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生麋鹿绝灭时间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麋鹿或称四不象(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与大熊猫(Ailuropoda mdanoleuca)齐名媲美的我国另一种特产的世界珍兽。不久前,我们曾经报道它的8个化石地点,并且总结我国东部(大约东经111°以东)北起东北辽宁省康平,南止华东浙江省余姚(北纬30—43°左右)已发现的第四纪的27个化石地点(曹克清,1975)。迄今不到2年又发现了39个新的地点,短时间内化石地点增加一倍以上(表1)。新的发现扩大了更新世中期的分布范围,增加了河北省的化石层位,具体化了山东省的化石地点,填补了江苏省某些地区的空白,大大丰富了我国这种动物的地史地理分布,同时,也帮助了我们对野生麋鹿绝灭时间试行探讨。这些丰富的地史地理分布资料(图1)表明:第四纪麋鹿以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发现  相似文献   

2.
野生麋鹿绝灭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克清 《动物学研究》1985,6(1):111-115
糜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是我国特产的珍兽。野生者已不复存在。现存者以目前英国驯养的鹿群为最有名。国内仅个别大的动物园才有少数饲养。 我们曾推断过我国野生糜鹿绝灭的时间(曹克清,1978)和地区(曹克清,1982)。本文拟就它们绝灭的主要原因试作专题探讨。我们认为它们的绝灭与自然的人为的和动物本身的因素有关,特别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生物同样如此,它们从发生,发展到空前的繁荣,但最终也必将是灭亡的,代之而起的是新的物种——也是更进化的物种。一切生物都逃脱不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并且也只有选择才有进化。两种不同层次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野生麋鹿绝灭地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克清 《动物学研究》1982,3(4):475-477
本文论及的糜鹿,即我国特产的世界珍兽四不像 (Elaphurus douidionus Milne-Edwards,1866)。关于这种动物最近我们又新积累了三十一个化石产地的资料,除了江苏句容陈武佴池的系属于中更新世以外,其它产地的时代都被认为是属于全新世的,这31个新积累的产地在图1的说明中注上(*)号。其中有19个新地点是我们报导的,其余的12个新地点是我们从文献中新归纳的。从此,我国第四系已知麋鹿化石的具体地点从64个(作者,1978)至少增加到了95个。  相似文献   

5.
随着解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有关龙和巨人的传说已不攻自破,但同时也为鉴定和识别岩石中的动物化石增加了困难。这些化石生物不仅在温带的欧洲从未发现过,而且有的是否有现生的类似物种也根本不为人知。当然,南北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大部分地区还未开发,许多未知物种也许生活在这些地区。可是在十八世纪末叶已有许多博物学家认为大型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大多数已被科学地认识,因此,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属于已经绝灭的生物种类。这一点难以被人接受,因为这暗示着上帝的圆满创造出现了缺陷。圣经上的大洪水虽能解释单个生物个体的绝灭,却无法说明整个物种的绝灭。  相似文献   

6.
关于野生麋鹿绝灭原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清  陈彬 《四川动物》1990,9(1):41-42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在人类历史时期绝灭,人类活动是其首要的因素。本文试就内外因素两个方面,对其绝灭原因进行补充探讨。众所周知,全新世(Holocene)野生麋鹿最后最佳生活地区是在长江下游。此地区又是今天我国人烟最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开发最充分的地区之一。以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人口为例,古代人口一般比较稀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扩大,野生麋鹿和人类直接争夺地盘的斗争当愈演愈烈。麋鹿“千百为群”的苏北古“海陵”(以泰州和泰县为中心,西起江都附近的小纪和樊川,东到大海之滨,北起盐城…  相似文献   

7.
植物进化与物种绝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绝灭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绝灭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的绝灭和进化是生物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方面,进化表现出连续,而绝灭表现出间断,后者对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种生物学(Biosystematics)又叫遗传分类学(Genonomy),是根据群体水平的生物学信息如遗传变异性、杂交、繁育对策、竞争和地方性适应等来研究生命有机体的进化和分类的学科。自1920年以来,进化遗传学家提出了有关物种进化的学说、理论和概念,使分类学在思想、理论上产生了一场革命。现在这门学科仍然是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9.
我和麋鹿     
我拍麋鹿,首先是因为一种缘分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一个叫做小海的地方,这里在20年前新出土了一批麋鹿化石。资料表明,我的祖先曾经与珍稀动物麋鹿毗邻而居。古籍记载:“麋鹿践踏成泥,民人不耕而获”。可见我们这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10.
盾皮鱼类是全身包裹在坚硬骨甲之中的已绝灭重要古鱼类类群,确切的最早化石记录为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主要生存于泥盆纪(距今4.19亿-3.59亿年前)。盾皮鱼类已有原始的能主动捕食的嘴部,具备了较高营养摄取效率的能力。这种有颌类在早泥盆世迅速分化出各种各样的体态类型,到晚泥盆世已占领当时地球上所有水域环境。作为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盾皮鱼类可以说是现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包括四足动物及人类)的祖先。由于盾皮鱼类具有独特有趣的外表,在志留纪与泥盆纪地层中全球广泛分布,以及位于脊椎动物进化树的基干位置,使其在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地层学与古动物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及科普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岁月中,旧物种陆续绝灭,新物种不断崛起,因旧物种绝灭而空出的生态位,总是被新物种所填补和占有,这就是生态替代现象。当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和整个大类群之间发生的时候,就会引起全球动物区系的巨大变化,就像发生了一场“改朝换代”的革命一样,使生物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进化、绝灭和生态替代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它们交互发生,贯穿于进化过程的始终口论绝灭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一切发生的东西都必然要走向绝灭,这似乎是哲学的最一般的原理。但如果有人问,恐龙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白垩纪的末期绝灭呢?为什么有的物种寿命很长,有的物种寿命却很短呢?物种绝灭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尖舌苣苔族(Klugieae)的5个属中12个种59个地方居群消长动态的统计分析,计算了该族各属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在120年的时间区间内,尖舌苣苔族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和生境受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显然,一个类群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对于该类群分布地区环境的受破坏程度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尖舌苣苔族各属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与其系统发育年龄和进化程度密切相关。进化水平较低,即系统发育上比较原始的类群,其居群绝灭速率往往较高;进化水平较高,即系统发育上比较年青的类群,其居群绝灭速率则低。地区性特有类群,尤其是特有属更容易遭受绝灭的危险。藉此,可在短时期内比较准确地了解该类群的濒危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尖舌苣苔族(Klugieae)的5个属中12个种59个地方居群消长动态的统计分析。计算了该族各属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在120年的时间区间内,尖舌苣苔族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和生境受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显然,一个类群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对于该类群分布地区环境的受破坏程度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尖舌苣苔族物种的居群绝灭速率与其系统发育年龄和进化程度密切相关,进行了水平较低,即系统发育上比较原始的类群,其  相似文献   

16.
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长青  丁玉华 《兽类学报》1996,16(4):259-263
大丰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引入麋鹿39头,到1994年发展为191头,其成体平均产仔率为83.5%,周岁内仔鹿成活率为91%。周岁后年存活率平均为97%。根据Leslie矩阵模型,到1998年,麋鹿将发展到400余头,接近其环境容纳量,到2000年将发展到约1600头。届时它将逐渐达到稳定年龄分布。雌性麋鹿4岁时繁殖价最高。约为新产仔鹿的1.8倍。将麋鹿种群调整到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固定年龄分布后,每年从1~2龄麋鹿中调出约28只(70.96%)。即可维持在种群规模为400头的固定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属性集合来定义物种,对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个体,各种属性所表现出的强度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一个物种而言,它具有的某方面功能是由物种的不同属性体现于这方面的能力所共同决定的.本文对具有环状捕食结构的三物种构成的生态系统,以各物种的每个属性对和捕食逃逸能力的贡献方式为基础,将属性分为四类.讨论了四类属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从所得的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伸,三物种可以稳定的共存;另外,对物种捕食和逃逸有利的属性在平均意义下是进化的,而对捕食和逃逸无作用的属性却无法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莫培丢─—一个超时代的生物学天才许良(复旦大学哲学系200433)作为十八世纪最多产的天才,皮埃尔一路易·莫罗·德·莫培丢(PierreLoulsMoreauDeMaupertuls)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的一系列天...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恐龙绝灭之前,首先要搞清恐龙倒底是否已绝灭。因为长期以来,在不同报刊上,时有有关现生“恐龙”的消息报道,有的还再三重述,似为事实。如苏格兰尼斯湖中的“怪物”,据笔者所知,早在50年代就有报道,至今仍在继续,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20.
舟山岛自然栖息地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占总面积56.3%的自然栖息地已经消失,自然栖息地已破碎成许多碎片,碎片面积不断变小,碎片数量在增加.自然栖息地的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栖息地的易破碎带与其地理特征有关,破碎易发生于被开垦和开发的地带.由于自然栖息地面积损失、破碎、质量下降和过度捕杀,已有5种兽绝灭,3种兽正走向绝灭,绝灭速度高于临近大陆.人口增长是舟山岛自然栖息地损失、破碎、质量下降和物种绝灭的根本原因.本文还讨论了保护自然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的一些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