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作用。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亚高山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subalpina polysaccharide,SSP);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析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液料比80 mL/g,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下,总糖提取率为(18.21±0.68)%。SSP重均分子质量是50 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6.5∶1.3∶1∶1),重复结构单位是→3)-α-D-Galp-(1→2)-β-D-Glup-(1→3)-β-L-Araf-(1→3)-α-D-Manp-(1→,呈无分支的网状结构。SSP对炎症细胞中TNF-α、COX-2和iNOS的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无分支网状结构SSP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取纯化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latifolia polysaccharides,SCPs),研究其表征和功能活性,探索绣球菌多糖表征与其抗氧化及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以绣球菌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聚能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绣球菌多糖,经DEAE-52、SephadexG-100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色谱法、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绣球菌多糖进行初步表征,检测绣球菌多糖清除DPPH、·OH、O2^-·自由基能力以及总还原力,用MTT法检测绣球菌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SCPs分子量范围为215Da–393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果糖构成,摩尔比13:4:1:2:3,其表观形貌为簇状堆积,交织,结构规律性不强,表面光滑,呈一定的网络状结构,分子呈现链状构象,具有高度的分支结构,链间形成小环且伴随一定的球形颗粒。SCPs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OH、O2^-·自由基的能力,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绣球菌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可能与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链分支及分子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灵芝中多糖的部分理化性质及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灵芝是一种广受关注的药食两用真菌,在中国作为传统药材和健康食品已有几千年历史,近年来中国人工栽培灵芝规模扩展迅速,而多糖被认为是灵芝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目的】分离和纯化人工栽培灵芝子实体多糖,并对其结构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子实体多糖(GLP),采用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量,1-苯基-3-甲基-5-吡啶啉酮(PMP)柱前衍生法测定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进行结构分析,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评价其对RAW 264.7细胞吞噬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促进作用。【结果】GLP平均分子量为1.93×10~4 Da,单糖组成包含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及甘露糖(Man),占比为Glc:Gal:Man=3.3:1.3:1.0。红外光谱显示,GLP的异头碳为β构型。GLP能直接促进脾细胞的增殖,且能显著增强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此外,对于RAW 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及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灵芝多糖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免疫调节药物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欧李富含钙素,营养丰富,且具有免疫功能,研究欧李多糖的制备、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可为欧李深加工提供基础。本文以欧李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欧李多糖(Cerasus humilis polysaccharide,CHP),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的欧李多糖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G-100葡聚糖凝胶柱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欧李多糖结构表征,并测定欧李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欧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2 h,液料比16∶1(mL/g)。在此条件下,欧李干粉多糖得率为(32.18±0.08)%。纯化后欧李多糖主要有CHPP-1和CHPP-2两个组分,CHPP-1、CHPP-2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9.16%和99.33%。CHPP-1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51.4∶20.29∶17.36,分子量为47.26 kDa。CHPP-2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41.81∶28.24∶11.68,分子量为22.94 kDa。两个组分均为吡喃环型多糖。CHPP-2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和TNF-α、IL-6及IFN-β。欧李多糖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究灵芝-黄芪双向固体发酵体系对灵芝多糖生物活性的增效作用。分别以灵芝-黄芪双向发酵菌质和未添加黄芪的灵芝菌发酵菌质为原材料提取多糖,采用热水浸提和离子交换色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得到PG-1和PG-2,添加黄芪发酵的菌质多糖中的PG-1组分相较于未添加黄芪发酵的菌质多糖中的PG-2组分增加了325%的产量。对PG-1和PG-2进行初步的结构鉴定和免疫活性、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运用排阻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官能团、糖苷键构型以及糖分子链链型。PG-1和PG-2都由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4种组成,单糖组分摩尔比分别为12∶58∶21∶9和16∶41∶32∶11。分子量分别为9.2×10~4和8.9×10~4。PG-1和PG-2均由β-糖苷键连接,二者糖链间有—O—连接。PG-1和PG-2均是具有三螺旋空间构象的分子量相对均一的多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加入PG-1和PG-2后,巨噬细胞的增殖作用、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作用、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都显著地提高。在细胞实验中,PG-1显示出比PG-2更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和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说明添加黄芪促进了灵芝菌质多糖的分泌,使灵芝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耙齿菌发酵物经水提醇沉得醇沉Ⅰ、醇溶Ⅱ两部分;Ⅰ透析得内液Ⅰ1、外液Ⅰ2。苯酚-硫酸法、Lowry法、间羟基联苯法测Ⅰ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43.22、21.11、4.32%;除蛋白和氨基酸分析证明Ⅰ为糖蛋白。气相色谱测定Ⅰ的组成糖及摩尔比为Ara:Xyl:Man:Gal:Glu=1:0.5:4.2:1.6:6.1;HPLC测定分子量为60kD;小鼠耳肿胀实验证实Ⅰ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7.
阿魏蘑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勇  吕作舟 《菌物学报》2001,20(2):228-232
以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anzi子实体和菌丝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浸法提取阿魏蘑多糖,分别得到子实体粗多糖A和菌丝体粗多糖B。将A经Sevag法去蛋白、透析、CTAB络合、乙醇沉淀、NaCl溶液溶解、透析,得到多糖A1。紫外光谱分析鉴定多糖A1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A1糖含量为82.9%。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多糖A1数均分子量Mn=141088,重均分子量Mw=142897。气相色谱分析多糖A1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为Xyl∶Gla∶Glc=1∶1.102∶2.899。巨噬细胞吞噬作用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与检测试验测得粗多糖A、粗多糖B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提取和单糖组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取、碱提取、酸提取及酶提取法从大鲵皮肤粘液提取粗多糖,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鲵粘液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表明:碱提取、酸提取、水提取、碱性蛋白酶及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23%、1.54%、1.81%、3.71%、2.19%;碱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UA)、氨基葡萄糖(Glc 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酸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水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al;碱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 N;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粘液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本文为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提取和单糖组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取、碱提取、酸提取及酶提取法从大鲵皮肤粘液提取粗多糖,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鲵粘液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表明:碱提取、酸提取、水提取、碱性蛋白酶及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23%、1.54%、1.81%、3.71%、2.19%;碱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UA)、氨基葡萄糖(Glc 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酸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水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al;碱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 N;酸性蛋白酶提取物的单糖组分为Man、Glc UA、Glc,表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粘液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差异。本文为大鲵皮肤粘液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黑木耳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体外保护肝细胞氧化损伤活性,通过破壁提取法、Sevag法、透析法对黑木耳子实体多糖(AHP)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离子色谱(IC)和红外光谱(IR)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了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特征官能团分析;建立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AHP的肝保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HP糖含量为83.879%,分子质量410.3 kD,主要由岩藻糖(Fuc)、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甘露糖(Man)按2.240∶0.692∶3.994∶22.754∶65.696摩尔比组成的β型吡喃糖。H2O2损伤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加入AHP后发现,AHP可抑制受损细胞发生的细胞核皱缩和边缘羽化现象;提高损伤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减少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生成量。AHP具有保护肝细胞氧化损伤的活性,具有将其进一步开发为保肝健康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马勃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方法得到大马勃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crylS-300HR凝胶过滤法得大马勃多糖(CGPI-1)。气相色谱研究表明,其单糖组成为:Gal,Glc,Man等四种单糖,其中Gal,Glc,Man,摩尔比为3.92:11.28:1.22。经部分酸水解,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分析,CGPI-1的主链由Man和Glc构成,存在β型和α型两种糖苷键构型,支链或主链的末端残基由β-Gal(1→4),β-Glc(1→6),α—Glc(1→4)构成,其分子中存在酰胺结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CGPI-1呈分支的线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容易互相缠绕形成强大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小刺猴头过滤掉发酵液的发酵菌丝体,水提和碱提后获得的均一组分多糖HMP-w1.1和HMP-a1.1进行结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HMP-w1.1是分子量为36.3 kD的α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HMP-a1.1是分子量为42.8 kD的β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综合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试验结果,推断HMP-w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1→4、1→4,6、1→6、1→2、1→2,6;HMP-a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6、1→2、1→2,6。  相似文献   

13.
证实了鲍姆木层孔菌多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抑制作用。鲍姆木层孔菌提取物经乙醇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es F.F.离子柱层析以及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均一多糖PLP60-B1,该多糖具有体外活性。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证实多糖PLP60-B1通过致使HepG2细胞阻滞于S期而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的形成,且也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是猴头菌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猴头菌生长过程中多糖的合成代谢及其结构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报道。该试验研究了猴头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的产生及其结构和活性的变化。对猴头菌0605菌株生长发育6个时期的子实体进行了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并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多糖的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达1.54%,分裂期含量最低仅0.89%;β-葡聚糖含量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中菌刺期含量最高33.58%,成熟期最高,达到50.67%;体外免疫活性试验表明,现蕾期、分裂期、中菌刺期和成熟期的多糖均能很好地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活性均优于无菌刺期和小菌刺期的多糖。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30%、50%和70%的乙醇对子实体发育后3个时期的热水浸提物进行分级醇沉,对分级分离多糖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菌刺期30%醇沉的粗多糖得率高于中菌刺期和成熟期,其大分子量多糖的比例也较高;3个时期50%和70%醇沉多糖分子量相差不大;分级分离多糖的单糖种类基本相同,都含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但摩尔比有差异;3个时期分级分离多糖均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30%醇沉多糖比50%和70%醇沉多糖的活性好;成熟期多糖的活性优于其他生长阶段。对小菌刺期、中菌刺期和成熟期50%醇沉多糖(H5FP4B、H5FP5B、H5FP6B)进行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纯化,共得到9个组分:H5FP4B-1、H5FP5B-1、H5FP6B-1、H5FP4B-2、H5FP5B-2、H5FP6B-2、H5FP4B-3、H5FP5B-3、H5FP6B-3。对这9个组分的分子量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每个时期的主峰(H5FP4B-3、H5FP5B-3和H5FP6B-3)分子量基本相同,分子量分布差异较大的是3个时期的第1组分,在体外免疫活性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峰H5FP4B-3的分子量为1.59万,由岩藻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5.2∶23.9∶1。经红外光谱、甲基化和核磁共振综合分析,解析出H5FP4B-3均一多糖的结构单元是以α-D-1,6连接的半乳糖和α-D-1,2,6连接的半乳糖构成主链,侧链为α构型的端基岩藻糖。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产生的多糖结构和活性有一定的差异,生长初期,大分子量的多糖较多,后期分子量分布差异变小并趋稳定。多糖主成分变化不大,较稳定;到成熟期,多糖的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对桦褐孔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进行研究。桦褐孔菌子实体用乙醇浸提后,乙醇粗提物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醇提残渣再以热水浸提,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活性组分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并检测活性物质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以及对关键糖代谢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活性组分(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和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组分的活性最高,乙醇粗提物萃取组分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而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桦褐孔菌具有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其活性与活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黑木耳子实体为材料,对比了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絮凝多糖HJD-1和传统水提醇沉法制备的醇沉多糖HJD-2的表观结构、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以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1)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粗多糖得率均值为4.76%,是醇沉法的2.17倍;醇沉法制备多糖的损失率为33.87%,是絮凝法的1.36倍;(2)絮凝多糖HJD-1和醇沉多糖HJD-2的表观评估及复溶性结果分析显示:絮凝多糖HJD-1为亮白色透明晶体,色泽均匀,颗粒规整;醇沉多糖HJD-2为棕褐色,颗粒状,有砂质感,前者相较后者的复溶性更好;(3)对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以及体外抗肿瘤能力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壳聚糖絮凝法制备黑木耳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醇提法;絮凝多糖HJD-1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醇沉多糖HJD-2。  相似文献   

17.
PCP-2是MAM型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亚家族的新成员. 为研究PCP-2与β-catenin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构建了PCP-2胞内区各结构域的缺失突变体, 将其及野生型PCP-2分别与β-catenin共转染至BHK-21细胞, 采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印迹分析PCP-2与β-catenin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结果表明, 在野生型PCP-2及上述缺失突变体中, 除PCP-2 EXT (缺失包括近膜区在内的整个胞内区的PCP-2)外, 野生型PCP-2, 缺失胞内区两个磷酸酶结构域的PCP-2 (PCP-2DC1C2)及缺失胞内区第2个磷酸酶结构域的PCP-2 (PCP-2DC2)均能与抗β-catenin CT抗体发生免疫共沉淀. 提示PCP-2与β-catenin通过直接结合发生相互作用, 且PCP-2的近膜区是PCP-2与β-catenin结合所必需的结构基础, 它介导二者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张  陈洁  汪淼  罗强  熊川  杨志荣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271-2279
【目的】分离和纯化梭柄松苞菇子实体多糖, 并对其结构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梭柄松苞菇子实体多糖, 采用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 HPGPC测定多糖分子量, HPLC测定单糖组成, 红外光谱进行结构分析, 甲基化实验测定连接方式, 核磁共振测定异头碳构型, 采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对梭柄松苞菇子实体多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并测定了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和IL-6的含量。【结果】从梭柄松苞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命名为CVP-A, 结果表明, CVP-A平均分子量为10 289, 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 还含有少量木糖, 含量比约为15:2, 甲基化实验, 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VP-A主链为(1→4)-α-D-葡聚糖, 侧链连接在主链葡萄糖残基2号碳位置, S-180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表明, CVP-A对实验性S-180实体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连续10 d腹腔注射25、50和75 mg/(kg·d) CVP-A的昆明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99%、42.68%和60.18%,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测定表明, CVP-A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IL-2和IL-6的含量。【结论】梭柄松苞菇多糖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抗癌药物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潘峰  姚芸欣  唐鑫  吴卫 《微生物学报》2017,57(2):240-253
【目的】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芳香镰孢菌6WBY3胞外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液体发酵,有机溶剂脱脂,乙醇沉淀、大孔吸附树脂除色素,酶法和sevag法结合除蛋白、透析除盐等小分子物质、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通过高效凝胶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GPC-ELSD)、紫外光谱(UV)、扫描电镜(SEM)、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PMP-HPL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等方法对胞外多糖的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铁离子螯合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菌株6WBY3发酵液中分离出2个均一的胞外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分子量分别约为17.41×10~6 Da和8.84×10~5 Da,主要单糖组分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8.16∶4.96∶10.00,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8.08∶1.71∶6.32∶10.00;SEM特征前者呈现不规则多边体结构,后者呈现规则四边体结构;FT-IR和~1H NMR结果表明6WBY3EPS-3含有丰富的半乳呋喃糖和甘露呋喃糖及少量的α-D-吡喃葡萄糖的酸性多糖,而6WBY3EPS-4同样主要为吡喃环糖,并且二者均含有α-和β-糖苷构型异头氢,均以α-构型为主。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有较弱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中等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中等的铁离子螯合能力。【结论】首次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氧化剂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工业的潜力。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离纯化人工栽培的六妹羊肚菌子实体多糖,对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六妹羊肚菌子实体多糖(MSP),采用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借助HPGPC和HPLC测定多糖分子量及单糖组成。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_2O_2介导的氧化压力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评估其基于抗氧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水溶性多糖平均分子量为287 588 Da,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占比约为9∶1∶6。六妹羊肚菌多糖具有优良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能够通过重塑SOD、CAT、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缓解H_2O_2诱发的氧化压力的细胞损伤,抑制PC12细胞凋亡。涉及通路为Bax/Bcl及Caspase。六妹羊肚菌水溶性多糖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