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34):I0002-I0003
近日,慢性肾脏病预后联盟(CKD-PC)的专家团队将“eGFR少量下降”作为CKD(慢性肾脏病)进程替代诊断终点的临床研究价值,并进行了这项荟萃分析。通过分析eGFR三年的变化与终末期肾病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潜在的可替代性CKD诊断终点提供证据支持。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功能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非透析且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将其分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和CKD5期组,同时选择同期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检测血液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钙蛋白(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非ACS的CKD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增高,且各CKD组中这三个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FABP阳性率最高(P0.05)。cTnI与e GFR、Scr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IVST、LVPWT呈显著正相关(P0.05);CK-MB与e GFR、Scr、年龄、IVST、LVPWT均无相关性(P0.05);HFABP与e GFR呈负相关(P0.05),与Scr和BUN正相关(P0.05),与年龄、IVST、LVPWT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非ACS的CKD患者中,HFABP可能不是一个可靠的反映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cTnI及CK-MB对于CKD患者而言是较为可靠的心脏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CD146在慢性肾脏病(CK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52例非透析CKD患者血CRP及肾功能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ELISA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52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CD146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循环CRP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P<0.01),CR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648,P<0.001);各期肾损伤疾患的外周血CD146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6和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C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尤其是非肥胖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就诊的CKD患者共573例,其中非肥胖CKD患者510例,检测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胰岛素、血肌酐、血尿素氮等临床指标,计算患者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BMI≥28 kg/m~2定义为肥胖,按照e GFR水平将CKD分期,建立HOMA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价IR情况,对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各期IR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HOMA-IR指数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随着CKD患者肾脏功能的逐渐恶化,IR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各期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I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非肥胖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年龄、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的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非肥胖CKD患者的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IR的发生率随CKD的进展逐渐升高,肥胖、血尿素氮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肾功能降低是CKD患者发生IR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素氮升高、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肾功能降低是非肥胖CKD患者I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关系。方法:选择82例CKD患者与21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CKD患者分成CKDl~2期组、CKD3~4期组和CKD5期组。检测和比较各组hs-CRP、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钙(Ca)、磷(P)、血红蛋白(Hb)的水平,同时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及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表现。结果:随着e GFR下降,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BUN、Cr、UA、P、TG、Hcy、pro-BNP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白蛋白、Hb、Ca、HDL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前白蛋白、胆固醇、LD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hs-CRP为因变量,其他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Hb、Hcy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以心肌缺血是否阳性和瓣膜钙化是否阳性为因变量,hs-CRP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为心肌缺血和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OR1)。结论: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为其发生心肌缺血、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KD)和慢性肾脏病(C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种信号调节蛋白,近年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特别是FGF1、FGF21、FGF23与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总结了近年来FGFs与DKD、CKD相关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DKD、CKD的早发现、早干预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和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联合检测对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260例肾病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血清NGAL、KIM-1和SCr水平。依据肾功能分级标准,CKD患者分为CKD 1期(53例),CKD 2期(68例),CKD 3期(71例),CKD 4期(46例)和CKD 5期(22例),并分析以上指标在各组间的含量差异,及其联合测定对CKD早期的敏感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KD 1期、CKD 2期、3期、4期和5期患者的NGAL、KI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血清SCr含量在CKD 3期、4期和5期组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以上3项指标均随着CKD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各组指标阳性率分析显示,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ROC曲线分析NGAL、KIM-1、SCr对CKD诊断的AUC值F分别是为0.824、0.805、0.85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和NGAL、KIM-1、SCr相关系数分别是r=-0.784、-0.756、-0.728 (p<0.05)。NGAL与KIM-1、SCr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932、0.764 (p<0.05);KIM-1与SCr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791 (p<0.05)。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血清NGAL、Kim-1可作为CKD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NGAL、Kim-1、SCr可有效提高CKD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度,对CKD的分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欣茹  郭兆安 《生命的化学》2023,(12):1922-192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难题,延缓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阶段是治疗CKD的重要目标。缺氧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与CK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HIF表达的增加可以延缓CKD的进程,减少CKD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从CKD贫血、肾间质纤维化、炎症、血管钙化以及急性肾损伤方面论述了HIF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为延缓CKD进展至ESRD阶段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 Akkermansiamuciniphila(A.muciniphila)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并储备A.muciniphila菌株;CKD鼠模型制备:使用腺嘌呤,200 mg/kg,1次/d,灌胃4周;分组:将33只S...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及随访,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该条件的人群,并对该人群是否较早进入以透析为主要方式的肾脏替代治疗阶段或是以死亡为主要表现的终点事件进行评估,以期降低肾脏病致死致残风险。方法:收集2013.1-2018.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1-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AS9.4软件统计数据,所得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者例数(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方差齐时t检验应用于定量资料组间比较;方差不齐时应用Satterthwaite 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体现在多组间比较的应用。卡方检验是组间比较定性资料的一种选择。Pearson分析用来挖掘尿酸与本实验中其他指标的相关可能。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汇总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以24.93%的比例进入透析阶段,比非高尿酸组高了12.04%。死亡结果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构成影响。2)尿酸和胆固醇及血糖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2637 和0.11639。与eGFR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26。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尿酸、胱抑素C、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尿潜血、收缩压是CKD的危险因素。以CKD分期为应变量,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包括尿酸、尿蛋白、尿潜血、年龄、BUN、CysC、收缩压、血肌酐、吸烟、饮酒、BMI、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法采用向后法,结果显示,尿蛋白、尿素氮、尿酸是CK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慢性肾脏病非高尿酸血症组相比,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阶段的比例更大。2)本研究可以得出尿蛋白、血尿素氮、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病理表现,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通常可反映肾小管间质中直接组织损伤和修复的过程,其严重程度一直被证明是预测疾病进展的可靠指征。目前大部分研究常利用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作为评估CKD的主要指标,而肾小管损伤诊断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肾小管损伤诊断标志物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最大限度地诊断、治疗和预防CKD,对肾脏健康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1期24例、2期46例、3期128例、4期66例、5期33例,并依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肾功能稳定组104例和肾功能恶化组193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和GFR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病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Klotho蛋白低于慢性肾脏病组(P0.05)。慢性肾脏病5期者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Klotho蛋白低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和GFR呈负相关,Klotho蛋白和GFR呈正相关(P0.05)。肾功能恶化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肾功能稳定组,Klotho蛋白低于肾功能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NGAL及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8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CKD组以及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及肾功能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而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Ⅰ~Ⅱ期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GFR最高,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低(P<0.05)。而Ⅰ~Ⅱ期患者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最低,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高(P<0.05)。Klotho蛋白和TWEAK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与GFR呈正相关(P<0.05)。FGF-23和RBP4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中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以及肾功能下降,FGF-23、RBP4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Klotho蛋白、TWEAK、FGF-23、RBP4水平与肾功能及CKD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代谢轮廓分析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2021收治的120例慢性肾病(CKD)患者,运用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联用技术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判断不同时期慢性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代谢轮廓谱,同时利用多变量结合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慢性肾脏病(CKD)肌酐、尿酸、尿素、血红蛋白等检测物质多项生化指标异常,且据统计分析可知,在不同阶段CKD患者的血浆中找到了多种差异化合物,其中磺基丙氨鞘酸、氨醇-1-磷酸、醛固酮差异显著。结论:研究证明血浆代谢轮廓分析可以增进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了解,为之后早期诊断慢性肾病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成本高的健康负担。慢性肾脏病首要的死亡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而血管钙化是引起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当体内的促钙化因子与抑钙化因子失衡时,会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系列反应,从而促进血管钙化。最近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各种脂肪因子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52例CK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52例CKD患者中,其中27例为CRF血液透析患者;25例肾功能正常CKD患者。结果:CKD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5.42±61.95)(P<0.01);肾功能正常CKD组和CKD-CRF组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F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肾功能正常CKD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84.80±19.61/164.08±70.66/54.61±5.48)(P<0.01)。结论:sICAM-1水平在慢性肾脏病中明显升高,CRF组病人sICAM-1水平低于CKD肾功能正常患者,提示透析过程中可能有sICAM溢出,吸附并丢失入透析液中(1),或可能是肾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使sICAM-1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的表达及与其他肾功能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肾病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住院病房各期CKD患者150例,采用ELISA法测试验检其血清GDF-15水平。结果:除去CKD1期外,各期CKD患者eGFR及血清SCr、BUN、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KD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SCr、BUN、GDF-15浓度逐渐增加,且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3组患者血清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D1组(P0.05),CKD4组、CKD5组血清U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KD1组及CKD2组(P0.05)。GDF-15水平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r=-0.768,P0.01),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751,P0.01),与BUN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1),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470,P0.01)。结论:GDF-15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与微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及治疗的CKD患者25例(CKD组)和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测,同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炎症因子水平,应用Pearson模型探究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杆菌属、草酸杆菌科和普拉梭菌相对丰度高于CKD组,CKD组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瘤胃菌科、毛螺菌科、梭杆菌属和拟杆菌目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CKD组患者的IL-6、TNF-α、CRP和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876、4.177、2.236、3.354,P=0.000、0.000、0.030、0.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双歧杆菌与IL-6、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272、-0.482,P=0.009、0.002),乳杆菌与IL-6、L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38、-0.384,P=0.005、0.014),普拉梭菌与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07,P=0.009),瘤胃菌科与IL-6、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77、0.508,P=0.002、0.001)。结论 CK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益生菌水平与炎症因子呈负相关,瘤胃菌科与炎症因子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例确诊慢性肾病的成年患者,根据其病因,分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另选取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及处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测定血清中22种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CKD患者血清赖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伽马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苏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血清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异亮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上述结果证实,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较正常对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病因CKD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色氨酸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病因CKD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脏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称为"肠-肾轴"。慢性肾脏病患者(CKD)由于各种因素往往导致肠道生态失调,表现为肠道菌群种类的相对丰度、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发生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物质,具有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SCFAs主要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节RAS系统、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等,起到延缓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作用。基于SCFAs与肾脏之间的紧密联系,SCFAs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的新靶点。外源性补充SCFAs能延缓CKD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逐渐受到认可。因此,进一步研究SCFAs在肾脏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