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厚唇裸重唇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视显微镜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受精卵呈卵圆形,卵径较大,吸水膨胀后为(4.41±0.13)mm。在水温为9℃条件下,授精后9h进入卵裂期,23h 30min进入囊胚期,33h进入原肠期,71h进入神经胚期,74h 30min进入器官分化期,210h开始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35mm。破膜后16d仔鱼开始上浮。对厚唇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点与其近缘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宽口光唇鱼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涪江下游宽口光唇鱼的产卵时间为4—5月,自然产卵水温为17℃—23℃。产卵场位于底质为卵石和砾石的浅水滩,分散产卵,卵弱粘性,金黄色,沉性,卵径1.55—2.11mm,卵膜外径2.27-2.55mm。在水温19.5—21.2℃条件下,胚胎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共历时56h30min,初孵仔鱼全长6.0-6.2mm,肛后长/全长=24.14%,卵黄囊前部为膨大的球形,后部为均匀的棒状。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的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6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分数批收集到长江野生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亲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瓦氏黄颡鱼的胚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黄囊仔鱼、晚期仔鱼和幼鱼3个阶段。初孵仔鱼淡黄色,肌节40对,平均全长5.2mm。水温20~22℃时,孵出后第3d口张开;第7d开始摄食;第9d卵黄吸尽,此时鱼苗平均全长12mm,卵黄囊仔鱼阶段结束。晚期仔鱼阶段的仔鱼,胸鳍、尾鳍、臀鳍、背鳍、腹鳍先后发育,至鳍褶消失时晚期仔鱼阶段结束。经过30d的生长和发育,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37mm,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均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4.
徐剑  徐梦阳 《四川动物》2013,32(2):212-216
初步观察记录了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胚后发育的过程。在22.9~27.3℃的温度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35.7d。小弧斑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对其胚后发育各个阶段的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以及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讨论并比较了该蛙和其他蛙胚后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桉属树木的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以期深入了解该害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卵、虫瘿进行解剖,观察其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测量其各发育阶段的虫瘿、虫室和幼体的体积及薄壁细胞层的厚度。【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完成胚胎发育约需138 h,由3个阶段组成:产卵后0-24 h为营养物质聚集期;36-84 h为胚胎期;96-138 h为孵化期。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其发育过程与虫瘿发育过程保持一致。虫瘿结构由3个基本层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层、中间层和薄壁细胞层。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体积增长速率随发育时间呈现单峰型,在30 d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虫瘿体积的增长速率呈抛物线状,并且虫瘿内薄壁细胞层厚度随发育时间也呈现抛物线状,其前期增长较快,后期下降变缓。【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至25 d时处于取食量较小的低龄阶段,而虫瘿内薄壁细胞层(食物)厚度已达到最大,为幼虫体积快速增大阶段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软鳍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benasi)的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混合催产剂共催产软鳍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benasi)雌鱼60尾及雄鱼100尾,其中,雌鱼成功47尾(78.3%),雄鱼成功92尾(92.0%)。雌鱼产卵量为1 986~5 854粒/尾,卵径为2.2~2.8 mm,平均核偏位率为73.2%。精子密度为(16.32±2.89)×109个/ml,鲜精平均活力为(60.6±3.2)%,平均寿命为(70.2±5.3)s。胚胎发育过程需120 h,分为受精卵期、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和孵化期等6个阶段,平均孵化率为32.4%,45日龄仔鱼存活率为86.5%。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部位主要为口部、胸腔、脊索和眼部,且以脊索畸形较为常见,卵黄蘘吸收异常及双头亦为畸形表现形式。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软鳍新光唇鱼畸形的原因,并提出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应尽量提供适合的养殖条件,最大限度降低捕获诱发的压力,以提高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7.
新疆裸重唇鱼染色体的核型及C-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新疆裸重唇鱼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对新疆裸重唇鱼染色体进行C带型的描述和分析,填补领域内对这一物种研究的空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新疆裸重唇鱼的核型,采用改进的BSG法来研究其C-带。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核型公式为2n=98=28m+30sm+12st+28t,臂数NF=156。m1、sm1、sm2、t1和t2明显比同组其他染色体大,未发现小染色体及其他异型性染色体。C-带较丰富显示出3种类型的C-带,所有染色体都有着丝粒带,部分有端粒带,有些染色体两端都有端粒带,有些只有一端有端粒带,sm5、sm12和t 3还显示深浅不一的居间带。并通过与同亚科种类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基因组进行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共获得85 905条序列,包含567 200个微卫星位点,从中筛选出1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雅砻江新龙种群和黄河渭河种群对其多态性进行了验证。新龙种群中,15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9(3 ~ 13),观测杂合度(Ho)为0.712 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30 3,有8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1对位点表现出连锁。渭河种群中,15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4(4 ~ 16),观测杂合度(Ho)为0.719 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80 7,有7个位点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4对位点表现出连锁。筛选获得的15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较高,适合用于厚唇裸重唇鱼种群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花Hua(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麻鲤,在东北地区通称花吉勾,这种鱼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种水体中,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都能在存。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盛产于黑龙江流域各河流中,常识为“重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3个群体(斯木哈纳SM、牙师YS、卡拉贝利KL)的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41尾个体及1个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群体(斯木哈纳)23尾个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检测到6个碱基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及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25 4和0.001 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塔里木裂腹鱼的遗传变异全部发生于群体内部;群体间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分化指数(F<,st><0.085 25)和基因流(N<,m>>3.18)都显示3个群体没有种群分化,属于单一种群.斑重唇鱼检测出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30 1和0.001 13.研究表明,克孜河的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均处于很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物种维持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口弹涂鱼繁殖特征及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E 30°15',N 121°27')的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进行了繁殖特征和早期发育研究。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1 432~2 978粒,平均1 99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36~62粒/mm,平均45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528~1 530粒/g,平均864粒/g(n=83)。雌鱼性体指标(GSI)为8.47%~25.39%,平均14.49%(n=83);雄鱼GSI为0.10%~0.57%,平均0.25%(n=76)。弹涂鱼的成熟卵为沉性黏着性卵,有黏着丝,卵径(0.42±0.01)mm(n=500);受精卵椭球形,长径(0.75±0.02)mm,短径(0.56±0.03)mm,长短径比例0.74±0.03(n=300);受精卵为端黄卵,胚盘形成于动物极,作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划分为29个发育时相,在(27±0.5)℃、盐度10和pH 7.8±0.3条件下,经历124.13 h孵出仔鱼,所需的积温达3 351.34 h.℃。初孵仔鱼全长(2.17±0.09)mm(n=9),器官发育完善,胸鳍和鳔等器官已形成,眼睛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心率达(154.33±5.87)次/min(n=20)。实验条件下,初孵仔鱼投喂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培育至23 d。3~4 d龄卵黄囊已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7 d龄,脊椎骨开始弯曲,消化管呈折型;11 d龄,尾鳍开始分化,尾椎骨开始上翘,上颌出现牙齿;15 d龄,下颌出现牙齿;23 d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除第一背鳍外,其他各鳍已形成。幼鱼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仔鱼孵化后5~7 d龄的开口期,第二个高峰则出现在20~23 d龄的变态期。  相似文献   

12.
广东鲂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7月,在西江肇庆江段收集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随后对其胚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拍照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形态。广东鲂胚后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较为透明,头部背面色素最多时达7~8个;听囊前后色素蔓延成明显的色素花;腹部前端逐渐形成葫芦状的色素花纹,该花纹在腹鳍芽出现后逐步淡化、消失;尾长占全长的比例较大,从孵出期时的31%逐渐增加到臀鳍形成期时的46%;鳔一室期后,鱼苗身体肌节数为43对左右,其中尾部肌节数19对以上。经过24d的生长和发育,鱼苗各鳍条基本形成,形态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对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鸡(Callus domestiaus)胚胎进行了观察.通过对鸡胚胎肾组织发生过程的观察,探讨鸡胚中肾的发生与退化,后肾的发生、分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孵育到第16期在中肾前端附近出现一些中肾小泡.孵育到第18期形成中肾小管.孵育到第26期,中肾小管的盲端内陷,原始的肾小囊和肾血管球形成,中肾小管显著伸长并迂回曲折.孵育到第33~37期,体前后部中肾组织均已形成完整的肾单位.第37~46期体前部至后部的中肾组织依次退化.孵育到第26期从泄殖腔附近发出的输尿管芽向生后肾组织侵入生长,生后.肾组织产生许多生后肾小泡.第33期出现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管伸长并发生折叠,出现集合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的形态分化.第37~46期肾小体逐渐发育成熟,肾小管继续分化出现细段.鸡的中肾具有排泄功能.鸡后肾的发生与分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肾单位的分化中,同一胚龄肾组织内可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肾小体,集合小管分化较早,诱导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分化,细段分化较迟.  相似文献   

14.
家蚕滞育激素-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的表达徐卫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00)山下兴亚(名古屋大学农学院,日本名古屋,464-01)关键词滞育激素-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发育阶段;表达;家蚕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物种,占地球上生...  相似文献   

15.
金线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金线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至鳃盖完成期共分为 2 6个时期 ,其发育历程及各时期胚胎外形特征与黑斑蛙基本相似 ,但孵化期比黑斑蛙推迟三个胚期而早于泽蛙 ,在水温 ( 2 0± 0 5)℃及常温 ( 2 1 5~ 2 4℃ )条件下 ,其胚胎发育的全时程分别为 2 1 2 94小时和 1 70 95小时。  相似文献   

16.
白符(虫兆)胚胎发育的形态观察(弹尾纲:等节(虫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符(Folsomiacandida)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显微观察,记述了白符从卵裂、囊胚期、原肠期、组织分化期、孵化前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和发育过程。其结果表明,白符卵为聚产,形成大小不等的卵块,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卵壳表面覆盖有细密的颗粒状突起,直径为110—126μm。随着白符发育的进行,胚膜直径增大到180—185μm,其卵裂方式为完全均等卵裂,整个胚胎发育历期7—10d。  相似文献   

17.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仔、稚鱼呈线性生长趋势.仔鱼出膜后1~2d为内源性营养阶段,3d进入混合营养阶段,15 d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口凹已经出现,出膜后3d与外界相通,9d口咽腔基本发育完成.8d食道发育基本完成.初孵仔鱼消化道雏形已现,但胃肠未明显分化.出膜后64 d胃小凹处出现胃腺,胃消化功能基本完备.初孵仔鱼肠道已经分化,出膜后27 d肠基本发育完成.初孵仔鱼具有肝前体,出膜后2d肝细胞开始分化,7d肝中出现明显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索,肝组织结构与成体差异不大.3d肝前端出现胰组织,4d具有胰雏形,5d完整胰出现,胰腺细胞之间具有大量嗜曙红酶原颗粒物质;9d胰岛出现,胰组织基本发育完成.64 d消化系统各部分组织结构发育基本完成.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形态发育需要很长的时间,出膜后64 d胃肠仅前端膨大,无任何弯曲;85 d胃与食道呈直角弯曲后下行,但胃肠无明显分界;120 d胃弯曲为“Z”形后笔直下行,胃肠仍无明显分界,肝为一整体,未见分叶.1龄幼鱼,消化系统解剖结构与成鱼相似,但肝缺少右叶,肠缺少胃背面的圆环形弯曲.贝氏高原鳅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特点和仔鱼的营养方式可能体现了长江以南地区冬天繁殖鱼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一般规律和仔鱼的营养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鲎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授精子方法获取中国鲎的受精卵,室温下完成胚胎发育,实验结果表明:(1)中国鲎成熟卵为黄色或浅黄色,卵经2.7-3.5mm,扫描电镜下厚而韧的卵壳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微孔,精子头部椭圆形,具一盘状顶体囊,尾呈鞭毛状,(2)中国鲎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形成期,附肢原基形成期,组织分化期和快速生长期,从受精到孵三叶幼体约需55d。(3)中国鲎胚胎发育具有发育期长,个体差异大,部分胚胎发生滞育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Bouin's液、5%的福尔马林、透明液固定和活体解剖观察等4种不同方法,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早期发育过程。白点鲑受精卵为端黄卵,沉性,橙黄色,呈圆球形。在水温3.40~8.89℃,受精卵历时1 944 h,经历6个阶段的胚胎发育破膜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17.89±0.32)mm,破膜后73 d各鳍条发育完全,并出现幼鲑斑,破膜后350d鱼体外部形态与成鱼基本相同。将白点鲑与几种鱼类进行了对比,并且探讨了其胚胎发育特点。经比较4种不同观察方法,Bouin's液固定后剥离卵膜观察是研究白点鲑等卵膜较厚鱼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陵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在嘉陵江中游南充段繁殖期在4~6月,产卵时间持续2~3h,每间隔1~2min交尾一次,每次交尾产卵30~50枚,累计产卵可达1000~1600枚.多数时间由雄性亲鱼负责孵卵,当雄性亲鱼出巢摄食时,由雌性亲鱼替代孵卵.成熟卵产出时为球形,卵径0.453~0.644mm,具黏性,呈淡黄色,半透明,油球1~30个,其中大油球1~4个.受精4min后吸水膨胀成椭圆形.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在水温22.3~25.7℃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共需109h52min.出膜前的器官分化程度高,胸鳍原基、鳃板、半规管、鳔、下颌及颌齿在出膜前均已存在,初孵仔鱼全长2.485~2.640mm,体高O.350~O.460 mm,初孵仔鱼至卵黄囊消失需要4d,至油球消失约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