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农架野生紫斑牡丹引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发现的国家三级珍稀保护野生花卉紫斑牡丹(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Andr)Kerner.),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粉红花紫斑牡丹。调查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原产我国西北地区,后逐渐沿秦岭、大巴山系向东延伸,因地区环境不同,生长适应性亦有所不同。文中较详尽地讨论了紫斑牡丹的不同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立地条件等,为进一步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 ̄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 ̄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关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  相似文献   

3.
紫斑牡丹丹皮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秦巴山区的一种野生牡丹-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的丹皮中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及4种矿质元素(Cu、Fe、Zn、Mn)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皮中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的含量分别为27.2%、0.15%、6.1%、4.7%、3.34%;丹皮中Cu、Fe、Zn、Mn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1.75μg/g、52.30μg/g、22.83μg/g、5.58μg/g。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胚乳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 (Paeoniarockii)属于毛茛科 (Ranun culaceae)芍药属 (Paeonia)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秦岭中段以西 ,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 ] 。种子粒大 ,但胚相对较小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胚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胚乳提供。为了解牡丹种子发育时物质代谢的变化 ,我们以剥胚培养所剩余的胚乳为材料 ,对胚乳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紫斑牡丹种子于 1 999年 1 1月采自陕西省佛坪县 ,去皮剥胚后 ,剩余胚乳部分烘干、粉碎 ,用于各个项目的测定。还原糖、淀粉、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 2方法 ;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  相似文献   

5.
紫斑牡丹     
<正>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S.G.HawLauener)T.HongJ.J.Li]为落叶灌木,植株高50~150 cm;小枝圆柱形,微具条棱,基部具鳞片状鞘。该种曾被作为牡丹的变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papaveracea(Andr.)Kerner],与牡丹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常为2~3回羽状复叶,小叶不分裂,稀不等2~4浅裂;花大,花瓣白色,内面基部具有深紫色斑块。紫斑牡丹星散分布于中国陕西  相似文献   

6.
矮牡丹与紫斑牡丹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用10个任意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将采自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矮牡丹与紫斑牡丹基因组DNA,在毛细管气浴式PCR热循环仪上随机扩增。在对所有引物扩增条件严格标准化的条件下,这些引物可产生清楚的、可重复的与扩增产物相应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带。这10个有效扩增的引物在矮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1条带,其中多态的带16条(22.5%),在紫斑牡丹平均每一个体中扩增出76条带,其中多态的带2l条(27.6%)。对每两个个体,每条多态带进行成对比较,累加后求分子标记差异的平均值。在矮牡丹3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7.9,在紫斑牡丹4个居群间的平均差异是8.7,在矮牡丹与紫斑牡丹2个种间的平均差异是10.3。显然,若用来扩增的植物个体数目和引物数目增加,将会得到更满意的结果。初步结果表明濒危植物矮牡丹与紫斑牡丹种内低水平的DNA多态性。RAPD技术用于检测野生牡丹居群内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是有用的与可行的;用于研究种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也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紫斑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标记对一个居群内的1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用于紫斑牡丹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1.6%。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6个紫斑牡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0.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34处,1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可分为4类。第Ⅰ类中的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中有5个为皇冠型品种,1个单瓣型,其他类中也有皇冠花型品种但未聚在Ⅰ类中;第Ⅱ类仅有1个‘粉盘托桂’,它是所选材料中唯一的托桂型品种,单独聚为一类;第Ⅲ类由不同花色、花型品种聚为一类,可见亲缘关系较近的紫斑牡丹品种性状变异性也很大;第Ⅳ类中A组品种材料均为白色,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和绣球型;B组仅有一个‘银线女’,它是所选材料中唯一的红色绣球型材料。研究表明,不同相似系数的遗传聚类划分与花色、花型之间并非完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紫斑牡丹与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据推测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 (S .G .HawetL .A .Lauener)T .HongetJ .J.Li是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牡丹品种群起源的野生种之一 ,杂交是栽培牡丹品种的重要培育途径。但尚未见到DNA分子方面相关证据的报道。本研究以紫斑牡丹作母本 (♀ ) ,分别以 3个牡丹品种‘海棠争润’ (P suffruticosa‘HaiTangZhengRong’)、‘胭脂红’(P suffruticosa‘YanZhiHong’)和‘盛丹炉’ (P suffruticosa‘ShengDanLu’)作父本(♂ ) ,进行人工杂交 ,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 (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 )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 ,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 ,因而在DNA水平上证实了花瓣基部带紫斑的栽培牡丹品种杂交起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胚培养与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紫斑牡丹专性种子繁殖,效率极低。通过胚培养,种胚在1/2MS+BA1.0mg/L(单位下同)+IAA1.0培养基上可以较快生长并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在1/2MS+BA1.0 IAA0.2培养基上可实现快速增殖,40d平均增殖倍数为6.5,增殖芽在1/2MS+IAA0.2培养基上可快速高效生根。  相似文献   

10.
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已将其开发为口含片、软胶囊、口服液、保健化妆品、牡丹酒、花茶等新资源产品。本文主要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对其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斑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肃紫斑牡丹品种与中原牡丹品种银带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中原牡丹品种进行了核型,Aggkpht Giensa C带的研究。发现紫斑牡丹品种核型组成为2 =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核型组成为2n=10=6m+2sm+2st。GiemsaC带带型显示,供试品种均能显示染色体端带,但天染色体端带的数目及分布位置上具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紫斑牡丹胚离体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不同浓度的BA、NAA及其组合 ,对濒危植物紫斑牡丹的胚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没有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 ,离体胚生长类似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模式 ,子叶扩大伸长 ,达到约种子大小时停顿 ,根伸长生长极其显著 ;BA促进子叶膨大生长 ,当BA浓度增大时根生长受到抑制 ;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抑制根生长。 0 .1mg·L- 1BA促进紫斑牡丹胚的胚轴、根生长 ,有利于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以及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探讨紫斑牡丹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GA_3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并以300 mg/L 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前14.67 d生根,生根率可达71.00%。(2)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以在0~15 d时促进种子淀粉水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并加速可溶性蛋白的消耗,在0~30 d促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生根。(3)在种子沙藏生根过程中,种子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使种子GA、ZR和IAA的含量在沙藏前期明显上升,以解除种子休眠。研究发现,外源GA_3处理可以调控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从而提前解除种子休眠使其萌发。  相似文献   

15.
紫斑牡丹的花药发育和小孢子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斑牡丹的花药是在花芽发育的第3个年周期中,从雄蕊原厚基发育而来,花药壁按特有方式发生,主要特点是绒毡层与次生造孢细胞同源。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绒毡层属分泌型,中层3-4层,其中1-3层与药室内壁同步发育出纤维素壁加厚,并在花药成熟时宿存。小包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开始,但不同时结束,分裂过程高度不同步。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小孢子排列呈正四面体形,减数分裂前期Ⅰ通常有B-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形。  相似文献   

16.
紫斑牡丹小孢子形成过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对紫斑牡丹栽培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细胞学观察发现约33%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对该品种花粉进行人工萌发试验 粉萌发率约为65.4%。统计该品种的结实率发现,其有效结实率仅为23.5%,认为该紫斑牡丹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形成败育花粉的关键原因,但它仅仅是导致该品种结实7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紫斑牡丹休眠地下芽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T.Hong et Li J.J.)休眠地下芽为材料,对同一时期打破休眠的地下芽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的发育状况、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在同一培养基上的发育,以及不同时期休眠地下芽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的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S+BA 1mg/L NAA 0.5mg/L 2,4-d 0.5mg/L最有利于打破休眠的地下芽发育;不同低温处理对休眠地下芽的萌发率及发育速率作用明显不同,其中,720h的低温处理效果最佳;彻底打破休眠的不同时期地下芽在同一培养条件下发育速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光照强度对紫斑牡丹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是集观赏、油用及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经济作物,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相比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为了解紫斑牡丹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规律,本研究以3年生紫斑牡丹幼苗为材料,模拟东北地区林下光强,研究了紫斑牡丹在4种光照强度(全光照、透光率55%、25%和15%)处理下的生理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条件下紫斑牡丹通过提高叶片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补偿点(LCP)来提高对光能的吸收利用效率,以适应弱光环境,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具有最高的光合性能和净光合速率(Pn),为全光照的1.58倍;在全光照处理下,紫斑牡丹叶片受到强光抑制,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光合作用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光合速率较低。遮阴处理时紫斑牡丹通过增大叶片比叶面积(SLA)、降低根冠比(R/S)并促进植株株高生长来获取更多的光照,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株高生长量显...  相似文献   

19.
不同花色紫斑牡丹的CDDP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李婉茹  唐红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0):1823-1831
利用CDDP( Conserved DNA deriv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方法,对47个不同花色紫斑牡丹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紫斑牡丹CDDP PCR反应的引物浓度、DNA模板浓度两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紫斑牡丹CDDP PCR反应体系为:总反应体系20 μL,其中包括2×Es Taq MasterMix酶(含染料)10 μL,10 pmol/μL引物1.5 μL,15 ng/μL DNA模板4 μL,ddH2O 4.5 μL。(2)21条引物中,有19条产生了清晰的条带。19条引物共扩增出1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97条,占总条带数的 86.61%,多态性比例高。(3)UPGMA聚类显示,47个紫斑牡丹品种的聚类大体按照花色聚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72~0.95,说明品种间相似度高,差异程度小。研究表明,CDDP分子标记方法适用于紫斑牡丹遗传关系分析,且特异条带的产生为深入研究紫斑牡丹品种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牡丹一新种——中原牡丹,及银屏牡丹的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证据和新增加的形态证据显示,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作为新亚种发表时所依据的两份标本实为两个实体,产自安徽巢湖的(潘开玉和谢中稳9701,模式)实为凤丹户P.ostii的成员,而产自河南嵩县的(洪德元等H97010)实为一个新分类群。本文把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处理为P.ostii的异名,并依据河南的标本描述了一个新种——中原牡丹P.cathayana D.Y Hong&K.Y.Pan。中原牡丹与风丹和矮牡丹P.jishan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下部叶有ll-15片小叶,花白色:后者小叶背面有毛,裂片多,萼片顶端圆钝,花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