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羊耳菊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深入研究羊耳菊干燥全草的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1,3,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5)、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化合物1~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6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羊耳菊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深入研究羊耳菊干燥全草的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为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1,3,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5)、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乙酯(6)、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化合物1-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6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HPLC色谱技术对壮药一匹绸根茎化学成份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亭(1)、东莨菪苷(2)、橙黄胡椒酰胺(3)、N-反式-p-香豆酰基酪胺(4)、咖啡酸(5)、咖啡酸甲酯(6)、咖啡酸乙酯(7)、水杨酸(8)、3,7-二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9)、木栓酮(10)、表木栓醇(11)、十六烷酸(12)、十六烷酸甘油酯(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其中,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牡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牡荆根茎的化学成分。山牡荆根茎经80%丙酮提取,采用硅胶和凝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山牡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牡荆葡基黄酮(2)、20-羟基蜕皮素-20,22-单丙酮化合物(3)、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和胡萝卜甾醇(5),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Toyopearl HW-40凝胶及Diaion HP-20树脂等色谱方法从云南丽江棉毛橐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个,通过理化手段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呋喃艾里莫芬-14β,6α-内酯(1)、β-谷甾醇(2)、惕格酸(3)、棕榈酸(4)、十九烷酸甲酯(5)、艾里莫芬-7(11)-烯-12,8α(14β,6α)-二内酯(6)、8β-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14β,6α)-二内酯(7)、1-O-十六烷酰基甘油酯(8)、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14β,6α)-二内酯(9)、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0)、对羟基苯乙酮(11)、伞形花内酯(12)、3,4-二羟基苯乙酮(13)、胡萝卜苷(14)、1,5-二咖啡酰奎宁酸(15)、对羟基桂皮酸(16)、咖啡酸(17)及七叶内酯(18),其中化合物4~5,8,10,13,15及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红背山麻杆作为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它常常被用来治疗前列腺、腰腿痛、炎症等疾病,它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已有研究报道。为了继续研究红背山麻杆的化学成分,以掌握其物质基础,对新鲜叶子80%丙酮提取物水萃取部位,利用凝胶、MCI及Toyopearl Butyl-650C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奎宁酸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4-O-咖啡酰基奎宁酸(2)、5-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galloylquinic acid(4)、5-O-galloylquinic acid(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抗氧化能力指数检测(ORAC法),所有的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红背山麻杆作为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它常常被用来治疗前列腺、腰腿痛、炎症等疾病,它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已有研究报道。为了继续研究红背山麻杆的化学成分,以掌握其物质基础,对新鲜叶子80%丙酮提取物水萃取部位,利用凝胶、MCI及Toyopearl Butyl-650C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奎宁酸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4-O-咖啡酰基奎宁酸(2)、5-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galloylquinic acid(4)、5-O-galloylquinic acid(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抗氧化能力指数检测(ORAC法),所有的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的化学成分,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别为橙皮苷(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原儿茶酸(7),咖啡酸(8),松脂素(9)。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的化学成分及其卤虫致死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霸王鞭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6)-guten-3α-ol(1)、蒲公英赛醇(2)、异蒲公英赛醇(3)、熊果酸(4)、齐墩果酸(5)、1-羟基-3,7,8-三甲氧基黄酮(6)、甲基獐牙菜素(7)、槲皮素(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香草醛(12)、十二烷醇(13)、植物醇(14)、1-[(12 E,16 E)-12,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E)-7,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15)。化合物1、3、4、5、6、7、12、13、14和15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卤虫致死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4表现出较强卤虫致死活性,其LD50为7.687μM。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LH-20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中药玄参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结合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哈巴俄苷(1)、哈巴苷(2)、益母草苷A(3)、6-O-甲基梓醇(4)、京尼平苷(5)、6-O-α-L-鼠李糖基桃叶珊瑚苷(6)、ningpogenin(7),甘草素(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麦芽糖(10),熊果酸(11),丙三醇(12),5-羟甲基糠醛(13),胡萝卜苷(14)及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6、8、9、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种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海芒果叶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为熊果醇(1),(23Z)-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2),大戟醇(3),乌苏酸(4),2α-羟基乌苏酸(5),乙酰乌苏酸(6),α-香树脂醇(7)。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等多种结构鉴定手段对天山假狼毒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最终,从天山假狼毒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西瑞香素(1)、西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2)、繸状芸香甙酯(3)、9'-甲氧基繸状芸香甙酯(4)、7,7'-二羟基-6,8'-双香豆素(5)、Bicoumol-7'-O-β-glucopyranoside(6)、7,8-二羟基香豆素(7)、genkwanol B(8)、Viburnolide A(9)、对羟基苯甲酸(10)、白桦脂醇(11)、胡萝卜苷(12)、β-谷甾醇(13)、正二十四烷醇(14)、正二十三烷醇(15)、正三十五烷醇(16)。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假狼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石油醚层通过荧光检测法测定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通过96微孔板法测定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从刺玫果果肉石油醚层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九烷(1)、α-生育酚(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β-谷甾醇(5)、α-香树脂醇(6)、乌苏醇(7)、白桦脂醇(8)、白桦脂酸(9)、19α-羟基乌苏酸(10)、胡萝卜苷(11)和麦芽糖(12)。化合物1~3、6~7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石油醚层对胰脂肪酶和酵母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来自大象粪便的链霉菌YIM80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共获得11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环(苯丙氨酸-缬氨酸)(1)、环(亮氨酸-缬氨酸)(2)、N-乙酰色胺(3)、N-乙酰酪胺(4)、5'-O-乙酰胸苷(5)、2'-脱氧尿苷(6)、2-吡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醇(8)、2,5-二羟基苯甲醇甲醚(9)、2-甲氧基对苯二酚(10)和间羟基苯甲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象粪便来源的链霉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油橄榄果渣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19.11μg·mL^(-1)。(2)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羟基酪醇(2)、原儿茶酸(3)、酪醇(4)、儿茶素(5)、香草酸(6)、咖啡酸(7)、香草醛(8)、丁香酸(9)、木犀草苷(10)、橄榄苦苷(11)、丁香酚(12)、槲皮素(13)、木犀草素(14)、芦丁(15)、山楂酸(16)、齐墩果酸(17)。其中,化合物1、6、7、9、15为首次从油橄榄果渣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确了油橄榄果渣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为油橄榄果渣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f.et Thoms)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柱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9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白桦脂酸(1);齐墩果酸(2);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3);N-反式阿魏酰酪胺(4);N-顺式阿魏酰酪胺(5);丁香脂素(6);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8);3-羟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领春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该文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苦竹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值对照,分别鉴定为4-羟甲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甲醛(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7-羟基-香豆素(4)、反式香豆酸(5)、对羟基苯甲酸(6)、苜蓿素(7)、7-甲氧基-苜蓿素(8)、demethyltorosaflavone(9)、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10)、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11)、苜蓿素-7-O-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苷(13)、苜蓿素-4'-O-葡萄糖苷(14)、牡荆苷(15)和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16)。其中除化合物4、7及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竹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