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动蛋白促进病毒从细胞内排出最近,科学家们报导,当病毒将去感染新的细胞时,也需利用细胞的肌动蛋白纤维帮助病毒从一个细胞排出。德国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牛痘病毒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感染情况。在电子显微镜下,牛痘病毒似乎是在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尾部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2.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EB病毒、甲级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牛痘病毒、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杆状病毒等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RNA-Seq,分析人巨噬细胞在牛痘病毒(VACV)感染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牛痘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牛痘病毒感染人巨噬细胞,采用RNA-Seq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GO以及STRING网络分析。[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4796个,其中上调表达2416个,下调表达2380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新陈代谢、信号转导、免疫系统和感染疾病等通路。GO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功能调控、物质代谢和免疫调控等生命过程。运用STRING在线蛋白互作数据库,对NOD样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鉴定出以JUNCHUKIL1BPYCARD 为核心的调控基因。[结论] 牛痘病毒感染可以诱导人巨噬细胞基因差异性表达,涉及的生物学过程有很多,对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NOD样通路等多条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牛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该研究为解析牛痘病毒的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癌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能感染和杀每T4细胞,病毒颗粒能从感染细胞膜上发芽而出以及感染细胞能与未感染细胞融合等实验事实,建议了一个细胞水平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感染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对HIV感染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潜伏期,感染细胞的溶度和病毒的溶度都渐渐地趋于一个暂态的平衡值;在表达期,病毒溶度大幅度增加,正常T4细胞溶度渐渐减少,这也许正是AIDS病致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我们提出并分析了一个HTLⅤ-Ⅰ感染的年龄结构模型,得到了决定该模型未感染平衡点和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的条件,即当一个活跃染病淋巴细胞在其整个染病期间在一个均为易感T-淋巴细胞的细胞群体中所能传染的细胞的平均数量不超过某一个阈值时,系统仅存在局部渐近稳定的未感染平衡点;当一个活跃染病淋巴细胞在其整个染病期间在一个均为易感T-淋巴细胞的细胞群体中所能传染的细胞的平均数量超过这一阈值时,未感染平衡点不稳定,此时存在局部渐近稳定的感染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表达尼帕病毒G囊膜糖蛋白重组牛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痘病毒WR株,构建了表达哺乳动物密码子优化的NiV G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rWR-NiV-G。Westernblot证实大小为66kDa的重组G蛋白在rWR-NiV-G感染的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采用兔抗NiV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痘病毒表达G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特异免疫反应原性。rWR-NiV-G感染NiV敏感的BHK细胞系,并与NiV融合蛋白F共同表达,可形成强烈细胞融合现象。rWR-NiV-G感染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显著的NiV G蛋白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以原核表达NiV G蛋白片段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检测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rWR-NiV-G感染免疫小鼠血清中的G蛋白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NiV囊膜蛋白F和G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Ni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重组牛痘病毒表达的NiV G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功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iV G蛋白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及重组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重组DNA技术、肽化学和免疫学的进展为开发新疫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而完成这些工作还依赖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靶子的鉴别及它们在保护机体中所起作用的评价。由于牛痘病毒可以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对有效靶抗原的测定具有重要作用。牛痘病毒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使得在哺乳类细胞中繁殖牛痘病毒而制备蛋白亚单位疫苗成为可能。能否用重组牛痘病毒作为一种活疫苗,即象消灭天花所使用的牛痘疫苗那样应用,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 重组牛痘病毒构建 牛痘病毒基因组约为20万碱基对,具有单一调控序列的病毒编码转录系统,无RNA  相似文献   

8.
运用荧光偏振技术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Sm44株感染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后细胞膜系统脂质分子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感染后的5个时相中(感染后0、7、14、21、28小时),感染早期(感染后0、7小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变化不大;感染晚期(14至28小时)细胞膜的脂质流动性明显增强,与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细胞有显著差异,这提示HSV感染晚期的装配,成熟与释放是与被感染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密切相关的.本文对运用该生物物理技术研究病毒和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12-317
以往研究发现,增加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可以有效提高5型腺病毒(Ad5)感染T细胞的效率,但其具体机制并未十分清楚。选取T淋巴瘤细胞为靶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探讨不同MOI对重组腺病毒Ad5-GFP复制周期中病毒结合及病毒进入两个环节的影响,发现高MOI条件下不会影响T细胞结合的腺病毒数量,却可显著增加经胞吞进入T细胞的腺病毒数量。这些结果表明,增加MOI有利于腺病毒经胞吞进入T细胞,从而可提高腺病毒感染效率。这为进一步研究腺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在油桐尺蠖成虫卵巢细胞系(Bs484)中的以下感染特性:1.病毒接种传代3-4天的细胞时,病毒感染率最高;2.病毒按种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感染细胞的多角体总产量平行;3.病毒在细胞中连续传代七次后其滴度无明显变化;4,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后6小时左右开始合成,并于感染后14小时达到最大。此外,本实验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花曾是造成大范围人群发病和死亡率的疾病。感染天花病毒的人有20%~30%死亡,而幸存下来的人常常会永久失明或留下瘢痕。一千多年前,人们发现天花病毒的初次感染对二次感染有预防作用。因此,经多次培养后,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将自己暴露天花(如将干燥的痘囊中物质接种皮肤),以此希望疾病会趋于温和且没有持久的影响。在18世纪90年代,儿童期曾暴露过天花的爱德华·琴纳进行的一项试验,他用此试验检验牛痘可否作为天花的疫苗。  相似文献   

12.
Bristol-Myers(纽约)的一个子公司—Oncogen 公司(华盛顿州西雅图)已经宣布了它的计划:准备在1987年4月1日为它的重组 DNA(rDNA)艾滋病疫苗提出调查过的新药(IND)申请。该疫苗(在牛痘病毒上表达得到的艾滋病毒 GP-110和 GP-41表面蛋白)能激活灵长类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也许特别重要,因为被感染的细胞能在体内融合未被感染的细胞,从而使艾滋病毒在没有暴露给其抗体的情况下在血液中转移。细胞免疫也许还能帮助机体对付艾滋病毒中的各种不同的株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今后几年内还不能期望疱疹疫苗在市场上出现,但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简称NIH)的一个研究组研究的,一个结合有疱疹病毒的一个基因的活牛痘病毒来看是有希望的。牛痘病毒习惯上用作天花的预防注射,但在研制防治其他疾病方面的疫苗亦越来越引起  相似文献   

14.
徐芳玲  杨占秋 《病毒学报》2004,20(3):288-290
汉坦病毒感染可引起两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性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肺综合征出血热(HPS)[1,2],这两种疾病都与急性血小板减少和血管渗透性变化有关[3].因此,弄清汉坦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对控制汉坦病毒性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整合素对维持血管壁的渗透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一种整合素可以在不同的细胞上表达,同一种细胞也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整合素,并且不同类型整合素的作用也各有不同.在汉坦病毒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细胞整合素受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致病性汉坦病毒通过细胞膜上β3整合素感染细胞,而非致病性汉坦病毒通过细胞膜上β1整合素感染细胞[4,5].这些都为汉坦病毒的受体和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拟对该研究近况作一综述,为汉坦病毒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生理机制,一方面为细胞提供再生资源,一方面也可以作为防御机制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和寄生。本文对它与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关系做了综述,并探讨了自噬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本文为我们理解细胞自噬在机体抗感染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帮助,也为我们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启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在急性或慢性等不同感染情况下B淋巴细胞应答规律各异。本研究旨在构建重组Armstrong株和重组Clone13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以诱导针对WE株糖蛋白(glycoprotein, GP)特异的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转基因细胞KL25HL B细胞应答,从而为比较急慢性感染过程中宿主B细胞的免疫应答差异建立实验模型。首先,通过共转染细胞,使之转录LCMV基因组片段并表达病毒蛋白,成功拯救出重组LCMV-Armstrong(recombinant LCMV-Armstrong, rARM)和重组LCMV-Clone13(recombinant LCMV-Clone13,rCL13)。测序分析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的GP序列被成功替换为LCMV-WE株的GP序列,并证实它们在感染细胞后具备蚀斑形成能力。随后,本研究使用rARM及rCL13感染野生型C56BL/6J小鼠。结果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保留了野生LCMV-Armstrong(wild type LCMV-Armst...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学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感染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肺炎衣原体在体外感染管壁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泡沫逆转录病毒能长期感染哺乳动物宿主而不引发疾病,这一特点引起研究者们极大兴趣。有研究发现,泡沫逆转录病毒的辅助蛋白Bet不仅能调控病毒的基因表达和感染周期,对病毒慢性感染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还能阻止宿主细胞防御因子APOBEC3对病毒复制产生干扰,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维持有关。为了阐明Bet在病毒复制和感染时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Bet蛋白功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细胞间接触是EB病毒自发感染人类上皮细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EB病毒的绒猴淋巴细胞B95-8系和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与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表达阴性的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系共培养,进行细胞接触感染实验.一周后去除B95-8细胞,仅留Hacat细胞,并以自行改进的方法鉴定前者是否得以彻底去除.在证实没有B95-8残留后,PCR和原位杂交分别检验剩余Hacat细胞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灵敏和简便地判断B95-8细胞的污染与否,并且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Hacat细胞能被EB病毒有效地感染,后者暗示了EB病毒对上皮细胞可能存在细胞融合和CR2或pIgR介导之外新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前人的细胞接触感染方法,也为建立天然的EB病毒自发有效地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天花是烈性传染病,曾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过极大的苦难。早在1798年,英国医生Jenner首次报导采用牛痘病毒进行皮肤划痕,可以予防天花病毒的感染。这一发现为全球消灭天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