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三个指标来测定17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木脂素类化合物9、10,多酚类化合物13、14、16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与同浓度抗坏血酸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从兰科植物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中分得一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moniliformine),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α-dihydropicrotoxinin、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和二十九烷烃),经光谱解析(UV、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COLOC),新化合物的结构被确定为3,4-二羟基-5,4'-二甲氧基联苄(3,4-dihydroxy-5,4'-dimemoxy bibenzyl).α-dihydropicrotoxinin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买麻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买麻藤(Gnetum montanum Markgr)的藤茎中分离鉴定出4个新化合物:2-羟基(?)甲氧基-4-甲氧羰基吡咯(1),2-羟基-3-甲氧甲基-4-甲氧羰基吡咯(2),3,4-二羟基-4-(?)氧基二苄醚(3)和3,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苄醚(4)以及两个已知化合物2,3-二苯基吡咯(5)和胺甲基甲醇(6)。化合物(1)、(2)和(6)是以盐酸盐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芥子醛(3)、苯乙基阿魏酯(4)、3,4-二羟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3-(3,4-二羟基苯基)-1-丙醇(9)、2-香豆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4-O-β-D-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酮(11)。化合物3~9和11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从得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株白粉寄生菌(Ampelomyces sp.)SC0307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7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苯甲醇(1)、对羟基苯甲酸(2)、2,5-二羟基苯甲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苯乙酸(5)、3,4-二甲氧基肉桂酸(6)、3,4,5-三甲氧基肉佳酸(7).7个化合物均为从白粉寄生菌属真菌中首次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0.
蓝桉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blumenol A(2)、蓝桉醇(3)、绿花白千层醇(4)、β-谷甾醇(5)、二十二烷酸(6),其中化合物1~4和化合物6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