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蚁毒饵诱杀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饵技术(baiting technology)是一项古老而又有新意的白蚁防治技术,在白蚁的防治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毒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中就国内外白蚁毒饵诱杀药剂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蚁诱杀剂及其野外施药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求应  薛东  丁思悦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6,43(1):120-122,F0004
2003~200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进行了白蚁诱杀剂野外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诱杀剂被食总量均较高,分别为26.78 g和22.84 g;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诱杀剂被食总量均较低,分别为3.62,1.47,4.58 g。施药结束后1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的减少了53.57%和43.24%,且地面无新鲜白蚁泥被;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的增加了16.66%、17.65%和2.5%,且地面均布满了新鲜的白蚁泥被。施药结束后7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2个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巢体均死亡;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和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3个黑翅土白蚁巢体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氟虫腈、吡虫啉作为黑翅土白蚁诱杀药剂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025~0.4μg/mL氟虫腈和吡虫啉分别在药后3 d和5 d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表现出明显的毒杀效果,氟虫腈和吡虫啉药后1 d的LC50分别为药后5 d的509倍和63.8倍,2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比较缓慢。毒性传递试验表明,0.5μg/g毒沙处理白蚁1 h后,氟虫腈和吡虫啉的致死毒性均可被传毒白蚁传递给受毒白蚁。驱避作用试验表明,50μg/mL氟虫腈对黑翅土白蚁无明显的驱避作用,而50μg/mL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表现出了明显的驱避作用。可见,2种供试药剂中,氟虫腈是较理想的白蚁诱杀药剂。  相似文献   

4.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作为棉铃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灯区较非灯区田间百株落卵量二代降低41.7%,三代降低47.3%,四代降低53.4%。全年棉田减少4~6次施药次数。灭虫保蕾铃效果分别为37.7%~49.8%和42.8%~73.3%。全县安灯投资223.18万元,节资增产共计为2938.2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6.6。根据系统观察记载,高压汞灯除诱杀棉铃虫蛾外还可诱杀9目181种昆虫,其中害虫175种,益虫6种;为害粮食作物类害虫45种,棉花35种,油料34种,果树类64种…  相似文献   

5.
6.
<正> 我们于1991—1993年6月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第1代棉铃虫雄蛾,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991年在河北饶阳示范3000亩,每亩棉田设诱捕器3个。一代成虫期雄蛾量减少了39~55%,雌蛾交配率下降13~31%,交配2次以上的仅占总支配雌蛾的6~26%。二代卵的孵化率为25~27%。  相似文献   

7.
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灯光诱杀害虫,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而利用高压汞灯诱杀害虫则是近几年的事。进入90年代,棉铃虫持续大发生,作为一种应急防治措施,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在生产上迅速推广。1993年河北省安灯5万余盏,山东、河南棉区也有应用。防治棉铃虫效果虽有报道[1,2],但未见试验研究资料。为此,作者将两年的试验结果予以报道。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选择位于冀、鲁、豫棉铃虫严重发生的广平县,设相邻的东孟固乡和宋固乡为试区。其中东孟固乡为安灯区,宋固乡为非安灯对照区。两个乡耕地面积分别为1667万m2和2000万m2,均以棉花、小麦、玉米为在要…  相似文献   

8.
黄亮文 《昆虫学报》1990,(3):384-384
家白蚁及黄肢散白蚁都是严重为害建筑物的种类,同属鼻白蚁科(Rhinotermitidae)的不同属。家白蚁隶属家白蚁(Coptotermes),营大巢生活,较集中:黄肢散白蚁属于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巢小、分散。为了研究其卵壳构造,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今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性引诱剂诱杀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2年在贵州省都匀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防治效果 ,并观察了不同浓度以及不同高度设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试验 2 0d ,诱杀成虫 42 60头 ,第1代试验 44d ,诱杀成虫 1 3 42 3头 ;防治后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数分别比对照区减少 5 3 3 3 %和60 5 3 % ;诱蛾效果以浓度为 1 5mg 枚的诱芯效果最好 ,诱盆设置高度以 90cm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田间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且明显与棉铃虫田间实际发生的相对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控制效果较好,发生量超常大时控制效果有所降低。综合分析比较该几种复合配置诱集源处理的诱蛾量、田间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对棉铃虫有效态天敌量的影响等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中,以高压汞灯和性诱剂复配效果最好,双波灯与性诱剂的复配效果稍差。高压汞灯与性诱剂、双波灯与性诱剂复配处理区的百株卵量在160 m内分别比对照降低34.5%、28.6%。性诱剂宜设置于高压汞灯区外围80—160 m外,以形成两者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1974年峰口区开始利用土法提取红铃虫性引诱剂,用于田间诱杀红铃虫,效果良好。全区从6月11日起到6月28日止,有44个大队、139个生产队开展了性引诱蛾。放钵496个,诱蛾67,456头。单钵诱蛾数最多达139头。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高压汞煤诱杀棉铃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庆宁  刘文旭 《昆虫知识》1996,33(4):205-206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作者就家白蚁Cop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食性及某些影响取食的因子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家白蚁能够蛀蚀的几类材料 通常认为,家白蚁主要靠蛀蚀木材和分解纤维素作为自己的营养来源,然而事实上家白  相似文献   

14.
广东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广东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地理成分和种群年龄结构,为国家保护植物广东松的保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34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37种,隶属于74科126属.群落中维管植物的数量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冬青科(Aquifoliaceae);优势种为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和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建群种广东松接近衰退种群阶段,而优势种疏齿木荷、猴头杜鹃和五列木等属于基本稳定种群,倒卵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obovatifolia)和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的更新幼苗数量多,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5.
张方耀  高其康 《昆虫学报》1994,37(4):435-43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木白蚁(平阳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pingyangensis、叶额堆砂白蚁C.Havilandi和侧角楹白蚁Incisistermes laterangularis)和2种草白蚁(东方原白蚁Hodotermopsis orientalis和尤氏原白蚁H.Yui的翅面微刻点。微刻点类型有:乳突:基部宽5.0-20.6μm,长3.0-19.7μm,翅面中央密度可达2070-3375乳突mm2;瘤状突起:基部直径15.0-58.6μm,翅面中密度282-356突起/mm2;粉刺状突起:基部直径2.4-4.8μm。此外,还发现有长11一57μm的毛。同种白蚁的前、后翅和翅的背、腹面之间,微刻点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初步讨论了白蚁翅面微刻点的分类学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3种木白蚁(平阳堆砂白蚁Cryptotermespingyangensis、叶额堆砂白蚁C.havilandi和侧角楹白蚁Incisitermes laterangularis)和2种草白蚁(东方原白蚁Hodotermopsisorientalis和尤氏原白蚁H.yui)的翅面微刻点。微刻点类型有:乳突:基部宽5.0—20.6μm,长3.0-17.7μm,翅面中央密度可达2070—3375乳突/mm2;瘤状突起:基部直径15.0—58.6μm,翅面中央密度282—356突起/mm2;粉刺状突起:基部直径2.4-4.8μn。此外,还发现有长11—57μm的毛。同种白蚁的前、后翅和翅的背、腹面之间,微刻点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初步讨论了白蚁翅面微刻点的分类学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方的商品仓库中,大量使用松木箱及木货架,尤其在利用旧楼房的仓库中,由于通风排水设备较差,易受白蚁危害。对此情况除了改进商品存储堆放方法外,还必须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现将我们用亚砷酸混合剂防止白蚁危害的结果整理如下。 1957年融安县药材公司的商品和房屋均受白蚁蛀蚀,曾在接近墙壁四周约一米宽的地带全部洒上一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糖液诱杀地老虎、粘虫,已在全国范围内普温推广,且效果良好。但根据预测预报试行办法中统一要求;诱杀地老虎和粘虫所需的糖液,每5日加半量,每10日换一次。我们以往在进行此项工作中,换去的糖液(称废糖液)全部倒掉,未曾充分利用起来,特别在糖类尚不能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实为可惜。为了充分利用废糖液,我们曾进行了一些试验,效果良好,现予以整理,供参考。 试验方法 (一)废糖液的处理分二种:一种是将废糖液用双层纱布过滤2—3次,除去杂质和蛾类残体,入锅内熬煑30—40分钟,在熬煑过程中仍须继续除去表面黑色杂质,待全锅呈泡沫状,再用慢火熬煑5—10分钟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防治家白蚁的室内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生物防治白蚁的研究,国外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但至今未见有关微生物防治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取得满意效果的研究报告。本研究目的是克服使用化学药剂对人畜有毒、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地下巢和树巢效果不好等缺点。 几年来,我们筛选过102株菌种。对家白蚁致病力高的菌种有从死家白蚁巢叶分离出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ink和从松毛虫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