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杂志》2010,(2):4-4
一项新研究报告显示,Y染色体是人类所有基因中演化最快的染色体。科学家将人类的基因与猩猩比对,发现Y染色体差异度为30%,而其他基因的差异度为28%。这意味着人类的Y染色体与人类其他基因相比,存在2个百分点的进化程度差异,而该演化过程是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2.
韦萍  任修海  余其兴 《遗传》1991,13(3):39-40
鱼类染色体多重带技术的应用,对鱼类遗传变异、分类进化、基因定位、基因表达与调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日益重要。然而,鱼类染色体的多重带显带一直是个尚未过关的技术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尤其是国内学者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并已取得一定进展。鉴于鱼类染色体短小,中期染色体螺旋  相似文献   

3.
杨仙荣  王美琴  李少华 《遗传》2014,36(9):849-856
人类Y染色体由于其性别决定的特殊功能和独有的进化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Y染色体起源于常染色体,经历了严重的退化过程。由于其缺乏重组,蛋白编码基因少,重复序列多所以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及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Y染色体最终命运的争论不断加剧,Y染色体的研究正逐步成为热点。文章综述了人类Y染色体的结构、遗传特点、起源及进化过程,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Y染色体的最终命运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以期为从事遗传及性染色体进化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1号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最小的常染色体,由日本等13个国家的研究单位组成的国际基因组已完成了21号染色体的DNA序列分析,其99.7%的序列已被测定。21号染色体长臂(21q)DNA,由33546361bp组成,其中只剩下3个小的克隆裂隙和7个序列裂隙(约100kb)尚未确定,在21q,q的近着丝粒处有21q远,近区域存在很多重复序列。21号染色体有39个断裂点,原因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21号染色体内重排或受到辐射所致。人类21号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与小鼠16、17及10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互为同质异构基因,显示了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性和保守性,21号染色体基因密度较小,含有127个已知基因,98个预报基因和59个假基因,21号染色体与Down′s综合征,某些单基因遗传紊乱,某些复杂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家族性复合高血脂症)、实体瘤及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鹿科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及其进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携带者。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无疑对物种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变化往往引起基因的重新排列和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染色体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差异还往往造成两个本来很相近的群体间的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的带型都代表着种的特性,它为不同动物在分类研究和确定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和重要的标准。可是,染色体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同时又是可变的。染色体组型的改变是以染色体组的结构特点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鳝染色体高分辨G带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SimpleMethodforPreparingHigh-resolutionG-bandsonMeioticPachytcneChromosomeofMonopterusalbusFanLianchun;YuQixingCuiJianxun(DepartmentofBiology,WuhanUniversity430072)(NowAddress:InstituteofHydrobiology,Academiasinica,Wuhan43372)鱼类染色体多重带技术的应用,对于鱼类遗传变异、分类进化、基因定位、基因表达与调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但鉴于鱼类染色体数目较多,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高,染色体短小,碱基分化程度较低等特点,至今鱼类染色体的多重带显带一直是个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展示出动态性变化.关于真核生物染色体进化仍有许多谜团,一个是如何维持染色体数目,另外一个是B染色体是如何产生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开展为认识染色体数目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反复的多倍化事件后染色体的改变有助于人们理解相关生物学规律和机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文提出了染色体数目变化与B染色体产生的模型,认为染色体数目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染色体融合,并且端粒的丢失及B染色体的产生在基因组重新整合和染色体数目减少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 ,BAC)是第二代大片段DNA的克隆载体系统。因其嵌合率低 ,遗传稳定性好 ,重组DNA容易分离和制备 ,转化效率高等 ,弥补了YAC的不足 ,很快在基因组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近年来 ,已有多种BAC载体被构建出来 ,这些BAC载体在复杂基因组大片段文库的构建 ,基因的图位克隆 ,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 ,基因和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织结构分析 ,染色体组织和进化 ,以及基因的遗传转化和调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拟常染色体区是性染色体上的重要区域,对于维持性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保证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配对与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拟常染色体区与常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的异同点也为了解性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人类的拟常染色体区由PAR1和PAR2两个区域组成,这两个区域在结构上有明显不同。位于其上的基因虽然不多,但与许多遗传疾病相关,详细研究该区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还有助于尽早诊断并防治与之相关的遗传疾病。本文全面综述了人类性染色体拟常染色体区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剂量补偿是使X连锁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性间达到平衡的过程。生物界实现剂量补偿的策略有很多种,真兽亚纲哺乳动物是随机失活雌性的一条X染色体。X失活开始于XIC,然后传播到整条染色体。XIST基因定位于XIC中,参与X失活的启动,可能是X失活决定基因。最近在人和小鼠中发现了逃避X失活的基因。探讨这些基因逃避X失活的机制有助于理解X染色体失活是如何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人和小鼠中有一些基因的X失活状态不同,提示了性染色体的持续不断的进化改变 。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变异与生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一定的性状则适应特定的环境。染色体对生物繁衍后代 ,延续种族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定的生境中 ,植物的染色体是恒定的 ,但是大尺度的生境异质性往往导致染色体水平的变异 ,从而增加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由于一个物种的稳定性和进化潜力依赖其遗传多样性 ,因此保护遗传多样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终目的[1 ] 。近年来 ,由于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目前遗传多样性研究多集中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DNA序列多样性和基因位点多样性的研究[2~8,34~ 36] ,而细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与…  相似文献   

12.
人工染色体     
人工染色体丁志山,沃兴德(浙江中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杭州310009)基因是指DNA分子上具有一定遗传学效应的特定核苷酸顺序,其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工程在初期只能操纵单个基因,而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则可创建整个染色体——人工染色体,所谓的人工染色体即是人工...  相似文献   

13.
生物体内,由于性别的差异,两性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不同。为了平衡具有不同X染色体数目的细胞中X连锁基因的表达量,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引入了剂量补偿机制(dosagecompensation)。在线虫中,两性体的染色体浓缩和分离与一组蛋白复合体有关,这组...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位杂交技术是重复DNA序列和多拷贝基因家族物理作图、低拷贝及单拷贝DNA序列定位的常规方法,也是检测种间杂种染色体易位、重组的有效手段。可应用于分析染色体的结构和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进化,与染色体显带技术结合使用可精确而有铲地进行染色体图谱构建和细胞遗传学鉴定。  相似文献   

15.
Wang YY  Chen M  Li B 《遗传》2012,34(8):977-984
剂量补偿机制(Dosa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是雌性和雄性X染色体表达平衡的关键,保证两性间由X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质或其他酶类物质在数量上达到平衡。不同生物的剂量补偿机制各不相同,迄今研究表明剂量补偿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模式:通过雄性的单个X染色体表达加倍;通过雌性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通过雌性的两个X染色体的表达减半来达到平衡。对剂量补偿的研究有助于揭示X连锁基因的调控机理、性染色体的进化和分化过程,以及解释性染色体畸变的机理,因此,文章将对这种重要的调控机制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鸡Z染色体上DMRT1基因的多重跨染色体剪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是同时涉及生命现象中两种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式的惟一的分化发育过程。对该过程中关键基因DMRT1的转录分析,发现位于鸡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分别同时与4号染色体上的CENPC1基因、5号染色体上CD5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37LRP/p40基因发生跨染色体剪接,由此构成了新的跨染色体剪接本DMRT1-CENPC1、DMRT1-CD5R和DMRT1-37LRP/p40。对其剪接位点的分析,发现两段染色体序列存在的重叠区可能在这种剪接中起着重要作用。DMRT1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同时与多个染色体上基因发生多次跨染色体剪接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对在转录水平上的多样性基因调控以及性别决定与分化发育等的认识开辟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为探索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以及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模式及其与物种的进化关系,该研究基于半蒴苣苔属染色体数目的进化历史,并根据该属植物具有叶片扦插繁殖的特性,采用叶片水培生根法获取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弄岗半蒴苣苔(H.longgangensis)、龙州半蒴苣苔(H.longzhouensis)、江西半蒴苣苔(H.subacaulis var.jiangxiensis)、华南半蒴苣苔(H.follicularis)和永福半蒴苣苔(H.yongfuensis)6种植物的根尖材料,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对染色体制片实验的条件进行优化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1)9:30—10:00取材,解离10 min以及染色15 min为半蒴苣苔属染色体制片的适宜条件。(2)上述6种半蒴苣苔属植物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32(2n=2x=32)。(3)除个别物种染色体数目有变化以外,该属大部分物种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2x=32且染色体数目变化可能是非整倍化的作用,与物种进化没有明...  相似文献   

18.
以BrdU、FdU、MTX诱导猕猴、白眉长臂猿和人类染色体普通型脆性部位的表达,并对染色体脆性部位和染色体进化的关系以及三种灵长类染色体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缘动物染色体同源区内的脆性部位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可作为染色体具有共同起源的标志,结合G-带的比较,可以用以阐明近缘动物染色体的同源性和染色体进化。  相似文献   

19.
来自山羊草属的某些种的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下,具有不同强度的杀配子能力,从而可高频诱导各类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各类物理、化学手段相比,其作用特点具有高效性、多方向性及稳定性等,这种来自生物内部的诱导方式可称为生物诱导,在小麦与山羊草的进化上可能起着隔离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Wang ZB  Zhao ZS  Yu P  Wu HB  Ban Q  Liang YW  Zheng W 《遗传》2011,33(7):731-737
为了深入研究绵羊皮肤源EST-SSR分子标记的潜在基因功能,文章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本实验室前期开发的9个绵羊皮肤源EST-SSR多态位点原始EST进行了功能注释和电子定位。研究结果表明,6个位点的原始EST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其中3个基因可能对毛性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通过与牛全基因组cDNA文库的比对,将8个位点初步定位于牛染色体上,并基于牛、绵羊已定位的共用标记计算了染色体间相似系数,分析构建了牛羊染色体NJ聚类图,以此为参考最终将绵羊皮肤源EST-SSR标记电子定位于绵羊染色体上。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后期标记的连锁定位及毛性状关键基因的电子克隆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动物染色体的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