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对标本和文献的比较研究,确认豆科香槐属(Cladrastis Raf.)中小叶香槐(C.parvifolia C.Y.Ma)、藤香槐(C.scandens C.Y.Ma)、秦氏香槐(C.chingii DuleyVincent)与本属分布最广的翅荚香槐[C.platycarpa(Maxim.)Makino]为同种植物。其中,小叶香槐被处理为翅荚香槐的一变种,即C.platycarpa var.parvifolia(C.Y.Ma)Z.Q.Song,D.X.XuS.J.Li,藤香槐与秦氏香槐被处理为翅荚香槐原变种的两个新异名。同时讨论了翅荚香槐的分类地位及其散布。  相似文献   

2.
为理清芸香科(Rutaceae)九里香属(Murraya)中大叶九里香[M. kwangsiensis (C. C. Huang)C. C. Huang var. macrophylla C. C. Huang]与其原变种广西九里香[M. kwangsiensis(C. C. Huang)C. C. Huang var. kwangsiensis]间的系统关系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综合文献查阅、标本鉴定、野外实地调查、栽培观察及显微解剖等多种方法对九里香属植物数个种类进行分类学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大叶九里香在叶片、花、果实等形态特征方面与广西九里香间的差异极大,故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的种,并提出新等级组合Murraya macrophylla (C. C. Huang)F. J. Mou; 首次对大叶九里香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进行详尽描述; 该物种的羽状复叶及小叶均为九里香属中最大者,更接近仅分布于越南的光叶九里香[M. glabra (Guillaumin)Swingle],但其较大的小叶、叶面叶脉下凹且叶片皱缩等特征使其明显不同于九里香属其他种类。大叶九里香是一个独立种而非广西九里香的变种,此关于大叶九里香分类地位的新观点有助于整个九里香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种间系统关系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花脸香蘑氨基酸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野生花脸香蘑中分离 ,纯化获得花脸香蘑菌株 ,用稻草代料栽培获得花脸香蘑子实体。用Backman 6 30 0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首次测定了人工代料栽培的花脸香蘑子实体中 18种氨基酸。结果显示 ,花脸香蘑子实体干品中 ,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 .0 3% ;18种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2 4 .37% ,其中谷氨酸 4 .79% ,天门冬氨酸 2 .4 6 % ,赖氨酸 1.6 0 % ,色氨酸 0 .4 8% ,蛋氨酸 0 .4 3%。该分析结果对花脸香蘑的研究开发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乡旺  樊国盛 《植物研究》1994,14(4):347-348
本文发表了香槐属一新种,即永春香槐Cladrastis yangchunii X.W.Li et G.S.Fan sp.nov.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东南部的小陇山区,干花资源丰富香青就是主要种类。香青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稀有1—2年生。全株被白色棉毛或腺毛,叶互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膜质,干燥后可作干切花或工艺镶花材料。小陇山香青属有许多种,分布广泛的有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香青(A.sinica)、淡黄香青(A.flavescens)、疏叶香青(A.sinica)等。黄腺香青(A.aureopunctata)  相似文献   

6.
白花铃子香的模式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对铃子香属( Chelonopsis )进行系统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白花铃子香( C.albiflora )的模式标本已遗失.为了使这一名称的用法得以保持,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之规则9.11和9.15,作者为其指定了一个新模式.同时本文也对白花铃子香( C.albiflora )和轮叶铃子香( C.souliei )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海南与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和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森林类型在树种多样性与组成、群落外貌及群落动态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树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上,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树种多样性高于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优势种为假海桐和望天树,与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截然不同.(2)在群落外貌上,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全缘叶和常绿植物的比例较低,而纸质叶植物和小型叶植物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具有旱生的特点.(3)在群落动态上,树种频率分布和直径分布表明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是较为稳定的森林群落,而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建群种单一,物种分布很不均匀,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郭新弧 《植物研究》1987,7(2):137-138
本文发表了香薷状香简草一新变型即紫花香简单Keiskea elsholt-zioides Merr.f.purpurea X.H.Cuo.  相似文献   

9.
发表了产于云南西部的香竹属一新种御香竹(Chimonocalamus cibarius Yi et J. Y. Shi)。  相似文献   

10.
香根草对土壤中几种重金属离子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组织培养的香根草无菌苗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香根草对Cd、Cr、Pb和Ni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能力比较试验,分别测定了香根草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香根草与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香根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根系滞留率.结果表明:香根草对四种重金属离子都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其中,香根草植物体中元素总含量表现为Ni>Cr>Pb>Cd,在茎叶和根中的分含量,均表现为根>茎叶;香根草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中,Cd的相关性最显著;富集系数与重金属浓度呈负相关,以Ni最为明显;从滞留率的角度来看,以Cr在香根草根系的滞留率最大,但对同一种重金属来说,随浓度的变化,香根草根系对它的滞留率却几乎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相似文献   

12.
以籼稻品系75-1-127作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籼型三系保持系三香B及其不育系三香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InDel标记CoInDF1R1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定向改良三香B和三香A的稻瘟病抗性.以三香B、三香A、75-1-127和感病对照CO39为材料,用来自国内外不...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清远种植的香根草为原料,用浸提法提取香根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根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从分离的94个化学组分中,鉴定出21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53.9%,岩兰草醇等萜烯类化合物质占11.4%.在国内首次发现异丁香酚、香兰素2个香气成分在香根草中的天然存在,对香料的应用与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了生态位和单木竞争模型对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内及其与常见伴生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香果树的生态位宽度最大,香果树与其伴生种生态位的重叠值顺序为:杉木 > 红脉钓樟 > 山胡椒 > 七子花 > 尖连蕊茶;对生境的要求非常相近的山胡椒、红脉钓樟和尖连蕊茶之间,其生态位重叠值极高.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阶段,香果树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大于15 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种间竞争强度的大小顺序为:香果树 > 杉木 > 七子花 > 红脉钓樟 > 山胡椒 > 尖连蕊茶.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如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又以香果树-杉木之间的竞争最大,而香果树-尖连蕊茶之间竞争最小,且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建议在对群落竞争关系的研究中,将生态位和单木竞争模型相结合,更能客观的反映其竞争关系.另外,在经营香果树人工林时,为了给香果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应选择灌木树种作为其主要的伴生种而不宜选择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 80%)、α-蒎烯(10. 56%)、δ-杜松烯(5. 84%)等;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E)-石竹烯(20. 71%)、α-葎草烯(8. 56%)、顺式-β-愈创木烯(7. 27%)等。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Hela、HepG2和HTC-116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结肠癌细胞株HTC-116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48. 91和35. 52μg/m L。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酱油发酵过程中增香酵母的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酱油产品的风味和品质.为了提高增香酵母菌在酱醪中的适应性,通过逐步提高氯化钠浓度的方法对酵母菌的耐盐度进行驯化培养.通过分析表明,经过5个批次的驯化,增香酵母菌的耐氯化钠浓度由180 g/L提高到240 g/L.对驯化后的三株耐不同氯化钠浓度的增香酵母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 g/L氯化钠浓度的培养基中,Candida etchellsii CICIM Y0600产游离氨基酸和酸解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01g/L和7.00 g/L.和其他不同氯化钠浓度条件下比较,其产有机酸种类没有变化,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0.80 g/L.耐盐度的提高使增香酵母菌更好地适应了在酱油发酵中的高盐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香木莲(Manglietia aromatica Dandy)结籽率低以及野外实生苗稀少的现象,本文研究了香木莲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花粉萌发力、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种子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雌配子体发育阶段存在以下退化现象:1) 从大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到功能大孢子形成阶段,在此过程中珠心内的功能结构发生退化,功能大孢子未能正常形成,仅残留有退化痕迹,退化率为27.9%;2) 胚囊成熟时,受精前卵器细胞发生退化,退化率为80%.花粉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具有正常萌发能力的花粉不足0.01%.这些都是香木莲结籽率低的重要原因.同时,香木莲的开花生物学特性限制了传粉的顺利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显示,人为的砍伐是造成香木莲种群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有性生殖障碍和生境破坏是制约香木莲种群更新的最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对香木莲的拯救和保护对策:就地保护;研究并推广繁育技术,进行种群重建;进行迁地保护,保存尽可能多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香紫苏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的功能叶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盆栽实验,在随后的5天中,分别测定两组香紫苏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同时测定并分析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香紫苏叶片内脯氨酸的含量总体趋势增加,与干旱胁迫的时间正相关;而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干旱胁迫时,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升高,在第四天时达到最大值,随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含量又呈下降的趋势.其蒸腾速率变化曲线呈双峰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蒸腾速率明显下降;香紫苏气孔导度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当干旱胁迫加重时,香紫苏气孔导度下降明显,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净光合速率变化与气孔导度变化曲线较为一致.结论:香紫苏生理因子和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重度胁迫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开花期香紫苏功能叶片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花期的香紫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总体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花期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别,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盛花期和终花期;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香紫苏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因素,而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变化则对香紫苏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森荣  尹明华 《植物研究》2010,30(2):191-196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Oliv.)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无机盐水平、蔗糖、甘露醇和植物生长抑制剂PP333对香果树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果树带芽茎段在9℃低温下保存于附加2.0 mg.L-1KT、2.0 mg.L-16-BA、0.1 mg.L-1NAA、50 g.L-1蔗糖和10 g.L-1甘露醇的1/2MS培养基上,180 d后其成活率可达80%。PP333对香果树的离体保存也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合的PP333浓度为6 mg.L-1,180 d后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经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RAPD分析检测没有发生遗传变异。本实验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的种质保存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