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来源于C基因组的药用野生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DNA为探针,在不同的洗脱严谨度下,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对宽叶野生稻(CCDD)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洗脱严谨度的调整,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特异性,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本文以宽叶野生稻的核型分析为基础,比较其与二倍体药用野生稻基因组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探讨野生稻的进化起源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AA染色体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宽叶野生稻(Oryza latifolia)(CCDD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宽叶野生稻染色体上,C0t-1 DNA的杂交信号没有基因组DNA的杂交信号明显;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随着洗脱严谨度的不同,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种特异性。本研究以不同洗脱严谨度下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为依据,对宽叶野生稻进行的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稻属染色体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栽培稻C0t-1DNA和基因组DNA比较分析斑点野生稻和短药野生稻基因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来源于A基因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对栽培稻、斑点野生稻和短药野生稻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发现C0t-1DNA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这3种染色体的着丝粒、近着丝粒和端粒区域,在斑点野生稻染色体上的信号多于短药野生稻,与gDNA作为探针FISH的结果相一致,说明A和B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明显近于A和F基因组。确定了含有中高度重复序列的C0t-1DNA用于属内种间关系研究的可行性,并根据C0t-1DNA的FISH结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中国莲Cot-1DNA在其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从中国莲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ot-1DNA,将基因组和所分离的Cot-1DNA用生物素标记后作探针,对中国莲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杂交结果用耦联有荧光素Cy3的生物素抗体检测,发现在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特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同时分析了FISH和GISH信号分布的异同。基于Cot-1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及染色体型,构建了中国莲核型。 相似文献
5.
6.
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F1代的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素标记的疣粒野生稻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栽培稻总DNA封阻,对栽培稻与疣粒野生稻杂种F1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分析。FITC检测表明,杂种细胞中来自瘛发粒野生稻的染色体有较多的黄色或黄绿色荧光信号,来自栽培稻的染色体只检出很少的信号。每条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上信号点所占的总的区域只是染色体的一小部分,表明疣粒野生稻染色体与栽培稻染色体的DNA序列大部分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7.
以早熟白菜苔为实验材料,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0t-1DNA并用生物素标记作探针,25SrDNA用地高辛标记作探针,对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C0t-1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5对染色体上显示出了25Sr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了C0t-1DNA与25SrDNA二者具有一致的染色体位置特征,表明基于rDNA及C0t-1 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技术,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只基于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方法。结合C0t-1 DNA与25S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和传统的染色体的形态学标记分析方法及白菜已公布的基于rDNA分布的核型分析结果,创建了一个精确的白菜核型。 相似文献
8.
以早熟白菜苔为实验材料,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0t-1 DNA并用生物素标记作探针,25S rDNA用地高辛标记作探针,对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每对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C0t-1 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5对染色体上显示出了2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了C0t-1 DNA与25S rDNA二者具有一致的染色体位置特征,表明基于rDNA及C0t-1 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技术,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只基于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方法。结合C0t-1 DNA与25S 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带型和传统的染色体的形态学标记分析方法及白菜已公布的基于rDNA分布的核型分析结果,创建了一个精确的白菜核型。 相似文献
9.
10.
以青藏高原两种特有药用伞形科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宽叶羌活和青海当归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142 184 bp、146 952 bp, GC含量分别为37.4%、37.60%,共有基因123、127个,SSR位点208、219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青海当归与其他当归属植物同属一支且自展值为100,与宽叶羌活支持率不高。研究结果充实了药用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对伞形科属间水平关系提供了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 相似文献
11.
Karyotyping of Brassica napus L. Based on C0 t-1 DNA Banding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n-Hui WEI Wan-Peng ZHAO Li-Jun WANG Bo CHEN Yun-Chang LI Yun-Chun SONG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5,47(12):1479-1484
In order to precisely recognize and karyotype Brassica napus L. chromosomes, C0t-1 DNA was extracted from its genomic DNA, labeled with biotin-1 1-dUTP and in situ hybridized. The hybridized locations were detected by Cy3-conjugated streptavidin. Specifi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signal bands were detected on all individual chromosome pairs. Each chromosome pair showed specific banding patterns. The B. napus karyotype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basis of both Cot-1 DNA FISH banding patterns and chromosom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本研究以雨生红球藻34-1n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对基因组DNA进行酶解,回收6~8kb的基因组DNA片段,并浓缩至200ng/μL。该片段与经BamH Ⅰ酶切和去磷酸化处理后的pUC18载体连接,然后电击转化到受体菌Escherichia.coli DH5α中,获得雨生红球藻34-1n的基因组文库。该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6.5kb,获得6×105个克隆数。通过PCR筛选,由雨生红球藻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含bkt1序列的单克隆菌,与β-胡萝卜素氧化酶序列(GenBank:DQ086233.1)进行比对,结果表明bkt1基因组序列含有6个外显子。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雨生红球藻相关基因提供了一个文库平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核DNA的ITS序列的RFLP分析鉴定稻属CD染色体组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属物种的染色体组类型有10种,其中具CD染色体组的物种有3种(Oryza alta Swallen,O.grandiglumis(Doell)Prod.和O.latifolia Desv.),仅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这3个种在形态上和稻属其他染色体组的种比较容易区别,但它们彼此之间鉴别比较困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alta和O.grandiglumis应归并为1个种(O.grandiglumis),而O.latifolia应保持不变.本文基于代表不同分布区11个样品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的77个克隆序列数据,利用DNA Striderl.2软件进行了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提出了一个鉴别CD染色体组物种的方法.方法的具体步骤是:(1)用通用引物扩增ITS片段;(2)用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Fok Ⅰ和/或Dra Ⅲ消化PCR扩增产物;(3)用1%的琼脂糖电泳并根据消化产物的多态性特征来鉴别不同物种.基于本文提出的核糖体ITS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LFP)分析,可以快速和可靠地将稻属CD染色体组物种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粗线期染色体和DNA纤维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了水稻广陆矮四号(Oryzasativassp.indicacv.GuangluaiNo.4)的端粒序列。粗线期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大多数染色体的末端都有端粒串联重复,但信号的强度在不同染色体上是不同的。伸展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端粒最长的线状信号长度为6.55μm,最短的为1.82μm,依据2.51kb/μm的标准,它们分别相当于16.44kb和4.56kb。端粒的平均信号长度为3.62±1.32μm,相当于9.09±3.31kb。由此可以估计,最长的、最短的和平均长度的端粒拷贝数约为2349、651和1298±473。 相似文献