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4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20):3871-3871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7):3263-3263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2):2335-2335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21):4054-4054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22):4282-428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8):3437-3437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6):3042-304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9):3642-364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4):660-660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14):2784-2784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2):239-239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0,(3):452-452
图案说明: 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图案说明:2009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DNA末端复制这一基础生物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从端粒的角度揭示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  相似文献   

15.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于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端粒长度的维持则需要端粒酶催化完成,端粒的长短和端粒酶的功能异常与细胞衰老和癌变有密切关联。回顾了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历程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H.Blackbur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W.Greider以及哈佛医学院的Jack W.Szostak三位科学家,肯定他们在发现端粒以及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端粒以及端粒酶的发现历经近半个世纪,追溯起端粒和端粒酶的整个发现过程,却是耐人寻味,给人启发。端粒是真核生物中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它对于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以及染色体的稳定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DNA可以被一种特化的称为“端粒酶”的逆转录酶延伸。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端粒结构的稳定在细胞衰老、癌症发生以及干细胞全能性自我更新能力维持等生命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端粒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延长细胞寿命至关重要,其长度的维持有赖于端粒酶的存在.布莱克本和绍斯塔克发现端粒中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格雷德和布莱克本发现了端粒酶及其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端粒形成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3位美国科学家因此荣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8.
三位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和Jack W. 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对染色体有保护作用,而端粒酶能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和结构得以稳定.研究发现,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的寿命以及很多疾病发生直接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实现合理控制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活性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三个重要领域的难题,有望研究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糖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修复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体,通过其内含的RNA模板与端粒末端配对把重复端粒片段添加在端粒3'末端|因此,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衰老、永生化有密切关系,是癌症临床预测诊断的一个生物标签.现有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和不易定量等问题.本研究采用错配有限延伸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在人端粒酶延伸人工合成的游离端粒酶底物时,只加入dATP和dGTP,端粒酶只能把底物延伸4个脱氧核糖核苷酸AGGG.然后加入dNTP,让端粒酶延伸的产物和一条长的引物配对从而延伸出PCR模板|再加入引物进行热启动PCR.PCR后进行非变性PAG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得到希望的唯一1条目标带.同时,用不同的端粒酶浓度梯度进行优化,发现有限延伸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下限达到250个HeLa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